簡體版

正文 第七百六十六章 矛盾的激化

全文字無廣告第七百六十六章矛盾的激化

北京城的人們還在熱忱的玩鬧著用玻璃摩擦玻璃出電火花,還在熱忱的熱議著人壇的建設。這種新鮮事物,不斷的沖擊著明朝人的視野,道家也不斷沖擊著儒家的地位,新的觀念也不斷沖擊著舊的,老的,守舊的觀念。

有的人忙著宣揚自己的新觀念,新發現,比如張顯庸。

有的人則在緊鑼密鼓的張羅著自己的買賣,有的人則在日以繼夜的論證著自己的想法,反正……各自都在忙碌著各自的事。

有的人則為老傳統被不斷破壞而耿耿于懷,準備伺機反撲……

楊改革也在忙碌自己的事,孫元化準備上修建混凝土水壩的奏疏,楊改革讓他多做些調查,多做些準備,先把方案做好再來,孫元化欣然答應。

楊改革也因為這個事而忙碌起來,楊改革的規劃可不是這樣的,按照孫元化的去做,這工農業爭水的局面已成定局,楊改革早先是準備優先給工業用的,但既然孫元化提出這個事,楊改革覺得,或許自己該遵從「歷史」的選擇,于是,楊改革選擇了修改自己的規劃。修改規劃是一個相當巨大的工程,必須協調各處之間的關系,使各處的關系互相協調。

「陛下,衍聖公求見!」王承恩輕聲的在皇帝面前稟報道,生怕打攪到皇帝的思緒。

「哦,是嗎?孔胤植來了?他是有什麼事嗎?」楊改革暫停下思維,問道。

「陛下,奴婢問了,衍聖公也不肯說……」王承恩稟報道,帶著不小的自責,他的任務之一,就是搞清楚來見皇帝的人的意圖,好讓皇帝能提前知曉,能提前做些應對,不至于措手不及。

「哦,他不是前幾天才來過嗎?怎麼又來?……朕知道了,讓他進來吧……」楊改革說道。

「奴婢領旨!」王承恩說道。

……

孔胤植是帶著萬分煩惱來進宮的,張顯庸不斷的展現那些神奇的東西,如今整個朝廷,甚至天下都是議論他的,道家對儒家的壓制,已經很明顯的能感受到了。

若是說張顯庸對儒家的擠壓,孔胤植雖然煩惱,但也未必會如此煩惱,畢竟在大明朝,只有讀書人才能做官,他還有皇帝的承諾。

但顯然不僅僅是這些,更大的煩惱是來自其他方面的,如今各種層出不窮的新鮮事,各種層出不窮的,打破常規和傳統的事,開始讓很多習慣了常規和傳統生活的人有著不小的反感,這些反感,開始不斷的累積,開始逐漸的爆發出沖突和摩擦起來。

而風頭正勁的張顯庸則必然的成了某些人眼里的肉中刺,奈何張顯庸的地位已經不是什麼人能撼動的,于是,和道家有不小沖突的儒家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救星。

孔胤植也是無可奈何的來見皇帝的,他被逼得急,不得不來找皇帝。

「臣參見陛下!」孔胤植工整的行禮道。

「免了……」楊改革說道。這回,沒有讓孔胤植坐下,而是讓他站著。

「謝陛下!」孔胤植謝恩。

「看卿家這臉色,似乎心里有事啊!不知道是什麼事……」楊改革直接就問道。

「回稟陛下,臣……」孔胤植為難的回答道。他衍聖公天生就代表著很多東西,他並不想要的也不是他能隨便撇月兌的。

「哦,可是有什麼為難事,說出來,朕看看有什麼辦法解決沒有……」楊改革道,楊改革看孔胤植的面色,就已經能大概猜出是什麼事了,如今的大明朝,變革正在逐漸加速,社會的動蕩和爭執,肯定會逐漸的激化,矛盾也會愈加的對立,一心想要推動社會變革的楊改革,自然對這些事有心理準備。

「……陛下,此話,臣實在是難以說出口……」孔胤植為難的說道。

「但說無妨……」楊改革道。

「……陛下,不少人都認為,如今這世上,出了越來越多的奇婬巧計,出了越來越多離經叛道的事……」孔胤植再次把這個事提了出來,上次,他來過,但很快就把皇帝打發走了,很明顯,他並沒有在皇帝這里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他身後的一些人,也並不滿足皇帝的這種敷衍態度。

「喔?……是嗎?……」楊改革的眉頭挑了挑,看了看孔胤植,心里還是有些不滿的,既然你孔胤植想當聖人,那豈能沒有一點付出,豈能沒有一點難度?若是天下什麼事都是天上掉餡餅,顯然不可能。但,楊改革也是能理解孔胤植的,一個巨大的社會要進行變革,其能量絕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孔胤植來見自己,也不稀奇。

孔胤植連忙把腦袋低下去,不敢和皇帝對視。

楊改革開始思索這件事,一個社會變革轉型的能量,確實不容忽視,也不容輕視,孔胤植抗不住壓力來找自己,自己卻不能一直這麼敷衍,還是得想點其他的辦法來應對才行。

孔胤植是把腦袋低得低低的,不敢抬頭,他豈能不知道他來這里的原因,豈能不清楚這些事情的始末?雖然貌似是張顯庸站在風口浪尖,以耀眼的姿態做著這些事,貌似他也應該找張顯庸,可孔胤植知道,真正能左右天下這些事的,實際是皇帝,張顯庸不過是一個站在前台「跳舞」的人,實際掌控這一切的還是皇帝……

「……卿家可是說正一真人張顯庸他做的那些事過于離奇?」楊改革想了許久才問道。孔胤植的事,還是得給他想個辦法解決下才好,不然,完全依靠自己的威望壓制,也不是個辦法,那樣會把全部反彈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若是反彈力實在太大,自己就陷入被動,也會落得個不討好的下場,所以,勢必還是得轉移一下目標,轉移一下壓力。

「……回稟陛下,這……,臣也不是說張真人做得不對,而是這些事實在是和傳統太過于相悖了,很多事,讓人實在無法接受,很多人都覺得,身為道士,就該有做道士的覺悟,不該做和道士不相符的事來……」孔胤植說道張顯庸的身上,也只能說到這種程度,不敢把話說得太明,他只希望,皇帝能明白自己的苦衷。

「……卿家說的這個事,朕能理解,能明白,先不說張真人做的那些事是對是錯,這些事,確實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確實對傳統有著不小的沖擊……」楊改革反而把話挑明了。

「陛下聖明……」孔胤植松了口氣,還是皇帝好說話,不用讓自己憋得那麼辛苦,既然皇帝自己把話挑明了,也省得他得罪人。

「……卿家可是覺得,張真人對儒家造成了不小的威脅,擠壓到了儒家的生存?」楊改革話鋒一轉,開始把問題扯到道家和儒家之間的沖突上去了,先前那個新鮮事物對傳統事物的沖擊,楊改革是不談了,這個東西,現在沒法談,只能等後續的手段出來之後再說,現在說這個,自己即便是以皇帝之威,也無法說得清。

「……這……」孔胤植疑惑的抬頭看了看皇帝,皇帝貌似還是說得一件事,可他覺得,皇帝好像改了口風了……

「……回稟陛下,臣不敢妄言道家的好壞,……只是確實很多人認為,認為那些事,過于離譜,過于離經叛道,對于我大明朝,沒有什麼好處,只是奇婬巧計,只怕會玩物喪志……」孔胤植說道。

「嗯,這種話,朕听過,能理解卿家的意思,先不管張真人做的是對是錯,卿家可想過,怎麼應付這種情況嗎?……放心,朕在這里只是和卿家假設一番,並不是要真的如何如何,卿家直觀說……」楊改革問道。

「陛下,很不知,還請陛下教誨……」孔胤植連忙底下腦袋說道,若是說問怎麼對付張顯庸的辦法,他顯然是沒有的,張顯庸背後就是站著皇帝,除非他能有辦法把皇帝也扳倒,否則,張顯庸就不可能倒。想到扳倒皇帝的難度,孔胤植不自覺的就打了個冷顫。他自己都還是皇帝扶植的,他憑什麼和皇帝過招?就憑他衍聖公的身份?

「朕想問卿家,對‘人需’二字,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楊改革想了想問道。

「人需……,陛下,臣日日都在鑽研此二字,道士有不小的心得……」孔胤植連忙答應道。

「好……,那朕再問卿家,對徐師傅怎麼看?」楊改革想了想,問道。

「徐師傅,……陛下,可是徐光啟徐子先?」孔胤植問道。

「是的,天下間能得朕稱師傅的,也就是這兩人,卿家不妨說說,對徐師傅的看法……」楊改革說道。

孔胤植那個郁悶和頭疼,他不知道為什麼皇帝要他談徐光啟,如今這個人的聲望早已是遍布天下,更是有活菩薩的贊譽。貌似應該對他大加贊賞才對,可實際,孔胤植知道,不少人還是對徐光啟有不小的看法的,說他入了夷人教,數典忘祖什麼的。張顯庸他都不知道如何談呢,現在還要他談徐光啟,他更是不好談。

見孔胤植左右為難的樣子,楊改革道︰「卿家可是覺得,徐師傅投身夷人教,數典忘祖……」楊改革倒是把蓋子揭開了。

「……陛下,臣絕無此言……」孔胤植立刻否認,這話可不是隨便能說的。剛才皇帝自己就說了,天下間僅有的能得皇帝叫師傅的,要他數落徐光啟的壞處,這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卿家倒是不用急著推月兌,朕知道,這種聲音在朝野一直都有,朕也不否認,也不打算壓制或者禁止這種聲音的存在……,朕只想問一句,徐師傅為什麼要入夷人教?可是真的要做那數典忘祖,投身夷人的人?」楊改革淡淡的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徐閣老他絕不是這種人,徐閣老一心為民,一心為了朝廷,為天下黎民可謂是鞠躬盡瘁,沒有陛下說得那些事……」孔胤植連忙說道。

「這些都是場面話,卻沒有說到根子上去……,朕剛才不是說過了嗎?讓卿家多領會什麼叫‘人需’,理解了‘人需’二字,再來看徐師傅的所作所言,就不難理解了……,不理解這個,根本沒資格來談論徐師傅。」楊改革繼續淡淡的說道。

「人需……」又是人需,孔胤植的腦袋開始打大起來了,皇帝叫他參研人需這兩個字,已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人需到底有哪些含義,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他實在是糊涂,這人需合起來就是儒字,皇帝說,又跟他儒家息息相關……

「卿家知道徐師傅為什麼入夷人的教嗎?」楊改革又見孔胤植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又問道。

「回稟陛下,臣不知……」孔胤植回答道。

「……為什麼入夷人教,只是因為夷人在天文,算學,歷法,地理等方面超過了我大明朝,而我大明朝又身陷水深火熱之中,……為什麼入夷人教,學夷人的東西,不過是為了圖存,救亡而已……,救誰的亡?圖誰的存?還不是我大明的……」楊改革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孔胤植不敢分辨,皇帝高看徐光啟這可不是一天兩天了,為這個和皇帝爭,怎麼爭?

「……所以說,真正的儒者,無不是以人需作為己任,無不是以解決人需作為己任的,在我大明需要安民,濟困,抵御外辱的時候,他們都會挺身而出,為了儒者的精神而獻身……」楊改革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孔胤植的汗就出來了,道。

「所以說,一個真正的儒者,需要具有為‘儒’奉獻的精神……,而徐師傅正式此類人……」楊改革繼續夸獎著徐光啟。

「陛下說得是……」孔胤植再一次點頭稱是。

「……那,卿家以為,孫元化此人如何?」楊改革忽然問道。

「孫元化……」孔胤植那個頭大,先說了師傅,現在就說徒弟。

「……陛下,臣也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人……」孔胤植頭大的說道,

「這有什麼不好評價的?孫元化是不是儒家子弟?」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這……,是的……」孔胤植想了半太,還是決定把孫元化歸納到儒家弟子這一個行列里面來。

「既然孫元化是儒家弟子,所作之事,代表了儒家做的事,這些事又是圖存,救亡,深合儒家精神的事,卿家就如何不能把此人或者徐師傅抬出來作為和張顯庸,和道家競爭的人物呢?……徐師傅在南方的聲望可是相當的高,有著活菩薩之稱,抬他出來和張顯庸相爭,張顯庸也得讓三分,不是嗎?百姓是更喜歡能解決溫飽問題的徐師傅還是花哨的法術張真人,這個自然不言而喻了……」楊改革忽悠道。

「……陛下……」孔胤植的腦子都大了起來,抬徐光啟或者孫元化出來和張顯庸打擂台,搶奪屬于儒家的風光,這種想法,孔胤植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

「怎麼,不行嗎?……」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不是不行,而是……」孔胤植為難的說道。

「卿家放心,孫元化不會給卿家拉後腿的,等過幾天,他那里有一個重要的事要說,等他把這件事說出來了,則天下的目光有會重新回到孫元化這里,孫元化乃是儒家子弟,也就是代表了儒家和道家打擂台,到時候贏張顯庸贏得光明正大,豈不快哉?」楊改革說道。孔胤植的那點心思,楊改革早已看透,能看透,卻沒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如今,楊改革倒是想到了讓孫元化和展現用打擂台的時光

「……陛下……」孔胤植已經呆了,讓他們推孫元化來和張顯庸打擂台……,這可真的是個瘋狂的想法,孔胤植第一感覺就覺得不靠譜,可再想,也不對啊!皇帝居然說他過幾天有一個重要的事發生,能讓皇帝覺得比較重視的事,那肯定是不西小的大事,若是這事發生之後,真的能和張顯庸打擂台,孔胤植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很有滿足感。

孔胤植實際就是皇帝的一個棋子,有著自己的訴求。實際,並不太喜歡來皇帝這里告狀,他來這里,實在是沒辦法。

孔胤植想的是這個辦法不說對錯,也不說好壞,起碼,他可以拖延和躲一陣了,至于成不成,那是另外一碼事了,起碼在孫元化要做那件事之前,他可以輕松一陣了。

孔胤植決定,按照皇帝給的路子走。

「陛下聖明,陛下,這或許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臣以為,可以試一試……,就是不知孫初陽的事是什麼事……」孔胤植想的是成聖,所以,必定要避免和皇帝直接對著干,他更想的是拖延時間,想的是熬過這一陣子再說。

「至于是什麼事,朕暫且也不好說,反正,絕對是件好事,……,儒家當以這件事為契機,和張顯庸斗起來,不能讓張顯庸一個人佔盡了便宜嘛……」楊改革說道。

楊改革知道,社會的矛盾在激化,自己得給他找一個宣泄口。這世上,有些人就喜歡吃飽了沒事干,自己得給他們找些事做做,免得他們一天到晚瞎指揮,胡亂的胡攪蠻纏。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