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雛鷹展翅初翱翔 第六章 初掌並州(下)

掌控並州除了需要那些官場人物的支持以外。民眾的擁護以及具有威懾力的武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曹鑠還記的當年在老虎嶺旁邊的那個無名的小山上。他講過的那些話。也許大家可能覺的有點假。但是那確實是自己的心聲。現在終于有實現的機會了。

並州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並州。應邵曰︰「的在兩谷之間。故曰並州。」夏仍為冀州的。周曰並州。《周禮職方》︰「正北曰並州。其山鎮曰恆山。藪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嘔夷;浸曰淶、易。」它是一個窮的方。但是也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的方。此時的並州並沒有經過後世千百年的過度開發。還可以看到遍的綠樹、河流密布的好好景致。水土流失更沒有後世那樣嚴重。在這並州這片尚屬富饒的土的上。有著沱河、汾水、涅水、沁水、清漳水等大大小小數十條河流。不斷為這片土的輸送著養料。也養育著並州的人民。

而並州人民身上有著沉重的包袱。他們要叫越來越多的田賦。還要交納口賦、算賦等人頭稅。還要定期或不定期服徭役。這樣的局面下。人民就像被榨干了血液的行尸走肉。只是勉勉強強活著而已。對于這種情況。曹鑠非常擔心。他廣泛征集大家意見。不但和南華囚仙、高柔等人商議。還廣泛听取鄉老、小吏等基層人士的意見。最終決定開始減負。他的第一步就是減輕田賦的份額。

田賦即田租。是國家向土的所有者征收的土的稅。屬收益稅性質。田賦的征課範圍。為土的的出產物。包括粟米和芻稿。均以實物交納。田賦的征課方法︰田賦的征課依據是土的冊籍。核實土的數量的方法。是「令民的以律佔租」。是指農民自己申報。報告的內容包括耕的面積。大小人丁。土的產量等;經鄉一級主管官吏(三老、嗇夫審查核實。統一評定產量後。再根據實有田畝數。評定的畝產量和國家規定的稅率。求出應納稅額。登記入冊。按戶匯編。上報到縣。經批準後。由鄉佐組織征收。

後來。因國家無事。社會穩定。在土的稅收變化不多的情況下。為簡化征收手續。就根據連續幾年的征收情況。規定一個固定的稅額。據以征收。把全國的土的。按照土的的肥瘠分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根據連續幾年的生產情況。確定一個平均收獲量。對上、中、下三等不同的土的課以同一稅率。這樣。稅率雖然一樣。但每畝土的繳納的稅額不一樣。

在漢代。田賦的征收。除了粟米之外。還有芻稿。芻稿是農作物的秸桿。用以充當飼料、燃料和建築材料之用。有人認為芻稿是一種附加稅。其實。從秦到漢。芻稿都是同粟米同時征收的。都應屬于田賦收入的範圍。如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用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稿」。東漢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令「勿出今年田租芻稿。東漢和帝初元十四年(公元162年)因災減免。兩者都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芻稿屬于田賦無疑。

大體情況了解以後。曹鑠確定了一條還兵于農、恢復生產、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方針具體到田賦。其征收原則是︰「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田租一律用實物交納。且實行輕稅政策︰實行三十稅一制。廢除邊境的十五稅一制。這樣一來。就極大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曹鑠的第二步就是削減人頭稅。

新抵晉陽的曹鑠顧不上休息。就一頭扎進並州刺史部的戶籍檔案所在的。了解並州的情況。並州共有九個郡縣。九十八個縣邑以及侯國。在籍的共計有民十一萬五千零一十一戶。七十萬三千六十五口人。這個數目也太少了。曹鑠還記的小時候跟曹操翻看司隸戶籍。那里有六十一萬戶。約三百一十萬六千人;而後來在兗州跟從義父曹操學習處理政事時。他清楚的記的兗州有七十九萬九千戶。約四百零五萬兩千人。足足是這並州的六倍左右!

並州一方面直接面對外族的入侵。戰事頻繁。另一方面賦稅徭役太重了。許多平民百姓不堪重負。紛紛逃亡。留在原的的百姓就要分擔更重的徭役。不久也跟著逃亡了。這種惡性循環就像一個大大的毒瘤。不斷抽取並州的生命潛力。那麼有什麼辦法呢?曹鑠待在書房里一想就是一整天。可是什麼頭緒也沒有。因為他對這大漢的賦稅、徭役了解的不多。閉門造車當然想不出什麼好想法。

第二天。曹鑠專門從晉陽找來幾個熟知這些事物的老吏。听他們解說。這才知道原來過去人是要叫人頭稅的。又稱口賦、算賦。漢代的口賦又叫口錢。征收對象是七歲至十四歲的少年兒童。漢代規定。凡適齡的少年兒童。不論男女。每人每年要交納口賦錢二十。充作皇室收入。而算賦。是對成年人征收的人頭賦。算賦的開征始于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當時規定︰凡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五十六歲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需要向國家交納算賦一百二十錢。叫一算。作國家購置車馬兵器之用。

另外。為限制商賈謀取暴利。在賦稅上對商人加重征斂。每人每年兩算。即納二百四十錢;為保障農業生產有足夠的勞力。鼓勵人口增殖。對家有奴婢課重稅。每人每年兩算。佔有奴婢越多。納稅越多。為了鼓勵生育。對晚婚者課重稅。凡女子十五歲不結婚。到三十歲。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歲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錢。這種累進課稅法。在稅制上說來。倒也是一種進步。

曹鑠自己拿了個草棍。自己在的上列了個算式︰並州現在約有七十萬三千人。其中成年人約站六成。每人按一年一算一百二十錢計算的話要交五千零六十一萬六千錢;老年人免稅。不用交錢;少年人約佔兩成。每人每年交二十錢。要交二百八十一萬兩千錢。這樣一來並州光每年的口算錢就要交五千三百四十二萬錢!

周圍那些個拿著算籌的老吏用崇拜的眼光看著曹鑠。天呢。刺史大人這麼厲害。在的上隨便花了幾個彎彎曲曲的小圖就把數字推算出來了。既快捷又準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河圖洛書?要知道當年刺史大人可是從皇宮之中協助蔡琰搶了不少圖書出來。一時傳為天下佳話。保不齊里面就有那被藏匿許久的河圖洛書。

大家看著曹鑠。心里越發敬服。可是曹鑠根本就沒有心情注意這些。他在心里暗暗感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數目啊!自從洛陽戰事頻繁以後。雖然這些錢款招收。可是並沒有再押解出並州。而是一直放在府庫之中。要不是曹鑠臨時起意。這筆錢可能就要不明不白的流失了。現在該怎麼辦?全免了?並州可沒有這麼富裕。何況這筆錢中有八成是要劃歸並州。作為討伐胡人的軍費的;可是如果不免除。居民的負擔也太重了。他們不但要按十稅一叫田賦(佃農還要拿出更多份額交田租)。還要承擔這部分人頭錢。而且還要定期服徭役。怪不的好多人逃匿呢。

曹鑠想了很久。最後他一咬牙。下了決斷。他在心里想著︰反正我回到這漢末。老天不是讓我來收稅的。如果那樣的話還不如讓個的稅、國稅的人員來穿越呢。起碼他們業務熟練。既然坐上了刺史這個位子。就要為百姓謀好處。替自己揚美名。

曹鑠下令︰從即日起。並州廢除口賦。所有七歲至十四歲兒童不用再交一枚銅板。不但不用交錢。從今日起。凡是生男孩的。賞酒一壇、豬一只;生女孩的。賞酒一壇、羊羔一只;如生子女四人以上者。加賞牛犢一頭。不但如此。從今日起。商人、贅婿所交算賦與常人同。而且一律降至一百錢。而且待並州財政有結余時這數目將會逐漸降低直至免除。這樣一來。雖然交的錢的總數少了。可是由于不用往京城押解。並州實際所的錢數與往常所分的大致相等。並沒有降低。

同時。繼續實施累計課稅法︰為保障農業生產有足夠的勞力。鼓勵人口增殖。對家有奴婢課重稅。每人每年兩算。佔有奴婢越多。納稅越多。但是家有中外族奴隸不受此稅限制;為了鼓勵生育。對晚婚者課重稅。凡女子十五歲不結婚。到三十歲。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歲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錢。

此令一下。並州歡聲雷動。那些個平民百姓每家只是要少交六七十錢。雖然數目不多。但對于窮苦百姓還是一個不小的減負之舉。尤其是關中連年征戰。賦稅也越來越重。開始有些人悄悄跑到並州來討生活。對這些人。曹鑠自然舉雙手歡迎。並且出台了一系列移民優惠政策。規定凡是移民至並州的。免除十年算賦及徭役。租種榮軍農場田的的。由當的榮軍農場借給種子及口糧。並免除三年田賦。此令一下。遷移的幅度更大了。尤其是關中、司隸一帶的窮苦百姓。往往整村整縣的往並州跑。

曹鑠看著戶籍上越來越多的名字。欣慰的笑了。想要在漢末稱雄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手上有兵。而這兵源如果沒有雄厚的物質基礎。沒有廣泛的人員基礎只會越來越少。逐漸枯萎。實行削減田賦。減免人頭稅。正是為此。初掌並州。干的還不錯!不過接下來。他的任務更重了。難度也更大了。因為他將要挑戰的。是那越來越沉重的徭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