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

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

听到這句話,夏原吉的眼神中流露出了濃厚的興趣。

在他的印象里,姜星火似乎並不會說一些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哪怕剛才姜星火自己也搖頭失笑,但夏原吉還是認為,姜星火說的那套‘三次分配’的機制,應該還是會在之後的內容中出現,而且是起到關鍵作用。

夏原吉的心思按下不表,他問道。

「博弈,是指的手談嗎?」

姜星火微微一怔,方才反應過來,手談就是下棋意思。

「對,所謂的博弈,指的就是假定的雙方或多方,如同弈棋一樣在一定的規則下,通過選擇策略進行相博。而博弈的最終目的,則是讓自己一方,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益。」

夏原吉疑惑問道︰「那為什麼說稅收的本質其實是博弈呢?」

「博弈,你可以理解成下棋,包含著五方面的內容。」姜星火闡述道,「第一,博弈的參加者,即博弈過程中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後果的棋手;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對選擇策略有幫助的情報資料,譬如圍棋定勢和對局、打譜等;第三,博弈方可選擇的全部行為或策略的集合,也就是棋手的棋路;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參加者做出策略選擇的先後,也就是落子的順序;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決策選擇後的所得和所失,也就是下這一步棋的得失與成敗概率。」

「你們覺得‘稅收’這件事,符不符合博弈的規則呢?」

就在夏原吉思索之時。

朱高煦插嘴問道︰「姜先生認為,稅收博弈其中一方自然是朝廷,另一方呢?」

「不止一方。」姜星火看著他說道。

「下棋的,不止一方?」

「嗯。」姜星火道,「朝廷,要同時一個人下兩座棋盤上的棋。」

「一個棋盤,名為央地博弈。」

「另一個棋盤,名為國民博弈。」

這句話似乎點醒了思索之中的夏原吉。

蹲在地上的夏原吉抬頭道︰「我仔細想了想,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從中國歷史的歷朝歷代稅收來分析,確實存在著這兩座棋盤;而且,稅收也確實符合博弈的規則。」

——————

「什麼意思?」

此時反倒是朱棣有些沒听懂,他扭頭問道︰「稅收,怎麼跟下棋扯上關系的?」

蹇義和茹剛剛交流了眼神後,蹇義答道︰「如果按博弈(下棋)的五個內容來看,第一個,下棋的人,朝廷作為棋手,同時下中央與地方、國家與民眾這兩盤棋,確實是很不錯的形容;第二個,博弈的信息,其實就是朝廷所掌握的田地、人口信息,也就是大明的‘兩冊’;第三個,棋手的棋路,也就是歷代王朝的稅制更化,大差不大都在這里打轉;第四個,落子的順序,也就是收稅的力度;第五個,博弈的收益,也就是收稅的收益和代價。」

這麼一講,朱棣倒是理解了。

「道衍大師,那這稅收,倒還真成了朝廷跟百姓、朝廷跟地方的博弈了?這個觀點,朕倒還真的聞所未聞。」

道衍卻只是風牛馬不相及地澹澹說道︰「老衲已經隱約猜測到姜聖究竟要講什麼了。」

還好,朱棣對老和尚最近不太正常的思維已經適應了。

但道衍的這聲「姜聖」,卻讓兩位尚書驚疑不定了起來。

原本以為,夏原吉稱獄中人為師,就已經有點離譜了。

沒想到更離譜的在這呢。

聖人?

憑什麼?

不過對方畢竟是道衍,兩人雖然滿月復疑惑也不好多說什麼。

兵部尚書茹只是好奇問道︰「道衍大師猜到什麼了?」

道衍看著他,笑呵呵地說道︰「博弈當然有解,茹尚書猜猜,稅收這個博弈的解是什麼呢?會對大明造成什麼影響呢?」

茹被帶的雲里霧里,哪能跟得上老和尚直接跳過了中間步驟的的思路。

當即在腦海中推論下去,卻是暈了。

——————

姜星火用手指頭,在有些濕潤的沙田地上畫了個簡單的棋盤。

田田田

田田田

田田田

姜星火直白說道︰「稅收這個博弈,目前來看,是存量博弈何謂存量博弈?便是棋盤的邊界,就是這麼大,雙方棋手,爭得就是這塊棋盤里的地盤。」

對于傳統的封建王朝來說,確實如此。

因為稅收,收的就是農業稅。

而疆土就是這棋盤,北有大漠南有叢林西有高山東有大海。

天底下的田地,就是棋盤里的這一圈範圍,總歸是有定數的。

故此,田地的農業稅產出,也是有上限的。

夏原吉看著棋盤,回想起當初講的內容,有所醒悟,帶著幾分確定地問道︰「姜先生的意思,是稅收這個棋盤,其實可以做大?」

「是,不過不是現在提,還是要先說實際情況。」

姜星火繼續道︰「棋盤既然有限,我們把一個王朝的開局,視為在空曠的棋盤上落子,而它的對手,主要便是地方和民眾,稅收其實就是農業產出利益的爭奪.而這種爭奪,隨著時間的推移,誰佔的地盤(稅基)大,誰的氣(持續收稅時間)長,誰就能多活一會兒。」

「如果棋盤被佔滿了會怎麼樣?」朱高煦試探問道。

「王朝滅亡,推翻棋盤重來一局博弈。」

此話一出,密室中的兩位尚書不由的驚駭地看著皇帝。

這可是大逆不道的話!

可更讓他們出乎意料的是,不僅道衍的三角眼沒睜一下,朱棣更是無動于衷,就像是沒听見一樣。

皇帝的這種表現,比姜星火的話語更令他們驚駭。

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他們听過姜星火講過的三觀,那這時一定會說。

人生觀和價值觀徹底被顛覆辣!

作為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听說這種什麼王朝滅亡的話,竟然一點反應都沒有?

看朱棣這樣子,也不像是被震撼到無法言語了啊。

所以,只有一個結論。

蹇義和茹互相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皇帝,已經習慣了!

也就是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講課內容,皇帝已經听麻木了、听習慣了,所以壓根就不會有任何反應了。

而敢在朱棣這種脾氣有一點暴躁的馬上天子面前,說這些話還沒被拉出去砍頭,就已經足夠說明這個姜星火的本事了。

上一個敢這麼說的,族譜都被撕成封皮了。

帶著這種驚訝,蹇義和茹繼續听了下去。

樹下。

蹲著的三人繼續講了下去。

「既然是存量博弈,那朝廷和地方、朝廷和百姓,其實說起來是兩座棋盤,疊在一起,是一座。」

「也就是說,這座存量博弈的大棋盤,不是兩個棋手,而是三個棋手在互相對弈。」

姜星火又畫了一個圖形。

「三方對弈,比雙方對弈,考量的東西要更多。」

「而最大的一個變數就是。」

「——贏者通吃!」

姜星火停了停,復又問道︰「能理解什麼是存量博弈的贏者通吃嗎?」

「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放在這個里面,理解不了。」

朱高煦思考了片刻,放棄了思考,問道。

「姜先生,我還是有些難以理解朝廷、地方、百姓,這三者的收稅和博弈之間的關系。」

正如朱高煦所期待的那樣。

姜先生總是有辦法的。

似乎姜先生天生就擅長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深奧的事情通俗化。

「沒關系。」

姜星火開口道︰「我給你舉個例子,你思索一下,就明白什麼叫做存量博弈里的贏者通吃了。」

話音落下。

學生們拭目以待。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五個的倭寇,在朝鮮的全羅道海岸邊打劫成功,獲得了一箱元朝征東行省時期遺留的八思巴文銀幣。」

「等他們回到對馬島分贓時,發現這一箱八思巴文銀幣恰好有100枚,他們決定分贓完畢後,分道揚鑣各自返回日本。」

「由于這五個倭寇,都是的人,只看重自己的利益,且頭腦精明無比,所以他們不打算接受五個人平分,每人獲得20枚八思巴文銀幣的方案。」

「五個倭寇決定通過制定規則,輪流提出方案,來瓜分這100枚八思巴文銀幣。」

「這五個的倭寇,都相信通過在規則範圍內的博弈,自己將獲取比其他人更多的利益。」

「所以,他們制定的規則如下。」

「五個倭寇,決定通過公平抽簽,來排出甲、乙、丙、丁、戊,共從前到後的五個序號。」

「然後按照該順序,依次提出瓜分這100枚八思巴文銀幣的分配方案。」

「每一個倭寇的方案,都需要共同舉手表決,只有得到半數或以上(≧50%)的舉手數,才能通過。」

「也就是說,5個人里,需要3個人同意;4個人里,需要2個人同意;3個人里,需要2個人同意;2個人里,需要1個人同意。」

朱高煦忽然出聲︰「等等。」

「怎麼了?」

「不應該一直都是五個倭寇嗎?」

姜星火的笑容有些古怪,他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不,這五個的倭寇為了防止有人耍賴,他們約定好,每一個按順序提出瓜分銀幣方案的倭寇,都需要將身上的所有武器在眾人監督下拋擲到不遠處,方能開始提議。」

「如果某個倭寇提出的瓜分銀幣方案不被其他倭寇所接受,那麼,手無寸鐵的他將被同伴所殺死.至于最後一名編號為‘戊’的倭寇,他則倒霉地被提前解除了武器,這也是規則的一部分。」

朱高煦思來想去,還是沒有明白這些奇怪規則的含義。

但幾個較為聰明的人,則已經猜透了。

「繼續說下去?」

「繼續。」

「也就是說,甲提方案,眾人不同意的話甲就要被殺死,其余以此類推。」

姜星火手中的八思巴文銀幣拋擲在了空中,劃過一條弧線,又落回他的手心。

姜星火問道︰「如果此時,你們就扮演了序號為‘甲’,需要第一個提出如何瓜分這100枚八思巴文銀幣方案的倭寇,請問,你該給自己分配多少枚銀幣,才能讓自己活下去?」

沒等倆人開始思考,姜星火用另一只手蓋住了銀幣,冷聲道。

「這個‘倭寇分銀’的例子,很好地闡釋了什麼叫做‘存量博弈中的贏者通吃’,如果你能猜到答桉,那麼你將理解,為什麼稅收只能且必須僅有一個最大的贏家,如果這個贏家保持不了自己的地位,那麼他將.死無葬身之地。」

——————

密室中。

兩位尚書陷入了思考。

皇帝不打算思考,因為他知道自己大概率想不明白。

道衍也不打算思考,因為他在姜星火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想明白了。

蹇義思量片刻後說道︰「是不是應該給自己少分一點,如果給自己分的少了,留給別的倭寇的八思巴文銀幣多,想來就不會被殺死了吧?」

顯然,作為主管人事的吏部尚書,蹇義還在用那套‘中庸’的和稀泥方式,來理解這個命題。

兵部尚書、忠誠伯茹搖了搖頭。

嗯,正如他的封號一樣,茹這人,突出的就是一個忠誠。

這個忠誠,不僅僅是朱棣忠誠,更是對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章忠誠。

茹這位老資歷重臣,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就代理兵部尚書了,又在吏部尚書、河南布政使、兵部尚書的任上來回打轉,還參與過南北軍的談判。

當然了,這種能在洪武朝好端端活下來的重臣,光有忠誠顯然是不夠的,茹還有足夠的理智。

蹇義分析道︰「這個‘倭寇分銀’的例子,已經假設了這五個倭寇都是的,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那麼這種人,如果有可能,是一個銀幣都不會給對方留的。」

「所以,我覺得不管甲怎麼提方案,都會被後面的倭寇聯手否決。」

「原因也很簡單,只需要否決掉甲,那麼分銀幣的倭寇,就少了一個。」

蹇義反問道︰「那難道每一個靠後的倭寇,都要否決掉靠前的倭寇?那豈不是意味著最後一個倭寇就.不對,最後一個倭寇,為什麼要被特意解除掉了武裝呢?」

蹇義和茹陷入了沉思。

道衍的三角眼邊緣,已經浮起了魚尾紋。

兩位尚書,還是不夠理性啊。

——————

朱高煦撓了撓自己的大胡子,提出了分配方案。

「俺給自己留19枚銀幣,是不是就行了?」

姜星火不可置否地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姜先生您想啊。」朱高煦思忖後說道,「本來,一個倭寇合該分20枚八思巴文銀幣,這樣俺吃點虧,少分1枚八思巴文銀幣,就跟那‘二桃殺三士’似地,把這1枚八思巴文銀幣留給後邊的四個倭寇去爭搶,這樣俺又拿到銀幣了,雖然少了點,但是命保住了啊!」

「保不住的。」

夏原吉忽然出聲道。

「為何?」

朱高煦難以理解,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吃虧了好不好?難道還不知足嗎?

「首先,沒人規定五個倭寇要平分100枚八思巴文銀幣;其次,就算是按照基本均等平分的方法,否決甲的方案,把甲干掉,每個人分的不就更多了?」

朱高煦擰緊了眉頭,他的CPU已經在冒煙的邊緣了。

夏原吉顯然比這些人更聰明一些,也有可能是聯想到了那句‘贏者通吃’。

夏原吉說道︰「或許,我應該更貪婪一些,分配給自己99枚八思巴文銀幣,留下1枚八思巴文銀幣,給剩下的四名倭寇去爭搶。」

姜星火搖了搖頭。

「你太貪心了。」

姜星火剛剛蓋著的雙手,「啪」地一拍。

變戲法似地,手心里的八思巴文銀幣從一枚變成了兩枚。

「正確的答桉是,留下2枚八思巴文銀幣,你自己獨吞98枚八思巴文銀幣。」

「而作為最先提出方案的倭寇‘甲’,在這個由的五方進行的存量博弈里,只有這樣,你才能活下來,並且拿到最多的利益。」

此言一出,朱高煦感覺自己的腦袋已經變成了一團漿湖。

朱高煦費解問道︰「為什麼?這個答桉不合理啊,我給自己留19枚銀幣,剩下的倭寇要殺我;我給自己留98枚銀幣,反而大家都同意,我滿載而歸。」

「這不可能啊!」

姜星火轉頭問道︰「秋先生懂了嗎?」

夏原吉若有所思,只說道︰「感覺快懂了,但還是差一點,悟不透。」

「不妨說說。」

「為什麼是留2枚八思巴文銀幣,而不是留1枚?」

姜星火輕描澹寫道︰「因為之前的規則已經規定了,每一個倭寇的方案,都需要共同舉手表決,只有得到半數或以上(≧50%)的舉手數,才能通過。」

夏原吉在心里又默默地過了一遍規則,推導了一遍。

5個人里,需要3個人同意;4個人里,需要2個人同意;3個人里,需要2個人同意;2個人里,需要1個人同意。

「我明白了!」

夏原吉恍然大悟,說道︰「在五個倭寇的前提下,確實甲需要分2枚八思巴文銀幣給其他倭寇,才能活下來。」

夏原吉的神情變得有些亢奮,他似乎聯想到了什麼。

「所以說,稅收的道理也是如此?」

「對。」姜星火點頭。

「你們到底在說什麼?能不能講講為什麼甲可以給自己留98枚八思巴文銀幣?」朱高煦急得不行。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先別急。」

姜星火安撫道︰「現在我就來告訴你,為什麼倭寇甲可以給自己留下多達98枚八思巴文銀幣的絕大多數利益為什麼叫做——贏者通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