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武*俠 34、痛批溫瑞安︰兼與其它大家比較(2)

痛批溫瑞安之四、天才就這樣被浪費

基本上可以給老溫一個總結了。當然了,純屬一家之言。

一.一個天才的寫手

但是,除了才氣,一無所有。除了經歷,一無所有。

應該說,老溫這樣在文字上可稱之為天才的人,一百年中,也出不了幾個。這樣的人,對武俠情有獨鐘者,更加地少之又少。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珍惜上天賦予地才思,認真地寫書,努力地提升自己,一定會留下傳世的作品。老溫,據他自己所言,寫作的速度不可謂不快。我記得他曾經說過,一天是七千字還是三千字來著。反正不管哪一個,都是非常快的了。

但是,寫作快,只是一個特點,或者勉強可稱之為優點。比這更重要的,是寫作的質量,是否在一個高水準上,並且可以持續進步。古今中外的大家們,我們常听說到「著作等身」這個詞,但是可笑的是,一個大家,傳世的作品,也就那麼幾部。那已經很了不起了。

而且若論寫作又快又多,在武俠的世界里,不知道誰比得過梁羽生。如果算上黃易的話,老溫不知道要排到哪里去了。

但是,對于一個熱愛寫作的人,最痛苦,但也最有成就感,最可以帶來創造的快樂的,莫過于超越自己。很多作家最後掇筆不寫,因為他們再也覺得自己無法超越以前,但又不能忍受一直在一個水平上重復。所以,即使是一個天才,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還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才可以寫出更好更精彩的文章。

但是老溫不是,現在看起來,他純粹是憑才氣吃飯。可能他是一個天生的酷愛寫字的人,在寫作的過程中體會到無上的快樂。僅此而已。你看他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寫的神州奇俠,水平也不錯。到了八十年代前期,中期,寫的小說,水平已達到非常高的境界。這些提高,我把他歸之于人的成長及成熟在作品中的自然反映。並不是老溫有意識的提高。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看他這個階段寫的書就明白了。「逆水寒」寫逃亡,「刀叢里的詩」寫冤獄與營救,「戰僧與何平」寫背叛,「大俠傳奇」寫營救,「殺了我好嗎」寫逃亡,等等。幾乎全是影射了他自己的經歷。後期的作品,因為水平實在有些離譜(如妖紅,慘綠,少年四大缺無情等等),就不一一列出。各位朋友也注意到一個現象,在溫書中,充滿著反復無常的背叛。從這里可以看出,溫實在將自己的經歷代入到寫作中太深。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自己作了小說的主角。所以,寫作的內容與見識,再也月兌不開自己所經歷過的那些生活。一部兩部還可以,如果所有的小說,都月兌不開這種模式和影子,那豈不是乏味得很?又有何長進可言?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及以後,老溫年輕時候的那些生活沉澱也已用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因為他的思想境界,見識,水平,寫作的功力,知識積累,沒有長足的提高,文思又沒有年輕的時候來的快捷,所以創作的作品的水準,直線下降。

二.一個率性率真,永遠活在激情中的男人

從人的一生來看,老溫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確實也真如他所說,很多人也許一輩子的經歷

都比不上他一年的生活內容豐富。從他的生活規跡來看,上小學就開始組織文學社,辦報,習武,十七歲(或者十八歲?存疑)就與一干朋友到台灣就讀。期間,組織社團,入獄,流亡,到香港求職,創辦自成一派工作室等等。這中間好不容易認真寫了幾年小說,然後又開始了他的刺激好玩的生活。當然我們對此了解不多,僅僅從他的前言後記中看到的,就有,談了多次的戀愛,死去活來的賭博,練習高深莫測的氣功,過癮好玩的游樂,在商業上還有所動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老溫,是一個對生活充滿了激情的人。從他敢將歷屆女友的照片搬上書的封頁,從他的後記前言中看到他也對他的生活直認不諱,絲毫沒有覺得有什麼難為情,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率性而行的人。這樣的人,活得當然過癮。同時也會以自己為中心,較少考慮他人的感受。

從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欣賞這種人生態度與方式。畢竟,人活一生,就如看風景,各種各樣的生活都經過,才不算白活。作為一個人,一個男人,你看到有一個人,把你想到而做不到的事做成了,把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做成了,把你做了的事做得比你更好,那是什麼感覺?一是嫉妒,一是佩服。我一般而言不太會嫉妒別人,所以我佩服。同時,因為老溫的激情率性,所以特別招那些性情中人的喜歡。從我對溫泉的觀察,來到溫泉的人,大多是,或者說至少來的時候大多數是,性情中人。

我現在明白方娥真為什麼不嫁給他了。溫瑞安這樣的男人,你可當他是朋友,是兄弟,是長輩或者晚輩。可是你如果當他是愛人,他是這麼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不可能為你改變哪怕一點點。婚姻的本質是什麼?是因為愛而妥協。溫瑞安是一個不會妥協,永遠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所以他不會娶到方。聰明如方娥真,想來早已對他的性格明明白白,所以才那麼堅定地去找自己的生活。

但是,你說,一個率性的男人可愛不可愛?

可愛。

一個率性的男人有沒有魅力?

有。

一個率性的男人隨意不隨意?

隨意。

這就是溫瑞安。

三、一個志氣比智慧高的人

其實在文學創作上,老溫也不是沒有想法。他一直以超新派武俠創始人自居。尤其是當年曹正文為老溫寫的序中,講到,自金封筆,梁隱居,古辭世之後,「而今只看溫瑞安」「溫瑞安獨撐大局」。給他的評價是非常之高的。應該說,這個評價有過譽之嫌。但也不是全無道理。因為從溫中期的作品來看,從當年溫的勢頭來看,他正在上升。溫自己也有奮發之想,提出「變是永遠的不變」「創超新派,超超新派」,並儼然也已新一代武俠文壇領袖自居(大陸而言,台灣香港的情況不清楚)。

可是,讓許多讀者,許多觀察家大跌眼鏡的是,自九十年代中前期之後,大陸引進的溫書,質量是一部不如一部。特別是老溫自九十年代前期開始寫的書,逐步表現出走火的跡向。他所說的「創新」,原來指的只是寫作手法上的創新。而這種創新的實驗,在其它體材的文學作品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用了很多年了,只不過現在引進到武俠文學中而已。例如,倒敘,心理描寫,獨白,以第一人稱寫作,散文化,詩化小說,意識流,等等。但凡有過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寫作的格式,手法,只是一種載體。在這個載體上的主角,故事與人物,是否精彩,內涵是否豐富,語言是否有特色,是否吸引人,才是最重要的。老溫原來弄錯了一件事,他立志要做新一代武俠的始祖,其實卻沒有走對路子。金庸之所以成為武俠宗師,不僅僅是因為他運用了西方文學的表現手法。更重要是因為他的故事內涵豐富,人物特色鮮明,思想博大精深。老溫所做的只是將各種道具拿來穿戴一番,告訴大家這是新的戲劇。這確乎可能是新的戲劇,但不一定是好的戲劇。殊不知好的戲劇,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及其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才是內核。道具只能錦上添花,而無法雪中送炭。

也許,後期老溫的走下坡路,是自己找不到突破點所致。志氣太高,又沒有智慧指引尋找到正確的方向,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但是這個又無法解釋他為什麼還要繼續寫。而且將羅嗦,說道理,廢話,變態描寫,離題萬里,能用一個字寫完的用一百個字寫完,固執地發展成溫派特色。真是讓我等溫迷臉紅的溫派特色啊。

典型的志氣高,智慧少。

四.極度自戀的孤獨者,有極強支配欲的男人

率性,是溫瑞安的外在行為表現.內核是極度的自戀.因為極度的自戀,所以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天才人物一般都有自戀的傾向.如果自戀行為能夠用理性來控制,那麼反倒會成為個人吸引力的一個來源.但是,如果過度自戀,就會導致在視野上的極多盲點.以及對自身局限的認識不足,並成為自身進步的最大障礙.甚至會引導自身走向毀滅.比如詩人顧城,以那樣一種令人驚駭莫名的方式毀滅,即是他妻子的不幸,更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讀者的不幸.

溫的自戀主要是表現在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作品中.在他的生活中,從少年到中年以至現在,他總是要處于旋渦的中心.沒有旋渦制造旋渦也要當中心.他總是要有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大家的話題也總要圍繞著他.

歷數他在大陸出的書的前言後記中,莫不是對他的頌揚吹捧,少有理性的分析和批判.相信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同時,他的話題,總是圍繞著自己的生活在絮絮叨叨,少有對這個世界,和這個國家和人民的人文關懷.其實,溫走過那麼多地方,見過那麼多人,經過那麼多事,他非常有條件將眼光放遠,放寬,月兌開自身的那些東西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可是他沒有.可以做為佐證的是,這次笑商錄入的‘金鐘罩‘的後記中又證明了這一點.老溫說自己遭了大難,然後就是平時有些自己對他很好的朋友不伸援手,反而是平素有些不熟的人熱心幫他等等等等.我看完這篇後記,最大的感覺就是,老溫真的是很自戀啊.不相信的朋友去看看,看是不是我說的這樣.

一個快五十歲的人了,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豁達開通,心胸寬廣,應該是這個年齡的人給我們的感覺.可是,還在計較著那些,也不從自身找一下原因.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老溫可曾表示過他曾對不起什麼人來?從來都是別人對不起他.他對別人總是好上加好.他可曾提到過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兄弟姐妹?在他那個小團體中,一切都是圍繞他來展開的.他組織的工作室,文學社,他是當然的大哥.一個人自戀是可以理解的,一個人一段時間自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象他那樣,幾十年來,高強度的持之以恆地將自戀進行到底,這就很少見了.年輕人,很容易被老溫那種過癮熱鬧的生活方式打動,也很容易被他的才氣打動,更容易被他的大哥氣派打動.所以,老溫也會很容易組織起來一個個小團體.可是,每個人最終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的.一個人,最終都會做自己的恆星.做一個人的衛星,是一段時間的事,不會一直如此.你做為大哥,你有沒有想到過你的兄弟們要過自己的生活?你有沒有听他們的安排,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組織過什麼活動?你有沒有想到過,一個人出去走走,不要帶你的那些小朋友,給他們一個安靜的時間,也給你一個安靜的時間?你有沒有想到過,當你老去,當你不能狂歌于山水,你能否平平淡淡地一個人走過?你不能理解別人,也沒有想到要去理解別人.所以,你注定孤獨.

老溫是一個有著極強領袖欲的男人.

他非常地願意享受支配別人的感覺.也就是俗稱地‘當老大‘.雖然看起來,他做為老大,給他的手下們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其實他得到的,是一種精神上居高臨下的快感.精神上主導別人的快感.你看老溫從青年時候的生活,就一直處在這種小團體的中心位置.而且他非常在意這種位置.他的能力也保證他可以進行這樣一個團體的組織工作.可是他不知道,現代社會,人和人都是平等的.這種精神上不平等的位置,不可能太過長久.一個人,不可能一直讓別人來主宰自己的生活.這種支配欲,領袖欲,乍一看,好象是一種奉獻精神,但其實,是大公為私.是讓別人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式生活.自以為是美好生活的化身,或者是正義的化身.這種人,一般而言,都是非常有號召力的.也很能團結到一批年輕人.但是,時間長了,人就會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當這些小兄弟們要奔自己生活去的時候,老溫就會感嘆,我不能讓他們發財,我不能讓他們富有,可是,我對他們多麼好啊,他們竟然為了這些小小的物質利益就離開我.這也許就是所謂「背叛」,所謂「世態炎涼」。

對一個領袖來說,一個部下,離開他去尋找自己的生活就是背棄.就是‘為了物質不要精神‘‘為了現實不要正義‘,其實,他何嘗就代表了正義?他代表的只是他自己以為的‘正義‘罷了.他代表的只是他自己的精神罷了.這種領袖欲,支配欲,在很多人身上,在很多人的某一個階段,都有過.只不過是表現的有強或弱的不同.在老溫身上表現的尤其明顯和持久而已.

但是一般人,都知道尊重自己的朋友親人,都知道節制自己,更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去支配他人.除非你握有資源,比如權,錢,職位,等等.老溫手里沒有這些資源,還要支配他人.又不節制自己.最後心中失落那是一定的.

痛批溫瑞安之五、為什麼會這樣/與金古梁黃的比較

我在九十年代初看到溫的書的時候,驚為天人。其時,金封筆,梁隱居,古辭世。曹正文說,而今獨看溫瑞安。溫被以金古梁之後的武俠文壇領袖推出。當時的溫也很爭氣(其實九十年代初大陸出的書大多是溫八十年代寫的),好書一部接一部。而且,膽氣十足地提出「超新派武俠」(相對梁金古開創的「新派武俠」而言)。可以說象我這個年齡的武俠讀者,或者自負地說一下,就是有一點欣賞層次的武俠讀者,都是十分期待溫大放異彩的。我當時十分狂熱地向我的同學推薦老溫。可惜愛看金的多,而愛看溫的少。事實求實的說,金的小說達到了雅俗共賞的最高境界,可是溫的小說就需要文學欣賞水平有一定層次才看得下去,或者說才知道它好在哪里。所以他的讀者群少些也是正常的。我當時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老溫的書。畢竟好東西是很難被埋沒的。畢竟還有我們這些識貨的讀者嘛。按照當時的推測,整個九十年代應該是溫的最黃金寫作年齡,所以我當時是蠻放心地等著溫更好的書出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比較清楚了。是每況愈下。當金,古,梁之後,老溫面臨的簡直是千古良機。當時好多武俠迷都是無書可看。整個九十年代,大家都處在一種武俠的饑渴狀態。可是,老溫出書的速度越來越慢,書的質量也越來越差。不但讓很多慕名而來的新讀者大為失望,而且讓我們這些老讀者也漸漸心冷。到了二十一世紀初,魔幻文學異軍突起。其代表人物,黃易,大家耳熟能詳了。雖然對于此人,褒貶不一,但是,他把極大量的想看通俗讀物(當然包括武俠)吸引過去,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個讀者群的基數之大,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由此,我更加痛恨老溫的不爭氣。坐失良機啊。一個黃金的年代,一段黃金的時間,一個黃金的機會。就這樣飛逝而去。

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為什麼溫不能從一個高手,到達至大師級的境界?內在的原因是什麼?他到底缺少什麼?為什麼當初期望他超古趕金,可現在看來,是不是能和古一拼,已是很多武俠讀者質疑的問題。

是的,為什麼呢?

下面,我們通過與其它幾位作家的比較,分析其中的內在原因。

我們先看一下梁。梁的書,非常之多。我記得好象有三十多部。而且沒有一部沒有寫完。三十多部書,真可以叫做著作等身了。可是,梁的書,公認的是重復。三十幾部書中,出彩的,特色鮮明的,應該在十部以內吧。我記得比較好的有「雲海玉弓緣」、「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這幾部。

梁的書,思想異常正統。國家,民族,大義,這些巨大無比的詞永遠都代表著正確。甚至在梁書中的愛情,都是以「父母之言」為正統。梁的歷史和國文功底是非常之好的。同時,梁是一個左派知識分子。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對他影響非常之深。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要求個人服從于集體,個人服從于國家,晚輩服從于長輩。人的人性處在被壓抑的狀態。梁作為新派武俠的開山祖師,成就卻沒有金庸高。其中一點就是,終其一生,也沒有能月兌出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局限。其實,梁是很有條件突破的。他當時在香港,處在中西文化的交匯處。完全可以接觸到西方很多優秀的,而中國文化中沒有的東西。可是,一個人思想境界的提高何其難也。所以,梁就成了一個真正的認真的寫字匠。寫那麼多書,我想想都心寒。不知道他用什麼時間去思考,去閱讀,去生活。所以,一個作家,寫作,不應該佔去全部的時間。否則,就會象梁這樣,在一個水平線上走。看不到提高。前面提到的他的幾部書,特別是「雲海玉弓緣」,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書,主角金世遺,充滿著反叛的精神,與這個主流社會不合拍。這是梁的書中,最張揚人性的一個角色。可惜的是,後來金世遺也象孫司空一樣,受了招安,被納入主流社會。還看什麼?

下面說古龍。古龍是一個好酒好美人的浪子。是與梁截然相反的一個人。他的個性是那麼強烈,不屈服于主流文化的無形道德壓力。這種個性隨著他文筆的成熟,日異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應,並大放異彩。古龍的語言獨具特色,但看多了也乏味。但是,他書中的人物,都具有極強烈的個性,張揚著個體生命的自由自在。這種思想上的成熟,反映在他中後期的作品中。他的寫法也完全月兌開了以前模仿的痕跡,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意揮灑。所以,雖然古龍的文史知識可能要比梁差很多,小說的數量可能也比梁要少(不知道確切數字)。但是,無可否認,古龍的書,確乎有他獨到的媚力。比梁四平八穩的書來得更吸引人,更精彩。

雖然古龍是個浪子,可是他在寫作上,也是一個認真的人。基本上沒有坑。而且,知道自己的局限,避免聯系歷史與實際的地理。這是他負責任的表現。

再說黃易。黃易也可以說是一個專業的寫手。我覺得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將以前我們覺得是胡思亂想的東西寫到小說里,而且,他確實也有他的優點,就是各方面知識還是比較豐富的。可以說開創了現代魔幻小說一派。雖然有些人說,老早以前有人也寫過,就算那是真的,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沒成什麼氣候嘛。可是黃易成了氣候,這一點我們是不得不承認的。黃易,當然現在他還在不停地寫書,也就有可能不停地進步。根據我的估計,我覺得黃易的成就,也就是差不多和梁在一個水平上。因為我看過黃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他的文字太差。文字太差的人,想要在文字史上zhan有一席之地,比較困難。

但是不可否認,黃是一個認真的人。寫書很努力,讓讀者能看到完整的書。另外,我覺得黃的想象力是不錯的。而且,他的想象力,也啟發了很多網絡寫手的潛力。這是他的一大貢獻。

好。終于說到金了。金是當之無愧的宗師。金為什麼可以取得這麼高的成就?當然,金庸學貫中西為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梁的英文也非常之好。金庸最初的「書劍」也只是平平而已。包括「碧血劍」,也只不過稍好。但是,可怕的是,他的書,一部比一部好。從「射雕」的國家民族大義,到「神雕」的張揚個性,反對世俗禮法,到「倚天」的正與邪孰是孰非的價值判斷,再到「笑傲」的對個體自由的絕對贊美,反對個人崇拜,再到「天龍」的多主角並進,思考國家,民族,統一這種傳統中絕對不可懷疑的價值觀基礎是否完全正確,到「韋小寶」中由武俠回到現實的「反武俠」。幾乎每一部書都能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巨大探索和巨大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感覺到作者思想境界的提升。

大家都知道金庸在五十年代末開始創辦明報。在香港一個彈丸之地,人才濟濟,商業方面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金庸以武俠小說連載開始打市場。同時,他開始寫社論。就中國大陸,台灣以及世界局勢進行評論。明報,本來是一個小報。就是因為金庸的社論,目光犀利,見解獨到,而且始終站在人道和正義的立場,引起香港市民的極大購買量。一躍進而成為香港的層次很高的大報之一。

大陸*期間,香港也有左派造反,打砸搶。金庸始終堅定地反對這種行為。反對以任何名義搞這種破壞民生的行為。結果上了激進左派的暗殺黑名單。但是金庸仍然照常去上班。金庸因此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金庸當時也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人。否則,不可能從報社跑出來創業。但我要說的是,金庸一直在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當時,他「左手寫社論,右手寫武俠」在兩個思維世界里面進行轉換。一方面,要了解現實的政治,民生,國家,戰爭,思考其間的深層關系及原因,並接觸並了解到西方的大量現實,進行對比;另一方面,在他的武俠小說世界這個小社會,會將自己的思想代入。描寫一件事,一個人,都會是他思想深度的自然反映。所以,我認為,其實寫社論的這一段經歷,對于金庸寫武俠是絕對有著大的助益的。甚至對他整個思想境界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也促使他跳出小我的圈子,站在更客觀,更高的層面上看問題。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後來會將「明報」毅然賣掉。本來「明報」作為他一手創辦的報紙,感情肯定是不用講的。照東方人的做法,最後是留給後輩。可是,金庸知道,明報,無論賣掉不賣掉,只要還存在,就會有貢獻于社會,只要堅持他的辦報宗旨與原則,就是最好的繼承發揚。這就是很大的氣度了。

當然,金庸的創作態度認真是人所共知的了。不用多言。

行了。最後要說到老溫了。成為文學大家,除了天份,有幾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文字。二,想象力。三,知識積累。四,創作態度。天份的問題,在此不做探討。因為這個問題很難探討出個什麼結果。在這里,我認為這幾位都是具有很高天份的。

文字上面,老溫的文字,比古和梁顯然要高出許多。和金相比,風格不同。金的更厚實。但若論文字的美,恐怕金也要讓溫三分。

想象力上面,應該說這幾個大家里面,梁的想象力差一些。其它的都還是比較歷害的。在故事的可讀性,懸念,場景,人物上面,應該說金古溫有得一拼。黃易屬于另外一種想象力。好象放在一起比有些不倫不類。

知識積累方面,金庸無疑是翹楚。論博大,恐怕誰也不敢自認和金庸比。梁應該也不錯,比較專業。古和溫差一些。黃易好象也是蠻歷害的。

創作態度上來說。金無疑是最認真的。梁古次之。黃還在寫。看上去還行。溫最差。具體情況前幾篇已有很多敘述,不多講。

還有最後一點,是成為大家的最重要條件。大家也從前面的論述中看到,當一個人文字,想象力,知識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制約他再上層樓的,就是︰

思想境界與深度!

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深度,思想境界,總是自然的反映在他的言行中,同時也自然的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一個人,哪怕知識再淵博,但是見識不高,也就是一本活字典罷了。也就是個傳聲筒罷了。金庸為什麼可以立于大宗師之境界?因為他將原本在很多嚴肅文字中思考的問題,在武俠小說中都反映出來,並且寫得更到位。能做到這一點,當然是因為他自己的思想到了這種境界。這種境界,比許多所謂的正統名家要高得多得多。梁的思想中,正就是正,邪就是邪,所以他寫的書二元化,無味。古龍本人就張揚著人的個性,所以他的書中人之自由高于一切。而金庸,思想的面廣,深度夠深。比古與梁高出不止一個層次。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復雜,正邪難辨,甚至國家,民族這些也可以質疑。這就是金庸的高度。

溫,在他的心中有著濃厚的「中華」情結。這個從他的散文和詩作中,可以明顯地體會到。一直到台灣結社,入獄,到香港寫作。應該說他二十五歲之前的經歷是豐富多彩的。如果他能夠在這些經歷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將導致「冤獄」的原由指向真正的罪魁禍首—專制制度,並思考專制制度帶來的罪惡,思考制度是如何激發了人性中惡的部分,如同柏楊和李敖;將對「世態炎涼」的感喟轉換為對世人的悲憫之心與對中國人劣根性的思考,如魯迅;將對「中華」這個虛無縹渺的圖騰崇拜轉換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如何吸收西方文化。如胡適。那麼,溫瑞安就會在原來的基礎大踏步的前進,跳出「小我」的範圍,而能站在一個更客觀,更高的層面思考與寫作,當然也會直接影響他的生活方式。應該說老溫的經歷為他提供了這種提高的可能性。他的這種經歷,和金庸的辦報經歷雖然不一樣,但在對人內心的震撼上面,是類似的。就看怎麼去面對這些經歷了。

那麼,他為什麼沒有躍升到這個層次呢?有一句話可以解釋,性格決定命運。說到底,是溫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決定了他沒有跨出這一步。因為極度自戀和自負,所以缺乏自省,認識不到自身的局限,所以不會去開闊視界,就沒有提高的可能;因為率性,所以隨意,所以在幾大家里面,唯有他創作態度不認真。

關于溫的性格分析,前幾節已講得很多。這里就不多講了。

結語︰這一次寫這幾篇文,是想將我對溫瑞安的一些思考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看看是否講得有些道理。雖然我想盡量客觀,但是,畢竟是曾經很喜歡的一個人。所以有些時候還是不可避免地帶入了個人的感情因素。

痛批溫瑞安之後記、緣由/遺憾

一、緣起

一個人的思想總是在變化的。在上大學的四年中,也就是九十年代的頭四年,我都在看溫瑞安的書中渡過。還記得我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拿神州奇俠出來讀。在大學的成長,尤其是內心的成長,和這部書是密不可分的。喜歡一個東西了總要向他人推薦,而且也會對作者抱有莫大的好感。基本上在九十年代前期,可以說溫只要在大陸出的書,我差不多都收全了。而且我還向我所有的朋友,老師都推薦溫瑞安的書。當然每個人的閱歷,經歷,心路里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時候,我熱情的推薦得不到強烈的回應,當然有時候也有些失落。我是到了後來,才承認神州奇俠從寫作的成熟度上,是老溫比較粗糙的一部作品。

對老溫個人的好感來自于他的經歷,也來自于他的性格與生活方式。對于夢想在詩話江湖間漂泊的性情中人來說,溫瑞安簡直就是一個實踐著夢想的化身。他拉幫,結派,寫詩,習武,喝酒,旅游,遍游神州,結識各種各樣的朋友。他深情,他狂傲,他自負,他熱血。在我們的心里,或者說在我的心里,覺得那個夢是多麼的遙遠,可是現在,有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簡直就是理想的化身,是傳說中的大俠,他做著我(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說著我們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這是多麼過癮的事啊。

我那時看見溫瑞安在書里說到,他帶著一幫弟弟妹妹們闖蕩江湖,游山玩水,心里是多麼的羨慕。想追隨他而去。

這些都是舊話了。大學畢業後,還是在工作中,在奔波中,時時等待著溫瑞安的消息。時時打听著他的新書。那是九十年代的中期。想著他一定不會讓我們這些喜歡他的讀者失望,一定會成為金庸之後的一代大師級人物。有一段時間,上海的新民晚報連載他的妖紅,居然看得沒有什麼興趣。而且因為寫得比較陰暗,詭異,讀者反響也不是太好。再後來的四大名捕震關東,斗將軍出來,看完也沒有什麼記憶。但是,當時還是痴迷,還是期待。整個九十年代,武俠創作處于一種稀缺狀態。金古梁之後,我們這些讀者,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溫瑞安的身上。希望他能接過金庸手中的大旗,擔當起武俠文學新一代領袖的重任,為我們,為讀者,創作出不同于前人的,精彩的作品。並能推動整個武俠創作的發展。可是,等待沒有結果,時光流逝。

一直到近兩年前,找到溫泉。

找到溫泉的第一感覺,當然是興奮。要知道,在現實中,畢竟知道溫瑞安的人不多。而喜歡的人就更少。與眾兄弟姐妹坐而論俠,坐而論溫,不亦快哉!

但是一個人的內容,一個人的書的內容,一定是有限的。討論來討論去,興趣也在逐漸的降低。又由于溫在創作上不爭氣。等個三兩年都等不到他一部新書。慢慢,當初的崇敬的心情越來越少。對溫瑞安抱有的希望和期待也越來越少。思考越來越多。一些問題一直縈饒在我的腦海。為什麼溫瑞安會這樣他以後還會不會再度輝煌他當初吸引我到底是什麼原因……

來到溫泉一年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了這些問題的思考。同時因為開始接觸到一思想學術網站,開始對思想領域關注與學習。也開始運用學到的東西進行分析,試圖得到盡量準確的答案。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看到笑商帖上來的老溫的新書,原先的一些想法得到更進一步的驗證。與是決定將自己的思路做一個整理,寫出來。也算是對溫的一個全面的分析,總結,評價。

這就是這幾篇文章的由來。

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盡量的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溫瑞安的生活方式,做為男人,我是欣賞的。但是,我不是站在他的立場為他的所作所為找理由,我是站在讀者的立場,或者說我自己的立場,或者說我所能代表的長久以來一直對溫瑞安抱有極大的期待的這個讀者群的立場來寫作的。應該說,我們以前在對其它的讀者介紹的時候,我們絕對是站在溫瑞安這一邊的。可是,現在,我只是想對他未曾達至更高境界的原因,做一個曾是他的崇拜者的但是現在只是一個普通讀者的分析與評論。但是,還是做不到完全不帶感情色彩。畢竟溫曾經是我那麼推崇的一個人,一個作家。

前面有朋友在跟帖的時候說到,為什麼要苛責溫。這里要說明的是,我絕對沒有苛責的意思。我只是想了解到真相和原因。我想弄清楚這件事。如此而已。許多喜歡老溫的朋友,可以繼續喜歡。喜歡是一種感情,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我的分析和評論是屬于理性的範疇,所以大家是不沖突的。

關于寫作這幾篇文章的遺憾之外,主要在于兩點還沒有展開寫。一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傳統,對于這代作家在人格和行事方式上,有多大和怎麼樣的影響。如金庸,梁羽生,還有以前的宮白羽,平江不肖生等,都能將書寫完,是否他們受到的這種「鐵肩擔道義」的傳統儒家教育,使得他們更有責任心,對自己,對讀者,對家人更負責任?而如古龍這樣的浪子,溫瑞安這樣的在海外環境下長大,雖然憧憬中華文化,可是他們因為沒有受到這樣的教育,內心沒有這層道德上的束縛,所以對讀者,對自己,對家人,相對而言不負責任,更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有機會可以展開討論。第二,是關于溫書中主要人物的敗筆。我想可以挑出來進行分析。萬一老溫年邁時突然要修訂自己的作品,豈不是可以做為參考也算是我們為老溫做了一件好事。

二、遺憾

寫這幾篇文章的引申出來的另一個目的,是探討網絡寫手的一些特點。以對溫泉的眾寫手有所啟發,有所借鑒。

我自己的感覺,網絡寫手的最大缺點有兩個。

第一、是隨意。

這一點和老溫是蠻象的。網絡因為它的特殊性,所以,進入寫作很方便。這樣就會產生極大的隨意性。很多的網絡寫手都有挖坑的習慣。挖坑,成了一個極為正常的現象。這是不專業的表現,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是,我們不能對于業余作者過于苛求。可是如果想寫出點名堂來,如果不克服這一點,恐怕很難成為大家。

隨意的第二點表現在很多網絡寫手都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寫到哪里算哪里。這一點可與老溫現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可能是我比較傳統一些吧。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教寫作文,第一步就是要求寫提綱。當然,我現在也不能完全做到。但是寫文章,總是心中要有個大概的方向,這樣自己心中也有把握些。除非是對于不世出的天才,可能信馬由韁地寫,也可以成為絕世好文章,但是,天才不多吧。

隨意的第三點表現在寫完文章的修改。這在我小時候寫作文老師也是非常強調的。而且講,自己的文章,寫完了要在抽屜里放一個月。過後拿出來看,感覺又不一樣。如果那時候還是覺得不錯,那就真的不錯了。我不知道現在的網絡寫手中有幾人有修改文章的習慣。我覺得這是個好習慣。長期堅持,一定會受益無窮。你看曹雪芹,一部紅樓夢,那是用一生來寫就。二月河,三十年的積累,出來帝王三部曲。金庸,功成名就,可是還是要對他的書進行大修訂。而且這次的修訂有對情節的重大改動(很多是針對連載時間過長而導致的邏輯錯誤,其實這個時間過長相對老溫的書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了)。一個老人,年屆八十高齡,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的作品。即是對讀者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令人多麼感動。

我覺得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認真,是一種素質。也可以令自己獲得同行的尊重。對于作者而言,亦可以獲得讀者的尊重。

第二、完全憑才氣寫作,不注意積累和提升自己的境界

這一點,一來是因為網絡的特性。使得只要喜歡寫作,想寫作的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文章。我記得八十年代的文學青年們,那時候對寫作還是非常之認真的。文字功夫,閱讀,評論,筆會,等等。雖然那些文學青年,很多人的才氣並不怎麼樣。但是,那種專業的精神是值得記念的。可是現在不同了,因為寫作很容易進入。所以很多有才氣的人,馬上就能夠冒出來。可是,冒出來之後,水平的長進,是不大的。如果對于玩票性質的朋友當然無所謂的。但是對有志創作的朋友來說,不斷的重復自己,只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寫匠(當然,一個好的寫匠也不錯)。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有意識地提升自己,從思想到學識到文字功夫全方位地提升。

而且我認為,一個人,超越了蒙昧的人。應該感覺得到自我的不斷提升和完善所帶來的巨大成就感。這應該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不獨是專業寫手才這樣。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如果能做到,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