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現代*武俠 30、金庸書中五大傷感場面

本人讀書最見不得的是離別傷感的場面,每當讀到傷心之時,往往情難自控.小生不才,排出五大傷感場面,敬請斧正:

排名之五:塞上牛羊空許約

原文:蕭峰呆立橋上,傷心無比,悔恨無窮,提起手掌,砰的一聲,拍在石欄桿上,只擊得石屑紛飛。他拍了一掌,又拍一掌,忽喇喇一聲大響,一片石欄桿掉入了河里,要想號哭,卻說什麼也哭聲不出來。一條閃電過去,清清楚楚映出了阿朱的臉。那深情關切之意,仍然留在她的眉梢嘴角。

蕭峰大叫一聲︰「阿朱!」抱著她身子,向荒野中直奔。

雷聲轟隆,大雨傾盆,他一會兒奔上山峰,一會兒又奔入了山谷,渾不知身在何處,腦海中一片混沌,竟似是成了一白。

…………他抱起阿朱的尸身,走到土坑旁將她放了下去,兩只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臉上卻始終不撒泥土。他雙眼一瞬不瞬的瞧著阿朱,只要幾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從此不能再見到她了。耳中隱隱約約的似乎听到她的話聲,約定到雁門關外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輩子。不到一天之前,她還在說著這些有時深情、有時俏皮、有時正經、有時胡鬧的話,從今而後再也听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約,從此成空了。

蕭峰跪在坑邊,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將泥土撒到阿朱臉上。

突然之間,他站起身來,一聲長嘯,再也不看阿朱,雙手齊推,將坑旁的泥土都堆在她身上臉上。回轉身來,走入廂房。

點評:看著愛人死去是最令人難過的了,況且這個凶手卻是自己.蕭峰一世英雄,卻只對阿朱一個人用情,感情之深無可言語.然天妒英才,蕭峰一生注定不得安寧,失手殺了阿朱是他一輩子的痛.蕭峰一生受人冤枉,受人歧視,難得有感情的生活,阿朱的出現使蕭峰的感情有了寄托,讀者也很希望看到蕭峰真的可以與阿朱一起在塞上無憂無慮的生活著,這樣對蕭峰這樣一個境地兩難的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只是自古好事難長久,阿朱的喪命使這一切成為一個泡影.其實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了看,阿朱的死也是情節發展和全書主題的必要事件,阿朱如果不死,蕭峰必然不會于最後自裁以謝天下,只是以阿朱之死去換得全書的悲壯之氣,未免過于殘忍了。

天龍八部這本書全文都是一種很蒼涼悲壯的感情,書中殺孽太重,所有出場人物免不了親人逝去之痛苦,蕭峰如是,段譽如是,親眼見到母親和阿姨們死于非命,虛竹亦如是,經歷親人重逢及馬上失去雙親的刺激,而摹容復,李秋水之類也逃不離瘋癲或死亡的宿命.金庸書中很少出現如此重之悲氣,故以天龍八部眾名之,以佛之大無畏精神消之.然蕭峰始終是一個完美主義的英雄,橫空出世,浩然大氣,阿朱之死固然是令人傷心,但卻少了那點淒婉的感覺,故無法列入三甲之列.

排名之四:生死茫茫

原文: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巔,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霎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是蘇東坡悼亡之詞。楊過一生潛心武學,讀書不多,數處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爾見到題著這首詞,但覺情深意真,隨口念了幾遍,這時憶及,已不記得是誰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

……

仰起頭來,縱聲長嘯,只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後,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

淚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龍女白衣飄飄的影子,又隱隱似乎听到小龍女在谷底叫道︰「楊郎,楊郎,你別傷心,別傷心!」楊過雙足一登,身子飛起,躍入了深谷之中……

點評:若說金庸中愛的最深最久的愛情,楊過和小龍女肯定是其中一隊,冒天下之大不諱終于走在一起,卻又出現多年以後重逢的情節.夢里流光十六年,轉眼年華已逝,青春不再,經歷了十六年的風雨,楊過卻始終不能忘卻心中的人.明知小龍女已經死去,卻依舊抱著一絲希望,見到他為了讓太陽不下山,硬是跑到山峰上去時,心中卻也很是同情他.一段感情在十六年後依然能夠讓一個人為自己所愛的人去徇情,可見這份感情真的是很深.

我不是很喜歡楊過,但是對他很是佩服,雖然性格偏激,然而看在他對龍女的一片痴心,另外的什麼也就全不當作數了.

神雕中的愛情線索就這麼一段,自然是要寫的具體,長久一些,只是沒有其他的愛情來襯托未免顯得太單調和矯情.況且小龍女木木的樣子,空有冰清玉潔之貌,卻無世故人情的可愛,故雖排在阿朱之上,卻依然無法進入前三.

排名之三︰傷逝

原文:岳靈珊緩緩的道︰「大師哥,平弟……平弟他不是真的要殺我……他怕我爹爹……他要投靠左冷禪,只好……只好刺我一劍……」令狐沖怒道︰「這等自私自利、忘恩負義的惡賊,你……你還念著他?」岳靈珊道︰「他……他不是存心殺我的,只不過……只不過一時失手罷了。大師哥……我求求你,求求你照顧他……」月光斜照,映在她臉上,只見她目光散亂無神,一對眸子渾不如平時的澄澈明亮,雪白的腮上濺著幾滴鮮血,臉上全是求懇的神色。

…………

忽然之間,岳靈珊輕輕唱起歌來。令狐沖胸口如受重擊,听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听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采茶去」的曲調,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當日在思過崖上心痛如絞,便是為了听到她口唱這山歌。她這時又唱了起來,自是想著當日與林平之在華山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她歌聲越來越低,漸漸松開了抓著令狐沖的手,終于手掌一張,慢慢閉上了眼楮。歌聲止歇,也停住了呼吸。令狐沖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忽然間都死了,想要放聲大哭,卻又哭不出來。他伸出雙手,將岳靈珊的身子抱了起來,輕輕叫道︰「小師妹,小師妹,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里去,沒有人再欺侮你了。」

點評:我一生中看書最看不得的就是離別傷逝.盡管我不是很喜歡岳靈姍,因為她放棄了令狐沖對她的愛,反而去喜歡上了林平之這個禽獸.不過世間的愛卻也難說的很,有個游坦之做底子,誰的行為都不為過了.看的出岳靈姍是真的很喜歡林平之的,為了他可以舍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在臨死的時候還認為不是林平之的錯,為林平之開月兌.令狐沖對岳靈姍也是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的,就算喜歡上了任大小姐以後,還是很疼愛自己的小師妹的,岳靈姍在他心中始終是值得去保護的人.這下小師妹卻在自己的眼前漸漸逝去,卻又不能為她報仇,此間的痛苦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似乎整個世界都死了〞此句精彩之至,若非有任大小姐,令狐沖的一生也就完結了吧.令狐沖一生瀟灑,任何事情都不當回事,不管是師父的無情還是武林中人的相逼,他始終是一笑而過,只是小師妹的逝去,卻是他無法承受之痛.

當岳靈姍在迷幻中唱起山歌的時候,她依然沉浸在和林平之以前的幸福日子里面,她死的時候是很安詳的,很幸福的,這也許就是給這個不幸的女子的最後的安慰吧!

排名之二︰百歲壽宴摧肝腸

原文:張翠山磕了三個頭,說道︰「多謝恩師。弟子有一獨生愛子,落入奸人之手,盼恩師救他月兌出魔掌,撫養他長大成人。」站起身來,走上幾步,向著空聞大師、鐵琴先生何太沖、崆峒派關能、峨嵋派靜玄師太等一干人朗聲說道︰「所有罪孽,全是張翠山一人所為。大丈夫一人作事一人當,今日教各位心滿意足。」說著橫過長劍,在自己頸中一劃,鮮血迸濺,登時斃命。

……

殷素素冷笑道︰「我只能說得這般,你到了那邊,自會見到金毛獅王謝遜。」她抱著無忌,低聲道︰「孩兒,你長大了之後,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將嘴巴湊在無忌耳邊,極輕極輕的道︰「我沒跟這和尚說,我是騙他的……你瞧你媽……多會騙人!」說著淒然一笑,突然間雙手一松,身子斜斜跌倒,只見胸口插著一把匕首。原來她在抱住無忌之時,已暗用匕首自刺,只是無忌擋在她身前,誰也沒有瞧見。無忌撲到母親身上,大叫︰「媽媽,媽媽!」但殷素素自刺已久,支持了好一會,這時已然氣絕。無忌悲痛之下,竟不哭泣,瞪視著空聞大師,問道︰「是你殺死我媽媽的,是不是?你為甚麼殺死我媽媽?」

點評:觀書最高興之事,乃惡人向善;而世間最悲慘之事,乃目見雙親逝于面前.而這兩件事竟牽扯到了一起.殷素素本是魔教中人,為了張翠山不惜離教,本已經變成了賢淑女子,卻在一群貌似正義之徒的相逼下與夫君雙雙自刎.可惜可惜!無忌小小年紀便目睹喪親之痛,從此已成孤兒,可憐可憐.我觀至此處只是,當真是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沖如書中,扇那些名門正派幾個耳光才解恨.

這個場景在電視當中看起更是有沖擊力,推薦葉童版本,我覺得她的眼神和我心中的殷素素最是相象,那種淒絕而又帶著對無忌不舍的眼神真的是打動了我心中最軟的地方,淚水卻又流了出來.

排名之一︰東西永隔如參商

原文:小昭又道︰「我命人送各位回歸中土,咱們就此別過。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順遂。」說著聲音又哽咽了。張無忌道︰「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小昭點了點頭,吩咐下屬備船。謝遜、殷離、趙敏、周芷若等等一一過船。小昭將屠龍刀和倚天劍都交了給張無忌,淒然一笑,舉手作別.

張無忌不知說甚麼話好,呆立片刻,躍入對船。只听得小昭所乘的大艦上號角聲嗚嗚響起,兩船一齊揚帆,漸離漸遠。但見小昭悄立船頭,怔怔向張無忌的座船望著。

兩人之間的海面越拉越廣,終于小昭的座艦成為一個黑點,終于海上一片漆黑,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

點評:可以說小昭是天下所有男人心目中憐愛的對象所有武俠評論中對小昭的反面評論沒有片言支語,由此小昭的地位可見一斑.我很喜歡小昭,也希望她能夠和她的張公子在一起,就算不能成親,但是能夠在一起終究是能夠給人點安慰的.可惜的是這個願望始終無法實現.金庸說她的原型是自己小時候喜歡的一個丫鬟,但是由于世事變遷還是分開了,很是傷心了一陣.他自然知道如何才能寫出這個傷心的故事.

能夠得到小昭的傾心,張無忌是幸福的.小昭出場不過一冊左右,但是她在張無忌的心里刻下的烙印卻是永遠的,相愛的人注定要分開,多情自古傷離別,黯然消魂者,唯別已矣!小昭此去經年,或許一生都不能夠見到張無忌,所謂最傷心的離別是永遠沒有期限的離別.

都說時間可以忘掉一切,佛亦說紅塵俗事不應留戀,可人亦非佛祖,三千煩惱青絲,始終在塵世飛揚,月兌不去對張無忌的依戀,沒有人忍心去想象小昭一生中相思是如何的沉痛.

金庸寫到此處之時自認是淚流滿面,我亦是熱淚盈眶,到觀至最後的一段,海上一片漆黑,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時,終究忍不住滴出淚來,滄海雖大,卻始終掩蓋不了小昭的相思,當真是寫者流淚,讀者傷心.

看書能夠看出淚來,當真是寫的動人之極,金書中五大傷心之處.每處都讓人倍感淒涼,而前兩處更是讓我淚水難以自控,實為難得的佳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