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六十八章 賜婚

那樓蘭王一听,緊接著大喜的對劉進拜道︰「謝陛下。」

長安居大不易。

此不僅僅是在唐朝如此,在漢朝亦是如此。

無論是現代和古代,天子居住的京城都是最繁華,最安全的地方,住在天子腳下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京城戶口有諸多好處,無論是求學、就醫、還是游玩消費都有許多地方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京城戶籍一戶值千金,若想得京城戶口若非京城高官或者貴族階層,其他人更是難上加難。

而他尉屠耆為異族,除非如金日磾家族似的對大漢做出過非同凡響的貢獻以外,想要了落戶長安城戶口那根本就不可想象。

現在劉進竟然開了這個口,他又豈能不激動?

劉進擺擺手道︰「不必如此,你既然心向大漢,朕定然不可令你吃虧。可還有其他要求?」

听到這話,那尉屠耆竟然扭捏了起來,大拇指和食指對著一腳揉搓著,臉上頗有些不好意思。

劉進見尉屠耆這樣子,豈能看不出來尉屠耆還真的有啥要求和想法,但不好意思說罷了。

見此,劉進笑呵呵的說道︰「尉屠耆,你可想好了再說,過了此村便再無此殿了。」

听到劉進這話尉屠耆抿了抿嘴唇最終開口道︰「陛下。臣願娶一漢女為妻。」

劉進一听,上下打量著尉屠耆,看著尉屠耆三十余歲的樣子,他有些詫異,且又皺眉道︰「汝娶漢女為妻,汝發妻當如何?」

尉屠耆頗有些不好說話。

倒是大鴻臚蘇武替其回答道︰「回稟陛下,此事臣可代為回答。」

劉進看向了大鴻臚蘇武,微微頷首道︰「你且說一說。」

大鴻臚蘇武道︰「陛下據臣所知,自安歸任樓蘭王後,樓蘭便斷了尉屠耆吃穿用度。故此後十數年皆是在四夷館中依仗我大漢撥發用度過活。

故尉屠耆無錢考慮婚姻之事。」

听到這話,劉進方才明白這尉屠耆是「家貧,無已成家」啊!

想想也是挺慘的,打小兒就被送來做質子了。

做了質子之後沒多久自己爹就死了,哥哥當上樓蘭王後便不搭理他了,甚至斷了他的給養。

痴長三十多歲,因無錢,又是異族,一直未曾娶妻。

別管其後半生如何,反正其前半生過的挺坎坷的。

想到此,劉進同情的看了這尉屠耆一眼道︰「你之要求,朕應下了。」

聯想到今日殿試策問的題目為「和親的利弊」,他斟酌了一下,樓蘭距離大漢頗近,根本不必考慮和親這事兒。

當即,劉進對中黃門弘恭道︰「弘恭,且令掖庭令前來。」

中黃門弘恭一听,趕緊應了一聲,前去通知掖庭令石顯去了。

掖庭令,掌宮人簿帳及蠶桑女工等事。

依照劉進所想,賜婚不如給尉屠耆安排個宮女合適。

首先宮女的人身自由在皇帝的手里,宮女定然是無法反抗的。

其次,能入宮為宮女者,容貌才情各方面自然是差不了,由皇帝安排給未來的樓蘭王也說的過去。

最後,劉進也不願強迫人,宮女數量頗多,告知眾宮女,定然有自願跟隨尉屠耆前往樓蘭的。

沒多久,掖庭令石顯便已經到了。

石顯此人少坐法腐刑,後因功遷掖庭令。

雖為宦官,卻還真沒怎麼見過劉進呢。

這次竟然得蒙召見,其心中還真有點惴惴不安的。

在弘恭的引領之下,掖庭令石顯走到劉進跟前對劉進拜道︰「臣掖庭令石顯拜見陛下。」

劉進看了其一眼,微微頷首道︰「起來吧。」

「謝陛下。」掖庭令石顯致謝起身。

劉進直接開門見山道︰「朕知宮女宮女名冊皆由你掌控。

你可知近期可有放歸宮女之計劃?」

掖庭令一听看向了劉進道︰「昔日先帝駕崩時,遺詔令宮人放歸。

此後便暫無放歸之策。」

听此,劉進點了點頭道︰「宮女多良家子,幽閉深宮,誠有可愍。可放遣適人,勿使失所。」

「唯。」掖庭令石顯一听,趕緊拱手應道。

當然,今天所言之關鍵並非是這個,劉進接著開口道︰「今西域樓蘭王安歸已身死,原樓蘭王質子尉屠耆上尚未婚配。

汝回去詢問一番可有願配尉屠耆為妻,前往樓蘭為王後者。

若有,擇一顏色殊麗之人報于大鴻臚,令大鴻臚為尉屠耆婚配後,前往樓蘭。」

掖庭令一听看向了旁邊抓耳撓腮,頗為興奮的尉屠耆,趕緊躬身應道︰「唯。」

劉進點點頭道︰「且去安排吧,此事當盡快。」

「臣且去安排。」掖庭令石顯一听,趕緊告退前去安排去了。

此時時間已經不早了,劉進打了個哈欠對尉屠耆道︰「尉屠耆,你且回四夷館等著吧。屆時定然有人給你安排好諸事。」

「臣謝陛下隆恩,臣告退。」听此言,尉屠耆行大禮對劉進拜下。

劉進點點頭擺擺手,示意其可以離開了。

尉屠耆此時方才在宮中侍從的引領之下,離開了未央宮。

此時長安城已經宵禁了,若沒有人領著,恐怕京兆尹負責管理宵禁的人抓住尉屠耆再生事端,故侍從攜帶腰牌將其親自護送至四夷館。

而等尉屠耆離開後,劉進方才對大鴻臚蘇武道︰「大鴻臚,西域樓蘭之局面年傅介子創造難得之局面。

朕觀尉屠耆此人頗有漢風,朕以為可借此機會謀劃樓蘭為我漢土之事。

此番領兵前往烏孫,關于樓蘭之事,朕有兩個安排。」

大鴻臚蘇武一邊點頭一邊道︰「陛下請吩咐。

其一,朕以為汝定然要對尉屠耆之妻精挑細選。當為忠于大漢,頗有心計之人,且不可勉強,定然不可再釀成中行說之禍端。」

中行說乃漢文帝時人。原為宦者,因不滿作為漢匈和親的隨員,對漢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後成為單于的重要謀臣,其所獻之策對大漢攻伐匈奴造成了極大的干擾。

前車之鑒,不得不考慮。

大鴻臚點著頭道︰「臣知曉。」

劉進接著說道︰「除此之外,尉屠耆自幼在長安長大,樓蘭情況自然不知曉。

待汝到樓蘭後,當和傅介子商議,安排一知曉樓蘭諸事,且心向大漢之人輔左尉屠耆執政。

且記住,財權、軍權及用人之權定然要把持在我大漢手中!」

「唯。」大鴻臚蘇武應下了。

劉進又想了想,暫無其他事情,一股困意上頭,劉進便未在多說道︰「其余諸事大鴻臚且做主安排,時候不早了,大鴻臚也回家歇息去吧。」

「臣告退。」大鴻臚一听也起身對劉進行了一禮。

劉進點了點頭,輕輕一揮手。

待目送大鴻臚蘇武離開,劉進打著哈欠回到書桌前,看著那一摞的奏疏,劉進有點頭皮發麻,若是全部批閱完畢,恐怕今夜便無法休息了。

想到此,劉進便將奏疏的題目看了一下,先緊著緊急且重要的奏疏安排安排,其余的緊急且不重要、重要但不緊急、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相關事項奏疏以後再行批閱。

然即便是如此,劉進也得批閱了有一個多時辰。

待劉進批閱完,夜已經深了,他終于撐不住了,安排就近的寢室便睡下了。

「陛下,陛下。」

正在睡夢之中,劉進便听得有人喊自己。

他皺了皺眉頭,緩緩睜開眼楮,發現是中黃門弘恭叫自己。

劉進隨意的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從床上爬起來道︰「幾時了,可有何事?」

中黃門弘恭恭敬的說道︰「陛下,已經辰時了。剛剛丞相遣人來報,眾人皆準備好了,待陛下過去便開始批閱試卷了。」

此前,劉進曾安排過,批閱此次會試試卷他親自參與。

對于劉進這安排自然誰也不敢怠慢,因此劉進沒來之前,誰也不敢第一個批閱啊。

但劉進遲遲不來,若是不做,恐怕要耽誤了試卷批閱的進程,因此,不得已之下,丞相只能硬著頭皮安排人過來催促劉進。

劉進一听,一拍腦門,此事竟然給忘了。

他趕緊安排人給他更衣洗漱。

待更衣洗漱完畢,劉進匆匆前往了前殿。

自前殿作為殿試考場之後,劉進便安排了人對前殿重兵把守,殿中人員吃住皆在其中,令他們不可隨意進出,以免泄了機密。

待劉進道前殿之後,眾人已經等待很久了。

看到劉進前來,眾人紛紛起身。

劉進並未落座,丞相桑弘羊領著眾人參拜劉進道︰「吾等拜見陛下。」

劉進微微頷首道︰「且起且坐。」

待眾人起身,劉進坐下在,眾人方才坐下。

目視著眾人,劉進道︰「此自孝廉、茂才後,我大漢第一次行科舉取才。

故意義重大,諸卿當秉承公心閱卷。

好了,閑話不多說,諸位且閱卷吧。」

「唯。」眾人應道,紛紛開始忙碌的閱卷起來。

在眾人閱卷的同時,劉進也安排人將部分試卷放置到他的桌面上來,他也想看看入圍的這些人水平怎麼樣。

「《公羊傳》有雲‘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今則郡國並行、天下歸一。非劉姓不可分封,故和親之策唯有烏孫、匈奴、月氏等,皆蠻夷也……

故與蠻夷之和親如送女入狼口,臣以為不可取。」

「據臣所知,昔日高帝罷平城歸,韓王信亡入胡。當是時,冒頓為單于,兵疆,控弦三十萬,數苦北邊。上患之,問劉敬。

敬對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何者?貪漢重幣。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兵可無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亦知,不肯貴近,無益也。

後遣宗室女入匈奴。

此為我大漢和親之始,又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入和親烏孫……

故和親之策,教化蠻夷,宣揚德禮,臣以為當用之。」

……

劉進看著一個個引經據典的文章,有覺得和親是好政策的,也有的覺得和親對大漢來說乃是恥辱的。

各個角度說理,臨劉進大開眼界。

劉進一邊看著一邊心中感嘆著︰「能從整個大漢眾多人中月兌穎而出,水平沒有一個很差的。」

劉進仔細的看著,但是卻並未閱卷。

而丞相桑弘羊帶著御史大夫趙過、奉常張賀、光祿勛馬通、宗正劉德、大司農霍光、少府劉德、皇家科學院掌院史高等八個人則是認認真真的伏桉閱卷,並按照規則各加「○」、「△」、「\」、「1」、「×」五種記號。

從丞相桑弘羊開始,眾人將全部試卷批閱了一遍。

而劉進在看完幾十分中學子對和親的看法之後,終于對和親的偏見有所改變,尤其是劉進又思考了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在烏孫,匈奴閼氏在樓蘭等眾多桉例之後。

劉進反復斟酌思考,總體來說,和親之策從長遠來看,確實是利大于弊的。

而劉進也思索了一下,和親所帶給人的那種「屈辱感」、「恥辱感」,大多數情況之下,乃是作為一種天朝上國的妥協的「恥辱感」,或者說的更難听一些,很多時候,大漢都不以為匈奴等國的人為人,而是視為野獸、禽獸、牲畜。

和野獸、禽獸、牲畜等,不被看待為人的存在進行婚配,又怎麼能不令人感覺到屈辱感」、「恥辱感」呢?

劉進反思了一下,此前看待和親從來未曾從政治角度考慮過,或者說將匈奴等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從客觀不帶偏見的角度看待和親這種政策。

再從實際角度來說,不僅僅大漢在和親,匈奴也在和親。

如烏孫國、除大漢和親外,尚有匈奴公主嫁給烏孫昆彌,若大漢不行和親,而匈奴行和親,定然烏孫便漸漸倒向匈奴。

和匈奴的戰爭是各個方位的戰爭,其中自然也包括對鄰國的爭取,若不行和親之策,在對鄰國戰爭爭取這條戰線之上就直接被放棄掉了,殊為不可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