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03章 來自伊爾庫茨克的紅發的古謝娃

現在,楊明志終于有可以好好打量一下這位自信的紅發姑娘。

其實從她剛剛出列的模樣,楊明志已經對她有了特別好的第一感受。

可以發散聯想的是,這個姑娘有著如此與眾不同的發色,年幼時要麼被捧得像花兒,要麼就總被調皮孩子捉弄。終歸她是從一年級學到十年級,爾後還通過大學入學考試,如今也完成了學業。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中,她肯定也是經歷了十多年的被他人的重點關注。

是啊!這玫瑰一般的秀發也太亮麗了!楊明志舉得,自己若不重點關注她,就是對不起她那亮麗的紅發。

暫且壓住強烈的好奇心,楊明志挺直腰板,以軍人的身子走過去,十分英武的站在姑娘的面前。

對比身高,楊明志足足其高了半頭。

「同志,你叫什麼名字?」

「是!局長同志。我是娜塔莎謝苗諾維娜古謝娃,來自伊爾庫茨克。」

「伊爾庫茨克?你……你叫娜塔莎。」

「嗯?局長同志,我的名字很特別嗎?」

姑娘的名字的確非常特別,楊明志听到「娜塔莎」這個詞,整個人都為之一振。

她居然叫做娜塔莎!

幾天之前,自己在彼爾姆告別了一位娜塔莎,今天的歸來又邂逅另一位娜塔莎?這是巧合?還是緣分?

不!沒那麼夸張。

楊明志的確對「娜塔莎」這個名字非常敏感,但轉念一想,身處于這個偏保守的時代,可供俄國父母給女兒命名的備選方案,區區也就一百個而已,而且還高度集中那十幾個。

該女性名字的普遍,就相當于男性里的伊萬。

楊明志定了定神,繼續問︰「你來自伊爾庫茨克?我知道那座城市,毗鄰貝加爾湖,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听到局長這麼一說,古謝娃也興奮起來。

「局長?您去過那里嗎?」

「不,只是乘坐火車路過。雖是只有短暫的逗留,還是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楊明志這番實際就是說瞎話,他的確曾在伊爾庫茨克逗留過,那短暫的程度和沒有去過也沒什麼區別。

畢竟那一次還是1941年春季,部隊集體乘車從遠東奔赴遙遠的白俄羅斯,自己甚至沒有下過軍列,只能透過車窗看到火車站內部的些許景象罷了。

但楊明志對伊爾庫茨克這座城市是有了解的。

一切,也僅僅是他對那個位面的21世紀的城市有所了解。

在21世紀,伊爾庫茨克是人口高達二百萬的大城市,幾乎容納了整個州的人口。這不足為奇,廣袤寒冷的西伯利亞迫使居民聚族而居,集中住在大城市就是平民最願意的選擇。

在沙俄時代,只有少數平民可以住在城市,惡劣的生存條件讓當地人都是艱難苟活。

時代變了!蘇俄打贏了內戰,打跑的干涉軍,爾後蘇聯又成立,整個聯盟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進城潮流」。本就人口不少的伊爾庫茨克在二十年代開始大規模擴張,而今戰爭之下,數十萬人涌入城市,城市開始了建成後的第二輪,也是最大規模的擴張。

伊爾庫茨克的夏季,七月份的最高氣溫勉強可以達到三十度,城市距離貝加爾湖又特別的近,故而湖畔的一座名為利斯特維揚卡的小城,就成了城市居民的度假勝地,同樣也吸引了多國民眾來此避暑消夏旅行。

除此之外,他也獲悉自己在沼澤地的「化學專家」伊萬諾夫,現在已經在伊爾庫茨克擔任一個軍需化工廠的廠長。

伊爾庫茨克,東西伯利亞的工業重鎮,那是沙俄擴張時期建立的一個軍事據點,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貫通,城鎮開始快速擴張,而今,因為戰爭因素,數以十萬計的西部居民向本地疏散,城市的人口正快速擴大。

德軍的大舉入侵促進了蘇聯的「東部大開發」,完全不需要當局逼迫老百姓向苦寒的西伯利亞移民,如今有一群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正向東方殺來,為了活命,西部難民非常樂意向東方轉移。

不過很顯然,這個古謝娃定是當地的老居民。

似乎局長非常樂意听听自己的故事,古謝娃內心非常緊張,謹慎的說明自己的由來︰「我是西伯利亞礦業大學的畢業生。局長同志您看,我們所有人都是來自同一所學校,我們乘坐火車前往新西伯利亞市,五天前被分配到了您的武器設計局。我們都是航空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我們都是今年的畢業生。」

「等等?!你說你是什麼專業?!」楊明志猛然問道。

「航空機械制造專業。」

「啊?也就是說,你具備制造飛機的能力?!」

「是的!」這一刻,古謝娃沒有絲毫打算謙虛的想法,她有一說一,誠懇的說,「其實我們早就畢業了,之前我們一行在伊爾庫茨克的一家飛機制造廠實習。有一些男同學被留在那里工作,至于我們,現在被分配到您這里。」

姑娘說話的時候特別提到了「男同學」這個詞組,她的話里明顯有多種意思。

「所以,你們也都是懂得如何制造飛機。或者說,至少可以動手做一個航模,讓它滑翔很久?」楊明志急迫的問。

「是的,局長同志。我們畢竟學的就是航空機械制造專業,您不要因為我們是女人,就像……就像有些人那樣懷疑我們的能力!我……」說到此,古謝娃也鼓足勇氣,「就像您在戶外短暫的訓話那般,您需要的是精英,我們就是您可以信賴的精英。」

現在的楊明志從這個姑娘身上感受到了強烈的自信,她的眼神炯炯有神,說話的時候眼神一直非常堅毅。

楊明志以直覺估模著,她真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還有她的那些同學們,全都是才女。

從姑娘的只言片語中,楊明志確定了自己的判斷,合著上級把這些姑娘安排到自己的麾下,絕不僅僅是自己提出的「我們需要一些年輕的女技術員」的要求,而是伊爾庫茨克的一些工廠,還是對她們有著愚蠢的偏見。

那種偏見是重大錯誤,所以他們不會明著搞,于是找個由頭把正在實習的她們,以非常合法的方式踢皮球般踢倒自己麾下?

她們從何而來楊明志並不糾結,顯然這位姓古謝娃的姑娘,她很清楚需要用實力自我證明。

「啊,是西伯利亞礦業大學?那是一所優秀的大學。」

「局長同志,您了解我們的學校?」古謝娃激動的問。

「我……算是吧。」

楊明志真的知道什麼「西伯利亞礦業大學」?他剛剛的話只是為了和姑娘套近乎而已。

不過現實中的西伯利亞礦業大學,她就是一所蘇聯當前的高級學府。

伊爾庫茨克在戰爭爆發前,是一座人口比新西伯利亞更多一點的城市,因為人口眾多,城市也充滿活力。

城市建立之初就是一個軍事據點,慢慢又變成軍事重鎮,她作為沙俄在東西伯利亞的核心城市,軍事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在沙俄時代,城內就有許多兵工廠,到了蘇聯時代,城市也自然的成為工業重鎮。

當前城市內有一所軍事工廠,即伊爾庫茨克重型機械制造廠。戰爭爆發前,蘇聯大部分的bt快速坦克就產自這里。如今bt坦克的作用,基本就淪落為火炮牽引車或是拖拉機,以及部分裝甲部隊的偵察車。

重型機械制造廠開始全力生產t3476坦克,並根據上級要求,生產改良其改良版本。就生產力而言,伊爾庫茨克的坦克生產力比新西伯利亞還要強,畢竟工業實力和工業人口規模,伊爾庫茨克佔優。

她之所以戰有,與伊爾庫茨克的高等教育搞得好不無關系。

蘇聯成立後就花重金建設一些高等學府,其中就有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那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其中的學科五花八門,當然大部分學科都直接和工業生產有關。

隨著蘇聯進入斯大林時代,斯大林用鐵腕政策強行發展本國重工業,在此大時代下,伊爾庫茨克于1930又成了一所高等學府,這便是古謝娃畢業的「西伯利亞礦業大學」。

她是純粹為了培養高級技術性人才的大學,所謂術業有專攻,其開設的學科,全是有關于工業與各類工業器械研究的。

礦業大學自己就有著非常美好的前景,未來她將改名為伊爾庫茨克技術大學,並一直存在下去。

在1942年,礦業大學不過培養了八屆畢業生,這些畢業生中有男有女,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各個工廠和設計院爭先需要的人才。當然,用人單位還是希望得到男畢業生,恐怕這就是固有的尚未徹底改變的舊觀念吧。

雖是畢業生有男有女,古謝娃很樂意向楊明志介紹自己的學校與校園生活,她直白的表明,人數不算少的航空機械制造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不算少,結果全專業的女生幾乎都站在這里了。

「局長同志,我們曾在伊爾庫茨克實習過,我們懂得如何工作。但是,他們覺得我們是女人,他們的設計部門人數並不少,就勸說我們另謀高就。現在我們到了您的設計局,也得到了正式的分配。我們大家都是非常高興能分配到……分配到普里皮亞季武器設計局。」

「嗯,很好。」楊明志點點頭,「您的話我很愛听。你們所有人都懂的如何讓飛機上天?這很好。古謝娃同志,詳細的告訴我你懂懂那些重要知識。」

「遵命!」古謝娃本來不想過于出眾,奈何自己的紅發弄得自己想不出眾也不行啊!上學的時候自己就總被老師關注,在俱樂部的時候也是一樣,而今被一位戰功卓著的將軍兼局長特別關注,恐怕這就是命運使然吧。

或許,這也是人生的重大機遇。

壓制著緊張,古謝娃介紹說︰「我們在學校學習機械原理,空氣動力學,高等物理。我們都會設計機械,就是太青澀,我們需要一位優秀的老師帶領我們進一步發展。我听說您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研發了火箭推進榴彈武器的專家,還是戰功卓著的將軍。請您放心,我們不會令您失望。我們……我們也需要在您身邊進一步學習。」

听到這里,楊明志的心里暖洋洋的。

古謝娃年紀輕輕,為人處世莫非已經是人精了?她說話很有意思,哄得自己怪高興的。

當然,楊明志高興的絕非僅是其誠懇的態度,而在于她們所學的專業。

有一件事楊明志如今不得不正視起來,自己實實在在成了蘇聯火箭研發的先驅者之一,說不定還能有不凡地位。

火箭,它必須解決空氣動力學上的諸多問題,而且那也是極度重要的問題。

看看這些年輕自信的姑娘們,楊明志覺得她們恐怕比自己的老部下更加優秀。

原因無他,之前的男生們本身都是優秀的,他們是非常好的助手。這些女生卻比他們多一個本領,她們都在學校學了空氣動力。她們還在一些工廠實習過,看來是那邊工廠的設計部門局部人滿為患,就把一群姑娘勸走。

楊明志覺得那絕對是糟糕的決定,卻也是慷他人之慨,把好處留給自己了。

如今,多布洛夫很有才能,卡拉什尼科夫已經才華畢露,他們卻沒有研發飛行器的能力,就算他們想搞飛行器,也被必須花費多年時間學習。

本來嘛,楊明志在彼爾姆就當著自己老戰友老部下的面放下豪言,所謂歸來後想辦法實現有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說白了,那就是遙控飛行的火箭炮,只是比起一般火箭炮,它需要更復雜的結構,以及更多在空氣動力上的考量。

楊明志本身在火箭炮上的才能極度欠缺,說白了自己本來就是個二把刀,若不是流落到沼澤地,巧遇懷才不遇因犯錯差點被槍斃的村長里固施科夫,也不會有「鯰魚」火箭炮的出世。

誰能想到,那個老家伙居然是自學了齊奧爾科夫斯基著作的天才。楊明志一度感覺到,如果里固施科夫年輕時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他早就成名了,而不是現在大器晚成。

不過對于里固施科夫,他也是滿意現在的生活吧。

真是的,這番自己的糠糟之妻被當局的飛機從沼澤地接回來了,一同回來的還有他的小兒子。里固施科夫一把年紀能在偏遠卻安全的新西伯利亞和平的生活,自己又得到國家的重用,人生難道不幸福麼?

唉?想到了里固施科夫,那個老家伙來到新西伯利亞不是把精力都放在生產火箭炮上了,甚至射程很遠的「飛魚」也開始專車向戰場運送了。

以古謝娃為首的有才能的年輕學子,她們難道不是里固施科夫最需要的人才麼?

難道上級就真的那麼支持自己別列科夫的要求,而不是顧全大局,優先把這些人才送到里固施科夫那里?

楊明志非常費解,看來這里面還有更多隱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