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VIP章節目錄 第六卷第七章 諸葛孔明出山

備投奔荊州劉表後,劉表使劉備屯兵新野,曹軍。軍忙于北方戰事之機,出兵掠地,北至博望附近。夏侯得到情報,率領三萬兵力前去交戰,未果,雙方各建堡壘,相持許久。

某日,劉備受徐庶啟發,放火燒寨,佯裝退兵,然後派關羽、臧霸、趙雲等領軍埋伏以待曹軍。夏侯不知是詐,自持兵多,中伏。

但是劉備並沒有得到理想的戰果,他雖然殲滅夏侯前軍,但是兩個後手都被曹軍化解,關羽攻打曹營被李典擋住;臧霸所部本來負責截斷曹軍退路,可他們反而被于禁的弩炮部隊重創,潰不成軍。劉備慘勝,無力繼續在博望與曹軍對抗,只能夠收拾殘兵,返回新野。

可以說,如果沒有徐庶的啟發,劉備連這個慘勝的戰果都沒有資格享受。于是他對徐庶的軍事才能大加贊賞,盛贊他有王佐之才。

徐庶自然是極力謙讓,稱自己的才學遠遠無法同諸葛亮相比,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諸葛亮?過去劉在荊州曾拜訪過陽翟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也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如今見徐庶又極力推薦諸葛亮,當即就產生了招募延攬之心。他想委托徐庶代表自己,禮聘諸葛亮出山。

徐庶婉辭,他指出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能,人稱「臥龍」先生能安天下。對這位蓋世奇才,不是貿然能請得來的,建議劉備親自前往。

劉備有所心,經過這一次他算是知道謀士的作用了,過去面對曹軍的大軍,他和關羽、趙雲等人一般就是硬抗,扛不住就逃走了休養生息後再次硬抗,要不然也不可能與曹軍在邊境上相持這麼多時間,要知道當時曹軍的主力可是全被調走,前去對付袁紹大軍了。

于是劉備便向徐庶打听到諸葛隱居的地方,親自前去拜訪,不過他並沒有立即見到諸葛亮。為了考驗劉備對自己的重視程度為了體現自己的重要性,諸葛亮不是今天拜訪劉表,就是明天去走訪名士是不在家。

劉備等到第三次前去諸亮家中,才見到了諸葛亮,只見人家身長八尺(約),甚是英俊瀟灑比起自己長臂猿、大耳朵的造型那是英俊上一萬倍。劉備自慚形愧,于是對諸葛亮分外恭敬。

諸亮早知道劉備地來意。他也有意出山。一方面是因為劉備連續三次都親自前來拜訪。這可是從未有過地事情。劉表雖然對自己也頗加重視。但是可從來沒有來過自己這里;另一方面眼看著曹鑠已經一統北方下來他很可能率軍南下。自己如果再不出山就不可能在這紛亂地漢末建立基業道讓後人說某諸葛孔明。耕讀一世無果而終嗎?當然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諸葛家族地需要。現在曹那邊、孫策那邊都有諸葛家族地人為了以防萬一。劉備這個潛力股也要抓牢了。

是諸葛亮對劉備略加刁難。便引他入室長嘆。劉備便叫侍女退下。對諸葛亮提問道︰「如今漢室衰落。奸臣曹操、曹鑠相繼把握政權。忠臣義士紛紛蒙難。我受命于獻帝地衣帶詔。不考慮我地品德不夠。也不考慮我地實力不足。只想向天下展示君臣大義。可是智謀短淺。屢遭大敗。連安身立命地徐州都丟了。就連陳群也在隨我突圍途中。感染疫病。黯然逝世。孔明先生。你說我還有成績地機會嗎?」

諸葛亮微微一笑︰「將軍。只要你仍然保持自己地志向。就絕對有機會扭轉乾坤!」

看著劉備惑地神情。諸葛亮說道︰「自從董卓亂政以來。各地豪杰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不但名分低微而且實力不足。但是最終曹操卻在曹鑠地輔佐下。戰勝袁紹。以弱克強。

雖然曹鑠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但是最關鍵地卻是曹操使用了正確地計策。在延津、白馬那里打擊了袁軍地士氣。又在官渡那里長期與袁紹對抗。使袁軍陷入困境。最後曹操派人截殺糧草。終于成就大事。這不是靠天時而勝。而是靠著他手下群臣地一步步謀劃。

現在曹操榮養于城。繼任地曹擁有百萬民眾。麾下虎賁之士數以十萬計。可謂銳不可當。」

諸葛亮听了一下,見劉備緊張地看著自己,雙手緊握著水杯,知道自己的這番話劉備已經听了進去,于是用鵝毛扇輕輕擋臉,防止劉備看出自己激動的神情。

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看著四十多歲的劉備恭敬不免有些得意,連忙用黃月英為他特制的鵝毛扇擋住自己的面部表情。

諸葛亮站起身來,走到屏風處懸掛的輿圖那里,指著地圖說道︰「將軍請看,孫策據有江東,子承父業,地勢險要,人民歸附,賢能的人才都為他所用;而且自合肥失利以後,孫策性情為之一變,重傷的他不再親冒矢石,而是安坐堂中,任由周瑜、魯肅等人發揮自己的才智。這樣一來,江東反而被他迅速平定,孫策也借此恢復了元氣,重建大軍。您只能夠把他當做是朋友,暫時無力與他為敵。」

劉備點頭稱是,緊張地問諸葛亮︰「孔明先生,曹鑠勢大,孫策是新銳力量,那我該怎麼辦呢?我現在手下不過萬余將士,困居新野,實在是窘迫至極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將軍莫急,听我分析,荊州北面有漢水、水做屏障,南方直到嶺南的南海郡,東方與孫策連接,西面可通巴蜀之地,戰略價值極高。

惜劉表一世英雄,卻倍受背傷困擾,輾轉于病榻之間,越發衰老,不可能再成就大事,也就是說劉表其實已經喪失了問鼎的資格,荊州在他手上也不過是浪費而已。

昨日我去拜見荊州,發現他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這是老天將荊州送給將軍,以成大業啊!」

見劉備並無反對,知道劉其實也已經覬覦荊州良久,諸葛亮暗嘆一聲,無論是多麼標榜自己仁義的梟雄,他在本質上還是一個梟雄。

不過如果劉沒有這梟雄的心思,自己反而要更加失望,因為他不可能成就大業。

諸葛亮只是稍微頓了一下,便立道︰「益州四境,關隘險固,土壤肥沃,一望千里,正是天府之國。高祖正是憑借它成就了大業。如今劉璋昏庸懦弱,而他北面又有張魯壓迫,劉璋空有富庶的人民和財力充沛的政權,但卻不知道珍惜,也知道運用,凡是賢名之士都希望能夠有明君統領他們。」

說完這幾句套話以後,諸亮開始說出劉璋真正的弱點,他對劉備說道︰「劉璋是一個仁義之人,但是他的仁義是宋襄公那樣的仁義,根本就能夠在這紛亂的漢末立足。他的父親劉焉妄想佔據巴蜀自保,不過他終究是個外來人,只信任自己帶入巴蜀的親信,不能夠重用益州當地名士。

劉也是如此,這樣以來,益州的本土利益集團對劉璋始終沒有好感,而劉璋也就始終得到他們更多的支持。不僅如此,劉璋寬厚仁義,也是沒有果斷堅決的處事能力,他根本就沒有充足的力量來節制驕橫的武將,也沒有魄力破格提拔優秀人才,所以,劉璋雖然得到了百姓的擁護,但是卻失去了中堅力量的支持。不僅不足為慮,反而為我們提供了機會。」

劉備欣喜地點頭,諸葛亮看著劉備,大聲為他鼓舞信心,對劉備說道︰「將軍,您已經被獻帝公認為皇室成員,又素有仁義的名聲,四海聞名。手下大將關羽、臧霸、趙雲都是無雙戰將,而且您還禮賢下士,得到了名士們的認可。

如果您能夠佔據荊州、益州兩州,嚴守要塞,據守險要之地。跟境內外的所有蠻族和平相處,安撫結納,再跟孫策睦鄰友好,締結同盟。然後內修政治,外掌變局,則大業可成。等到天下有變的時候,您只要派出一員上將,領著荊州軍隊向北進攻,而您則率領益州軍隊北出秦川,百姓一定會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到了那個時候,您的霸業可成,不僅可以興復漢室,還可以留下自己萬世英名。」

劉備听完大加贊賞,于是請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也沒有矯情,同意了劉備的請求,他收拾行裝,來到了劉備帳中,劉備對他頗為重視,拜為軍師,位置僅次于剛剛立下大功的徐庶。

徐庶慚愧,固辭,于是劉備拜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位于徐庶之上,而且劉備還常常與他議論時局,關系日漸親密。

關羽、臧霸等武將都大感不悅,于是劉備連忙向他們解釋道︰「我自從得到了諸葛孔明的效忠,如魚得水,這才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劉備又與關羽、臧霸等將一同宴樂,重加賞賜,于是武將們平息了自己的抱怨,不再嗦。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