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現代*武俠 31、梁羽生小說經典的十場大戰

武俠小說離不開大大小小的激戰、決斗等大場面的大戰。雖然說武俠大戰不是現代武俠小說的全部,但離開了大大小小、激蕩人心的各個大戰場面,武俠小說不成其武俠小說。一兩場典型的大戰是作為評價一部小說的一個重要參照物,或許若干年過後,人們對整部小說的內容淡忘,腦海中殘存的也就是那一場經典大戰。

武俠世界中,描述武打、決斗最好的仍然離不開金梁古三大家。三家的筆法,可以說均獨具一格,在各自的領域中達到上乘境界。至于孰高孰下就看讀者心中的愛好了。梁羽生的武打可以說集傳統武打之大成,在傳統武打注重寫實的基礎上,結合本人的文化特點,從而開創了獨特的梁氏武功。其特點是注重寫實,一招一式交待清楚,讀者往往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在武俠招式中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素材,增添了武打的優雅美感。可以說,梁羽生的劍同時具備「劍武」和「劍舞」的特色。金庸的武俠早期也注重寫實,後期則進入另一種境界。武打寫得較博也較花巧。更廣泛地吸納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在內外上更注重「內功」修為。金庸的武打讓人看起來感受到一種朦朧的美,在欣賞的同時更為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力。古龍則更注重武打環境的影響,常常設計一種決斗前肅殺的氣氛,結合現代的快節奏,力求一招致命。簡言之,三者的比較上,梁羽生較專,金庸較博,古龍較快。

梁羽生35部小說中,大大小小的經典決戰差不多可達數百場,我認為從場面的宏大,武打的激烈方面,梁羽生小說應是獨具一格的,雖不能說勝過其他兩位,但至少應是各具千秋。在這一系列的激戰在,我個人認為以下面的十場大戰寫得最為精彩、激烈。

經典之十︰擂台爭雄,龍騰虎躍斗京華

梁羽生的武俠之路起于一場擂台,在梁羽生的處女作中自離不開以一場精彩的擂台戰壓陣。從整部小說中看,這場擂台戰無疑壓得住整部小說的陣腳。這場擂台賽在綜合了傳統武俠大場面、寫實的基礎上,開始進行了獨特梁氏武功的創作。擂台雙方的陣容無疑是龐大的。整個擂台賽顯得激烈、精彩。兵器、內功、暗器、點穴各式各樣武功紛紛上台。令人眼花繚亂。很難想像初寫武俠小說的作家竟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武俠小說。而且本部小說中描寫的武功很多為日後梁羽生小說所沿用。如四川唐門的暗器、折扇點穴等等。擂台戰最後是一場經典的比劍。婁無畏以太極劍結合飛鷹回旋劍大戰岳君雄的袁公劍法。在一定方面表現了梁羽生最為擅長的劍術描寫,讓人看時恍若親臨其境,不由自已。從整場擂台戰看可為傳統武俠的典範。但梁羽生在結合傳統武俠創作的同時也開始融入自身獨特的創作。將整場擂台戰置身于義和團反抗侵略的大背景中,同時擂台雙方又均為義和團陣營中人,不由引人深思。同時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擂台賽,擂台因八國聯軍進京而停止。文中最後借中國人民舉起武器反抗侵略表現了作者的創作史觀,也為梁羽生以後的武俠創作打開了一道門徑。這場擂台戰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戰毫不為過。或許這場擂台戰的成功,在梁羽生以後的小說中不斷描寫了類似擂台戰的情節,其中不乏在情節上超過這場大戰,如《雲海玉弓緣》 山群雄戰孟神通遠比這場擂台戰精彩,但我認為這場大戰既首開梁氏創作之風,又具有深刻的內含,兩者相較應選這場大戰為十大經典之戰。

經典之九︰白鶴亮翅,武當一劍震天下

不知是巧合還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梁羽生在第一部小說以太極劍法和飛鷹回旋劍法開場,在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也以這兩套劍法收場。不同的是,第一部是婁無畏一人挾兩套劍法揚名天下,兩套劍法分不出孰高孰低,最後一部作者卻要讓這兩套劍法分個高下。還有,第一部小說憑的是招式取勝,最後一部小說卻從招式上升到「劍意」,梁羽生的武打創作在本書中得到了升華,也標志著羽生先生晚期武打「創新」得到了成功。代表武當出戰的十六歲少年藍玉京迎戰名滿天下的「昆侖劍聖」向天明,一場經典的比劍通過作者的妙筆呈現到讀者面前。一方要雪師門之恥,一方要為師門爭光。一場等待了三十年的「雪恥」之戰,,向天明武功大約略在牟滄浪之下,但他一上場扣住了要和已死去無相真人比劍,迫得無相真人的傳人應戰。藍玉京背負著為師門爭光出戰向天明。名滿天下的劍聖和聰明絕頂的藍玉京展開了一場經典的比劍。雙劍揚威,一攻一守,一動一靜。在向天明的閃電雷霆攻勢下,藍玉京以靜制動,「任他泰山壓頂,我當清風拂面」,更在決斗中領悟上乘的「劍意」。向天明的攻勢發揮到極點,到處都是他的影子、他的劍,藍玉京卻閉上了眼楮,以神感應,達到了「皰丁解牛」游離神外的境界,這在一定程度已超出了武打的境界,頗顯藝術意境。最後是三十年的的一招對決,藍玉京的白鶴亮翅對向天明的鵬展九霄,昆侖劍聖敗于武當一劍之手。整場斗劍緊張迫人,又不禁使人有心曠神怡之感,實堪為決斗中的經典。

經典之八︰四俠斗雙魔

《江湖三女俠》一書,太行一戰,關東四俠,神魔雙老各憑絕藝,玄風道長的劍法,朗月禪師的噴酒,柳先開的輕功,陳元霸的大摔碑手,薩天刺的貓鷹撲擊,薩天都的大力金剛手各顯絕技。一場大決戰在作者筆下層層推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地走向高潮。先是神魔雙老帶領血滴子血洗太行山英雄會,鐵掌神彈楊仲英也受了重任。之後是關東四俠割了血滴子四十雙耳朵和射瞎了二十雙眼楮。四俠雙魔再會于太行山上。先是通過敬酒各顯絕藝,之後憑各憑絕藝的一場生死斗。一邊是玄風道長以亂披風劍法對八臂神魔的貓鷹撲擊。劍影如山,掌爪撲人,柳先開以萬里獨行輕功配合玄風道長,佔得上風。另一方朗月禪師和陳元霸卻奈何不了大力神魔。四俠合戰又盡處下風。緊急中,玄風道長調整部署。讓朗月禪師退到圈外,以酒噴射敵手眼楮,柳先開以輕功開展偷襲,一時間又佔盡優勢。之後,玄風道長在即將得手又因不忍誤傷馮瑛,終為薩天刺所傷,關東四俠戰敗。柳先開背負唐曉瀾又與薩天刺比賽了輕功,直到氓山,終于引出本書主角呂四娘,最後是呂四娘在獨臂神尼暗助下擊敗雙魔。整個過場差不多佔了兩回書,有獨斗、有混戰、有兵器、有拳掌、有輕功,整個過程曲折起復,令人目不暇接,有透不過氣之感。在決戰中關東四俠的俠義正氣和雙魔的凶殘同時又不月兌人性的一面也有所表現。言之為經典之戰似不為過。

經典之七︰三場比試決生死,誰是俠來誰是魔

中州大俠徐中岳的續弦典禮,魔頭飛天神龍尋仇。作為武林中的一個謎團,三年前的一場比試再揭序幕。一方是名滿天下的中州大俠,一方是作惡多端的飛天神龍。傳統的比武,暗器、內功、劍法。但這又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試,作者再創新招,比武分兩階段,一方主攻,一方主守,再互易攻守。這又是兩場比武,先是翦大先生復述三年的比武過程,再重新開始比武。中州大俠的三大絕技,雖名不虛傳,然難奈飛天神龍。作者明寫中州大俠的三大絕技,實為渲染飛天神龍的絕世武功。堂堂中州大俠竟似不堪一擊。武林的一大謎傳竟是實力如此懸殊的一場比試。本來實力懸殊的武打通常不大好寫,但作者筆下的這場比試卻顯精彩萬分,差不多兩回的篇幅卻高潮迭起。除了精彩又別開生面的武俠外,以下的幾方面創作也是極為成功。寫武的同時也寫人,這場比武讓人看出誰是真正大俠?誰又是偽君子?這場比武表現了作為旁觀者楚天舒的灑月兌狂傲。無論公證人翦大先生和游揚,還是一眾看客,作者都通過其語言行為表現各自的個性。寫武的同時又進一步設置懸念。飛天神龍究竟與中州大俠有何過節?飛天神龍與新娘的關系?中州大俠的真面目?除楚天舒之外,暗中出言相助的又是誰?一切懸念都隨著比武的進行逐一出現,讓人欲罷不能。最後在中州大俠受傷之後,卻是新娘代其比武,並出人意料地以飛天神龍刺傷自己作為結束?這又是一場不勝不敗的比試?一切究竟為什麼?這是一場梁羽生先生探索創新的比武,讓人看到了一個求變的梁羽生。作為羽生小說中的經典之作料想當得。

經典之六,誰是天下第一?

武俠小說經常寫到這樣的一個話題,誰是天下第一?這個虛名害了無數英雄。《還劍奇情錄》的幾場比試堪稱這方面的經典。雲舞陽的三場大戰,讓他當之無愧的成為第一高手,然而他得到了什麼?首戰對石天鐸,當年的同僚,也是當年排名在他前面的對手。成為第一高手必須戰勝他。這是一場準備了十八年之一戰,達摩劍法、天罡掌法、神筆點穴,當世一流武功的一場大踫撞。決戰有時也不全憑實力,雲舞陽在這一戰中除展現他的劍法外,更表現出他的心機。先利用石天鐸剛開始未出全力,消耗了石天鐸的內力,並削損的他的筆尖。又顯示君子風度以示公平。在最後關頭突施殺手一舉成功。整個過程精彩異常,難以用語言加以形容,只好在書中慢慢感受。這場比武讓人看到石天鐸的豪邁和雲舞陽的深沉,不擇手段。這又是一場不公平之戰,因為石天鐸已受傷在先,公平交戰勝負難料。石天鐸是真正的英雄,但雲舞陽卻是勝利者。對武當五老一戰表現了雲舞陽的傲氣,同時也表現了他的智慧。五雷天心掌,這套武功在梁羽生小說中只在本書出現過,五人聯手,威力驚人。連雲舞陽也被困住,幾番無法突圍。在此作者也寫了雲舞陽的驕傲,在處于下風之時拒絕用劍,更寫了他的智慧,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先受武當五老二掌,再在絕地中反擊,以一指禪破了武林五老的五雷天心掌。最後一戰對畢凌風,雖然功力損耗,仍苦苦周旋,在緊急關頭武當五老又發覺畢凌風為殺師仇人,以五雷天心掌相助雲舞陽最終擊退畢凌風,盡管最後一戰不敵,但無損于雲舞陽第一高手的地位。只是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這場決戰曲折反復,當為武俠世界中一場頂尖高手的經典大戰。

經典之五︰惡斗凶頑,拼將一死酬知已

比較武俠三大名家,我覺得金庸不大喜歡寫正邪主角的大對決,梁羽生和古龍卻較為喜歡寫這樣的決戰。相比之下,古龍多為虛寫,如小李飛刀與上官金虹,作者沒有明寫二人之間的決戰,但是留給了讀者許多想像的空間。梁羽生卻是注重實寫,讓讀者在一筆一墨之間感受決戰的全過程。兩者之間孰優孰劣只能各憑讀者之喜愛了。而梁羽生小說中,最經典的正邪大決戰,我個人認為當數《游劍江湖》一書結尾繆長風惡戰北宮望最為經典。為了民族大義,為了師門之仇,繆長風與北宮望開展了一場生死的大對決。比劍、拳掌、天魔解體大法、太清氣功一一展現。整場決戰扣人心弦,繆長風那一往無前的氣勢讓人心折,或許他有心求死,拼將鮮血灑于戰場上,以求擺月兌他那飽經痛苦折磨的心靈。北宮望則困獸猶斗,以求覓得一線生機。幾度攻守,幾度波折,最後兩敗俱傷。唐天縱和雲紫蘿又在剛熄火的戰場開展了生死對決。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但繆長風和雲紫蘿之間又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雲紫蘿最終犧牲了自己,因為她同樣飽受著感情的折磨,或許一死能夠得以解月兌,以成全了心中的愛人,從而覓得心中的寧靜。整個篇章在鐵血中感受柔情,在柔情在體驗血與火,是武俠不可多得的經典之戰。

經典之四,冰河決戰,鐵馬金戈一生愁

高手之間的單打獨斗固然精彩,但高手之間的生死混戰也可以寫得經典。《七劍下天山》在寫高手之間的混戰極為獨到,而最為經典的,莫過于冰河之上,正邪雙方的那一場大對決。凌末風、辛龍子、劉郁芳、石天成、武瓊瑤與楚昭南、齊真君、成天挺、天蒙及清廷衛士之間展開了一場生與死的拼殺。整個場面龐大而不混亂,各個戰場穿插描述,卻沒有讓人產生混亂的感覺。作者架馭大場面的功力在這場決戰中可見一斑。凌末風持劍力斗楚昭南及十數名清廷高手的風采讓人心醉。雄偉的冰峰,光寒的劍氣,飛濺的鮮血,古戰場那悲壯、慘烈盡展于面前。辛龍子、石天成與齊真君、天蒙同歸于盡,劉郁芳附崖,凌末風憑絕世武功盡殲清廷侍衛,卻舊病復發致無力反抗,讓人留下無盡的遺憾。這點IROCA曾認為作者處理得不太好,有點故弄玄虛。讓凌末風力盡被擒本也無損他的英雄氣慨。我個人也覺得這種看法有道理。但作者在表現凌末風英雄的同時,也表現出凌末風內心的感情。這一節在描寫決戰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凌末風內心對劉郁芳的眷戀,讓劉郁芳的附崖激起他內心的熱血,這樣再寫他力盡被擒,可能不是很好,這是個人的一點意見。

經典之三:紅燭未殘妖女至,冰峰較技掌門危

又是爭奪天下第一高手的稱號,這本是武俠小說的一個常見話題。但《雲海玉弓緣》一書中,厲勝男在天山上挑戰唐曉瀾這一篇章卻讓人讀後別有一番感受。正如淡沖襟兄所說,光大門庭和得到愛情是厲勝男一生的夢想,也是一個死結。既然眼看愛情失去,她只有通過第二個心願慰解她失去愛情的悲痛,也或許是向心上人的一個報復。正如她在射第三箭之時,曾想到這一箭射的其實不是唐,但會是誰呢,作者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整場大戰厲可謂用盡手段,武功、巧計、寶物、再加自殘身體的天魔解體,無所不用。觀看這一場決戰,當嘆服厲之苦心、倔強,更嘆服于作者的文筆。同樣是傳統的劍、內功、暗器三場比試,在作者筆下是如此之生動。在比劍中先利用寶甲假裝中劍再行反擊,內功比試是利用阿修羅花加上天魔解體大法擊敗唐曉瀾,再利用玉弓的威力取勝暗器之戰,在感受緊張過程中表現厲的苦心、厲的叛逆,盡管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這樣,但不得不對她嘆服。但厲勝男固然勝了這一仗,我認為唐也沒有敗,整場比試中作者充分表現了他作為天下第一的風範、大度,對厲處處留有余地,又在最後親口認輸,事實上他固然輸了這一仗,但厲卻中當晚身亡。因此我認為唐也並沒有敗,這是一場沒有失敗者的決戰。最後插一句題外話,很早我就有一個看法,如果第三場比暗器唐讓厲先射,以他射三支天山神芒的功力用來擋一箭估計沒有問題,當然擋完三支箭後可能也就沒力發天山神芒了,這樣仍是一個平手之局。

經典之二︰卅年恩怨一朝結,雙劍合璧斗大盜

梁羽生的武功中寫得最好是什麼,當然是劍了。什麼劍法寫得最美、最精彩,我認為是雙劍合壁。雙劍合壁貫穿了整部小說,打退了多少強敵,渡過了多少艱險。雙劍合壁威力倍增,這又使得誰也離不開誰。最後,雙劍合壁的威力還要在天下絕頂高手面前驗證一下。玄機逸士創雙劍合壁的本意,是想讓它打敗與他齊名的高手上官天野。這套劍法能否收到效果是每個讀者所想要知道的,作者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作者讓謝天華與葉盈盈、張丹楓與雲蕾兩套雙劍合壁迎戰上官天野。兩套雙劍合壁,猶如大小兩只孔雀開出美麗的花屏,配合得妙到絕巔。在閱讀這一戰中,閉上眼楮真能感受到那顯耀的劍光。同時讓這套劍法排解了張丹楓和雲蕾的恩恩怨怨。不論是處于顛狂的張丹楓還是憂傷的雲蕾,在雙劍合壁後又恢復了靈氣,讓人感受到他們之間是多麼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多大的力量也來能將他們分開。同時,在描寫雙劍合璧的精妙外作者也充分描繪了上官天野的絕頂神功。謝天華和葉盈盈的雙劍合璧被他所制,加上張雲的雙劍合璧也不過是平手之局,最後,上官天野只是為了逞強接董岳的貼才讓雙劍乘虛而入,但結局仍是一個兩敗俱傷之局。畢竟是與玄機逸士齊名的絕頂高手,如果讓玄機逸士的弟子比下去也確實有損其聲名。最後讓玄機逸士出手化解了這一場比試,雙方皆大歡喜,也頗見作者苦心及筆力。

經典之一︰劍闖名山,紅顏覓知己

在梁羽生三十五部小說,成百上千場大戰中,選出最經典的一場確實較難。最後經比較我還是選了這一場。《白發魔女》一書中,玉羅剎在武當山獨戰武當劍陣最讓我感到心動。一方是玉羅剎一人一劍,另一方是整個武當派。為了愛情,玉羅剎獨對武當劍陣。這一戰從一定意義上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比劍,更代表了一場爭取愛情之戰,一場叛逆同傳統之戰。觀讀這一戰,除感受到決戰之精彩外,更能感受到活生生的一個玉羅剎。為了愛情她是那麼堅決,又是那麼孤立無助,但她仍一往無前地去爭取,去挑戰。同時,作者在表現以弱斗強的這一仗也處理得極為合理。很多人指責梁羽生的小說武打永遠是強弱固定,但這一仗讓人無話可說。以玉羅剎的武功,大概和武當三老聯手差不多。何況力抗四老加四大弟子組成的劍陣。追求愛情的執著,激發了她的斗志、力量。讓她得以獨斗武當劍陣。但卓一航的彈弓卻傷透了她的心,最後卻又是卓一航助她月兌困。整個過程讓人緊張,又是合理。不過我個人感嘆于玉羅剎的執著精神同時,對武當五老卻也並不憎惡。畢竟各有各的時代,各有各的天地。對卓一航更感到同情,站在他的立場,誰也無法處理得比他更好,整場比劍中,他內心的痛苦又何在玉羅剎之下?這一戰確實超出了武俠的範疇,言為武俠的經典絕不為過。梁羽生先生對這一戰也頗為自許,在《金庸梁羽生合論》一文中也有提及,個人在此將其列為經典第一戰也含尊崇羽生先生之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