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章︰不小的數目

哪怕是稍小的燒火樹枝。

也基本找不到多少。

閩廣地區經過兩宋以及前元的發展。

到了明代中期也算是人口較多的省份了。

小的山林都被開墾成了橫田。

不適合種植的地方。

在洪武年間,也都被朱元璋下令種上桑樹。

桑樹是福建重要的資源物。

不能隨意去砍伐使用的。

幸運的是,福建的冬天算不得寒冷。

不需要過多的取暖物資。

這也是自宋朝後,南方經濟逐漸強于北方的主要原因。

中原地區在經過多朝的砍伐消耗後。

冬天取暖的成本逐漸膨脹。

在南方糧食補充上來後。

北方地區便更加難生存了。

張洛內心思緒了一陣。

西方的近代工業革命不光是提高了機器的作用。

重點是高效的機器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煤炭,石頭,還有天然氣的發現。

讓隱藏在地底的能源代替了傳統的樹木。

從而使生產力急速發展。

故而使得工業機器擁有了,強于幾百倍的作用。

想回到悶爐制鹽法。

明朝的悶爐法最大的缺陷就是耗料大。

這也是鹽場里的鹽匠又被稱為爐戶的原因。

鹽匠的主要工作就是燒爐。

從洪武年間設計灶爐戶籍開始。

就允許爐戶使用附近的農田和蘆葦地。

小部分鹽場還允許爐戶上山開采樹木。

但到了嘉靖年間。

鹽場周邊的山林都出現了開采過甚的情況。

一些蘆葦田也因為過度的開采,慢慢枯竭了。

到了這種地步,爐戶們需要向周邊官府請求材料支援。

有了燒火的燃料才能產出鹽來。

裝好了精鹽之後。

張洛又想起了曬鹽法的一個缺陷。

東南沿海地區再過幾個月會進入台風多發時。

到了那個時候,經常看不見太陽就曬不了鹽了。

張洛還是得抓緊時間多制點鹽。

將石盤多鑿些出來。

趁著春季好好的大賺一筆。

忙活了幾天後,到了月末。

張洛叫來小愣子張旺生說道︰

「今天鬼市應該開著吧?」

張旺生看到張洛這幾日。

上午在海邊忙活。

下午在廂房里張羅。

也不明白,張洛為了一斤十幾文的粗鹽在搞些什麼。

十幾天繁忙下來。

制出的粗鹽不過七八十斤。

加起來才七八百文。

離縣衙要交的三十多兩罰銀可差遠了。

福建的粗鹽本就難賣。

縣里鹽場產出來的官鹽。

也就十文錢一斤。

很有可能根本賣不完。

鬼市本來就有幾家賣粗鹽的。

已經有人賣了。

為什麼非要買張洛的呢?

可是看到張洛一個書生都這麼上心。

張旺生自己也沒有掙錢的本事。

小愣子也只能帶著孩子們跟著張洛奔波。

听到張洛又打算去鬼市。

張旺生揉了揉眼楮說道︰

「今天鬼市開著的,張洛哥打算去賣鹽嗎?」

「打算上手試試,這里鬼市有哪些規矩?」

「衛所里有鬼市買賣經驗的人嗎?」

張旺生一臉不解的說道︰

「在鬼市賣東西,只要和當日的市吏交代好就行。」

「等到結束收攤的時候會有人來收稅。」

「如果咱們在後陰街擺個攤。」

「一夜交幾十文固稅就行。」

「張阿公以前是這麼說的。」

「有經驗的人,我們直接去擺攤不就行了嗎?」

張洛解釋道︰

「你一個小女圭女圭,我的身材過于招搖。」

「不適合直接在鬼市擺攤。」

「衛所里有平常點的人嗎?」

「越普通越好。」

張旺生不明白為什麼張洛那麼小心。

但他還是說道︰

「張阿公的大孫子並哥哥去過鬼市。」

「咱們要不試試找他幫忙?」

張洛點頭同意。

立馬讓張旺生找來張並。

請他和張洛一同前往。

現在張洛在鎮海衛的聲望很高。

眾人都曉得張洛是個有能力的讀書人。

張並自然是當場答應下來。

張洛帶上幾斤精鹽。

和張旺生,張並一起前往鬼市。

一路上,張並沒有問過一句話。

老實巴交的在邊上走著。

張洛听三爺提起過張阿公家的長孫。

張並今年有二十出頭了。

但依然沒有成親。

在封建時代二十歲沒有成家。

算的上大齡剩男了。

鎮海衛上像張並這樣的光棍。

基本每家都有一個。

軍戶成親難。

這種情況到明朝中期算是一種常態了。

明朝開國建立的軍戶制度。

算的上是一把無形的鎖鏈。

這把枷鎖不僅存在軍卒身上。

也鎖在了軍卒的家庭上。

張阿公家是軍戶。

現在當兵的是張阿公的大兒子。

也是張並的叔叔。

但這並不代表張並就安枕而臥了。

如果張阿公的大兒子出了事故。

那張並就有從軍的風險。

當了軍戶的媳婦。

就代表生出來的兒子會有拉去參軍的可能。

自家的孫子,曾孫擺月兌不了軍戶的身份。

隨時可能會被拉去當兵。

敢問那一家的平常女子。

會冒著絕嗣的風險去嫁給軍戶?

有人提出可以娶軍戶家的女兒,內部消化。

福建古時候長期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

男女比列極度失調。

軍戶家的女子如果有機會。

不會願意去嫁給同衛所的軍戶。

而是更想去外嫁,月兌離軍戶的枷鎖。

這是鎮海衛大量光棍存在的重要緣故。

成親變得越來越艱難了。

沒有妻子,張並的性格越來越孤僻。

除了跟爺爺學種田。

幾乎不會走出家門。

等到三人來到鬼市。

張洛將身後的六盒精鹽交給張並說道︰

「並哥,這是六斤精鹽。」

「到了後陰街擺個攤下來。」

「你就按八十文一斤的價格賣好了。」

什麼?精鹽!

听到精鹽二字。

張旺生和張並都吃了一驚。

張洛在灘涂上制鹽。

這事全衛所都清楚。

不過衛里的人都說張洛制的是粗鹽。

怎麼粗鹽成精鹽了?

張旺生連忙打開一個木盒。

用手沾了一點嘗了嘗。

嘴里一丁點苦味都沒有。

真的是精鹽!

天哪,張洛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明明自己在海邊看到成鹽都是苦的呀。

張旺生這才反應過來。

張洛這些天下午都在廂房里做事。

果真,張洛熟讀百書。

有能將粗鹽變精鹽的秘方!

六盒精鹽就是五百多文錢。

一天就掙五百文。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