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武*俠 29、論——還珠樓主及其作品的研究(1)

一、這個奇跡是事實

‘大眾文學‘,這是近十余年來才有的新的名詞。致力于大眾文學的第一個條件,應

該貢獻些真正大眾確能接受的文學作品出來,然後才有教育大眾的功效可以發揮。許多

先生們在竭力研究這個問題,而且在試寫著這種作品,都是可敬可佩的作家。可是努力

到現在,所見的功效,依然不怎麼宏大。

據說中國的文盲,為數有百分之八十之多,而這浩大數目的文盲,卻是最真正的大

眾,他們根本沒有讀書看報的能力。能讀書看報而被視為大眾者,並非是最底層的人物

,已是比底層上一層的人物了。所以,還珠樓主的小說,雖然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若因

此而就視之為大眾的作家,那是不很妥當的。當然更不能說他的作品,可以歸人大眾文

藝之類。他的小說作品,主要目的,在供給讀者以趣味,不是給予讀者以教育(當然道

德觀念還是有的)。如今姑且退一步說話︰‘一個作家或一種作品,能夠為次底層人物所

歡迎,就可以算是一個通俗作家,或一種通俗作品了。‘以此為標準而看,還珠樓主可算

一個通俗作家之中很受歡迎的人物,而其所著《蜀山劍俠傳》,更是一部通俗作品之中

讀者很廣的作品。

許多人對于還珠樓主表示憎恨,因為他以寫神怪小說為‘絕技‘,而神怪小說,據許

多人說,是有毒的。可是還珠樓主不客氣地把《蜀山劍俠傳》一集二集依次寫下去,自

有那麼許多人伸長了頭頸等他三集四集寫出來,先睹為快。這就是他的作品的力量,未

嘗不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是事實。這個事實,是值得注意的,我因此在本文中寫了

一章‘社會論‘,略說我個人的所見。

二、《蜀山劍俠傳》的魔力

還珠樓主以《蜀山劍俠傳》為成名作,也可以說是代表作。他的作品,十之八九歸

上海正氣書局發行。據書局主人說︰在每一集出版的三四天內,一萬冊之數,一搶而空。早晨開出門來,就有顧客望門而候了。那許多顧客,以擺設書報攤的小販為多,一個

人要買好幾本,買去不是完全靠賣出,而是以租出為主。現在上海以‘租借小說‘為營業

的書店報攤,幾于無不備有《蜀山劍俠傳》,讀者之多,在上海已足驚人。此書最初歸

天津勵力出版社發行,因戰事關系,中間一度停止續出。到勵力上海分社探听續出消息

的人很多,外埠來信探問者遠及南洋一帶。西南地帶,聞曾有翻版偽本流行。那時出至

第三十余集。不久,上海有一個兩利出版社,向勵力出版社把該書紙型和版權同時購得

,重版出書,由正氣書局發行。購買的人果然很多,而且有許多人都從第一集購起,可

見他的老讀者固然不大肯忘懷他,新讀者還是在繼續產生。

二十年來,坊間新出的章回小說不能算少。作品最暢銷者,張恨水部分,以及向悄

然的一部《江湖奇俠傳》而外,只有還珠樓主的各種作品了。張恨水先生的作品,材料

偏于男女情愛方面的糾紛,和還珠樓主在性質上相差很遠。向悄然(不肖生)先生寫的

是武俠小說,和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比較的相近。當年《江湖奇俠傳》風行一時,

銷行甚廣,可是書局方面對于此書的宣傳也很著力。《蜀山劍俠傳》的風行有所不同,

書局方面未曾有過盛大的宣傳,它是在讀者互相傳說之間,日益廣其流傳。而篇幅的浩

大,在近年間即使不能說已經空前,可以與比者已很難見到了。說到多產作家,還珠樓

主大概可以當得起。就我所知,書目如下︰

長眉真人專集(蜀山前傳)已出五冊未完

蜀山劍俠傳(正集)已出五十冊已全

蜀山劍俠後傳已出四冊未完

青城十九俠已出廿五冊未完

雲海爭奇記已出十一冊未完

邊塞英雄譜已出一冊未完

冷魂峪(邊塞續集)已出二冊已全

蠻荒俠隱已出五冊未完

青門十四俠已出四冊未完

峨眉七矮(蜀山外集)已出三冊已全

武當異人傳已出一冊未完

虎爪山王已出一冊已全

俠丐木尊者已出一冊已全

黑孩兒已出三冊已全

柳湖俠隱已出六冊已全

大俠狄龍子已出三冊未完

大漠英雄己出四冊未完

萬里孤俠已出二冊未完

女俠夜明珠已出一冊未完

以上十分之九歸上海正氣書局獨家出版發行,尚有其他書局已經出版各冊,以及正

氣書局正在排印中,還珠樓主正在續寫中各冊,都未列入。僅就以上所列書目各冊而論

,其字數的浩繁,已非比尋常,而不是普通的通俗小說家所可同語了。

三、還珠樓主這個人

在說到作品內容以前,先把還珠樓主這個‘人‘約略寫幾句︰我和他相知甚淺,可也

常有相遇的機會。卻又是他很忙,我也不很閑,談話的時間,不會很長。我真想專誠去

拜訪他一次,使得我寫出來的東西,可以充實和親切一些,終因他現在是一個純粹的職

業寫作家,每天非寫不可的小說槁在萬言上下,不好意思去打擾他,免得影響他的工作。

還珠樓主姓李,名壽民。原籍東川,居留華北很久。四川口音,我是略為有些覺得

的;可是在他嘴里,卻不大听得到。他用大江以南的口語和我講話,听去不覺得生硬。

原來他在幼年時代,曾在蘇州居留過一個相當時期。他說話的技巧不很好,並無特別可

稱的地方。好像很性急,說得高興的時候,興奮之狀可掬,語調也急促如聯珠炮,恨不

得十句話並在一句內說完似的。對于修飾方面,也不考究,好像表示他的性格是隨便得

很的。略帶方形的一張圓臉盤,兩只耳朵不小,頸項卻不長。闊肩膀,粗腰肢,身材比

長的人短些,比短的人長些,當列入中等里面去。肌肉比太肥的人瘦些,比不肥也不瘦

的人肥些,當列入普通與肥胖之間,決不能言瘦,而且與胖為鄰了。頭發剪得很短。穿

中裝的時候為多。年齡大概在四十五這個數目的上下罷?

他出身耕讀之家,從小就隨宦在外,經過地方不少,蘇州也是其中之一。十七歲時

候,父親死去。十九歲開始在北平當公務員。二十三歲入軍界。曾經跟隨胡笠僧、傅宜

生做過幕僚。在這一時期內他結了婚。

武俠小說在北方素來很流行。他自己本來的意思,很想把所歷所見的山水人物,寫

成‘筆記‘。恰巧其時天津有一家《天風報》缺少一篇長篇武俠小說,他在人家鼓動之下

,就不經意地采用了《蜀山劍俠傳》作篇名,一天天寫下去。不料讀者異常歡迎,還珠

樓主這個別號,就受人注意起來。因為最初並未用心寫,他曾經向我說︰‘前幾集寫得甚

不愜意。‘

日寇侵佔華北,他因子女眾多,逃不出來。日本人要他合辦刊物,他沒有答應,陷

獄兩月。出獄以後,家累既重,生活十分困苦。寇敗之後,他再度到上海來,遇到正氣

書局主人陸先生,相談甚歡。陸先生說︰‘政界軍界的事,不用去搞了,你還是住定在上

海寫稿子罷,想來生活總可以維持的。‘他同意了,就在上海開始寫作生活。

他當時寄寓上海老垃圾橋北挽的一個斗室中,除續寫未了各部小說外,同時應上海

、香港、無錫、鎮江、北平等地的日報特約,按日寫寄長篇小說。那時候,他的家眷尚

留居北平。直到三十六年冬,遷家南下,卜居蘇州,他自己也就住到蘇州去。

四、一個奇怪的頭腦

還珠樓主的神怪小說,設想的神奇幽怪,出乎意想之外,簡直匪夷所思。這個問題

,後面有得講到,請閱‘物理與玄理‘一下。

現在所要說的是︰小說中的人物既然是那麼多,末了各說部的篇幅又是那麼長。不

要說事跡,就是那許多的人名、地名、法寶名稱已夠繁瑣,不容易弄清楚。而且若干篇

作品,在一天內同時續寫,更多纏雜錯誤的可能。據我所知道,他並無備作查考的各部

小說的人名等簡表,竟就隨隨便便地一篇一篇續寫下去,記憶力之強,實是驚人。再者

,他一天總要做足十二小時的工作,腦力休息的機會,除睡眠以外,就很少了。一個人

腦力能夠‘長期抵抗‘,同他一般久用不疲的,也不多見。

還珠樓主可算是個怪人,特別是他的頭腦,怪得更出奇。有了那麼奇怪的頭腦,然

後可以產生像《蜀山》、《青城》那麼神怪的小說。

五、寫作態度和人生哲學

小說家不等于思想家,然而不能夠運用思想的,作品就成了平庸的敘述,難有吸引

讀者的力量。特別是神怪小說,說穿了無非是捕風捉影之談,無中生有之境,更非運用

思想不可。至于思想上屬于哪一條路線,思想的價值如何,那是因人而異的問題,不可

一概而論。

還珠樓主在作品中所透露的‘思想面目‘十分蕪雜,差不多找不出中心點所在。說他

是儒家,他卻把釋家看得至高無上;說他是道家,他卻很肯為儒家說教;說他是釋家,

他卻是對于游俠社會中人拔刀相助舍命全交的德性非常推崇;說他是陰陽家,他卻援用

聲光電磁等等作用而演為書中的各種‘法寶‘;說他肯接受科學,他卻又是金木水火土說

得光怪陸離。其蕪雜在此,其作品的具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魔力的原因也在此。

他曾經給我一封信,說起自己的寫作心情,他說︰

(上略)惟以人性無常,善惡隨其環境,惟上智者能戰

勝。忠孝仁義等,號稱美德,其中亦多虛偽。然世界浮漚,

人生朝露,非此又不足以維秩序而臻安樂。空口提倡,人必

謂之老生常談,乃寄于小說之中,以期潛移默化。故全書

(指《蜀山劍俠傳》)以崇正為本,而所重在一情字,但非

專指男女相愛。又︰弟個性強固而復雜,于是書中人乃有七

個化身,善惡皆備。(下略)

這些話,不妨視作是他的寫作態度。

在《萬里孤俠》一書中,有一段議論。他說︰

暗忖︰‘此是兵家必爭之地,上下流九千余里,無量生

民,安危生計所關;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旅客

羈人,由此過渡。如今兩岸平沙,依舊黃流渡口斜陽,仍照

狂波。昔日往來爭殺之場,只剩幾處荒丘,一條濁流,勝概

雄風,于今安在?那雞蟲得失之跡,連點影子都找不到,可

見人生朝露,逝者如斯。即便時無劉項,遂爾稱雄,幸博微

名,造成佳話;然而豪情長往,朽骨何知,至多供後人懷疑

笑罵,憑吊之資。有什麼意思?‘

這些話,不妨視作是他的人生哲學。

六、可以視作神話觀

還珠樓主最風行于時的作品,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視為神話。不過這種神話,並非

古代流傳下來,而是出于他的創造罷了。

他的神怪作品,和現實世界隔離得非常遙遠,故事的基礎,不是建立在人間社會,

而是建立在仙佛妖魔鬼怪鳥獸蟲魚混合而成的一個不成其為社會的世外社會上面。雖然

在書中都給人格化了,而彼此之間的斗爭(斗爭就是故事的骨干),在形象和性格上面

,都已超月兌了人間社會的羈絆。

在還珠樓主的筆下︰關于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

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跡,陸可沉落無形,以及其他等等;關于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

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石心還有精舍,以及其他等等;對于生命的看法,

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尸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

有死劫,以及其他等等;關于生活方面者,不食可以無饑,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

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以及其他等等;關于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

星氣雲、金木水火土、雷電聲光磁,都有精英可以收攝,煉成功各種凶殺利器,相生相

克,以攻以守,藏可納之于懷,發而威力大到不可思議。

就像上面所說種種,都不是實際人間社會現象中所可見到,甚而至于想也想不到。

雖然科學萬能,有許多玄想,今日果已成為事實,但以與‘法寶‘。‘魔術‘並論,終成異

觀。在還珠樓主小說中︰身劍合一,駕起遁光,在兩天交界之間,急急趕去,瞬息千百

里,望見前面……(非原文,略仿其意而已)

讀者所得到的,完全是一種神奇音渺,模不著邊際的抽象感覺,和現實生活中的記

載︰‘只見那只四發動機的大型飛機,升入高空,愈去愈小,片刻之間,沒人雲層深處

,看不到了,真是神速呀!‘情味意境,截然不同。因為飛機有具體的形象,留在看的人

的頭腦中,所以決不能像身劍合一來得‘神秘‘。你要叫還珠樓主把身劍合一的動作拍一

張照像出來印在小說里,讓你看出一個所以然來,那恐怕一定辦不到,于是就神秘了。

還珠樓主的神怪小說,和‘塵世‘隔得很遠很遠,和前人筆記中所寫‘飛劍取人首級百

里之外‘那種劍俠,其色彩不知要濃重到若干萬倍,實是長篇神話也。

七、從《封神榜》與《西游記》說起

中國最著稱的章回長篇神怪小說,一部是《西游記》,一部是《封神榜》。《西游

記》以唐玄類取經為主要人物,《封神榜》以周武王滅紂為演述題材,雖然缺乏真確性

,多少有些依附。還珠樓主的神怪小說完全月兌離正史,完全用他自己的玄想為主,海闊

天空,無奇不有,隨意所之,怪不堪言。用神怪的範圍作比較,《封神》、《西游》猶

屬小神怪,《蜀山》、《青城》才是大神怪。看過《蜀山》、《青城》,覺得《西游》

、《封神》筆墨的運用不夠肆暢,玄想的幅度不夠廣遠,法寶陣勢的應用和布置不夠新

奇;總而言之,有些拘謹的感覺。同時可也覺得,《蜀山》、《青城》不無大不拘謹之

感,不免有些蕪亂。他那枝寫小說的筆好比一匹怒馬,是給誰加上了一鞭,那匹馬一聲

長嘶,立刻舞動四條腿,電一般快,向著千山萬水的前程猛沖而去,只覺得一路煙塵翻

滾,塵頭不住地向山高水深所在怒卷而去。性急的人說︰‘馬呀馬呀,收住奔勢,歇腳了

吧。‘那匹馬興頭正酣,溜順了腿,還是奮鬣揚蹄,向高上高深中深的所在,絕塵飛馳而

去。

還珠樓主真是大手筆,從他作品的文氣而觀,一口氣就是數萬言一瀉而下,確有長

江大河,怒濤洶涌,奔流激蕩的闊壯姿態,奇中逞奇,險中見險。那種莽莽蒼蒼淼淼浩

浩的氣息,在別部章回小說中是不大容易覺察得到的。可是,別部小說中那種步步思量

,程程回顧的細密神情,他那里也不大有的。自《蜀山》、《青城》而下各部作品,雖

然是章回體,可是章回的跡象模糊得很,上回和下回,大都是硬生生地斬斷,並無小作

‘關攔‘之意。其實,一集可說等于一回,而形式上一集中有好幾回。大概就是因為這上

面的關系,看他的本文,順筆而揮,膽魄甚大;看他的回目,就有些字斟句酌,刻劃之

痕相當深,似乎十分謹慎了。

寫神怪小說完全憑著玄想,在質和量雙方,不論以前及現在,沒有比還珠樓主色彩

更濃重了。《西游》、《封神》雖也神怪,性質和他還是差得相當遠。再則,《蜀山》

等作的山脈河流地勢等,和最近的實況不離左右,而近世科學上的研究,也往往通過了

他這枝神怪的筆,而加以化用了,這更是和以前神怪小說所不同的地方。

八、神怪與不神怪

我在前面說過,還珠樓主的神怪小說,在性質上雜而不純,這不僅在哲理上如此,

在事跡演述上也如此。往往在神怪得海闊天空,不可控制的緊要關頭,卻插入了非常現

實的材料,決不能視之為神怪。此中有好文章,我很喜歡《蜀山劍俠傳》三十四集第一

回中,講到謝琳、謝瓔二女撲滅以邪法捉弄川江縴夫的妖童那一段文字。擇要摘錄于下

不消多時,便入川境。也是二女一時高興,經過巫峽上

空時,偶然目注下方,瞥見層崖夾峙,江流如帶,那麼蕭森

雄奇幽險的川峽,空中俯視,直似一條蜿蜒不絕的深溝,水

面既厭,當日天又晴和,江上風帆,三三兩兩,絡繹不絕。

過灘的船,人多起岸,船由縴夫拉著。搶上水,動輒數十百

人拉一條長縴,盤旋上下于危崖峻壁之間,看去直似一串螞

蟻在石邊上蠕動。那船也和兒童玩具相似……這一臨近,才

看出那些縴夫之勞,無異牛馬,甚或過之。九十月天氣,有

的還穿著一件破補重密的舊短衣褲,有的除一條縴板外,只

攔腰一塊破布片遮在,余者通體赤果,風吹日曬,皮膚

都成了紫黑色。年壯的,看去好一些;最可憐是那些年老的

和未成年的小孩,大部滿面菜色,骨瘦如柴,偏也隨同那些

壯年人,前吆後喝,齊聲吶喊,賣力爭進,一個個拼命也似

朝前掙扎。江流又急,水面傾斜,水的阻力絕大,遇到難處,

齊把整個身子搶僕到地上,人面幾與山石相磨。那樣山風凜

冽的初冬,穿得那麼單寒赤果,竟會通體汗流,十九都似新

由水里出來,頭上汗珠似雨點一般,往地面上亂滴。所爭不

過尺寸之地。

像上面一段文字,完全是現實的材料,忠實的描寫,慨乎言之,十分動人。凡是長

江下游的人,曾從水道出入川境,一定明白,這不是謊話。這是好文章!

可是,這樣現實的材料,經還珠樓主的筆一加裝點,便變成了神怪之至了。他有他

的‘歷史‘,他有他的‘故事‘,他有他的‘原因‘,他有他的‘理由‘,說來頭頭是道,叫你

順眼看得下去。《蜀山劍俠傳》三十集二回中有一段文字,如下︰

要紅發老祖在一甲子內,把老人故鄉三峽中所有險灘一

齊平去。……哪知此事說來容易,做時極難。並且三峽前上

游兩邊山崖上,住有不少法力高強的修道之士,有的邪正不

投,有的不容人在門下賣弄;並且江中石礁都是當年山骨,

堅其如鋼,好些俱和小山一樣,矗立水中,為數又多。昔年

神禹治水,五丁開山,尚且不能去淨,何況一個旁門左道,

事未辦成,反結了許多冤家。

上面紅發者祖的敵人,名曰枯竹老人,這是一段夾在描寫斗法的熱鬧文字之間,近

乎‘說明‘文字。故事和前面所引‘縴夫‘一段,並不成直線連貫。川峽險灘的實境經他這

麼一解說,倒也神怪得‘振振有詞‘。所以在還珠樓主筆下,‘神怪中不一定神怪‘;反轉

來說,就是‘不神怪中都是神怪‘。

九、寫景與寫情

還珠樓主作品抓住讀者的魔力,是常常用恐怖的描寫,壓迫讀者的情緒︰

‘已經夠怕了吧?‘

‘沒有夠。‘

‘怕的還在後面呢!‘

描寫到極度緊張之處,真有壓得你透不過氣來的魔力。但是,無論你頭腦中的幻想

如何豐富,故事間的玄理如何泛濫,筆力的縱送如何恣肆猛悍,要在千百萬言長篇敘述

之下,始終像平地登山般一步緊張一步,步步相逼,越走越快,永不松懈半步,使得文

字間的緊張程度作無限的進展,在事實上決無此種筆力。還珠樓主雖已極其所能干此,

還是免不了要有由緊轉松的時候。

到了那時,繼著腥風血雨之後,忽然收拾風雨,來上一個‘別有天地‘。或者是談情

說愛,或者是賞月品花,此中也有好文章。我覺得他的寫景文章,常有佳篇,那是不必

和神怪的故事並觀,而仍是十分動人的,現在錄《萬里孤俠》第一集二回中一段于下︰

忽發現後問右側有一土坡,上面種滿青松,郁郁森森,

大都合抱以上,鐵于蒼鱗,映著將墜斜陽,倒影回光,松風

稷稷,發為清籟,景物似頗幽勝。心想林中定必涼爽,何不

前往一游。等到出門上坡,回顧西方地平線上,大半輪夕陽,

紅光萬道,火也似紅。天空中的夏雲,奇峰也似,堆積甚厲,

形態詭異。另一面,大半輪白月已掛松梢,贍魄始生,明輝

未吐,空林無人,光影昏黃。人家田疇,均在莊前一帶。時

見村童野老,出沒暮雲煙雷之間。只遠方瓜棚豆架下,聚著

些乘涼村民。莊後一帶,並無人影。尋到松林小亭上去坐定,

見那亭建在一堆山石之上,高及林表,眼界甚寬,正是臨風

四顧,極目蒼茫。忽見亭後一片疏林掩映中,現出一段紅牆,

相去約兩三里。方想主人曾說廟在林內,如何相隔這遠,莫

非另有小廟不成?正尋思間,忽听遠遠傳來一聲清馨。處此

幽境,又聞梵音,越覺塵慮盡蠲,悠然意遠。一時引起清趣,

便順松徑,踏著斜月淡光,住前走去。行約二里,前面果是

一座小廟,鐘魚梵唄之聲,隱隱隨風吹送,仿佛廟中人正作

晚課。本心不想往叩禪關,擾人清課,只為明月青松,境絕

囂塵,清風陣陣,暑退涼生,不舍回轉,一路徘徊觀賞,不

覺行抵廟前。

上面那段寫景文章,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光景。在還珠樓主全部作品中,這種描寫比

不上神怪性質的風景描寫來得多。神怪風景的描寫,除了把平時觀察實境所得者加以融

和之外,更得配上作者頭腦中的幻想。也摘錄《蜀山劍俠傳》二十五集第一回中一段于

下︰

腳底雲彩便反卷上來,將五人一齊包沒。眼望雲外,黑

風潮涌,冰雪蔽空。雲中通沒一點感覺,飛行更是迅速。似

這樣接連飛過了好幾層雲帶,沖破三四段寒冰風火之區,寸

到了有生物的所在,漸漸林木繁茂,珍禽奇獸,往來不絕……

由彩雲擁著,又沖越過了一處雲層。沿途景物,益發靈秀,

到處澗壑幽奇,瑤草琪花,觸目都是。這才看見上面彩雲環

繞中,隱隱現出一所仙山樓閣。隨又上升了千多丈,方始到

達,早有好些仙侶迎將出來。仙雲斂處,腳踏實地……山頭

上一片平地,兩面芳草成茵,繁花如繡;當中玉石甬道,又

寬又長,其平如鏡。盡頭處背山面河,矗立著一座宮苑,廣

約數十百頃,內中殿字巍峨,金碧輝煌,飛閣崇樓,掩映于

雲峰嘉木、白石清泉之間。林木大都數抱以上,枝頭奇花盛

開,燦如雲錦,多不知名。清風細細,時聞妙香。萬花林中,

時有幽鶴馴鹿,成群翔集,結隊嬉游。上面是碧空澄霧,卿

雲縹緲;下面是瓊樓玉字,萬戶千門;更有雲骨撐空,清泉

涌地,點塵不到,溫暖如春。端的清麗幽奇,仙境無邊,置

身其中,令人耳目應接不暇……沿著滿植垂柳的長堤走去,

走約一半,忽見長橋臥波,橋對面碧榭紅欄,宮廷隱隱。中

間隔著一片林木,蒼翠如沐。穿林出去,面前突現出一片極

宏麗的殿宇,殿前一片玉石平台,氣象甚是莊嚴。

像上面所引這段,已由人世轉向世外,風味和實境描寫完全不同。雖然是胡說,非

胸有丘壑,筆染煙雲的作者,倒也寫不出來。《蜀山》、《青城》各集中,幻想的風景

描寫很多,這里所引的一段,不是最好的作品,我懶得去仔細翻書尋找了。

講到戀愛糾紛的描寫,《蜀山劍俠傳》一書中,作者似特別著重于歐陽霜、黃碗秋

二女爭奪情郎蕭逸那一段故事,就是上海共舞台曾以排演在《頭本蜀山劍俠傳》里的劇

情。原文太長,要是截取其一段,看不出多大意思來,其余比較簡短之處不患其無,我

又懶得翻尋,這里就闕而不列了。

據我的意思,還珠樓主的小說,寫恐怖第一,寫風景第二,寫情愛只能算第三。不

過,此中卻有一個男女情愛上的共通之點︰他寫佛寫仙寫妖寫魔,以至于寫聖賢之徒,

在戀愛糾紛上,倒是一視同仁,都在‘孽緣‘二字下,付之于‘天命‘,並不特別鄙薄于某

一方面,將聖賢仙佛妖魔,打成一片了。從還珠樓主小說的表面上看來,他是一個‘禁欲

主義‘者,可是從小說的演變之跡中去尋找,可以找到一個‘愛情至上主義‘。因此他的筆

下,把男女之‘愛‘與男女之‘欲‘,看作兩個極端,可以絕對分立,不相混雜。而且天堂

、地獄兩條路的分歧點,就從這個關頭出發。這種靈肉異趨論,和他全部小說中的哲理

,仍是一致的。他的小說,其主要的意義,本來是認定‘靈魂‘為至高無上,甚而至于把

靈魂寫成一樣可以辨認其形跡的東西,死亡,靈魂可以存在,若非‘形神俱滅‘,不

算死絕。雙方斗法時,‘元神‘月兌離體腔而起,或者體腔已為敵人所毀,元神遁走,重新

覓到一個好‘廬舍‘而復活,在還珠樓主筆下,都是極平常的事。由此而推想到他的‘戀愛

觀‘上去,自然是站在靈肉一致論的對面,以靈肉沖突,作為男女情愛描寫的哲理根據了。他並不在小說內歌頌‘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結合,反之,夫婦情侶的遇合,倒是合

乎自由戀愛這個方式的。所不同者,他的作品,實境中的無論哪一個所在,其上都有一

種超現實的力量在虛空中籠罩著,實境的演變,受到超現實的那種無名的力量所控制。

因此,他的筆下的自由戀愛,在形式上是排除第三者加入作勉強的撮合,倘然尋根究底

,又是屬于‘宿命‘的。

十、幻境與幻相

前一節所引《蜀山劍俠傳》二十五集第一回中那段文字,當然也是一種幻境,但這

還是偏于靜態風景美的描寫,雖然事屬神怪,而詭秘的意象不深,而且這種風景還是比

較接近于我們游山玩水時候所可見到的實境,幻而非甚幻者。還珠樓主在小說中創造出

光怪陸離的幻境,加以恐怖的描寫,而增重其小說上的神怪色彩,是他所最擅長而且最

動人的‘絕技‘。要沒有像他那麼一顆滿滿地盛著‘玄思幻想‘的頭腦,是寫不出來的。《

蜀山劍俠傳》十四集第二回,寫‘安樂島因火山爆發,由而海嘯陸沉‘,真是如火如荼的

筆力,繪聲繪影的筆法,分明是向壁虛構之妄,好像有耳聞目睹之真。摘錄如下︰

冬秀一眼望見適才所見來路上那片烏雲,忽然越散越大,

變成一個長條,像鳥龍一般,一頭直垂海面,又密又厚。映

著雲旁邊的月光,幻成無數五色雲層。不時更見千萬條金光

紅線,在密雲中電閃一般亂竄,美觀已極。海濱的雲變幻無

常,本多奇觀,尤以颶風將起以前為最。像今晚這般奇景,

卻是自來安樂島三年之中從未見過,不禁看出了神。……一

言未畢,便听呼呼風起,海潮如嘯,似有千軍萬馬遠遠殺來。

岸上椰林飛舞擺蕩,起伏如潮。晃眼之間,月光忽然隱起,

立時大地烏黑,伸手不辨五指。猛覺腳底地皮有些搖晃。……

猛的又听驚天動地一聲大震,腳底地皮連連晃動。……一股

海浪已像山一般劈面打來。……一片轟隆爆炸之音,己是連

響不絕,震耳欲聾。……忽然平地崩裂,椰林紛紛倒斷,滿

空飛舞。電閃照處,時見野獸蟲蛇之影,在斷林內紛紛亂竄。

這時雷雨交作,加上山崩地裂之聲,更听不見蟲獸的吼嘯。

只見許多目光,或藍或紅,一雙雙,一群群,在遠近出沒飛

逝罷了。海岸上斷木塊石,被風卷著起落飛舞。打在頭上,

立時便要腦漿迸裂。……(按︰書中冬秀等數女,已縱身潛

入海底避災。)身一露出海面,那如山如岳的海浪,便都一

個跟一個當頭打到,人力怎生禁受?……再往回頭一望,一

股絕大火焰,像火塔一般直沖霄漢。算計海中,只有安樂島

一片陸地,這場地震,定是火山爆發,全島縱不陸沉,島上

生命財產,怕不成為灰燼?……打算游往回路,看個動靜。

前行不及十里,海水漸熱,越往前,越熱得厲害。探頭出去

一看,遠遠望去,哪里還有島影,純然一個人峰,上燭雲霄,

海面上和開了鍋的水一般,不時有許多尸首飄過。

像上面這一段,其意就不在夸張自然界的柔性美,而是夸張著自然界的一種狂暴的

力量。還珠樓主神怪小說得力于這種恐怖的幻境的描寫者頗多。《蜀山劍俠傳》十四集

第七回,他有以北極為地點的描寫文字。他說,在北極那邊,水中有陸地名月兒島,島

上有個深廣的火穴,穴中藏有許多威力不可思議的‘法寶‘,幾個劍俠到那邊去探險取寶。書中寫道︰

離月兒島還有老遠,便見前面濁浪滔天,寒楓四起,愁

雲慘霧中,灰沉沉隱現著一片冰原雪山,迥非前次所見紅光

燭天的樣兒。及至飛落島上一看,昔日火海,俱被寒霜冰雪

填沒,不知去向,連山形都變了位置,知道火海業已封閉。……

耳听腳底先起一陣音如金玉的爆裂之聲,接著便是震天價一

聲巨響,那一排聳天插雲的晶屏,徑直倒坍下來。立時四山

都起了回應,冰塵千丈,海水群飛,左近冰山受了這一震之

威,全都波及,紛紛爆散動裂。除了到處都是斷冰積雪外,

冰壁陷處,現出一個深穴。……下面轟地一聲,一道火焰,

倏從穴底升起。……那火勢真個厲害,先見地穴只有畝許大

小,火剛上來,便是萬丈火苗,夾著一股濃煙,直沖霄漢。

那穴便相隨震裂,越來越大。所有地面上,如山如阜的堅冰

積雪,立時都消溶成水,波濤滾滾,夾著少許碎冰塊,恰似

萬股銀流,互相擠奪爭馳,往海中槍去。不到半盞茶時,附

近數百里內的冰山雪峰全部消滅,只剩下圍著火海的一片石

峰,仍回復了當日火海形狀,才略止崩裂燒融之勢。

關于北極地區的幻想,在還珠樓主頭腦中是很豐富的,時常在他的小說中出現十分

賣力的文字。而且,不僅是些幻境的若有其地的描寫,還有近平考據性質(未知有無道

家典籍作據)的紀錄,——那當然也是謊話,卻說得也頭頭是道,很是有趣。現在就摘錄

一段仍是關于北極方面的文字如下︰

玄冥界本是一片橫長冰原,自從三千年前北極發生亙古

未有的大地震,陷空老祖偶在無意中發現北極磁光變幻靈異,

光中有暗赤條紋閃爍如電,並作殷殷雷鳴之聲。默運玄機一

算,知道這萬古未消的冰原廣漠,自開闢以來,十二萬九千

六百年中,共有七十二次巨震,每震一次,地形便要變動,

一次比一次猛烈,冰雪也為地底真火融化數十百丈。到了最

末一次,世上人物越多,難尋生息之地。這座神峰便要崩裂,

火源上涌,將這方圓數百萬里的廣大冰原,除卻西北山岳最

高之處,一齊融化,發生洪水之災;附近北極的海洋陸地,

俱受波及。宇內江湖河海,也一齊漲水,只成災之處較少。

似這樣,經過一甲子後,因著地勢高下,區分出山林川澤,

水陸地域。再由人類自來開闢這無邊沃壤,無窮地利,以供

衣食生息之需。

像上面一段文字,當然不能夠用‘史跡‘作尺度去查考,這里不多說了。

除卻幻境的開創以外,幻相的創造也是頗有助于恐怖氣氛之造成的。我這里把自然

方面的歸之于‘境‘,以生物的形態歸之于‘相‘。小說中常有怪獸、怪鳥、怪魚、怪蟲、

怪物、怪氣、怪風、怪雨、怪雲、怪霧等等出現,形態都非實況可以比擬。現在只說怪

人,也就是所謂妖魔。他寫到‘正派‘中人,狀貌行動,都和常人相當接近;寫到‘邪教‘

中人,就不同了,一出現就帶給讀者恐怖的感覺。《蜀山劍俠傳》三十四集第二回寫一

個妖婦,名叫烏頭婆,形象如下︰

忽見前面一團愁雲慘霧,擁著一個妖婦飛來。……定楮

一看,那妖婦又高又大,臉似烏金,一頭烏灰色的亂發披拂

肩背之上。兩邊鬢腳垂著一蓬白紙穗,穗下垂著一掛紙錢。

生就一張馬臉,吊額突楮,鼻孔深陷,兩顴高聳,闊口厚唇,

血也似紅,白牙森列,下巴後縮。長臂赤足,手如鳥爪,掌

薄指長。身穿一件灰白色的短麻衣,腰懸革囊。肩背上斜掛

著七個死人頭骨,並非骷髏,都是貌相猙獰,僚牙外露,口

眼鼻子亂動。背上釘著三叉一刀。此是妖婦恨極仇人,特現

原形,全身披掛而來。

據看過《蜀山劍俠傳》的好幾個讀者說,他們覺得人物描寫得最恐怖動人者,是書

中的綠袍老祖。我的意思也是如此。還珠樓主寫綠袍老祖,不僅形象上恐怖動人,性格

的恐怖更甚,從猖狂跋扈到失敗死亡,沒有一處不寫得緊張欲裂,簡直是‘慘不忍睹‘。

講到人物描寫的動人力量,本來形態上的恐怖,決比不上性格上的恐怖‘深刻‘。綠袍老

祖的使人驚心動魄,完全是得力于性格暴戾,與由暴戾性格所演出的慘毒行為的描寫,

與形象上的關系反而不深。這里不再抄錄原文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