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百二十七章 奴爾干

楊改革拋出了琉球糧食即將到來的消息,震驚了不少-,讓這個為糧食發愁的平台會議從憂愁轉變到了驚喜和意外,原本的壓力也隨之散去,平台里的聲音也輕松起來。

最高興的莫過于畢自嚴了,他戶部可能是六部里最忙的部門了,為了準備、調度糧食,可謂沒日沒夜的忙碌,急得頭發都白了,除了糧食,還有其他的諸如土地交易,諸如稅入,諸如戶籍移民等等,如今听到糧食的問題解決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糧食問題是一切問題的先提,不解決糧食,其他的都無法解決。

要說感慨最深的,怕是韓焙了,五六月就有新糧上市,六月上旬就到京師,這種青黃不接的時候殺出來的新糧,所產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絕不是一點點糧食那麼簡單,外面有些人說他是「轉身」內閣,說他最會在關鍵的時刻倒向皇帝,韓焙直呼冤枉,他也有著說不出的苦衷啊!不知道內情的人估計是無法理解他的。韓焙不時的看向皇帝,更加理解皇帝為什麼說一直在逃離地獄了。這麼多步驟一步步走來,只要走差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就是萬劫不復。地獄一直就存在,並沒有遠離明朝,如今不過是明朝多向前跑了兩步而已。韓焙想起了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

要說最歡喜的,莫過于袁崇煥了,他如今一門心思撲在打仗上,最不希望的就是因為糧食等因素影響到作戰,如今听到糧食問題解決了,當然是最高興的。

要說最沮喪或者最郁悶的,莫過于施鳳來了,從力挽狂瀾三下子降到了配角的地位上,這心里始終是有些堵。

楊改革拋出這個消息之後,眾人對糧食的擔憂也就沒了,這個會議也就繼續開下去,這個會議,實際主要還是和軍事有關。

「如今糧食的問題雖然是初步解決了,不過,這糧食也經不起折騰,遼東再往北的作戰,還得再縮減規模,盡量的少依靠後方支援,盡量的以戰養戰」楊改革說了這麼一句,實際也就是說,少上精銳,多上邊軍皇協軍之類的。

「臣明白……」袁崇煥答應道。

「如今拿下了鐵嶺,建州,再往北,應該就是開原,安樂州,再往北,就出遼東,進入我朝以前奴爾干都司的地域了,往北有亦東河衛,亦m 河衛,兀也吾衛,……,再向北,有納鄰河衛,刺魯衛……,據說,在兀也吾衛這個地方,有松hu 江的支流,可以通船,而且是大船,一直沿河下到奴爾干去?如果朕沒記錯,我朝先前經營奴爾干的時候,也是沿著松hu 江而下吧,如果佔領此處,則可依靠河流之便順流而下,對于大軍行軍和補給,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楊改革的尺子,依舊在比劃著。在這片廣袤的區域里,只有一些河流,一些听著很陌生的地名,很陌生的什麼衛所之類的標記,楊改革知道,這個地方就是日後的東北了,按照楊改革的記憶,沈陽往北,中間應該有比較出名的城市,比如四平,比如長春,再往北有哈爾濱。沿著松hu 江而下,和黑龍江匯合之後,最後流到到了俄國的霍爾木茲海峽。從如今地圖上標記的情況來看,明朝設立的奴爾干都司的治所,就在黑龍江的入海口,這後來是屬于俄國的地盤了,如今乘著這個時機,楊改革準備收回來。

「回稟陛下,確實不錯,我朝先前經營奴爾干的時候,確實是經松hu 江而下的,松hu 江也確實可以通大船,臣看史料上記載,我朝安撫奴爾干的內使和護軍,就是乘坐大船,順松hu 江而下到達奴爾干的,據說,到了奴爾干,這河又匯入大海了……」袁崇煥說道,這個屬于他的必修了,袁崇煥倒是知道得很清楚。

「是啊!既然我朝先前經營奴爾干的時候是這麼干的,那麼,現在依舊這麼做,今年最好能以佔領這個地方為好,準備造船,為明年順流而下做好準備,那東北的河流封凍及早,今年怕是很難有什麼作為了……」楊改革說道。

「回稟陛下,是的,雖然封凍之後可以在河流上行車,但還是不及河流運載方便,也不及河流運輸安全,臣以為,還是造船順河而下比較好……」袁崇煥也說道。

「嗯,那基本的也就這麼確定了,今年的目標,就以打下一兩個造船的點為限,為明年展開打下基礎……」楊改革說道,今年的兵鋒實在不易過長,楊改革的壓力已經很重很重了,有些把楊改革壓得喘不過來氣的意思,楊改革也只能做保守安排,不敢全面撤開。

「臣明白……」袁崇煥答道。

「……還是以前的老規矩,人總離不開水,牲口也離不開水,有水草的地方才能養人,有河流的地方,才有肥沃的土地,我大明的百姓,要的就是肥沃的土地,所以,遼東的推進,依舊以水,以河流作為推進的根據,凡有河流的地方,都要佔領下來,沿河而下,必定有大河,河越大,必定有越多肥沃的土地,所以,出遼東的官軍,一定要給他們講明白這個道理,知道嗎?」楊改革吩咐道。如今人類的生產生活,還基本處于比較原始的狀態,根本離不開河流,所以,楊改革做事,向來都是圍繞水,圍繞河做文章,移民也好,行軍打仗,佔領地盤也好,都把控制水源作為重中之重。天上落下來的雨,必定會形成溝渠小溪,小溪必定會成小河,小河必定匯成大河,大河必定沖積出無數肥沃的土地,最後必定流向大海。

「回稟陛下,臣明白……,………」袁崇煥答道,他對以前如何攻略奴爾干算是一片茫然,听了皇帝的計劃之後,他才有了眉目,明朝不經營那里很多年,對那邊的情況一片模糊,但不要緊,只要沿著河流,佔領最肥沃的土地,就什麼都有了,就什麼樣不用考慮了,大明要的就是這些肥沃的土地。

「「再,朕說說關于交通的事,如今開發遼東,吃虧還是吃在了交通問題上,若是交通便利,前線也不會那麼吃緊了,韓閣老,交通的事是你負責的,道路盡量的覆蓋到大的城池,特別是這沈陽,鐵嶺,遼陽到三岔河的道路,要好好的修一下,今年打通交通明年估計就有產出了,產生要運出來,沒有交通是不行的,好在今年遭災,大批災民出來尋活路,以工代賑修路倒是剛好」楊改革催促道,如今的運輸能力,不是虧在了交通工具上而是虧在沒有道路上。楊改革的意思,佔領一地立刻開發一地,開發一地,立刻成熟一地,當地成熟,有所產出之後,再支撐軍隊向前擴張,再佔領地盤,再開發。只有這樣,也才比較可靠,不然,全部依靠關內支持和輸送,這樣消耗實在太大,楊改革吐血也支撐不起,如今就是等著遼東這一b 災民安置下去,等有了產出,立刻支撐軍隊向前擴張。

「回稟陛下,臣明白……」韓焙答應道。

「對了,還有兵部,那出關百姓接受訓練的事做得如何了?」楊改革問到,如今大批的百姓準備出關,按照楊改革的設想,都得會拿槍,都得會開槍,都得學會保護自己,如今趕上大規模的移民,所以,很多移民都是成批成批接受訓練的,當然,也不指望把他們訓練成什麼精銳,就是教他們學開槍而已。

「回稟陛下,一切都還好,就是消耗有些大……」袁崇煥趕緊回答道,這種訓練沒什麼巧,也沒什麼難的,就是消耗很大,訓練期間,少不得還得供吃的,還得供彈藥,這種事,也就移民的時候才能一並的做了,以前官府可不管這些,只管你會不會,可從來不教。

「嗯,好,此事卿家多費心了,遼東那地方不太平,野蠻人也多,沒有一點自衛能力是不行的,全靠官府的力量也是不行的,總之……訓練不要怕消耗,如今多付出一點,日後百姓們自然會明白朝廷的苦心的」楊改革說道。楊改革想的是,放出關的都是一群會吃人的狼,而不是把一群只會種地的羊給放出關去,關外那種凶險的地方,沒有一點自衛能力,沒有一點血x ng,如何和別人爭?楊改革記得,俄國已經開始向東方擴張了,要不了幾年,自己就大概能在黑龍江或者西伯利亞地區遇到俄國人了,沒有血x ng,不會用武力保護自己的【中】國老百姓遇到俄國人,就是死路一條,楊改革不想看到什麼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回稟陛下,臣明白。」袁崇煥答應道,這就是一個錢的問題,既然皇帝不缺錢,那就做吧。

「「對了,朕想起來一件事」楊續革忽然想起一件事來。

「還請陛下示下……」幾個人都道。

「朕覺得,從開原出遼東,到那個什麼兀也吾衛,到那個什麼刺魯衛,實在太遙遠,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可供歇腳的城池,這樣不行,諸位看這遼東,從三岔河到遼陽,到沈陽,到鐵嶺,開原,兩個城池之間,一般不過五六十里,多的不過百里,而從開原到這個什麼刺魯衛,怕有好幾百里地,這可不行,還得在這中間尋一個地方,準備建一座前進基地才行,遼東打下來了,沒有百姓的支持和供養,光靠朝廷,如何供養得起這麼龐大的軍隊?」楊改革說道,楊改革忽然想起來,日後這塊土地上,可有這很著名的幾個城池,可如今卻沒有影子,楊改革覺得,既然日後能形成大城市,必定有著成為大城市的基礎,既然有成為大城市的基礎和潛力,那自己干嘛不在遼東「畫幾個圈」呢?或許幾年之後,幾座頗有規模的城池就拔地而起呢,這無疑對于控制遼東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袁崇煥楞了一下,想了想,道︰「敢問陛下,可是要建驛城嗎?」

「驛城?不,朕說的是前進基地,是能提供大軍後勤支撐的基地,可不是一個小小的驛城,必定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城市,或者說,超大型的定居點……」楊改革說出了自己的設想。

「基地?」

「城市?」

幾個人有些意外了。

「「大約就是這個地方吧,或許是這里,具體是哪里,還是等前方的將領們自己選吧,務必選一個適合居住,適合開墾,氣候等條件不錯的地方來,以此為基地……」楊改革用尺子在沙盤上畫了幾個圈。

「陛下,這是不是太快了點?出開原,進奴爾干,路途越發的艱難,陛下急于求成,這只怕有些難度了」畢自嚴道。

楊改革不為所動,腦袋里現在想的是「畫圈圈」然後幾座城池拔地而起的「豐功偉橡,。

「陛下,可真的要建這麼大的一個「基地」只怕也不是容易事,這個地責,已經出了遼東,是奴爾干地界了,若是要建成那麼大的「基地」少不得要招募上萬,甚至數萬百姓前去開墾,如此之多的百姓,若是沒有大軍保護,只怕會很危險」畢自嚴力勸道。

「陛下,是啊!如今遼東尚未整合完畢,也還不能自給自足,還是穩健一些比較好,還是等遼東能產出了,再向前推進不吃」韓焙也勸道。

「陛下,送幾萬人到奴爾干去,這糧食消耗得只怕」

「陛下的想法或許不錯,不過卻不宜過猛,宜循循漸進」平台里的幾個人,都勸起皇帝來。認為在奴爾干那個地方築城不適合,起碼現在不適合。

楊改革被幾個人勸,也開始重新考慮自己忽然間心血來潮是不是對,想了想,覺得自己這幾位心月復還是說得有道理,今年的糧食本就緊張,供養幾萬人去開長春或者哈爾濱,不太現實,今年大明的天災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糧食安全,自己有這心,可明朝卻沒有這個力,明朝今年的力,已經使到了頂點。

「說得也是,如此,也就按幾位卿家說的,今年還是主要以經營遼東為主吧,奴爾干那邊,還是佔領幾個前進據點,把碼頭和造船廠準備好再說吧」楊改革想了想,還是決定遵從自己大臣們的諫議,自己確實有些想當然了。學別人「畫圈」可以,但也要等待時機,不可能想到什麼做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