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70章 會議(十)三個梯隊

楊明志當然非常想和老部下、老戰友聚在一起喝杯酒吃頓飯,說說彼此的經歷,重溫一下在沼澤地的戰地時光。

戰友情,尤其是它就像親情那般寶貴。

尤其是拉夫連季和葉甫根尼兩人,此二人在楊明志還是區區一介營長之時,就是麾下的忠實戰士。

楊明志是從基層通過戰功快速崛起的將星,這兩位也是完全一樣的。如今的拉夫連季和葉甫根尼,他們胸前雖沒有金星勛章,卻有另外的多種勛章。如此數量的勛章掛在衣服上,真是慕煞旁人。

是的,這是戰爭時代,保衛國家是每一個蘇聯公民的義務。要做英雄,那就參軍吧!保衛祖國,保衛家人,保衛自己的一切。

因此在戰場上立下功勛的戰士,他們最受年輕姑娘歡迎,而這種氣氛,更是能進一步激發年輕人的參軍熱情。

楊明志很願意相信他們能把步兵師訓練好,至少他們需要有最基本的優秀紀律,這是最核心的東西。

至于要學習的技戰術本領與武器的操作,這都是後話了。

楊明志始終相信,真正的軍人必須有鐵打不變的優良紀律。士兵戰斗力再凶悍,若是墮落得毫無紀律性,那就是一群武裝匪徒,也是對自我的背叛。

「他們是不是按照我的284師那樣進行全新的步兵訓練?他們最好這麼做,否則,他們未來裝備了新裝備也難以很好適應。」楊明志努力相信著,那三個新晉師長,一定不會教條式的按照蘇軍1939版的步兵操典訓練新兵。不過,只有親自到他們的營地考察一番,才能做出結論。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三人的確是有著極為充分的指揮團級部隊作戰的經驗。

朱可夫不知曉楊明志腦子里究竟有多少奇思妙想,他主動問道︰「既然他們三人有著充分的經驗,別列科夫同志,他們復刻出三支284師這樣的部隊,應該沒問題吧?」

楊明志咬了咬牙,肯定的回答︰「當然沒問題!過去的一年他們都是在指揮滿編的步兵團作戰,都是按照我的要求組建的兩千多人的步兵團。現在,他們只是把領導一支步兵團變成領導四個到五個。我是他們的上級,我相信他們有這種能力。」

「那就先武裝他們!」

說話者正是斯大林,他的聲音極具影響力,瞬間引得所有人注意。

「給三個步兵師大量裝備新式步兵武器,別列科夫同志,您認為如若這是可信的,他們的戰斗力將如何?」

「他們一個師就頂的上敵人的三個師!」楊明志鏗鏘有力的回答。

「也就是說,您是非常看好的?這很好!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新型步兵師安置到主攻力量中!把他們……嗯……」

斯大林停頓下來,接著俯視著寬大的地圖,他的視線瞄準了地圖上擺放的一個紅色木塊它代表39集團軍。

「科涅夫同志。」

「到!斯大林同志。」

「那三個步兵師本來要補充到你的第20集團軍中?」

「是的!」

「現在情況變了,我希望他們補充到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9集團軍,至于補充到你部隊里的步兵師,換做其他部隊吧。」

斯大林的這番想法卻有獨斷之嫌,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第39集團軍,該部隊一直在勒熱夫一線對抗德軍,時間已經近乎一年了。該部隊曾一度瀕臨被德軍包了餃子,他們努力突圍後,又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投入反攻。

軍魂這種東西真的存在嗎?斯大林認定它是完全真實的。

所謂軍魂,就是一支部隊的傳統。第39集團軍一直在與德軍打拉鋸戰,長久的戰斗,下轄的部隊適應了這樣的戰斗模式,他們已經被練就得非常有韌性。

所以在斯大林看來,這樣的部隊或許並非是突擊作戰的優秀戰斗集團,若是進行防御戰,第39集團軍定是一把好手。

現實是,計劃在最晚十月份末期的斯摩稜斯克戰略反攻,第39集團軍就是主攻力量之一!

九月初,該集團軍換上了更善于進攻作戰的指揮官別爾扎林,然該部原有的部隊,漫長的九月拉鋸戰他們的兵力得不到補充,同時他們也愈發善于打防御戰了。

斯大林可不認為這支集團軍是合格的突擊力量,再說地圖上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如若進攻,攻擊斯摩稜斯克城市東部地區的重擔,就理應由第39集團軍承擔。

按照朱可夫的作戰計劃,蘇軍試圖解放斯摩稜斯克的攻勢就是一場「鉗形攻勢」。兩個機械化軍正面進攻,第39和第43集團軍分別從兩翼迂回。最樂觀的估計是,這些攻擊部隊可以在西方面軍的友軍在斯摩稜斯克南方背刺德軍之前,解放整個城市。

要完成這項壯舉,就不得不拼命加強蘇軍的突擊力量。

斯大林想到的39集團軍,該部必然會有兩個任務,第一,突破德軍防線後進攻城市的西部,第二,阻擊戰術撤退的德軍莫德爾所部主力的瘋狂反撲。

這就是斯大林現在所想的,他的看法得到了朱可夫的支持,朱可夫也不得不贊嘆一個,他的上級難道不是軍事家?

「啊!斯大林同志!您……您真是一位戰術專家,您已經想的非常周到了。」

斯大林擺擺手︰「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奉承,我只需要這里!斯摩稜斯克還有那數十萬在敵人殘酷統治下渴望救贖的人民!我們必須勝利完成這一切。

那個帝國師,我獲悉他們的戰斗力很強,士兵戰斗意志也非常頑強。因此我們需要一樣強大的攻堅力量。朱可夫同志,增加這樣的新式步兵師助戰,您認為,我們的勝算很高吧?」

「這……」朱可夫猶豫了一下,他居然猶豫了!

朱可夫的原則是不大無準備的仗,似乎給新組建的步兵師大量新裝備會顯著提高戰斗力,現有的例子僅是別列科夫將軍親自指揮的第284步兵師,同樣的優越能否套用在其他部隊?朱可夫真的沒有十足的把握。

朱可夫也知道斯大林最需要自己的支持,這便說︰「我想……我有90%的信心。」

「你猶豫了?」

楊明志始終在一邊旁听,並伺機找尋搭話的機會。

現在,他的確找到了一個好機會,這邊搭話,亦是順便自吹自擂︰「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同志。帝國師,我們284師曾與其交過手,尤其是其麾下的一支團級作戰單位。」

「哦?居然還有這種事?!」斯大林連忙扭頭質問︰「這是怎麼一回事?交戰的結果呢?」

「是!那還是去年七月的撤退,我們一路撤向沼澤地,中途與他們遭遇。當時,我就是帶來我的部下和他們作戰,我們至少打死他們六百人,敵人逃跑了,我們繼續戰術撤退。這是去年七月的事,參與作戰的人中,就有這三位師長中的兩位!因為,我想他們絕對不會畏懼德軍精銳的帝國師,因為他們曾經勝利過。」

現在的斯大林和朱可夫,兩人需要的真的是勝利的信心。

現在的蘇軍真的強大了?看起來是很強大,像是一個虛胖的胖子,而非彪形拳擊手。

未來,將有兩場大規模反攻戰役在十一月底左右發動,在那之前,蘇軍從未發動過類似級別的戰略反攻!

在另一個位面的歷史,開始自1942年十一月中旬的「冬季攻勢」,包括北方針對勒熱夫、南方針對南俄的作戰,蘇軍投入作戰的兵力合計接近四百萬。

新的位面,戰爭烈度只會更加殘酷。

勒熱夫的鏖戰已經是過去式,蘇軍已經要嘗試一口氣解放斯摩稜斯克了,為此集結更多的軍隊合情合理。

斯大林對楊明志的說辭真是喜出望外!

不論是科涅夫還是普爾卡耶夫,他們一直在前線作戰,帝國師怎麼樣,他們最有發言權。斯大林或許帝國師戰力強勁的詳細消息,也卻是此二人提供的情報。

他著實想不到,那三位新晉師長,曾與帝國師一部交戰過,居然還佔了便宜。他們的仗打得好,必然有指揮得力的原因。

因為楊明志的支持,斯大林更堅定了組建三支特殊的步兵師,並作為突擊力量編入第一攻擊梯隊中。

斯大林的態度非常堅決,對此朱可夫本人也是非常認同的。

制定戰役計劃的人是朱可夫,現在他必須再度調整一下蘇軍的攻擊力量,並作為書面文件確立下來。

解放斯摩稜斯克,這一戰略目的突然成為蘇軍1942年冬季的重大戰略任務,想要贏得這場戰役,朱可夫不得不多做幾手準備。

其實,就算沒有所謂的新型步兵師的助戰,朱可夫也是計劃這樣組織第一輪進攻梯隊的,即兩個標準集團軍兩翼包圍,兩支機械化軍中間猛攻,這是非常傳統的戰術。

在他們的背後,就是第二輪攻擊梯隊,那是大量的新組建步兵師。一旦第一梯隊進攻受阻或是部分部隊傷亡很大,就到了第二梯隊加油跟進的時機。

那麼,除了第二梯隊,朱可夫是否準備了第三梯隊?

那是再自然不過的!

死去的圖哈切夫斯基創造了一種新式戰略方法,就是「大縱深理論」。

防守的時候,軍隊構築縱深極大的防御體系,以稀釋敵人的進攻鋒芒,並最終將其消弭殆盡。

進攻的時候,軍隊構築縱深極大的攻擊陣型,所謂縱使鋒線進攻受挫,後續部隊還能源源不斷的跟進。

朱可夫本人是很欣賞圖哈切夫斯基的這套理論,如今的他得到巨大的指揮權限,還得到斯大林的認可。

所以待到十一月份,將有兩場龐大的戰略反攻發動。飽經苦難的蘇聯人民,由他們的兒子兄長父輩組成的人民的軍隊,完全可以憑借絕對的兵力優勢,組成龐大的進攻縱深發起帶來勝利的攻勢。

當下的戰爭中,沒有哪個指揮官會自信的認為,自己只需一個沖擊就可沖垮敵人的陣線,往往部隊要組織多次沖鋒才能打垮敵人。

這種戰術被戲稱為「添油戰術」,朱可夫完全視其為庸才戰法。

或許敵人能阻止己方第一梯隊的攻勢,他們難道還能頂住第二梯隊?好的,就算他們體現出最強的戰斗意志頂住了兩個梯隊,難道還能頂得住第三梯隊。

就在這深處地下七十米的地堡中,朱可夫親自給加里寧方面軍規劃了多達三輪的攻擊梯隊。

普爾卡耶夫的加里寧方面軍,第一梯隊將被大力加強,單純的作戰部隊高達十五萬人!按照當前的實際情況的估測,當戰役啟動時候,第一梯隊的坦克將被增強到八百輛!除了要增強機械化軍的坦克兵數量,也要給普通步兵師增加支援坦克數量。

而第二輪攻擊梯隊則是至少二十個師的力量。要湊齊這麼多師級戰斗單位,朱可夫決意安插進來後方的騎兵師。

用馬刀劈砍坦克,這是意大利戰地記者對1939德波一場戰爭的描述。雖然後來證明意大利人的文章過于夸張,但德軍需要它證明敵人的愚蠢,而波蘭人需要用它渲染自己的悲壯。

這件事當然也給蘇軍很大觸動,更重要的是蘇軍,尤其是斯大林本人也並不看好騎兵在新時代戰爭中能做出多大的貢獻。若不是自己的老戰友布瓊尼酷愛養馬,軍隊中的騎兵文化依舊濃郁,他早就想裁撤大量騎兵。

然而事實在于,一戰二戰中間長達二十年的間戰時期,各種新式武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而各國軍事學校教授的東西大部分還是老一套。

相當多的國家,包括當下正入侵蘇聯的德國,依舊保有幾支滿編的騎兵師。不僅德國如此,現階段的美軍和英軍,一樣有編制騎兵師。

相比于這些國家,騎兵文化極為濃郁,又非常缺乏卡車的蘇軍,組建大量騎兵部隊有它的現實意義。

現在可倒好,蘇軍長期保有四十個騎兵師,他們真的鮮有參與過戰斗。

如今國家危若累卵,朱可夫一記大手筆就是需要給兩個方面軍合計增加四十個整編師,這種情況就是不合時宜,騎兵師也要上前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