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當名單上的人聚集在這間大倉庫挺厚拉林大尉的講解,八百多戰爭孤兒,他們下了飛機後,旋即被地勤人員統一接到另一間倉庫。

蘇聯的民政部門對這批孩子高度重視,雖然計劃上機群是在凌晨兩點左右抵達,他們在九月一日就抵達五號機場。戰士條件下孩子也必須立刻運到靠譜的地域,他們將用客車帶孩子們去往東方,去烏拉爾地區,送到那里的兒童學校統一管理起來。

烏拉爾地區也是蘇聯的兵員地之一,當地幾乎所有的0歲到8歲的男子幾乎征召完畢,蘇軍已經在提高征兵年齡上限。

高烈度的戰爭帶來了巨大的人員損失,母親哭著送走征召上前線的兒子,不久後,當地治安警察一臉憂愁的送來信件,那是犧牲士兵的死亡證明。

愛子為國捐軀,再多的歌頌都難以磨平家庭的創傷。這一時刻,蘇聯當局有意許可這些英雄家庭優先領養戰爭孤兒,即安撫人心有減輕了民政管理的負擔。

照顧孤兒,這是負責任大國的義務之一,蘇聯對此的態度更加堅決,戰事條件下,只要是戰爭孤兒,孩子們所需的一切即便國家很艱難都由國家負責,甚至還能提供很不錯的物質幫助,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活著。

他們能吃飽飯住得溫暖,但家人全部罹難,那種揮之不去的創傷,只怕需要半個世紀才能磨平。

戰爭狀態下,誰又能注意到孩子們的情感呢?當務之急就是把孩子帶到絕對安全之地。

孩子們排著隊,他們穿著的衣物五花八門,甚至還有從德軍死尸上扒下來的衣服拼湊改造的。長久的飛行又因為是夜里著陸,大家的精神都很糟糕。

孩子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飛行,他們對未來根本沒有概念,站在機場上,呼嘯的北風弄得人蜷縮發抖。

圖拉比戈梅利冷上不少,孩子們衣著不多,瘦小的身體使得抗寒能力更弱。

幾十名年輕的女民政人員接待了這些孩子們,如同驅趕一群小羊羔,將他們帶入了一幢溫暖的倉庫中。

自現在起,八百余名戰爭孤兒開始由相關機構全權負責,無論男孩女孩,第一時間換上了統一又嶄新的衣服蘇聯小學的冬季校服。

緊接著,每人一塊面包一碗熱湯,他們按照年齡約五十人為一組,突擊分成了十九個班級。

按照計劃,所有的孩子不得不在機場倉庫糟糕的環境過夜,待天亮後,將有五十輛客車開赴機場,浩蕩的車隊以烏拉爾地區為目標開始偉大的旅程。

很多人要在天亮後離開,而楊明志受到的是特別命令,即便夜再黑,此身也必須快速離開。

很快的,拉林大尉宣布起了佩里婭柳娜的歸宿,也就是楊明志的義女柳紅秀的安排。

名單上的眾多人,楊明志和楊桃因為加入了白俄羅斯國籍,自然就擁有了蘇聯國籍。這里唯一的特別正是柳紅秀,她蘇聯一直享有著留學簽證,她是各種意義上的中國人。

194年九月,隨著中國駐蘇聯的大使和一票工作人員全部遷移到了古比雪夫,莫斯科城里已經沒有一個中國人。

古比雪夫作為戰時首都,莫斯科則成為戰爭前線的超大兵營。

莫斯科始終面臨著空襲危險,滯留這里的外國人,恐怕就只剩下外國記者和聯絡辦事處的代表。

話說柳紅秀奇跡般的獲救,蘇聯方面按照外交義務通知了中國方面,也就僅此而已了。

畢竟在漫長的歷史中,她真的不過是個小人物。波及整個地球的世界大戰,一個還不到十五歲的孩子,她的意義又有多大呢?

她身為留學生,蘇聯方面有義務保證她的安全,並保證她能夠完成學業。

但這個孩子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留學生,她的胸口掛著一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因為她突擊擔任雷達兵並完成預警立功,榮譽毋庸置疑。

蘇聯和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截然不同,斯大林和他的親密戰友,普遍認為列寧的理想必須實現,那是一個偉大的夢想,為了快點實現它也必須實用些非常手段,即便斯大林搞出了大國沙文主義。

大量的國際學校建立有著多方面的考慮,蘇聯當局基本負責了這些留學生日常的一切消費。

戰爭爆發,蘇聯大量的學習加入東進大潮,所有的國際學校也是如此。

西部地區的國際學校紛紛遷移到烏拉爾山地區,柳紅秀一年來的經歷的確傳奇,但她已經平安著陸到了圖拉,未來她必須去往烏拉爾,在新的學校繼續完成學業,因為那才是她的義務。

拉林大尉的嗓音很洪亮,名單上所有人的安排宣讀完畢,他看看表,時間也才凌晨零點半。

少女的臉頰流露出不舍,她一直本能般的站在楊明志的身邊,听到了對自己的安排,情不自禁的抓起了楊明志的手。

烏拉爾地區在哪里她真的太清楚了,結合剛剛大尉的解釋,假若以後自己在烏拉爾,義父在新西伯利亞,那可是相隔兩千公里啊!

她緊握著楊明志的手,抬起那憂傷的小腦袋,"義父?"

"怎麼了?你"

柳紅秀的眼楮很大,她笑起來的樣子很是喜人,憂愁的模樣令人憐惜。楊明志看著她的眼楮,只見兩行熱淚從那雙寶石般的眼楮涌出,化作兩行熱淚。

楊明志能感受她的悲傷,再說了,又是和戰友分別,誰又能坦然呢?

"親愛的,你別哭嘛。"

這番安慰反倒加重了女孩的悲傷,此時此刻她無所顧忌,直接撲在楊明志的身上,悶悶的哭起來,淚水沾濕了衣服。

"妹妹,你別傷心了,這都是我們的命運吶!"楊桃試圖安慰這只悲傷的小鳥,結果她自己的眼角也掛上了淚珠。

男人悲傷時總是深沉的,會痛哭的往往是女人。

痛哭的柳紅秀帶動了許多人的情感,拉夫連季、葉甫根尼還有巴爾岑,情不自禁的聚在楊明志的身邊。

見得那幾位來了,楊明志輕輕撫著女孩的肩膀將她推開,接著半跪著身子,這一幕真的恍若父親安撫傷心的女兒。呵呵,他們畢竟都是中國人,在場的其他人看來,他們的關系真的太像是父女了。

楊明志睜大了雙眼面色嚴肅︰"親愛的,無論如何你都是留學生,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當戰爭結束了,你學成而歸,你必須回去報效中國。不要忘了你來蘇聯學習是為了什麼!"

"可是,您救了我的命。以後我會在烏拉爾,我會好好學習。您會在哪里?我擔心,我們以後再也不會見面了!"

"不會的。"楊明志微笑著搖搖頭︰"我們還會見面的,以後你還會得到些我的故事。我將有更大的前途,以後我還會打听你的事,如果你不是安心努力的學習,我會非常生氣的。听著,我們不是永別,不過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能經常見到你。"

听他這麼一說,柳紅秀的心情好了一點點。

"你現在還小,也許等你長大後,我還有機會做你的老師。到時候教授你的就是更高端的知識,在此之前你必須以優異成績十年級畢業。只有如此,你猜能夠理解吸收更深奧的知識,才有資格做的我學生!"

"那麼,如果我十年級畢業了,您會推薦我上大學麼?我我想學習更多的知識。"

"這需要看你全國統一考試的成績,我沒有權力推薦你上大學。"

楊明志還笑著揉著柳紅秀的小腦袋,他的話真的令女孩莫名其妙。

"義父,您在說什麼?統一考試是什麼?如果我要上一所大學,我要通過入學考試。"

"啊?"突然間,一種強烈的違和感油然而生。

這一刻,楊明志意識到,這個時代蘇聯根本不存在高考這一概念嗎?目測應該是的。他拼命的回想,馬上想到了娜塔莎。

那還是戰爭爆發前是九年級學生,其實相當于他認知概念上的"高二"。自己從沒听說過娜塔莎說過什麼類似于高考的考試,只是所謂取得了上大學的資格。究竟如何獲得這一資格,她從未說明。

但對于柳紅秀,細節問題她實際知道不少。

這一時代,蘇聯執行的是七年義務教育,之後的三個學年,學生需要支付學費。娜塔莎之所以上到了九年級,而非義務教育結束就會農莊做普通莊員,正是因為她學習好,農莊集體給她眾籌學費。她自己也很爭氣,在列奇察中學一直是獎學金的獲益者。

一個優秀的人,在許多領域都是優秀的。如果不是戰爭,她一旦完成了某大學的入學考試被成功錄取,蘇聯教育部門會減免一些學費,農莊集體還會給她眾籌學費,接著又是爭取獎學金的老模式。

蘇聯當前沒有統一高考,來自于工農階層的學生上完十個學年,要麼通過目標大學的入學考試,要麼通過特別的介紹入學的途徑。

不過對于留學生而言,他們上大學幾乎用不著入學考試,畢竟本時空可以到蘇聯上大學的外國人,其身份都不會普通。

柳紅秀的身份當然也很特別,她是中國軍人的孩子,如今中國和蘇聯更是一條戰壕上的戰友。即便如此,她並不相信當局會為自己開綠燈,再說她來蘇聯是有著極大的抱負,通過考試獲得入學資格,這也是對自身價值的承認。

唯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她學費。

柳紅秀需要一個許諾︰"義父,能答應我一個請求麼?"

"當然可以,只要我能做到。"

"上大學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但學費是個大問題,應該還是一筆巨款呢。我不太相信我的親生父親和他的戰友們能拿出那麼一大筆錢,但是您可以。"

"應該的!"楊明志回答的非常爽快,緊接著,面前的女孩竟浮現笑容。

她的笑有著多重意思,父親給孩子支付學費理所當然,楊明志繼續說︰"我是你義父,你是我義女。再說了,我們是同一個民族,更有著共同的信仰。"

柳紅秀和他的父親是自己人,他們必是未來中國的棟梁,如今的資助,楊明志覺得那是自己的義務。

如果僅僅是履行義務,還不至于那麼心安理得,柳紅秀渴望上大學,目的是得到更多的知識,她拼命的學習是為了更偉大的目標為了中國的復興。

全新的中國和她的五億人民站起來了,屆時,也只有蘇聯會因為自身戰略考慮,願意幫助還有60%的人處于中古時代的中國,突擊建立起最基本的工業實力。

未來的中蘇雙方理所當然會有蜜月期吧,屆時全新的中國輸送數一萬五千名留學生到蘇聯學習,他們學成歸國,無條件地服從分配,奔赴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後來成為發展工業和全面建立科研體系的骨干力量。

楊明志從不知道歷史上有一個名叫柳紅秀的孩子,也許僅僅是歷史的一個意外,使得這個本應死于戰爭的孩子活了下來。也許她本來就熬過了戰爭艱難活命,並成為中國大規模建設的一顆意義重大也默默無聞的螺絲釘,就像那個時代的千萬人,一腔熱忱渴望國家復興。

想要學習更高端的知識只是只能上大學,學費就是巨大的門檻。

現在的楊明志非常有底氣,他相信斯大林急需自己滿腦子的知識,以幫助蘇聯打贏戰爭,那麼作為交換,得到一些報酬是理所當然的。

楊明志可不傻,如果僅僅是渴望財富,便顯露一點勢利之徒做派,斯大林會非常高興。很顯然,斯大林最擔心的是什麼,楊明志非常清楚,只要不刺斯大林某方面的逆鱗,那麼獲取大筆現金不就理所當然?

給柳紅秀支付全部學費,真可謂輕輕松松。

但是僅僅如此就夠了麼?

柳紅秀的請求直擊楊明志心里柔軟的部分,他不是沒有想到戰爭結束以後的日子。

到了那個時候我有可能去中國嗎?斯大林會放我走?再說了,我去了中國就是最合適的麼?我對于中國最大的價值又是什麼呢?

捫心自問,楊明志終于明白到,假若未來大批的中國留學生到了蘇聯,那麼自己可以作為教授,把滿腦子知識的一切教會他們,甚至一些超時代的知識,還能自掏腰包給自己的學生支付學費。

未來國際大趨勢是不會變的,只是其中的小變數誰又知曉?

在這里,楊明志鄭重的向柳紅秀許諾︰"你要好好學習,我就是你在蘇聯的親人,一切困難你就聯絡我。"

"嗯!"女孩站直了身子,她擦一把淚水,突然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想了想,最終以俄語說道︰"遵命!司令同志!"(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