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統的麻煩

大琉球的糧食,如期而至。「域名請大家熟知」

到了天津,立刻卸下船,搬上車,立刻運到京城。

……

對于來自大琉球的糧食,更多的人持一種好奇和驚訝的狀態。

……

對于楊改革來說,這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

既然糧食已經到了,那麼,接下來,就該索取屬于自己的東西。

因為天氣炎熱,楊改革也不願意上早朝,也不願意半夜起 ng,所以,文華殿議事,已近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早朝。

文華殿里,倒是有不少降溫的措施,也不顯得熱。

群臣高呼行禮過後,楊改革很愉快的就說出了今天的主題。

「諸位卿家,大琉球的糧食進京,緩解了京城缺糧之苦,這件事,諸位卿家都議一議吧……」楊改革很簡明,把這件事拋了出來。

皇帝的話一出口,眾人就面面相窺。

這件事,眾人早已在知曉,早已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今皇帝正式的提出來,眾人都啞口無言。

這事可真的是無言以對。

皇帝這就是再為那些移民官要升遷,要升格,這怎麼阻攔?人家那是兩三百的進士,誰出來阻攔?誰出來做這個惡人?

要說不阻攔麼,皇帝就這麼大大咧咧的,無可阻擋的給那些人升官?升官本沒什麼,進士出身的人升官快這不是多大的事。關鍵就在于這些人全都是「移民」出身,這就有問題……

不少人都是y 張口說點什麼,可到頭來,卻沒人開得了口,這事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說。

楊改革看著大臣們啞口無言,倒是好笑。

這種尷尬和異常的氣氛持續了一段時間。

韓爌長嘆一口氣,這事還是他來打破僵局算了。這件事,皇帝做得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黑手,也沒有任何循s 情,以實際功績將這些進士推了上來,升官也好,升格也好。都是必須的。韓爌想到的是兩個字︰陽謀。

「啟稟陛下,臣有話說。」韓爌率先打破了沉默,他這一派,依舊是人數眾多的一派,他出來表態了,這件事也就算是過去了。不然憋在這里,大家都不好受。

「哦,卿家有什麼事只管說。」楊改革笑道。

韓爌這一開口,眾人的目光。也都朝向了他。

「啟稟陛下,臣以為,這大琉球能把糧食送進京,說明大琉球已經能產糧了,已經能自給自足了,這就說明,大琉球安置災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移民大琉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乃是陛下天大的功績,陛下聖明。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韓爌沒有對這件事進行議論。而是對這件事進行了蓋棺定論,一上來,就立刻肯定了這是皇帝的功績,一上來,就又重新磕頭直呼萬歲。

眾臣見韓爌這就跪下磕頭了,都是一驚,這不是還才議論麼?怎麼這就是皇帝的功績,這就高呼萬歲了?

楊改革也看得一驚,這韓爌的動作也是蠻快的嘛。

最後悔的莫過于施鳳來了,他膽子比較小,向來只敢接皇帝的話茬,給皇帝當傳聲筒,這種需要一定擔當,後果不明的事,他縮頭了,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見韓爌一上來,就把這事給定x ng了,還高呼萬歲聖明,立刻後悔了,這事本來該他做啊!他怎麼就這麼糊涂,這麼膽小呢?

施鳳來正在懊惱沒有第一站出來高呼萬歲,一旁的陳于廷卻緊跟著韓爌出來,跪下磕頭道︰「此正是證明了陛下的高瞻遠矚,證明了陛下的聖明,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陳于廷緊隨著韓爌出來磕頭,有著不落人後的架勢。4∴い0 5

施鳳來一看連陳于廷都出來了磕頭了,心里暗叫吃虧吃虧,這本該他先出來的!平時都是他最先接皇帝的話,這次,這次怎麼據這麼遲鈍呢?

施鳳來再也來不及多想,以百米跨欄的速度跪倒在地,高呼︰「正是陛下聖明,我大大明百姓才能在災荒之年吃上飯,正是陛下聖明,我大明百姓才能避免流離失所,正是陛下聖明,這大琉球也才能在一夜之間從蠻荒之地變成富庶之地,這全奈陛下聖明啊!……陛下聖明,吾皇聖明,吾皇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施鳳來再也不敢多想了,立刻跪下高呼,他這只不過稍稍的猶豫了一下,立刻就變成表功的第三名了,若是再猶豫,還不知道要落到第幾名去呢。

朝堂上你追我趕的稱頌皇帝,給皇帝表功,這種事可不多見,倒是讓大臣們開了眼了。

有的大臣還在想今日這朝堂上出了新鮮事了,還在這都是怎麼了,平時都沒有這麼來的吧,還沒轉幾個年頭,反應快的大臣已經在以百米跨欄的速度股下來磕頭表功了。

不過幾下的功夫,這地上就跪倒了一大片。

這種大臣給自己爭相表功的事,楊改革遇到的也不多,也是小小的驚訝了一把。

沒幾下,這大殿上的高呼聲,就匯成了一條河了,聲音洪亮,蔚為壯觀。

「眾卿平身……」楊改革欣然受了這些跪拜和高呼。

「謝陛下!……」眾臣這才起身。

一起身,眾臣都暗罵韓爌老狐狸,表功獻殷勤比什麼都快,皇帝不過是叫大家議論,他倒好,直接就表功了,連議論的功夫都省了,也難怪,人家得了皇帝那麼多的好處,自然得給皇帝獻殷勤。

「諸位卿家都說這是朕的功勞,其實,這都是徐師傅帶著朕的恩科進士一步一步趟出來的,一點一點的做出來的。實際,我大明上下都該感謝他們,沒有他們不辭艱苦,任勞任怨的做事,我大明怎麼可能在如此災荒之年移民那麼多人呢?又怎麼可能在短短一兩年時間里把大琉球建設成糧倉?」楊改革感慨的說道,既然大臣們很上道,楊改革也不矯情。直接就把進士們升遷升格的事說出來,看有那個「懂事」的來接話茬。

楊改革的話剛說完。立刻就有人出來接話茬。

「啟稟陛下,臣以為,該給有功人等敘功,該升遷的升遷,以表彰有功人等……」立刻又人接話茬了。這個人正是施鳳來,先前他把自己的本職工作丟了,被韓爌搶了先了,這會,倒是立刻站出來了。

「嗯,說得有道理。有功的確實該獎……」楊改革笑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如今大琉球已經成了能產出糧食的富庶之地,是否可以考慮設置官府衙m n?以管理地方?」陳于廷站出來。說了這麼一句,剛才,他因為慢了韓爌一步,被韓爌搶了一個先,這回,又被施鳳來搶了個先,都只拿到了第二,見施鳳來話只說了個半句。立刻把下半句說出來,大琉球糧食進京這件事到底是為了什麼。大家都清楚,也沒必要藏著掖著。

這話一出口。群臣暗地里又是一陣嘆息,皇帝這是光明正大的培養自己的人馬啊!這恩科進士三百多人,幾乎被皇帝全部囊括了,這一手,可真的是狠,日後這一批人是必定要站在朝堂之上,必定要成為部閣的,這可就全都是皇帝的班底了。

楊改革倒是笑呵呵的看著朝臣們,眾臣都很听話,沒有在這件事上為難自己。見陳于廷出面把這件事說了出來,笑了笑,倒是對陳于廷的感官改變了不少。

「嗯,說得也有道理,有功的該獎,人員該升遷的升遷,這地方變得富庶,也是該設立官府管理地方了……,敘功的事,就由施首輔,韓閣老,陳總憲和吏部來商議吧,商議出結果了報給朕就可以了,至于這設立州縣官府的事,諸位卿家看看,該如何辦呢?」楊改革很快就做出了決策。敘功的事,基本盤已經定下來來了,已經不需要自己c o心,剩下的,就是看看這到底是升格成一個府,還是幾個州,大琉球的事搞完了,還得把d ng庭湖等處的升格n ng一n ng。

「臣領旨!」幾個人被點到名的人立刻答應道,最不爽的大概就是吏部尚書了,這上面頂著三個婆婆不說,這管理司農司的欽差徐光啟也是閣臣呢,更是「帝師」,皇帝的左膀右臂,比婆婆還要婆婆,這怎麼敘功大概真的輪不到他來說話,想自己這吏部尚書當得可真郁悶。不過又想想,好歹皇帝平時也不ch 手他吏部的事,他吏部要升誰的官,要給誰安排什麼官職,也都還是他吏部說了算,皇帝這次給這批移民官升官,也都是有拿得出手,能服眾的功績,也沒搞特殊,實際也算是尊重了他吏部的權利,實際說起來,他吏部這權利,也還是很重的,這心里又平衡不少。

接下來就是討論大琉球升格的事了。

不過,剛開始討論,就遇到了問題,大琉球這也就是這兩年才開始開發,以前都是化外之地,眾人對那里一片茫然,都是司農司在經手,旁人那里知道這大琉球是怎麼回事?又怎麼會知道哪里有多少移民,那里有多少田地,那里產出多少糧食,要大家議論怎麼分州縣,怎麼設置,這簡直就是為難大家,總不能讓大家在大琉球的地圖上隨便畫幾道線吧,這也實在是太草率了。

大臣們期期艾艾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韓爌又不得不暗嘆一句,這件事,還不是得全依皇帝的?如今大家連個大琉球的詳細地圖也沒有,連個移民的分布圖也沒有,連什麼地方有多少田都不清楚,如何劃分?這還不是得問司農司的徐子先?實際這事還不是全得按皇帝的意思來?他們這些人對這事,根本就ch 不上嘴。

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個所以然。韓爌只能再次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此事臣以為,還得司農司出面才行,否則,什麼地方該劃成州縣誰也不知道啊!」

不少大臣才回過神來。不僅怎麼劃分州縣他們ch 不上話,就連這敘功,他們似乎也ch 不上什麼話,這些移民官,遠在萬里之外做事,誰有功勞,誰沒功勞。他們能說得上個什麼?除了問徐光啟,難道還有第二人嗎?

有些人沮喪起來。這左膀右臂,確實不是白叫的,有人原本以為這徐光啟常年不入朝,皇帝必定對他有所疏遠,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人家擔著相當重要的重擔呢,皇帝對他根本就不曾有一絲的疏遠。

吏部尚書又好笑起來,看來,自己這頭上,只有一個婆婆了。

「說得也是。既然如此,那就讓司農司先出具初步意見和規劃,看什麼地方該劃成州縣,什麼地方該設置官府吧……」楊改革笑著說道。這事。還真的輪不到外人ch 嘴。

眾臣又是一陣氣餒,早就知道會有這種結果,果不其然。皇帝以前說過,讓前兵部尚書從九品官升上來的話,可真的不是開玩笑,這可真的是說真的。

「陛下聖明……」眾臣一致的喊道。

……

楊改革散了小朝議,就直接回乾清宮了。

如今這天氣熱了,外面實在熱得很。楊改革一進暖閣,就感覺到了空調的效果。這暖閣里。放了冰塊降溫。

「……這天氣,可真熱啊!」楊改革發了一句牢s o。

「陛下。確實熱,陛下擦把汗吧……」王承恩周到的伺候著,已經遞過來一塊用冰水浸洗過的面巾。

楊改革擦了一把臉,覺得舒服多了,不過是從文華殿到乾清宮里走一趟,就出來這麼多汗,這日子實在沒發過了。

王承恩伺候皇帝擦洗過了,又才道︰「……陛下,剛送來不久的奏報……」

「哦,那里來的?什麼事?」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乃是林丹汗的求援信,說是想要更多的援助,他說他草原上也是干旱的厲害,沒飯吃,很多部民餓死,想請陛下支援些糧食……」王承恩說道。

「哦,呵呵呵,這個林丹汗,這個時候還問朕要東西,這可有點意思了……」楊改革稍稍的翻看了一下信件,就笑了起來。楊改革對于草原上的動向,可是監視得十分清楚,對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知道,見到了這個時候林丹汗還問自己要支援,不由得笑起來。如今自己是九邊盡出,意圖已經很明顯了,林丹汗還找自己要東西,楊改革覺得這林丹汗很可愛。

想了想,道︰「既然林丹汗想要,那就給,可以多給些槍械彈y o什麼的,糧食麼,意思意思就是,就說我大明如今也干旱得厲害,全國大災荒,也沒有多余的糧食給他,他若是想要糧食,可以拿東虜的人頭來換,以前朕的承諾依舊有效,還可以順帶問一問他,為何最近不見他拿人頭來換東西了……」楊改革笑著說道。

「……可,陛下……」王承恩糊涂了,都這個時候都幾乎和林丹汗翻臉了,還給林丹汗東西?這不會r u包子打狗?

「無妨,給就是,林丹汗敢要,朕就敢給,該s o擾的s o擾,但,和林丹汗的關系,可不能徹底鬧僵了,如今林丹汗還在猶豫,不敢和黃台吉結盟,還在試探朕呢,……既然這樣,再給孫師傅傳道旨意,就說讓大軍再b 一b 東虜,不要讓東虜有好日子過,j ng銳可掠陣,多讓皇協軍和邊軍上,讓黃台吉挪挪窩……」楊改革笑著說道,如今形式已經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應道,既然皇帝決定了怎麼做,那就怎麼做。

王承恩出去辦事了,楊改革一個人攤開地圖又發起呆來。自己以前一直就想把林丹汗的那個印n ng到手,把他的「帝統」n ng到手,n ng到了這個,對于統治草原,有著相當大的作用,現在看來,這個「印」和「帝統」的作用,更加的重要,從那個烏斯藏僧那里得知,在西域,還有著正在東進的力量,這只力量也是屬于廣泛意義上的m ng古,和當年的黃金家族有著不小的關系。

從如今逐漸傳回和整理出的消息來看,不僅僅是那一只力量,在更加遙遠的西域和未來屬于m ng古,屬于俄國的地盤上,依舊殘存著為數眾多的「m ng古人」,這些力量,多多少少都和當年的黃金家族有關系,而這林丹汗是m ng古帝國最後一任大汗。他的這個「帝統」和那個印的分量,還是相當重的,若是能把印和「帝統」收入手里,這對于自己合理合法統治曾經m ng古帝國的地盤,有著不小的便利。

從歷史來看,幾年後黃台吉改國號金為清並稱帝,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他拿到了林丹汗的「印」,這個印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了「帝統」,以殘存m ng古帝國「帝統」成就自己的帝位,也還是有些份量的,古代向來有帝王之氣一說,楊改革雖然不信,可這若有若無之間,也似乎起著不小的作用。

楊改革盤算著,這個印和那個「帝統」,自己是一定要拿到的,當用殘存的m ng古帝國「帝統」鑄就自己日不落大明朝的輝煌。可如何拿到,確實是一個難題,即便拿不到,也不能讓他流落出去,印和「帝統」,可真的是一個麻煩事,特別是對于帝王,或者想成為帝王的人來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