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2章 鏟滅奸黨後該做什麼?

一切商談妥當,鄭克殷便下令殖民司官吏配合執行,一方面備好他要提供的武器——鄭克殷還額外加送了一些橡果——另一方面則要備好便于陳樞北返的舢板和回訪人員。

陳樞和負責回訪的吏員也做了承諾,如果眼看金門察覺到他們的船只不對勁而暴力截停,他們將會當場燒船並跳入海里,至于他們能否活到上岸,則要看媽祖娘娘的意思了。

無論如何,南北內戰的戰略部署,又能再添上這一部分。

除此之外,陳樞也相當誠懇地請求鄭克殷,希望能向殖民司取經學習如何收化番人,鄭克殷便贈送了一冊殖民司官吏抄錄的《官語經》——雖然是澳龍話的而非苗蠖話的——又給陳樞完整地講了一遍烈儒教神話,使陳樞听得一愣一愣的。

「沒想到……真沒想到,原來我們漢人與扶桑的番人有如此深遠的淵源!」陳樞驚嘆。

鄭克殷笑了笑,「烈儒教有著類似‘禮失而求諸野’的觀念,即烈帝傳授的知識已經碎裂,漢番各族必須團結一起,方能再度一統,得到最為強大的知識。

「而實際上,神話中的許多重要內容,都是湄鑿國苗蠖人的傳承,比如明確提出仙人時代的,便是他們。」

陳樞似乎有些羞愧,「只可惜我們從未關注過這一方面,我們只知道苗蠖人會每夜講古,時時在什麼汗屋里頭唱歌,又在廣場上跳奇怪的舞……

「其實有不少不願意投靠劉大將軍的俘虜,正是因為不想與野蠻人為伍。」

見微知著,鄭克殷由此可以窺探得到他之前的猜測是對的,那就是金門那頭明人,大多數恐怕都相當厭惡番人。這自然少不了馮、劉一派的宣傳影響。

到了在送走陳樞之後,鄭克殷也因此陷入了新的思考——

來年發動南北內戰之時,南軍實際的近四千兵力中,過半均為番兵。

從現在的練兵情況來看,番兵適應得非常良好,尤其是在拉練環節表現出色,沈誠相信屆時發動穿山越林的急行軍都是可以執行下去的。

不難預料的是,戰爭當中番兵的存在感必不在弱,但在已知金門人厭惡番兵的情況下,他帶著番兵發起百里突襲攻至城下,原本他期盼著洪門兄弟與鄭家親族作為內應開門相迎,但他們在城頭見到番兵,恐怕態度便會逆轉。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盡管穿上規範化的戎裝之後,人們也很難從外表上去辨認番兵了。但金門人若是光想象著番人們說著嘰里呱啦的鳥語踏進金門城內,必會毛骨悚然,大加排斥。

所以突襲部隊,反而最好是以老司兵為主。

除此之外,湄鑿國在宗教上有著特殊地位,也是屆時將被任命為湄鑿國總兵的劉卻可以驕傲的地方——

鄭克殷將會把湄鑿國的形象打造成擁有最佳傳承碎片的一族,並在那里建立番禮堂和學堂,時常率領文樂科官吏前往講經交流,使宗教成為湄鑿國的牌面。

這自然也是鄭克殷的計謀,皆因這樣一來,湄鑿國的苗蠖人將會更加歡迎他而非劉總兵。

當然這些都是打贏內戰之後的事了,現在就想這些事情只怕太早。

不過對醫州的處理鄭克殷也是與陳樞有過探討的地方。鄭克殷認為屆時若能拿下醫州,那麼劉卻最好是將醫州的設施大體保留下來,皆因這座現成的城池將是絕好的遷聚番民的中心。

遷聚之後,湄鑿國十二社的番民在那兒闢地種田,能在數年後帶來令人驚喜的成果︰

那便是,隨著食物的豐足、日均工作量的減輕以及面對野外危險的機會大為減少,番人能夠養活更多的孩子,帶來一波人口爆炸。

圭谷的藍米道士部人口便是因此而明顯高于澳龍人的其余各部,這麼十幾年里,最早一批在番人開始務農後誕下的毛娃也已有十歲左右。

再過些年,這些毛娃長至婚育年齡,將能夠進一步帶來人口的「裂變」,給扶桑帶來更豐富的人力。

所以鄭克殷在從圭谷征召番民「朝聖者」時安插了一條要求,那便是至少要育有兩個孩子的男性才符合條件,這樣便不至于白白浪費育齡男子——尤其是番人平民可是一夫一妻制的。

由劉卻來將湄鑿國十二社苗蠖人遷聚至醫州,也算是省了殖民司的力氣,因而鄭克殷也樂于傳授一部分收化百番的經驗給陳樞,這樣便相當于將劉卻視為殖民司的分支。

現在隨著臘月來臨(在西歷也已經進入一六九三年),雨水連綿不絕,鄭克殷也越來越少出門,穿得也越來越厚。

在穿越以前,他便已經有在加利福尼亞過冬的豐富經驗,知道對付濕冷天氣的「魔法攻擊」必須做好保暖。

所幸扶桑的毛皮的確豐富,就連烏紗帽都可以在內里加絨,戴起來暖暖乎乎的,以至于鄭克殷獨處室內之時都仍然戴著,令春蕾等人見了都忍不住笑。

也正因在室內的時間多了——甚至是在鄭府而不是在殖民司邸——鄭克殷也總算是有閑而得以完成第二冊澳龍話《官語經》。

這是先前第一冊的進階版本,收錄了更多烈儒教神話內容和經過篩選的《論語》章句,使用這一冊《官語經》展開教學,將能使文樂科的番人官吏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聖賢之學。

若是時間更為充足,鄭克殷還希望編寫第三冊澳龍話《官語經》,使用的例詞例句還將涉及《孟子》與《明夷待訪錄》等書經。

這也令鄭克殷想到了一件事︰

神州東渡之後,明鄭官方的科舉考試已經斷了,武夫出身、醉心于權力斗爭的馮錫範也無意重啟。

而扶桑明人又以農民為主,儒生們的學識便再無用武之地,只是在金門、圭谷開了幾家書院、幾家書店,有人願意登門拜師學習,他們才收點學費艱苦過活。

實在活不下去的儒生則基本就不得不到田間種地去了。

而隨著烈儒教、《官語經》甚至《〈論語〉選編》逐漸成型,到了入主金門以後,或許鄭克殷可以建立新的科舉考試制度,以此從漢番眾民的年輕一代中擇出英才,為己所用。

當然了,重開的科舉考試,需要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如今的歐洲正處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鄭克殷知道扶桑也絕不能自甘落後,沉浸在神學、倫理學無法自拔,因而新的科舉考試,也必須要用理工科的內容,用「科考指揮棒」來破除清代中國愈發落後于世的問題。

盡管鏟滅馮、劉奸黨後他該做什麼是一種「想得太遠」的謀劃,但鄭克殷也知道,很多時候,推翻了統治者的革命者們若是沒有準備好施政綱領,上台之後往往就容易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反而更會造成朝政混亂,甚至不如從前!

因此,逐漸有這些思想準備,也是應當的。

值此臘月寒冬時節,鄭克殷收到了最令他高興的消息︰

阿隆索?拉米雷斯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