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3章 石人的心願

白甜甜沒听說過什麼龍的眼楮, 不過它還是把事情答應下來,並表示會立刻去找。

它看這位石先生來者不善,任誰丟了眼楮也會生氣著急,東西既然在應天府里, 那麼就無法繞過鎮妖處和衙門去, 開了個會一合計,白甜甜派信使把信息遞給朱標。

城南鼠族自嫁女事件後一直是朱標堅定的盟友, 這次鬧出來的動靜他一直在關注, 也給鎮妖處下了幫忙的命令, 沒想到調查這麼快有了結果,而且這結果還和他自己有關系。

「先生, 你說石人是不是來尋仇的?當年的眼楮, 又是怎麼被韓山童得到的?」

劉伯溫道︰「我怎麼知道?這是小明王送你的禮物,你去問他吧。」

听這語氣就是生氣了。

朱標裝傻道︰「韓林兒已經去了滁州,寫封信一來一往太費時間, 到時候又難免生變故, 還是我們先拿主意行動起來為好。再說了,這是他父親留下的, 問他他未必清楚。」

「我就不明白,你們一個個的, 非要與仇人交好,鄒普勝看上陳善, 你看上小明王, 圖什麼?圖麻煩嗎?」

「……話不能這麼說。韓林兒身不由己, 他也不願意做皇帝。」

「身不由己,世上有多少人能自由自在?單他一個痛苦嗎?」劉基道,「世子殿下, 你就沒有苦惱?」

世子殿下這四個字他是拖長了聲音說的,苦口婆心。

朱標無言以對,他的壓力確實也很大,一大堆的事壓在身上,生怕自己擔不起責任,以至于誤國誤民。

劉伯溫看著他沉默的樣子,心軟了,嘆道︰「罷了,談石頭吧。小明王怎麼說的?」

「他對我說誰將石人的眼楮歸還,石人就會實現誰一個願望。」朱標道,「听起來匪夷所思,但應該不是陰謀。當時的情況下,我們沒有時間多聊,我也沒有打擊他的必要,于是收下東西帶回來了。」

他接著道︰「眼楮在注入法力後會變大,所以應該是被封印過的,我已經很小心地把它保存在能夠隔絕靈氣的玉盒里,送到鎖龍井中壓住,不知是哪出錯了,竟還是走露風聲。」

「這很正常,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劉伯溫道,「小明王、藍玉、趙德勝都有嫌疑,哪怕是我,是躺在那里的六出白,又怎麼能保證不是自己干的?」

他這是用微妙的話術陰陽怪氣擠兌人,朱標理虧心虛,並不反駁,只岔開話題道︰「其實看這石人隨手送出百年道行的神秘,也許自木簪斷裂的那一刻,它就受到感應了,浮于空中的靈氣畢竟是很難抽干的。」

「不失為一種可能,那怎麼解釋它知道龍眼的事?」

「也許是什麼傳承法術,這個恐怕很難探查清楚,除非去親口問它。」

「眼楮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沒有。」朱標道,「是顆非常普通的石頭,如果不是韓林兒講了那些話,我根本不會多看它一眼,事實上,這顆石頭甚至還沒裝它的盒子有價值。」

劉基在書房里走了幾圈,坐回椅子上,細細思考︰「我還記得當年起義的詳情。明王靠白蓮教起家,趁治理黃河時,在黃陵崗埋下了一個石人,暗自散播民謠,口呼——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借此造勢鼓動民心。效果很不錯,民工們群起響應,只可惜有人告密,他在穎州被捕,馬上就殺了頭。後來紅巾軍能有成就,靠的都是劉福通。」

「關于獨眼石人的說法很多。有人說它是明王自己雕刻的,有人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仙神賜福,還有人認為這是天生地養的妖怪,乃補天石成精。眾說紛紜,沒一個簡單的。至于為什麼是獨眼,也有傳說。百姓們認為是這天下太黑暗,石人不忍直視,所以閉了一目。」

「姑且把小明王的話當真,那麼有四種假設。一,它是來尋仇的,為的是明王父子。二,它不想再遵守約定,故決定先下手為強。三,它想來提早完成諾言,避免你以後獅子大開口。四,它和明王有仇,它之所以被埋在黃河底下,是明王強迫的,眼楮之所以不見,是明王奪走的,來這兒是要道謝。」

劉伯溫繼續道︰「辦法我有三個。目前石人只知道你在應天城,而不知你是誰,拖也能拖住它,時間一長,其弱點自現。派鎮妖處去布下陣法絞殺也稱得上方便。把眼楮還回去有點吃虧,它也不見得領情,這雖然算個法子,但我並不推薦。」

朱標認真听完一串話︰「先生,若是能許願,該許什麼好呢?」

「殿下動心了?」劉基道,「按道理臣子不該直言犯上,可按勸諫的本分講,我就要實話實說,民為水君為舟,治理國家要用心用智,靠外力實現的願望豈能長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能不抱有警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知道先生的意思。」朱標道,「先生的辦法很好,能快速妥帖地解決問題,但我還是想去見見它,石人願意補償灰鼠的損失,又有傳授妖力的神通,不應該被輕易對待,最好慎重些。」

劉基沉默片刻,喝了口茶︰「主意究竟還是要殿下拿,既然決定了,就去做吧。」

他們兩個相處起來雖然隨意,但每次一到嚴肅的場合、正式的決議,劉基總會把稱呼換為公子、殿下,既是表達自己的尊重,又是對朱標的一種提醒和暗示。

「眼下師父和周先生雲游不知去了哪里,我爹去攻打武昌,都不在應天城,我去見石人,就麻煩先生多操心了,有事去找我娘就好。」

「以防萬一再做些防備吧?」

朱標自信道︰「我會請白甜甜約石人在鐘山見面,有黃修竹和竹知節二妖照應,它不敢造次。」

劉基點點頭︰「他們二妖在妖界里頗有清譽,如此我便放心了。」

「咚」的一聲,石人重重落在竹林的石板路上。

土里許多剛發芽的春筍嚇得一激靈,互相看了看,鑽進泥里藏起來。

察覺到動靜,黃修竹迎了出來,他今天可是特意換了件新簑衣,還梳了梳亂發,打算體體面面、干干淨淨地見人見妖,要是這石人識趣懂禮,他也以禮相待,要是……

哼,老夫先替公子給它個教訓。

「你好你好,老夫黃修竹。」

石人沉悶道︰「我叫石河。」

「不知你道行幾何呀?」黃修竹心里有些不悅,因為石人並未用尊稱稱呼他,以他的年齡和地位,難道不配嗎?

石人跳了一下,前進約有一丈的距離。

「道行……十三年。」

好像一塊從天而降的隕石砸在頭上,黃修竹差點沒有站穩。

十三年?十三年就成了精?既是十三年的道行,怎麼分出去一百年?

天才、騙子還是神通?

本來是要給下馬威的黃修竹這下驚疑不定,反被嚇到,一直到了山頂上,都沒能說出第二句話。

竹知節正在他們常坐著的桌子邊上品茶,看黃修竹一副痴痴傻傻飄在空中的樣子,忍不住挑眉嘲諷道︰「莫非是春天到了,臭蟲也要解凍?」

黃修竹腦袋里亂成一團,抽空瞪了他一眼,給石人拖出一張藤椅來,說道︰「你等的人很快來。」

石人點點頭,看都不看椅子一眼,撲通一下坐在地上。

這下連竹知節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了。他已經很久沒遇到過對他失禮的妖怪。

黃修竹是他的死對頭、老朋友,可以出言不遜。這個鬼東西哪來的臉?

見竹知節神色不對,黃修竹趕緊過去,拉著他進了竹林細細講解,再出來,兩妖的疑惑已一模一樣,都不知道該怎麼對待石人。

山頂的氣氛沉寂下去。

竹葉簌簌,泉水叮咚,終于,有腳步聲逐漸接近。

朱標踏上最後一節台階,剛準備拿出自己的證物,四下一望,看到似有不對勁的兩妖,用眼神試探一下,想問怎麼回事。

黃修竹指了指石人,兩手貼在腰上擺了幾下,表示這是兩個小翅膀,意為石人的修煉速度好像在飛天。

理所當然的,朱標沒看懂。

這時石人開口了︰「你身上有龍眼楮。」

朱標道︰「是的,你的眼楮就在我這里。」

石人盯著朱標觀察許久︰「你身上不僅有龍眼楮,還有龍氣。」

朱標不想談別的話題,直接道︰「你來這里是想要回眼楮,還是想報仇?」

「報仇?報什麼仇?」石人道,「我改主意了,你是不是朱標?」

安分呆在朱標腰間的扇子驟然升起,扇尖直指石人,墜子一閃一閃,冒著金光,這是它發動攻擊獨有的準備動作。

黃修竹在簑衣下的手慢慢長出毛發,指甲變長。

「你是朱標就好辦了。」石人冷靜道,「眼楮你還也可以,不還也罷。我有個交易說給你听听。」

「你等等。」黃修竹打斷了他的話,「你不是說只要還了眼楮,就有一個願望嗎?何來交易?當我們是傻子嗎?」

「願望是願望,交易是交易。」石人的聲音像它的本質,厚重而笨拙,厚重是如石般的穩重,笨拙是如山的堅韌與不移,「願望是本該有的,交易是額外的。」

「什麼願望都可以?」

「只要是我能實現的。」

黃修竹道︰「你能實現什麼?」

「我可以為妖怪增加妖力,為鬼增加陰氣,為修士增加法力,為凡人變出數不清的金銀珠寶。」

「這不可能!」黃修竹叫道,「你才十三年道行,能增加什麼?」

其實他很清楚石人確實可以,只是不願意相信,也不明白它為什麼能行。

「我的神通特殊,可以收納天地靈氣儲存起來,必要時候再轉化出去。」

黃修竹閉嘴了。

朱標明白過來︰「這麼厲害的能力不可能毫無限制,代價既不是許願一方承受,那就一定是你承受。」

石人點頭承認︰「許完願望我就會死。」

黃修竹又可以了︰「那好辦,你不賴賬就好辦,公子,你許願吧!它死了不就沒法鬧事了麼!」

「我倒是想听听交易的內容。」朱標道,「請講吧。」

「我有一個很深的執念,只要你幫我完成它,我會千秋萬代替你鎮守國土,所有的君王,只要不昏庸,絕不會被人暗害,所有的官吏,只要足夠清廉,絕不會被人誣陷。」

石人說這話時,身上的氣運如海浪翻涌,愈來愈高,直沖雲層,在龍脈所埋的鐘山上,竟一時比它還耀眼矚目。

起義因它而起,因它而盛,數千萬百姓將願力和期盼投射在它身上,竟然塑造出這麼一個為國為民的妖怪。

它終結了元朝的氣運,代表的正是人的精神。擁有石人的意義,不下于傳國玉璽,不下于人道龍氣。

黃修竹和竹知節看呆了,和上次見到龍脈出山一樣,徹底沒了千年大妖的風度。

沒認識朱標前,他們的生活好像圓形輪胎的汽車,平穩行駛在大路上。認識朱標以後,汽車成了挖掘機,輪胎也成了方的,那路,更是修在了沼澤里。

幸運的是,燃料是火箭的燃料。有億點波折,咬牙也認了。

朱標鄭重道︰「你的執念是什麼?」

「明王韓山童用石料鑿出我的模樣,將我埋在黃河里,我親眼看著百姓們約定反抗,親眼看著他們失敗。我想請你進入我的夢境,重新走一走這過程,讓我見到什麼才是正確的、真正的起義。」

「好。」

當晚朱標向朱元璋寫了一封簡短的信,詢問怎麼才能造反。

朱元璋在黎明收到信,那時炮火轟鳴,武昌城破,陳理出城投降,一統江南指日可待,他大筆一揮,只回復兩字——堅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