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現代*武俠 33、漫談武俠名家筆下的經典情節

金庸

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猶以金庸為最。在武俠世界里,金庸是一個全才,寫故事天衣無縫,造人物栩栩如生,講武功五彩繽紛,發議論高屋建瓴,舉凡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醫卜星像、天文地理,無一不包,無一不精。金庸寫作中正平和、作品大氣磅礡,一派大家風範,深厚的文字功底讓人如沐春風。他的小說借佛家隱喻善有善報,因果相生的道理,符合我們大多人的審美觀,風靡萬千讀者如飲醇酒心醉不已。昔日曾經拜讀一位網友筋斗雲寫的文章,從中國傳統文化分析金庸作品,從儒道佛三種不同的精神文化解構《射雕》、《笑傲》、《天龍》,分析入理,有根有據,讓我很是佩服。

值得注意的是,金庸小說描繪的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現實中是不存在。他的作品展現了理想境界,他塑造道德的典範,表現人性的美德。李敖說金庸的信佛是偽善的,即對自己有利的就相信,對自己不利的則予以拋棄,這話的確有一定道理。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射雕英雄傳》中,郭靖慨然宴請剛剛結識的小叫化黃蓉並且將價值萬金的汗血寶馬贈予她,卻在叔父楊鐵心義女穆念慈困厄之時不傾資相助反要王道長掏腰包接濟,這是很不合情理的。若說郭靖仁俠胸懷怎地如此前後不一?唯有一個道理解釋得通,那就是郭靖是個真正大智若愚之人。書中曾說︰「那少年高談闊論,說的都是南方的風物人情,郭靖听他談吐雋雅,見識淵博,不禁大為傾倒。他二師父是個飽學書生,但郭靖傾力學武,只是閑時才跟朱聰學些粗淺文字,這時听來,這少年的學識似不在二師父之下,不禁暗暗稱奇,心想︰‘我只道他是個落魄貧兒,哪知學識竟這麼高。中土人物,果然與塞外大不相同。’」郭靖既見黃蓉學識高妙自然有攀結之心,因此毫不吝惜金錢曲意奉承,而穆念慈窮困潦落,自然不值得投資。由上可見說金庸的道德觀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礎上的。

金庸大多數書中的愛情都令人羨慕不已,其愛情是近乎完美柏拉圖似的純精神戀愛。唯一的例外是《鹿鼎記》,韋小寶的愛情是完全物質的純粹zhan有。雖然金庸小說很虛幻,但卻是惟美的,惟美的愛情和惟美的江湖,連武學都藝術化,所以他仍然是武俠迷的最愛。雖然金庸小說很理想化,但他的小說滿足了我們的心理,使得我們心底的yu望在書中實現,往往我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也會忽略過去,所以仍然覺得金庸小說是無出其右。

經典情節︰楊過斷腸崖棄藥輕生《神雕俠侶》

楊過搶上前去拉住了她。眾人圍攏過來慰問。小龍女拔開瓷瓶的瓶塞,倒出半枚丹藥,笑吟吟的道︰「過兒,這藥不假罷?」楊過漫不經意的瞧一眼,道︰「不假。龍兒,你覺得怎樣?為甚麼臉色這樣白?你運一口氣試試。」小龍女淡淡一笑,她自石梁上奔回之時,已覺丹田氣血逆轉,煩惡欲嘔,試運真氣強行壓住,竟然氣息不調,自知受毒已深,天幸將半枚絕情丹奪來,此外也顧不得這許多了。

楊過握住她右手,但覺她手掌冰冷,驚問︰「你覺得怎樣?」小龍女道︰「沒甚麼,你快把丹藥服了。」楊過接過瓷瓶,顫聲說道︰「半枚丹藥難救兩人之命,要它何用?難道你死之後,我竟能獨生麼?」說到此處,傷痛欲絕,左手一揚,竟將這世上僅此半枚能解他體內毒質的丹藥,擲入了崖下萬丈深谷之中。

這一下變故人人都大感意料之外,一呆之下,齊聲驚呼。

小龍女知他決意與自己同生共死,心中又是傷痛,又是感激,惡斗之後劇毒發作,再也支持不住,身子微微一晃,暈倒在楊過懷中

舉世滔滔,試問深情之人幾許?生命于人來說是至為重要,當今之世不因對方家世錢財容貌而心異已可稱為深情,但如楊過般放棄生命與對方同生共死,超越生死的愛情卻絕無僅有,因而實在感人肺腑。當然金庸小說中的感人情節比比皆是,如蕭峰斷箭自戧,程靈素舍身救胡斐等等等,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這段情節,因為它體現了人對命運的抗爭——雖不能同生,卻可以共死。

古龍的小說帶給我的是洞看世事的無奈、久經憂患的滄桑。他既有憤世嫉俗的偏執情結,又有及時行樂的浪子情懷,因此,在書中的旁白總流露出對人生的幾許失望、幾許不滿,又夾雜著幾許狂妄,所以在他的文字中,總有愛恨交織,痛苦是人生的催化劑,所以,古龍筆下的人物心底總是隱藏著無限的苦楚,無論多麼偉大的人物,總透出些許悲壯感慨——一聲輕嘆,背後有著多少無奈,所以他筆下的主人公都酷愛杯中之物,雖然頹廢但不消沉。古龍常通過變態扭曲的人格,寫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時讀完竟有些心酸的感覺,不少人讀著,竟有些知我者古龍的感覺,仿佛古龍寫的正是自己,或者說是自己在某一個時候的情緒抑或是心態。

古龍幼年身世漂泊淒凌,在他前期小說表現較為明顯,如《蒼穹神劍》、《孤星傳》等作品中主人公多身世淒慘,雖忠厚俠義卻連遭命運打擊,以至結局多為悲劇。中期,古龍小說風格發生轉變,主人公不再是傻呼呼的嚴格恪守著道德俠義,也不會被種種意外命運打擊纏身,而是聰明睿智靈活多變的面對險境,如《絕代雙驕》、《鐵血大旗》、《武林外史》。此後的創作完全走上精神化的道路,這些小說多在闡釋人格精神力量的偉大,最明顯的例子是《七種武器》,每一種武器都寓意著一種人性。古龍在敘述故事時,將自己的情感觀念投射于其中,所以他的故事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讀來使人沉浸在他所營造的氣氛中,但有時也給人夸張矯飾的感覺。出乎意料之外,就是古龍故事的最大特點,層層推理之中又時有意外的發現,總是讓人感嘆世事無常與人生百態。

古龍

經典情節︰小魚兒的成長《絕代雙驕》

小魚兒自以為是天下第一聰明人,瞧不起任何人,尤其是女人。他聰明絕頂,他的聰明幫他擊敗了許多比他強的人,但等他遇到了花無缺,他的聰明卻再不能幫他的忙,他的生命要靠他最看不起的女人——鐵心蘭以處子之軀救他逃出生天!于是小魚兒大受刺激深深的反省,本性大改,他再也不認為自己聰明、不自恃聰明而目中無人,而是流浪混跡于江湖之中,耍雜技、廚師、管帳、苦練武功,書中此處如是寫道︰

他已再沒有眼淚可流,他的心亂得就像是他的頭發,他一生中從沒有這樣痛苦這麼心亂過。

水田里的稻穗已長出,在晚風中像是大海的波浪,小魚兒奔入一塊稻草中央,在星光下躺了下來。

積水的污泥,浸著他的身子,星光自稻穗間望出去,顯得更遙遠,更不可捉模。

他暗問自己︰「我能算是個人麼?」

「我自以為誰都比不上我,我瞧不起任何人,但別人要殺我時,我卻連一點法子也沒有。」

「我瞧不起女人,尤其是鐵心蘭,只因我知道她愛我,所以就拚命令她傷心,但到頭來都要她犧牲自己來救我!」

「我自以為是天下第一個聰明的人,但此刻卻像條狗似的被人追逐,像條狗似的夾著尾巴逃。」

「我這次雖然逃月兌了,但我這一生中難道都要這樣逃麼?我這一生中難道都要等別人來救我?」

「不錯,花無缺的計謀也許不如我,但像他這樣的人,又何必再用什麼計謀?只因他有

真實的本事。」

「而我……我都只想靠聰明、靠運氣…。一個人若只有聰明,而沒有本事,那又有什麼用?」

………

現在,他不再是天下第一個聰明的人,現在,別人都叫他海小呆。

………

她靈活的大眼楮俏巧地轉動著,抿著嘴一笑,道︰「別人都叫你小呆,但我卻知道你是聰明人。不但聰明,而且比別的人都要聰明得多,是麼?」

小魚兒現在最怕听的,就是別人說他聰明。

………

絕代之英雄,終于已將長成

許多人都爭論古龍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我認為是《絕代雙驕》是其中一部經典著作。因為他完整的寫出了一個人的成長,雖然其他小說也有但都不太深刻(如《浣花洗劍錄》中的方寶玉,前後性格基本一致),不像小魚兒如此變化激烈。當你讀到「絕代之英雄,終于已將長成」,或許你會憶起你的少年,跨過年少輕狂的時代,歷盡無數的挫折與苦難,我們也如小魚兒那般終于成長了.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從哲學的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那麼生命的終極意義應該是死亡,因為它們是一對矛盾。而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所有能做的就是盡量使這個有限的生命過程多姿多彩。黃易小說就是如此,功利性的背後蘊含著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過程的不懈追逐。劇情里充滿各式各樣的人生哲理,每每通過角色所見所聞和反思,生動而深刻的表達出來。

黃易小說極其現實,毫不掩蔽其功利性的社會態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利益下的暫時合作,男女間的相互挑逗與征服等等等,盡管它可能與我們的俠義有悖,但這一切無疑是符合這個新時代。他的小說灌注了時代的內容,是真正新時代的武俠小說,黃易筆下的主人公並非要成為一代大俠就能人人敬仰,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願望,重點在于是否有勇氣去實現,是否能縱使千山萬水也永不言敗的不懈追求,圓滑時不必太固執,放棄時不必太執著,是一個有欲有求的現代人,他們不再隨遇而安,而是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何的生存下去,並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邁進,既靈活多變又持之以恆,與現代人精神一脈相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他的確稱得上新一代武俠宗師,開創了一個新的武俠時代。

黃易

經典情節︰厲若海立馬橫槍戰龐斑《覆雨翻雲》

《覆雨翻雲》全書中,厲若海從出場至戰死只有短短的五十余頁,但他卻是書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給我留下了無比的震撼。

厲若海喝道︰「像個男人般站著,勿作我最憎厭的婦孺之態,我已拚著耗費真元,恢復了你的功力,只是你的勁氣內仍留有一個神秘的中斷,隨時會將你打回原形,你要好自為之。」

接著微微笑道︰「我本自信勝過龐斑,可惜我仍是敗了,但我已將你救了出來,十日內龐斑休想與人動手,龐斑啊龐斑,你雖目空一切,但別想這一生里能有片刻忘掉我厲若海。」

風行烈全身一震,垂下了頭,說不出話來。

厲若海的身子依然挺得筆直,眼中射出無盡的哀傷,看著秋林草野,柔聲道︰「這世界是多麼美麗,行烈,你我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你將來若要收徒,收的也必須是孤兒,將我的燎原槍法傳下去。」

風行烈再也忍不住悲痛,眼淚奪眶而出,卻強忍住沒有發出哭聲。厲若海終于再次認他作徒兒。

厲若海背著他嘆道︰「到了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如何寂寞,人生的道路是那樣地難走,又是那樣地使人黯然銷魂,生離死別,悲歡哀樂,有誰明白我的苦痛?」

他緩緩探手懷里,轉過身來時,手上拿著一包用白絲巾里著的柬西,遞給風行烈,微笑道︰「這是師傅買給你的東西。」

風行烈接過,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串黃里透紅的冰糖葫蘆,台起頭時,厲若海已轉過身去,背對著他。

風行烈道︰「師傅!」

厲若海寂然不語。

風行烈全身一震,猿臂一伸,抓著厲若海的肩頭。

厲若海軟倒在他懷里,雙目睜而不閉,口鼻呼吸全消,生機已絕。

一代槍雄,就此辭世!

厲若海英俊無匹卻一生未近,他雄才大略,四十年來專注武道,期望可以擊敗龐斑。龐斑在書中是一個絕對的神話,甚至是一個不死的神,人類無法超越的神。厲若海挑戰龐斑,本有自信可以戰勝他,可惜依然落敗了,這是命運的悲劇,是人對命運的抗爭,他是多麼的不甘心,可惜他的生命已將結束,他只能這樣不甘心的逝去。盡管厲若海豪氣萬丈卻不失兒女柔情,臨死前猶不忘記交給風行烈他小時候最愛吃的冰糖葫蘆。英雄末路已是令人扼腕,何況更有舌忝犢之情

梁羽生

梁羽生是個很正統的人,他筆下正邪涇渭分明,人如是,武功也如是。他筆下的江湖,詩與劍結合的江湖,沖天豪氣與脈脈情懷完美交融的江湖。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表現的往往是俠骨柔腸,絕技驚天,聚散依依,劍寒詩香的江湖世界,而且每一部小說基本上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梁羽生似乎更習慣在歷史的大環境下構建自己心中那個白衣水袖、長劍古箏的江湖。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情感,都與深厚的歷史感有關。也讓人們在心中有了對歷史一個嶄新的解釋。他筆下主人公大多是不失豪俠氣概的文士形象,用張丹楓喜歡的一句話來說︰「亦狂亦俠真豪杰能哭能歌邁俗流」,看到了他心系國家、民族利益,心憂天下、深明大義,這些又體現出他是俠士的代表人物;我們還看到了凌未風武功出眾,赤心肝膽,真情不渝,與詩情交相輝映……儒俠形象,由此可見一斑,真可謂亦儒亦俠矣。梁羽生的愛情觀是中正平和溫文爾雅,對于女性,梁羽生有著一種敬慕之情,他書中的人稱心怡的女性總是作姐姐的,男女間的愛情是文雅含蓄發乎情止乎禮。梁羽生有一些小說中也描寫了一些怪異的人物形象,如《雲海玉弓緣》、《彈指驚雷》,前者金世遺是正派武林人士眼中的魔頭,其外號居然是毒手瘋丐,後者楊炎更是驚世駭俗,視禮法為無物,不僅擊傷多名長輩,還堅持要娶大自己數歲的姐姐冷冰兒。然而梁羽生畢竟不是金庸,沒有那般落拓不羈,因此才有了二十年後金世遺和谷之華的結合,才有了楊炎和冷冰兒的兩個七年之約。

據梁羽生說,《雲海玉弓緣》一書參考了《約翰克利斯朵夫》,厲勝男這個人物是他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來創造的。厲勝男是金世遺以前毒手瘋丐的影子,金世遺害怕回顧過去,所以很討厭厲勝男,一直自欺欺人的以為自己所愛是谷之華而非厲勝男,直到厲勝男臨死的那一刻,他方才明白了自己的心,只是已經太晚了,他所愛的厲勝男已永遠離他而去。人總是這樣,當我們擁有時總是不在意,直到失去了,才明白,那原來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痛!厲勝男是個很勇敢的女子,她用生命證明了捍衛了贏得了自己的愛情,她的死留給了我們許多遺憾,但更多的是震撼——生命原來是可以只為那一刻的燦爛而活的!許多人可能對金世遺和谷之華的結合不滿︰為什麼楊過可以為小龍女獨守十六年,而金世遺卻不可以?答案很簡單,一個是理想的愛情,一個是現實的愛情。其實金世遺和谷之華的結合,是一開始就注定的,一個是被世人遺棄的金子,一個是埋沒于幽谷中的光華,他們本來就是天生的一對。至于金世遺和厲勝男的愛情給過我們曾經的感動就足夠了,正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