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71章 會議(十一)

騎兵能取得多大戰果?朱可夫無法估計。他唯獨目光敏銳的注意到一點,把一堆騎兵師安置到第二攻擊梯隊,無疑,當一線進攻受阻,騎兵將以快速殺到,接著下馬作為步兵投入戰斗。

戰場注定坑坑窪窪,何況蘇聯一直缺乏卡車,馬匹卻基本能適應這種坑窪。

騎兵的機動性就是他們現階段的重大優越性。

當然,他們畢竟是騎兵,突然化身成步兵師,也不能指望他們真的就變成標準步兵師了。

朱可夫計劃里的第二梯隊還是以步兵師為主,他的底線就是要求加里寧方面軍,能夠組織起至少二十萬人的第二輪攻擊力量。這就要求司令員普爾卡耶夫盡可能組織起二十個整編師伺機投入進攻斯摩稜斯克的作戰。

那麼第三輪呢?

朱可夫手持木棍,在地圖上指指點點,嘴里一直說個不停。普爾卡耶夫身為軍人,他必須服從自己上司朱可夫的一切調令,例如朱可夫要求他把軍隊分成四個部分。

所謂除了組織三個攻擊梯隊進攻斯摩稜斯克,還要在大盧基方向組建進攻集團。蘇軍將主動進攻大盧基,普爾卡耶夫被要求不必拼命拿下大盧基。這個方向的蘇軍最大任務還是牽制,那就攻擊德軍控制的重鎮大盧基,吸引敵人過來,此乃最佳牽制方法。

加里寧方面軍是如此,西方面軍也是一樣的套路。

現在的情況相比于前者,西方面軍因地理位置更為樂觀,他們能更快的得到增援補給。西方面軍一樣要組織三個攻擊梯隊。

「啊!我不相信那兩個德軍集團軍,能承受住我們三輪打擊。這一戰,直接投入作戰的兵力要達到一百一十萬人,坦克至少在一千輛以上。」朱可夫自信滿滿的說。「除非德軍都是打不死的怪物,我們怎麼輸?明年春季,我看加里寧方面軍的指揮部,就可以轉移到勝利解放後的斯摩稜斯克了。」

這話,直接說道普爾卡耶夫的心坎里。為何呢?本來,斯摩稜斯克就曾是指揮部之所在,可惜蘇軍戰敗後撤。

正所謂每支軍隊都有自己的軍魂,加里寧方面軍雖是方面軍編制,廣大戰士們都知曉所屬部隊一年前的可恥瞬間。奪回斯摩稜斯克,這份勝利榮譽由加里寧方面軍把握,一雪前恥的機會豈能不慎重?

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普爾卡耶夫總是在方面軍里擔任副職,如今擔任正職的他自然千噸重擔于肩,更是要立下戰功。

朱可夫給方面軍展開了光明前景,他覺得,就是德軍非常強勁,難道他們還能頂住兩輪凶猛的攻勢?

「我看最多到第二梯隊投入作戰,德軍的城外防線即高崩潰,趁此機會,我們也就能順利解放斯摩稜斯克識趣。」普爾卡耶夫樂觀的說。

「最好是這樣。」朱可夫繼續指著地圖,「我們必須攻破德軍在杜霍夫辛那的防線,這個攻堅任務就交由索洛馬金和卡圖科夫的機械化軍,他們完成突破後,一方面進攻城區,一方面也分兵支援負責包抄的第39和第43集團軍。」

「好的,我明白了。」普爾卡耶夫點點頭。

斯大林全程都在听朱可夫的詳細解釋,現在的他已經看懂了朱可夫的全部戰術目的。

而戰役能都順利勝利的關鍵,就在于軍隊能否攻破德軍于斯摩稜斯克北方城鎮杜霍夫辛那的防線,地圖上顯示的非常明顯,第39集團軍必然要承擔配合索洛馬金的第一機械化軍的正面突破。如此以來,將別列科夫將軍的三個愛將,他們三人帶領的三支特殊的整編師投入進來,真是最正確的決定。

這就好比一把揮向德軍的鐵錘,它是被進一步加強,安裝了火箭助推的戰錘。

且說蘇軍的第39集團軍,在過去的一百天內,該部隊于加里寧方面軍,可謂歷經戰斗最惡劣的集團軍。甚至是過去的十二個月,該集團軍的經歷也是苦不堪言。

為何他們總是受到強烈傷害?

看看該部現在的地理位置吧,于德軍的防區形成了一個近似的突出部。在德軍還有足夠的機動進攻兵力時,德軍總是試圖吃掉這支蘇軍集團軍。終究是蘇軍解放了勒熱夫,第39集團軍得到了西方面軍部隊的戰略協助,以及德軍機動兵力消耗殆盡,這才躲過了被殲滅的厄運。

現在,斯大林親自授命把第20集團軍的副司令別爾扎林調到底39集團軍,由此人擔任正職司令員。他為何這麼做?在之前的戰斗中,第20集團軍打得非常頑強,將士用命是事實,其指揮部的聰明運作也是功不可沒。

斯大林相信,別爾扎林絕不是什麼庸才。

這個別爾扎林,他曾是朱可夫的部下,曾在多年前參與過遠東的作戰並立下戰功,那時候此人是師長。

斯大林想到這些,不禁便頭腦發熱。

他對朱可夫說︰「把新編的322、323、324師編入第39集團軍,他們由別爾扎林同志指揮,您覺得如何?」

「我完全支持。」朱可夫的回答非常干脆。

「很好,別爾扎林同志曾參與過對日軍的作戰,那時候您便是他的指揮官。如今的這套作戰計劃也是您親自擬定的,我想別爾扎林也會信心滿滿。他執行您制定的作戰計劃,有的只有勝利的經驗。」

普爾卡耶夫適時地插話︰「斯大林同志,您的決定非常高明,我想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我知曉那三位師長的基本履歷。第322師的師長拉夫連季諾夫和第323師的師長葉甫根諾夫,他們都是在三十年代出入伍,也長期在遠東服役。我還知道一件事,這兩位曾經所屬的部隊,曾派兵參與到1938年的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他們曾與別爾扎林並肩作戰!很顯然,您正是察覺到了這一點。」

普爾卡耶夫這番話就有著明顯針對斯大林的拍馬屁行為,不過他所言的確是事實。

朱可夫一听,他不禁也琢磨起來,這便順勢說︰「諸兵種結合為整體,部隊彼此需要磨合。既然他們和別爾扎林有著在遠東駐扎的共同人生經歷,執行新的作戰任務,他們的配合理應更好。」

此刻的斯大林心里樂開了花,蒼老臉上的嚴肅化作了些許輕松。

「這件事就正式確定下來。」斯大林突然看向楊明志︰「別列科夫同志,您沒有意見吧?」

「是……是的!我完全認同。」

「很好。接下來,要給這三個師提供新式裝備,將其打造成三支近衛284師那般的部隊,這就要求我們的軍工力量加大生產新式裝備。別列科夫同志!」

「到!」

「我听說一件事。」斯大林炯炯有神的雙目瞪著楊明志,這眼神就好似長輩苛責犯錯的小男孩,「新西伯利亞方面已經在批量生產您研發的新式自動步槍?」

「是……」楊明志猶豫了一下,他尋思著此事已經為斯大林完全知曉,還是誠懇的承認,「是的!很抱歉,我們並沒有得到您的批準。」

「不錯,這是你們的錯誤,我會找一個機會公開批評州長烏莫夫的武斷!這位同志,剛剛擔任州長就開始肆意動用自己的權力,這是錯誤的。不過……他的目的終歸是為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客觀的說,他能早早的實現新式自動步槍的小批量量產,也是有益的舉動。」

楊明志沒有反駁什麼,烏莫夫的先斬後奏行為固然有對天高皇帝遠事實的自我放縱,他的本意還是為了國家。然而行為的本質是錯誤的!

新西伯利亞作為當下非常重要的軍工產能基地,大量的鐵礦和煤炭都是貨運軍列從外地運來,以及上級的寶貴經費撥款。

每個月,各兵工廠獲得多少生產經費和原料,有關部門都做了基本定量和調劑的部分。

烏莫夫擅自對此做了一番更改,把寶貴的物資和經費用于量產一種未經軍械管理部門同意生產的新兵器,這是重大的原則性錯誤。

這件事它可大可小,楊明志估計,如若自己的新武器未能得到斯大林的青睞,斯大林還知曉了這檔子事,定是要治罪烏莫夫的。

畢竟楊明志很懂得軍工生產這套原則,一款武器定型並量產,很長時間它是不會有變化的。尤其是戰爭時期,如若要改變,也是許多工廠在統一要求下進行改變,豈能由著個別工廠的性子胡來?

其實現在的斯大林知道烏莫夫在新西伯利亞偷著量產突擊步槍,它的產能是多少,斯大林真是一無所知,甚至于他也是听了朱可夫的訴說才知曉此事。

現在,眼前的別列科夫不可能不知曉此事。

斯大林依舊以苛責的態度問︰「告訴我,別列科夫同志,你們在新西伯利亞打算生產多少支新式自動步槍?!」

估計是紙里包不住火的楊明志老實回答︰「我們……我們打算先生產出五千支。」

「那麼你估計一下,你們現在生產多少支了?」

楊明志掐指一算,自己登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車到現在,已經過去足有十天。他完全不懷疑新西伯利亞市內的那幾個兵工廠的產能,即便是小規模生產,十天之內拿出五百支基礎版的突擊步槍,應該是沒問題的。

楊明志干脆這麼說︰「我估計應該有五百支,這里固然有冒險主義的錯誤,州長烏莫夫也有他的現實想法。」

「哦?那是什麼想法?」

「他……他希望給新西伯利亞招募的新兵,全都裝備我發明的新式步槍。因為那些派遣到斯大林方面軍的西伯利亞軍隊,他們參與作戰後總是傷亡很大。他覺得新式的武器可以減少士兵的傷亡率,故而做了冒險的決定。」

「原來是這樣,即便如此他也是有錯的,念在他一心為了我們的國家,這一問題先放在一邊。現在,我們必須談明白現實問題。」

「是!」楊明志洗耳恭听。

斯大林的確提到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通過裝備新式武器來減少士兵的傷亡。他在近衛284師的身上看到了這種理論的實踐意義,別列科夫,他就是依靠拼命提高步兵的戰斗火力,以區區一個步兵師就敢和敵人多個師戰斗。

「那三個步兵師要全面換裝,他們是整編的師,總兵力將高達三萬五千人!針對一般的步兵師同時裝備莫辛納甘和沖鋒槍的情況,在新的師里不適用,所以,我覺得在戰役發起前,這三支步兵師必須裝備三萬支突擊步槍。距離戰役發起還有最多七周時間,我們必須在七周之內,完成它們的列裝!

別列科夫同志,您怎麼看?如果我下令新西伯利亞開始量產,您估計,當地多長時間能產出這三萬支槍?」

「這……我……」

正當楊明志猶豫不決的時候,斯大林猛的一拍桌子,爽快的說︰「新西伯利亞有壓力?壓力的可以克服的。當地生產沖鋒槍和步槍彈工廠立刻停工,生產新式突擊步槍,以及您所謂的班用機槍。」

「但是!」楊明志感慨接話︰「突然間改變生產的產品,各工廠要進行必要的調整,這需要時間,我非常擔心……」

「您擔心不能短時間完成三萬支?我看不礙事,圖紙已經運到莫斯科,接下來分發到圖拉、喀山、弗拉基米爾或是彼爾姆,當地的兵工廠參與生產。許多工廠參與生產,三萬支不是問題。」

說到此,斯大林又捏著下巴想了想,「也不應該僅僅如此,我們還需要大規模的裝備您研發的火箭炮。目前,只有新西伯利亞一個工廠在生產那種火箭炮,嗯,綽號叫什麼?」

「叫做鯰魚。」楊明志指證說。

斯大林聳聳肩︰「一個奇怪的名字,作戰性能倒是很不錯。這樣吧,工廠從一個擴充到三個,未來一個月,他們就專門給那三個步兵師供應新式火箭炮。

正好!別列科夫同志,給您配屬的兩個工廠即將投入生產,干脆這樣,兩個工廠,一個生產您的新式步槍,一個就生產您的火箭炮。對!就是這樣,這是一道命令,您必須施行!」

斯大林的這個要求來的正是時候,一步槍一個火箭炮,斯大林親自說出來,也省著自己提出等候對方的批準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