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65章 新聞發布會

曾經沙俄總督府變成了西伯利亞軍區的司令部,楊明志乘車來此,所見到的都是大量純正的俄羅斯風情建築。

洋蔥頭下還有些許羅馬柱,部分建築的裝潢也有些巴洛克式風格。

軍區司令部彰顯著歷史的厚重感,換言之,當蘇俄成立後的二十多年間,當局對建築的修善非常有限。

那有如何?沙俄時代遺留的建築清一色花崗岩材質,它們非常堅固。

新西伯利亞這座城市面積很大,因為地廣人稀的緣故,蘇聯可以盡可能的擴大城市的面積,以至于新蓋的建築彼此間隔較大,新修的道路亦是寬闊極了。

舊城則不是如此,道路不甚寬闊,乃至軍區司令部的建築區有些擁擠。

但它坐落在鬧市區,盡管此地有重兵守衛,如果其中的工作人員要外出辦事,前往各個機構也頗為便捷。

以楊明志對生活的態度,他恨不得科學院院區就在城市中心附近,如此上街買東西也不費事。

車隊行進在較為狹窄的道路,全城沒有超過六層的建築,道路兩旁的樓房也普遍為三層。

「以後新西伯利亞肯定要大興土木建大樓,現在他們肯定沒有建築高層建築的技術。」

楊明志不再多想,他估模著自己有生之年,老毛子是沒有能力建造三十三層的居民樓的。

是的,當鐵幕降下,包括建築百米高樓的技術,西方國家也是對蘇聯封鎖的。

車隊最終停在了被勁松環抱的停車場,緊跟著在軍區司令身邊,楊明志進入到所謂司令部大樓一棟僅有四層的老樓。

他左顧右看,且看這樓,它的確古老,內部的暖氣系統倒是一切正常。戶外的氣溫有些寒冷,內部則溫暖如春。

有些房間的方面是虛掩著的,透過門縫,他甚至看到了一些郁郁蔥蔥的盆栽,甚至,還有嗑瓜子的聲音。

「唉?也許司令部的一些人工作也挺清閑?還說責任重擔都讓軍區司令本人承擔了?」

且說司令,他本意的不想讓那些記者們攙和進來去搞什麼新聞發布會,還是照老辦法,針對實驗的結果,讓那些書記員把資料整理一下做個報告扔給報社,不就完事了?

貴客只有一個,那就是別列科夫將軍。

要知道,鮮有將軍們會進入軍區司令部,數月以來,別列科夫是訪客中職位最高的。

新聞發布會是要開的,再次之前,得讓別列科夫見見司令部的其他人。

遂在軍區司令的辦公室里,楊明志第一次看到了軍區的絕大部分高級軍官,以及高級政工人員。

那是一個龐大到超過四十人的智囊團體,因得到司令本人的命令,許多外派的人今日都驅車回來了。

軍區副司令、軍區政治委員、征兵機構負責人、後勤機構負責人……

基本上整個軍區的各部分領導者齊聚于此,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司令梅得偉捷夫本人。

他們都穿著軍裝戴著大沿帽,每個人胸前都掛著勛章,唯有一點,他們都是年紀一把的中年人,身上的勛章遠不如楊明志的多。

如今,勛章的數量可以作為「對聯盟貢獻度」的衡量標準,瞧瞧這個亞洲面孔的年輕人吧,一大群中年人遠不如他的功績。

又是一番正式的會面,這一次,楊明志算是對軍區的高級軍官正式會見。

「也許他們中又對我非常重要的人,今天一定擺個好姿態。」

楊明志全程咧著嘴,弄得臉上的肌肉都僵硬了,這番「迎賓員」式的微笑著實有些虛假,不管虛不虛,一位中將還是擺出一副謙恭的態度不是麼?

僅就軍餃而言,楊明志和軍區司令平級,也高于在場的其他人。

他謙恭的態度給予一眾老家伙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此人適合深交。

「現在您和我們的同志們見了面,顯然彼此間還不甚了解。所以等到您執意的記者會結束了,我們去食堂的雅間一坐。」軍區司令介紹說。

「好吧!」楊明志點點頭,「希望我不會醉倒。」

「現在跟我走吧。」說罷,司令再吩咐一聲︰「警衛,你們通知一下休息的記者們,把他們領到二號會議室。」

……

新聞發布會這種事在蘇聯本就少見,但他確實是報社獲取重要消息頗為快捷的方式。

許多年輕的記者還是頭一次來軍區司令部呢,走馬觀花的看一遍,就能寫出一份新聞稿。

今日,他們關注的焦點只有別列科夫將軍一人,不知那個年輕的將軍會說些什麼。

就在二號會議室,沒有什麼磨蹭,新聞發布會直接召開。

楊明志的確有許多話要給這些記者們說,不管怎麼說突擊步槍只是一種工具,他需要的借助這一工具為自己和家人撈到更大的收益。當然,他始終堅信著新槍將對軍隊帶來巨大的發展。

基于此,他完全不需要發言稿,就當著一眾側耳傾听的記者們,闡述起新槍研發的心路歷程。為了增加故事的傳奇性,其中的添油加醋也少不了。他更知道,不管自己說得多麼呆板,記者們一定會為了鼓舞士氣添油加醋,自己今天就說得更加夸張些。

不管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會怎麼想,報紙肯定要刊登相關內容。

如果是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員搞出一款神奇的武器,多疑的斯大林絕對會先派人去調查,或者干脆不予考慮。

可那是別列科夫的杰作,就是數據離奇,斯大林也應該相信。

當著一群記者的面,楊明志也豁出去了,反正是吹牛嘛,吹得越響亮越好。

「你們注意,你們在靶場上已經見到突擊步槍如同輕機槍那般作戰。我們應該謀求這種武器的量產,讓所有裝備莫辛納甘的戰士更換武器,全體裝備我的⑴⑵42突擊步槍。一個師裝備六千支,全師的火力將超越一個軍,一個集團軍裝備五萬支,戰斗力將逼近一個方面軍!」

「僅僅有它還不夠,我們的軍隊必須大量裝備由我發明的火箭助推式榴彈,必須保證每個班擁有一具發射器和十發備彈。每個排需要裝備一具單兵火箭炮發射具,至少備彈三枚。如此我們的基層部隊將具備空前的戰斗力,具備輕易機會敵人坦克的能力,具備輕易攻克敵人堡壘的能力。」

「你們必須把我的話如實的寫下來,這是我對軍隊建設的看法,你們應該對全聯盟人民發布。去告訴他們,別列科夫將軍將發明更多的新式武器,拿出一些新的軍事理念,使得前線的六百萬軍隊戰斗力迅速超越敵人……」

楊明志在這里滔滔不絕,梅得偉捷夫等軍區高官們,他們以旁听的姿態不停的擦拭額頭的冷汗。

大家都被震撼了,只因這個瘋狂的別列科夫,他簡直剛學會了跑步就想飛天。

難道這就是年輕人的青春熱血?也太狂了!說的話的確很提氣,只是那些話和《真理報》日常的吹牛並無二致。

事實就是如此,《真理報》、《消息報》、《紅星報》,蘇聯這三個主流報紙為了鼓舞士氣,在過去的一年里不停吹牛。據說後方兵工廠發明或改進一種新武器,報社馬上將其吹捧為殺敵利器。

這一次,話是從別列科夫嘴里說出來,這個年輕人過去的所作所為可沒有半點虛假,換言之他今日絕非夸夸其談,說不定,今日之「扯淡」以後都能實現呢?

「萬一他是對的呢?!」軍區司令可不敢斷然否定,因為一切都太誘人了。

蘇維埃的子彈產量從來不低,尤其是而今的托卡列夫手槍彈的消耗量是天文數字。司令可是仔細觀察了所謂中間威力彈,它也就比手槍子彈長一點點罷了,一旦量產,其生產效率不見得比手槍彈慢。

國家完全能應對中間威力彈的消耗,從技術層面來說,軍區司令實在確信,一旦新西伯利亞的幾個工廠改行又竭盡全力造突擊步槍,到了明年春季凍土融化之時,下生產線的突擊步槍裝備三個師肯定沒問題。

當然這不過是設想,莫看別列科夫還在滔滔不絕,就算技術上能夠實現,政策上也能實現?

除非,莫斯科的那些大佬下達許可。

軍區司令保持著冷靜,暫且就繼續听別列科夫繼續說話。

早在沼澤地的時候,薩林奇金就曾贊譽楊明志天生有著做政工的口才優勢,作為一個士氣的鼓動者,真的非常稱職。

果不其然,楊明志的一番鼓噪,記者們听著真是熱血澎湃。

他的話終于講完,輪到記者們提問。

會場的熱烈氣氛已被調動起來,奈何時間有限,楊明志和軍區司令商量一下,決定就只回答十個問題。

所謂問題也沒什麼特別的,還是關于槍械的問題,也有關于火箭炮的事。

只有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問到一個尖銳的問題︰「別列科夫將軍,我們獲悉您是中國人,現在您成為蘇聯英雄。您千里迢迢到蘇聯,為了我們的衛國戰爭做出突出貢獻,這一切是為了蘇維埃的信仰嗎?」

是,或者否,只要二選一就行了。

楊明志笑了笑,巧妙的回答︰「為了世界和平。」

也許這就是最萬金油的回答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證明了一件事,不同意識形態的陣營可以攜起手來,與極端的思潮對戰。雖然大家的意識形態不同,但最終的目的的確只有一個和平。

美國早在19世紀末,就致力于在全世界構築一個和平的貿易環境,因為這種環境對她自身有著巨大的好處。

蘇聯的夢想則超越了時代,如果紅旗插滿全世界,還會存在戰爭嗎?不會的,到了那個時候,全世界的人民都是按需分配,所有人各得其所,所有人安居樂業。

楊明志沒有在說下去,就以「和平」一次,結束了這次新聞發布會。至于記者們的最終新聞稿如何,已不是他要管的了。

……

記者們漸漸離開,軍區司令坐在旁听席上沒有第一時間站起來。

「司令同志,他們都離開了,我們也該離場。」軍區政治委員道。

「不!讓我冷靜一下。」司令揉了一下太陽穴,又看著洋洋自得的楊明志。

「別列科夫將軍,這一次,您真是……」

「怎麼,嫌我說得太過火了?」

「難道不是嗎?不過也好,您的兩位內務部的朋友也記錄下大量筆記,他們可能將親自向領袖匯報。」

楊明志點點頭,再看到卡斯特留拉和費留多夫自信的眼神,他知道軍區司令所言不假。

「也好。」楊明志使勁伸了伸懶腰,「如果能讓領袖明白新西伯利亞發生的一切,我就太高興了。我知道,有遠見的人會意識到我的新槍將會帶來怎樣的變革,領袖就是那位有遠見的人。」

「那是當然的。」至此,軍區司令終于站起身,他扶著桌子站了一會兒,只為讓松軟的雙腿緩過勁,「領袖是最有遠見的,別列科夫同志,您就暫且繼續研發,也許當您拿出下一款新式武器時,領袖的嘉獎令和一系列命令就來了。」

「好的,謝謝您。」

「不必拘禮,接下來,輪到我招待您了。哎呀,想必您也非常餓了。」

楊明志的確很餓,隨著情緒的穩定下來,饑餓感作用全身,整個身軀都有些綿軟呢!

饑餓,新西伯利亞的許多工廠,那里的工人們每天的伙食配給量實在是少,無業平民的救濟糧是更是稀少的。可他們的糧食再怎麼少,也好過困在列寧格勒的人們。

那里又是怎樣的慘劇呢?怕是每天都有數百人餓死吧!德軍的馮勒布將軍最不希望的發生的就是這種大規模餓死人的結果,俄羅斯平民大規模死于饑餓,馮勒布的個人榮譽即受到巨大侮辱。所以他拼命進攻列寧格勒,希望早點佔領城市,市民就不會全部餓死。結果,市民寧可餓死,也不願放棄蘇聯的第二首都。

如今,只有部分地方的糧食供應非常充裕,甚至某些地方,僅就吃飯問題實在奢侈。

接下來是一場飯局,楊明志不禁有些顧慮,畢竟從面相上來看,他覺得軍區司令部的一票高級人員都有著剛正不阿的氣質,他們是生活應該偏樸素一些,飯局不該是大魚大肉吧?

可這是軍區司令部的款待,也不可能寒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