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60章 朱可夫見到別列科夫

「現在的莫斯科,真是和平之地。」

朱可夫回到自己位于莫斯科的別墅,回到自己的臥室內。由于僅有一名武官三個文職構成的隨從,他在莫斯科時的警衛工作,就全權由內務部負責。

數個星期以來,朱可夫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他的工作非常繁雜,要針對戰局變化調整交戰部隊的主攻方向,還要督導後方新部隊的集結問題。

恐怕這就是歷史的必然吧!

是歷史選擇了朱可夫,這位蘇聯名將一直竭力避免以弱打強或是勢均力敵的作戰,說不定他年輕時在軍校圖書館看過俄譯本的《孫子兵法》,或是軍力生涯模出了自己一套理論。

事實證明,朱可夫確實深諳東方武學那一套,所謂必須集結極大量的兵力再發動進攻,從而穩操勝券。

九月中旬的戰役會議,朱可夫決定策劃一場一次合圍德軍第六集團軍的戰役,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認為必須集結一百萬人以上的部隊。這一計劃得到斯大林認同並開始實施。

十月初,一次新的會議,朱可夫擬定的是更為大膽的計劃。所謂礙于八月份的慘勝,蘇軍必須投入更多的進攻部隊。如若付出巨大傷亡的代價還能獲得慘勝,數以十萬計的士兵陣亡,他們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作為優秀的指揮官,朱可夫無暇顧及個體士兵的生絲。他的重大職責只有一個,就是收復失地,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也許這就是俄國人,就是斯拉夫的民族性格。為了勝利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全體犧牲在沖鋒的道路上。

勇敢是好事,不合時宜的勇敢就是愚蠢。

朱可夫指揮了太多的部隊,他知曉,部隊的師長沒有靈活頭腦,他和他的一萬部下就真的是一支只能向前砸的鐵錘。

別列科夫倒是個奇人,雖不曾相見,就憑此人率部真的和那個德軍第100軍的五萬部隊大打出手,朱可夫就佩服他。

戰爭淘汰了一群拼花地板將軍,自己的同學巴甫洛夫就是這樣淘汰的。同時,戰爭中也涌現出一大群年輕的優秀將領,如果不是戰爭,他們恐怕永遠默默無聞。

來自異國的別列科夫就是這種人,那麼明天見到此人,該說什麼好呢?

捫心自問,朱可夫確實很佩服那個別列科夫。

根據各類戰報匯總,過去的一年內,但凡逃入白俄羅斯南部沼澤的散兵游勇,他們在別列科夫的指揮下,一直在破壞白俄羅斯南部的鐵路干線。為何他們的行動有如此的針對性?正是因為那條鐵路是給德軍第四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運輸給養的干線。

兩支德軍實力強大的集團軍,他們的後勤嚴重依賴兩條白俄羅斯境內的鐵路干線,暫時德軍僅有一條干線可用,這一狀況恐怕還能再持續一個月。

緣何?別列科夫的作戰行動,鐵路沿線的三座重要城市被徹底毀滅。橋梁紛紛垮塌,許多鐵軌被認為的搬走,原本的路基更是被炸得坑坑窪窪。

最激烈的戰斗發生在七月底和八月初,一想到這里朱可夫就懷疑,冥冥之中兩人存在著緊密的默契。

「他別列科夫怎麼就知道我要在八月發動進攻戰役?他怎麼可能知道?他不可能知道!或許,他就是通過推測,認定我要那麼做。或者,一切真的只是巧合?」

想來想去,朱可夫還是認為那是巧合。

時間都已經是十月份了,白俄羅斯南部發生的被定義為「戈梅利戰役」的特殊戰役,它的戰役經過之戰報,各個集團軍司令部都被發了好幾份。

斯大林更是為其做了批示,所謂讓各指揮官學習一下,游擊隊是如何以弱勝強的。

勒熱夫到維亞濟馬,拉鋸戰持續快一年了,每個月蘇軍必然組織一次進攻,只不過八月份的攻勢很非常強勁。

白俄羅斯的游擊隊,他們在別列科夫的帶領下主動大規模進攻,換來德軍的拼命圍剿。德軍之所以這麼做,恐怕也是因為上半年的戰爭,游擊隊就是勝利擊垮了三個德軍師和一個羅馬尼亞師,德羅兩軍損失巨大,而游擊隊的實力反而提高。

德軍也是痛下殺手,希望以重兵優勢解決游擊隊問題,不料付出的代價更為驚人。

就是白俄羅斯南部一隅的游擊隊,一年多時間,他們直接導致十萬德軍的傷亡,其奉獻不亞于一場大戰役。可戈梅利戰役打下來,別列科夫的部隊傷亡也是驚人的,所以他們在九月份就剩下騷擾式作戰。

相比于別列科夫,其他的游擊隊指揮官明顯笨很多,這一點從傷亡數字上就能看出來。

尤其是相當于兩個師兵力的游擊隊,他們是來助戰的,結果遭遇德軍第100師合圍。若不是別列科夫的第63集團軍那點人,尤其是來自于近衛284師的骨干部隊是堅持,助戰的兩萬游擊隊就逃不出包圍圈,最終全軍覆沒。

臥榻之上的朱可夫不禁幻想一種可能,所謂如果別列科夫就在自己身邊,擔任一位參謀員,說不定他的能力可能與華西列夫斯基相當。

軍隊太需要善于指揮和謀劃的高級軍官,別列科夫,他還是極端高智商的人才。讓他擔任華西列夫斯基的副手,斯大林格勒和周邊地區的作戰,恐怕會更加順利。

當然,這些都是朱可夫一人的幻想。

別列科夫真可謂被斯大林寵愛著,看似他是被發配到新西伯利亞,實際是在最安穩的地方研發新裝備。朱可夫估模著,如若別列科夫重回戰場,恐怕還能升級為大將,統轄的也將是規模更大的作戰集團。

畢竟,這是一位把散兵游勇和民兵集合起來,以區區四五萬兵力,就在一年時間斃傷德軍十萬人的奇才!

朱可夫閉上了眼楮,這一宿他夢到了「奇才」別列科夫。

只是這個別列科夫和照片上的蒙古式面相不同,此人變成了金發的俄羅斯青年,說著純正的俄語,一身軍裝渾身都是勛章。

他站在伏爾加河岸邊,照樣下他變得越來越巨大,逐漸成了巨人。

巨人抬起大手,食指指著右岸伏爾加河,無數的火箭炮拖著巨大的尾巴,從其身後起飛,將德軍炸成灰燼……

當硝煙散去,無邊無際的士兵高呼著烏拉,跨過冰封的伏爾加河,手握著新式自動步槍,一邊掃射一邊沖鋒。當積雪融化,當空氣中彌漫起夏日的燥熱,不知疲倦的沖鋒部隊,就從伏爾加河畔沖到了奧德河。

最終,朱可夫夢到,就是他自己,他騎著白馬在柏林的瓦礫中找到了罪魁禍首,那個奧地利下士自殺的尸體。

看到尸體的那一剎那,夢醒了。

「真是一個奇怪的夢!」

戶外還是一片漆黑,朱可夫努力掙扎著,不希望忘卻夢里的事,夢的細節她還是無可挽救的忘卻了,而那種勝利的喜悅感卻久久不能平息,哪怕那是夢。

朱可夫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他不信神,唯有此事,他相信自己夢里的就是勝利的吉祥預兆。

別列科夫?火箭炮?新式步槍?

「我為什麼會夢到這些,難道,別列科夫是勝利的關鍵?他真是個僅有三十歲的年輕人!一位最為年輕的中將。」

天終于亮了,蘇醒後的朱可夫還在想著夜晚驚喜的怪夢。

不做這個夢還好,就是夢里的事也太奇怪了。

「今天,該怎樣面對別列科夫?這個家伙還能用火箭炮把柏林夷為平地?要是早點把那個人炸死,戰爭也就戛然而止了吧?」

斯大林的忠告在朱可夫的腦海里不停回響。

1942年的冬季作戰將永遠的決定蘇聯的命運,客觀上也將決定世界戰爭的走向。

朱可夫是身經百戰了,他對戰局有著非常樂觀的看法。整個戰爭,蘇聯必將取得最終勝利,作為蘇聯現階段有著最高軍事實權的將領,朱可夫認為蘇軍的1942年冬季攻勢必將取得全面勝利。

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德軍都將遭遇毀滅性打擊!

朱可夫非常確信這必然發生,待到1943年春季,南方蘇軍很有可能不但奪回了1942年夏季失去的巴爾文科沃防線,北方的蘇軍還解放了斯摩稜斯克。

蘇軍有能力實現這一切嗎?當然可以!

十月五日清早,朱可夫換上軍裝,更是佩戴所有的勛章,意氣風發的坐上接他的專車。

他懷揣一個公文包,這里面就是關于北方作戰的戰役規劃。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就是昨夜,臥榻之上的朱可夫萌生了更大膽的想法。

就好像一個羅馬角斗士對戰一只老虎,為什麼角斗士一定要用刀劍對抗老虎的尖牙和兩支爪子呢?他完全可以用一些手段,繞過老虎的爪子,直接戳破老虎的心髒或是肚腩,這便迅速勝利了。

由于想法非常突然,朱可夫已經沒時間再寫一份文件。好在新的想法是在原定計劃上的勇敢擴大,要應對規模擴大版的計劃,軍隊的部署也要做出相應調整。

趁著自己還沒有忘掉想到的細節,他決意今天下午的會議,必須讓斯大林支持自己的大膽計劃。

但是在那之前,朱可夫會見到令人驚奇的別列科夫中將。

一介中將也能參與到統帥部的高級秘密會議?這在其他時間是不可想象的。考慮到昨天斯大林把別列科夫比作沙俄的外籍元帥德托利,也許會議上此人會有驚人言論?

當然,朱可夫更好奇的就是別列科夫本人,不管怎麼說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謝謝這位「為了國際蘇維埃事業加入蘇聯」的外國人的國際主義精神,于私,就是感謝他率部血戰德軍最強援軍,促成蘇軍慘勝解放勒熱夫。

一切沒有讓朱可夫失望。

大克里姆林宮內的一個小宴會廳,朱可夫終于見到了傳奇將軍別列科夫,也就是中國人楊明志。

不得不說,楊明志獨特的扁平五官與黃色的皮膚,在其他蘇聯人中非常顯眼。他的這種長相亦是完全不同于蒙古人,朱可夫曾在遠東指揮作戰,見到過太多的蒙古人雅庫特人,亦是見到過許多中國人。

普通的俄羅斯人不易僅從長相分清中國人與蒙古人的差別,但朱可夫可以。

那是一個特殊的年輕人,不僅僅是其長相,也是其在朱可夫見過的中國人中罕有的身高。最特殊之處,還是在于年輕將軍胸口處排列的勛章。

優秀的將領可以獲得許多勛章,尤其是蘇聯,當局設立了名目繁多的勛章、紀念章,儼然就是把沙俄的勛章文化發揚光大。

1942年的朱可夫,他已經獲得許多榮譽,今天配搭的勛章都快組成一幅胸甲了。

不遠處站著的別列科夫,此人比自己固然遜色一些,然定楮一看,朱可夫特別關注到那人胸口的兩顆碩大金色五角星。

「那個男人,他不但是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還擁有兩枚金星勛章?!」

為此,朱可夫無法不驚奇,緩過神來,他也意識到斯大林對這個年輕人的外國人是何等的寵愛。

根據1936年頒發的《關于蘇聯英雄稱號的條例》規定,一人僅能獲得一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稱號的同時發放一枚金星勛章,若再次立下大功,辦法第二枚金星勛章。

1942年的朱可夫,他是「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卻只有一枚金星勛章。

在那個位面,朱可夫一生獲得多達61枚勛章,其中金星勛章有四枚。他首次獲得這個是在1938年,第二枚則是指揮完成了對白俄羅斯全境解放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後。

其實對于朱可夫這樣的高級將領,一枚勝利勛章才是蘇聯給予的最高榮譽。

朱可夫從鐵木辛哥和圖皮科夫那里得知了關于別列科夫更詳盡的逸聞資料。那人的確是從基層爬上來的高級將領,他能做到中將,不是其研發了多少種新式兵器,完全在于此人實質性挽救了蘇聯的游擊運動。

游擊運動能發展到怎樣的程度?莫過于以一群「散兵游勇」發動一場戰略戰役。

可惜,別列科夫不是俄羅斯人或是烏克蘭人,否則,站在這里的就是大將別列科夫,擔任的職位恐怕也是某個方面軍的司令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