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他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在他們那會兒很多書都沒寫出來,他們怎麼可能看?
可惜吳普這人其狗無比,根本沒給他們充分的補課時間。吃過以後他就給孔丘他們安排好直播間。
和以前苦哈哈的直播條件不一樣,這次吳普給他們安排了現代化的稷下學宮布景,一行人依次落座,很快開始展示在座諸人的文章或者後世的解讀內容.
孔丘等人過來時年紀都不小了,觀眾看起來就是一群形貌各異的老頭兒圍坐在那等著直播開始。
偶爾遇到上過課本或者考卷的文章,他們還將通過題庫系統在同一個房間回答相關問題,答案將會以不透露姓名的形式發送給系統邀請來的專業一線教師負責評分(主要是怕她們心里有壓力)。
吳普客串主持人把具體規則在直播間里講了一遍,又特意強調前面已經跟孔丘他們講過的重要原則︰不要動手,不要動手!動筆也盡量斯文一點,千萬不要罵出會被直播平台封禁的話!
預告早就發出來,直播間里十分熱鬧——
「好家伙,這是要禍害誰來著?!」
「標題寫了,百家爭鳴啊,館長怎麼不給大伙介紹介紹具體都是誰!」
「最高大那個是孔子吧?太顯眼了,很難不認出來!」
「太棒了,是要讓他們做文言文閱讀理解嗎?」
「听狗館長強調‘不要動手’,我怎麼這麼想笑!」
「他們打起來那是真的很難控制吧?我懷疑館長打不過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
「那當然,就問你能徒步繞省里走一圈嗎?而且他們那會兒時不時還打仗啊遇到野獸啊啥的,擱你身上你估計都不敢出門了,更別說什麼周游列國!」
事實證明,吳普的提前提醒還是很有用的,當光屏上開始隨機放出各家的代表文章時,孔丘他們的表情都開始變得精彩。
尤其是孔丘吧,名氣特別大,所以他時常出現在百家諸子的文章里頭。
不是當被批判的反面例子,就是拉他當槍使!
比如公孫龍這家伙給人講白馬非馬,也要拿孔丘出來舉例子。
據說有次楚王有次發現自己弓丟了,左右要去找回來,楚王卻說︰「不用了,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哪用去找?」
孔子听說了這事兒,搖著頭表示楚王的仁義還沒到家,他要是真那麼仁義,為什麼不說「人亡弓,人得之」,非要加個「楚」呢?沒到家啊沒到家,怎麼看都沒到家!
公孫龍就拿這件事做文章,表示孔子都說楚人不等于人,白馬怎麼就是馬?
你認孔子的話,為啥不認我的話?
白馬非馬,孔子都說對!
孔丘︰「………………」
孔丘看著光屏上出現的「白馬非馬」論,目光幽幽地看向公孫龍。
這個後生,怎麼這麼會扯虎皮呢?
不等孔丘發表看法,荀況已經主動出擊,和公孫龍進行一番唇槍舌戰。
白馬不等于馬,可白馬屬于馬的一種,你這繞來繞去糊弄誰呢?!你這是惑于用名以亂實!
堅決抵制這種扯孔子虎皮胡說八道的歪門邪論!
不愧是稷下學宮優秀講師、杠精界出色代表者,荀況反駁起來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听得本來不怎麼懂這些玩意的直播間觀眾都听明白了。
這就是雙方在玩邏輯游戲,說得越彎彎繞繞,對方越容易被繞暈!
這一場。
荀況略勝一籌。
公孫龍觀望中。
孔丘受到傷害。
也許是荀況第一場表現十分出色,接下來光屏上就放出了荀況的大作。
《非十二子》。
荀況︰?????
你哪怕放篇《勸學》呢?!
可惜文章都出來了,並不以荀況的意志為轉移。
《非十二子》既然敢叫這個名字,內容自然也離不開「非」字。
里面出現得最頻繁的一句話是「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具體語境是這樣的︰「有的人有_______等一連串缺點,但是他們說起話來有理有據,一天到晚欺騙蒙蔽愚蠢的人民群眾,____、____就是這種人。」
缺點和人名都按照標題里的「十二子」來填空就成了。
接著他又開始激情吹捧孔子和他的學生,表示這才是真正的好學問,其他人全都是垃圾,包括孟軻這個儒家接班人!
孟子根本不懂孔子,他的學說純屬胡說八道,偏偏後來者還以為這是孔子他們的觀點,孟子罪過大了!
反正,咱只認孔子,不認這些亂七八糟的家伙!
至于這篇文章里沒有被罵的人,約莫也被荀況劃分為「愚眾」行列!
其他人目光幽幽地看向荀況。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
你過分了啊你!!!
還有你個孔仲尼,怎麼又是你啊!
第二場。
荀況拉了仇恨。
甚至順便幫孔丘拉了仇恨。
在荀況遭遇群毆之前,光屏上隨機出一篇新文章。
《兩小兒辯日》。
列御寇寫的。
列御寇沒來,不知在哪憑虛御風去了。
列御寇作為一個編出了「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等故事的寓言大師,孔子也是他鐘愛的創作對象。
主要是戰國時期的人搞創作,基本都繞不開孔子這位大佬。像莊子寫書絕口不提同一時代的孟子,卻經常會寫點孔子小故事!
今天列御寇的老師壺丘子正好在場,他讀著愛徒寫的精妙寓言,覺得沒有毛病,這不生動幽默、引人深思,听說還被選入課本了,小孩子全都要學,妙啊!
眾人也覺得挺好。
孔丘︰「…………」
第三場,受傷的還是孔丘!
接著光屏上又出現一篇新的文章,內容是孔子表示人心難測,洋洋灑灑列出九種識別賢與不肖的基本方法。
比如把對方扔去偏遠地區工作,看看對方忠不忠誠!
比如可著勁逮著人干活,瞅瞅對方有沒有才能!
比如突然問對方問題,試試對方的知識水平!
非常實用的九征識人術!
就是被觀察的人有點慘。
現在問題來了,請問這「九征」出自什麼書?
友善提醒,寫著「孔子曰」的話不一定出自孔子。
孔丘︰「…………」
莊周出來認領︰「不好意思,是我寫的。我就是把您的‘听其言而觀其行’稍微擴展細化一下,沒別的意思。」莊周又和孔丘說起自己對《論語》里的一段印象深刻,讀著覺得很有意思。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孔丘看到學生宰予在呼呼大睡,氣得當場罵起了髒話,什麼朽木啊什麼糞土之牆啊,接著又開始嘆息︰「以前我很相信別人,別人說了我就信他真會去做;自從收了宰予這個學生,我得看看他們怎麼做才能信,都是因為這個混賬啊!」
暴躁老師,在線發飆。
多麼發人深省的經歷!
不得擴寫一下讓大伙深入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孔丘已經有些麻了。
這都是些什麼人啊!
孔子不愧是孔子,不管是解讀《論語》的人還是拿他搞衍生創作的人都是最多的。
隨著文章陸續放出來,只有孔子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那些觀念不同的人(比如列子)擠兌他也就罷了,連那些聲稱奉他為聖人的家伙,寫的文章也很有「一粉頂十黑」的效果。
人和人的腦子畢竟是不一樣的,就算是同一個人,觀念也會隨著年歲增長而不斷改變。
孔丘本人也是這樣,他年輕時意氣風發,學生要去幫意圖篡逆的家臣做事,他當場就說「你不是我學生了」。等到許多年後,有個亂臣賊子找他出山,他思量許久居然答應下來,嘆著氣說︰「我總得派上點用場啊。」
連自己的觀念都可能不斷更迭,一本書、一段話被人解讀出各種意思就很正常了。
大伙本來好幾次都想打架的,瞅見孔丘這麼慘,他們也就暫且偃旗息鼓。反正未來的日子還長得很,有的是機會辯論(干架),不必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撕破臉!
蘇軾悄悄問躲到幕後圍觀孔丘他們討論的吳普︰「這些文章真的是隨機的嗎?」
他總感覺不像啊!
吳普信誓旦旦︰「當然是隨機的,難道我還會故意禍害赫赫有名的孔聖人不成!」
蘇軾說道︰「難道你不會?」
吳普笑而不語。
文章賞析過半,到了大伙非常期待的文言文閱讀理解題。
孔丘他們都隨機到了一篇閱讀理解,要他們完成相關考題。
現在系統改造的博物館專供輸入法已經非常完善,他們可以盡情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題目!
這個蘇軾可太熟了,旁邊的杜甫也心有戚戚焉,忍不住和吳普探討起來︰「他們會不會拿不到高分?」
吳普一臉篤定地說道︰「你們那是要背誦記憶的,他們哪里一樣?你說讓他們給古文斷個句,他們能斷錯嗎?容易得很,絕對沒問題!」
事實證明,吳普純粹是在胡扯。
百家諸子這場考試的結果堪稱一塌糊涂,主要是吧,斷句還成,剩下的什麼詞語理解、內容分析、語句翻譯,對他們來說就有點奇怪了。
畢竟他們用習慣的口語,和後世的口語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他們對內容的理解,和後世也還是有一定區別。這不就是很容易對不上參考答案嗎?
吳普一看成績,暗搓搓把他們一鍵發送到孔丘他們面前的光屏上。
直播間觀眾圍觀了大佬們的答題過程和看到成績單時的表情,頓時感覺身心舒泰。連蘇軾和杜甫兩個曾經的受害者,都隱隱明白吳普為什麼經常這麼狗,原來人狗起來居然是這麼地快樂!!!
這場「百家爭鳴」直播圓滿落下帷幕。
就是不少人遺憾沒能看到孔丘他們打起來之外。
而《華夏Online》的「百家爭鳴」活動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中秋佳節來臨這一天,稷下學宮正式開放。
稷下學宮是個開放性的高等學府,水平足夠的人就可以來講課,有心求學的人就可以來入學,很多人的講課模式是講座與辯論相結合的模式。
現在面向玩家開放,玩家可以在線選課,也可以跑稷下學宮邂逅大佬,和大佬們聊聊人生。
別看這個新地圖叫「稷下學宮」,實際上它把整個齊國國都都涵蓋進來了。
吳普是這樣忽悠系統的——
既然是齊國國都稷門附近的學校,怎麼能沒有稷門!
都有了城門,怎麼能沒有城池!
系統能怎麼辦,系統只能照辦。
所以這個地圖是戰國風的齊國都城。
哪怕以前已經在各種視頻里刷到過不少古代建築,親自行走其中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比起新手村那個小村子,這個國都可就氣派多了。
就是城門和城牆都很古樸,新涌入新地圖的玩家們還現場了解了一下孔子能舉起來的「城門之關」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嘗試著去扛那根可以阻擋敵人攻城的巨大橫木,結果那橫木自然是巋然不動!
連花貢獻值給自己體質加了點的力量型玩家都扛不起來!
嘶,孔子恐怖如斯!
準備悄悄路過(並因為高大身材極為引人矚目)的孔丘︰「………………」
一干在那對著「城門之關」討論得熱火朝天的玩家們注意到要進城的孔丘,眼楮咻地亮了。他們熱情地一涌而上,圍著孔丘開始熱情提議︰「您來了!據說您能舉起這玩意,是真的嗎?要不您現在來一個?」
周圍人也「來一個」「來一個」地起哄起來。
有人還是比較尊老愛幼的,關心地說︰「老先生瞧著也六七十歲了,還是算了吧,萬一扭到腰怎麼辦?」
起哄的人堅決不承認自己沒注意這一點,眼珠子一轉,給自己開月兌起來︰「沒事的吧,這可是游戲里,又不會真的扭到腰!」
孔丘︰「………………」
這終歸是個只有他孔丘受傷的世界!
都怪那董仲舒玩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然的話又豈會只有他一個人承受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