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現代*武俠 25、武林奇葩——側寫高庸

王孫落拓,武林奇葩

——側寫高庸

一九三二年生於四川西充的高庸,本名王澤遠,有著相當顯赫的門第背景與傳奇身世。其父為國共內戰時期的三星二級上將,任集團軍總司令,權傾一方,高庸生長於此富貴環境之中,十足是將門之後。然而隨著國府於國共內戰中的失敗,即如高庸這樣近乎王孫般的背景,也不得不飽嚐顛沛流離之苦。高中肄業後即從軍,一九四九年只身隨海軍來台,於一九五五年自海軍退役。由於只身在台,無所憑依,落拓歲月讓高庸感觸極深。他因此當過電工、水電行與小說出租店老板,一度生活相當窮困。所以他曾自嘲地說︰「我小時候當過大少爺,長大了卻是當乞丐。」

一九五八年、時為小說出租店老板的高庸由於認識了許多出版社的老板,得知武俠小說的稿件甚缺,便起意從事武俠小說創作。處女作《九玄神功》曾試投當時的清華出版社未果,旋由明祥出版社出版,甚獲好評,此後即創作不輟,至一九七六年轉任華視基本編劇為止,共計寫了十四部武俠小說。坊間許多高庸評傳皆言高庸武俠創作約有二十部,惟筆者曾於高庸生前親訪高庸先生,於高庸先生口中證實其實只有十四部為其親筆創作。而在這十四部作品之中,尤以《天龍卷》、《紙刀》為其膾炙人口的名作。

高庸初以令狐玄為筆名,因為當時的武俠作家多喜以復姓為筆名,玄字則暗含以武俠小說故弄玄虛之意。後因與出版社不和,曾一度輟筆,後遂改筆名為高庸,以《感天錄》入選當時大美出版社舉辦之武俠徵文比賽佳作而重出江湖。許多人以為高庸一名乃針對金庸的盛名而來,表示高庸許高於金庸。高庸先生曾澄清說︰「高庸只是高級庸才的意思。當年的武俠小說不是很有地位,武俠作家往往覺得自己比起一般文學作家要得沒有光彩。我覺得自己在文學上應該也只是個庸才吧,所以才去寫武俠小說。可是我又覺得自己在庸才之中是高人一等的,所以就取了高庸這個筆名。」快人快語,高庸豪爽的性情由此可見一般。若以其一生武俠著作而論,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玄思佳構、不落俗套,於舊模式中能自出機杼,確實令人有出手甚高之嘆。

一般而言,高庸的作品略有金庸的意態存乎其間,然狀情繪物之文筆精鍊處時猶有過之。且因創作時代正逢古龍等新派武俠方興之際,因而在作品構思上頗求新穎,卻未失之偏鋒,奇正之際,揮灑自如,極成一家之風。如《天龍卷》中傳功不立派的作風與將武林秘笈公諸於世的做法,又如《紙刀》中桃花源般的秘谷和玄妙的暗器紙刀,都隱含了相當別致的巧思。

一九七六年武俠名家臥龍生在華視當戲劇節目制作人,力邀高庸為其編劇,此後高庸即轉行從事專業編劇,曾編制過許多名劇,直到一九九六年自華視退休後仍編劇不輟,至一九九九年四月病逝。自從開始編劇後,高庸即停止了武俠小說的創作,並很快地成為專業編劇。原因無它,以編劇的收入高於寫武俠小說之故。高庸曾言︰「從前武俠小說並不受重視,即使是名家如臥龍生、古龍他們,寫起武俠小說來,也不覺得有什麼成就感。於是大家寫武俠小說的心態就只是為了賺錢、討生活罷了。」這不僅僅是高庸一人的感嘆,也是一整代武俠作家、作品與讀者的感嘆。

高庸名著《天龍卷》第一章,曾有兩句詩形容主角人物江濤說︰「龍種既非池中物,終將破雲上九霄。」縱觀高庸的一生,雖是王孫落拓,卻也造就了現代武壇的一代奇葩,亦可謂天不掩才,堪應其詩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