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十余日,孫劉兩軍多次小規模交鋒,北軍勝少敗多,江東軍士氣大振。
而江夏曹操與赤壁南岸德江東軍成犄角之勢,使得北岸的劉軍不敢輕易南去。
這一日,一舟渡河南去,直奔江東軍在南岸的營寨。
舟中兩人而已。
過到南岸,大都督周瑜親自相迎,設宴相待。
來人如今雖然落魄,且在天下之間毀譽參半,可卻是北岸的豪雄劉備都曾親口稱贊過的豪杰。
正是曹操與他的護衛典韋。
郭嘉離世,劉備大軍又步步緊逼,如今的曹操已然消瘦了不少,性子也沒了之前的跳月兌,望之反倒更似人主。
周瑜笑道︰「不想曹公今日竟會親自前來,真是極有誠意了。」
他確實不曾想到曹操會親自前來,若是此時他動些心思,完全可以在此地將曹操挾持。
如今有劉備為大敵,江夏的曹軍定然不敢翻臉。
待戰敗了劉備,便可以曹操為質,將其在江夏的兵馬全部收入囊中。
曹操飲了口酒,笑道︰「既然是雙方結盟抗劉,自然要有些誠意。孫將軍少年英豪,自可支撐起江東一片家業,曹某那幾子不成器,自然只能親自奔波。」
周瑜笑了笑,听出了曹操的言下之意。
無外乎是曹操提醒他們江東,他在江夏留有後手,即便是將他囚禁在此地,也別想借此威脅江夏的曹軍。
周瑜一笑,略過此事不談,問道︰「曹公此來,除了與我相見,可還有旁的事情?」
「自然是有的。」曹操也是笑了一聲,「你我久在南地,當知北軍南來,定然極難適應此地的氣候之變。如今我營中有些青州軍叛逃的士卒,與我說如今駐扎在烏林的青州軍中有不少士卒已然染病,戰力大減,這也是為何劉備始終不曾率大軍渡河的緣由之一。」
周瑜思量片刻,點了點頭,「北地士卒水土不服應當是實事,不過如今卻還不是最好的進攻,還需要等上一等?」
曹操聞言皺了皺眉頭,「機不可失,青州軍勢大,若是不抓住這個機會,只怕日後再無機會。我此來也是想與公瑾商量一起出兵。」
周瑜笑著搖了搖頭,「要對付青州軍確實不易。可一次出手,便要將其徹底拿下,所以定要萬無一失。一戰,便要讓他劉玄德此生再也不敢南望。」
曹操思量片刻,笑道︰「公瑾所言有理,只是不知公瑾所等的機會,又是何時?」
周瑜笑了笑,「等東風。」
……
月余之後,東風大起。
這一日,有人暗中自北岸送來了書信。
寫信之人,正是之前被周瑜施以杖刑的黃蓋。
信上言明,數日之後,他將攜所部前來投誠,望劉備能順勢進攻。
到時里應外合,可輕取江東。
此時劉備正捻著書信,臉上笑意玩味。
東風來了,黃蓋也來了。
可他終究不是曹孟德啊。
此時諸將早已聚在帳中。
賈詡為眾人一一點明需做之事。
劉備輕聲笑道︰「諸將按布置行事,此戰之後。天下將再無我軍敵手。」
他站起身來,將璧上配劍掛到腰間。
這些年他雖多次親臨戰陣,可已經極少有拔劍出鞘的機會了。
他朗聲道︰「諸君,功名富貴,皆在眼前,憑君自取。」
……
數日之後,長江之上,幾十只小船破水而行。
當先的一條船只上,有老將披甲而立。
哪怕明知大戰在即,黃蓋依舊有閑情轉頭打量著江上景致。
這麼多年,他早已見慣了長江上的風景。
到了如今這個年歲,他其實早已看澹了生死。
如今唯一放不下的,也只剩下這個他輔左了三世的孫家。
當年是他和程普這些人與孫堅一起打下了江東最初的基業。
所以江東孫家能夠稱雄天下,既是當年孫堅的野望,也是他的願望。
哪怕要讓他們搭上性命。
「將軍,快看!」船上一個軍士抬手指向遠處。
江上多大霧,黃蓋極目望去,可見對面有大船若隱若現。
黃蓋立刻打出黃字旗號,示意對方不要出手。
等待良久,對面果然不曾有動靜,黃蓋這才讓船隊繼續前行。
眼看著相距那些大船只剩幾里。
他長吐了口氣,轉頭輕聲道︰「動手吧,今日一戰只要能勝,凡是能活著回去的,日後我自會保你們一世富貴榮華。」
士卒們得了軍令,各自將身後船上的帷幕掀開,露出其下的火油柴草等易燃之物。
在靠近對面大船的同時,迅速將其點燃。
伴著呼嘯而來的東風,船上的火焰驟然加劇,如一條條火蛇,咆孝著騰空而起。
黃蓋等人瞅準時機,跳入江中,看著自家的小船順著風勢,撞入到對面的大船之中。
一瞬間,火焰如龍,照徹天際。
黃蓋不曾立刻離去,直到隱隱听到了對面的叫喊以及落水聲,他這才潛入水中,朝著身後游去。
這也是他久在江東,深諧水性,這才有了些許活命的機會。
換了旁人,在如此天氣下落入水中,還想游回對岸,唯有死路一條。
即便如此,也只是有些機會罷了。
他依舊是在賭命。
……
長江以南,埋伏在左近的江東軍馬早已登船束甲。
此時見到北岸水寨之中燃起的通天火光,周瑜知道黃蓋定然已經功成。
他轉過身來,面向身後諸將,抽劍而出。
「江東存亡皆在此戰,諸君當奮力爭先!」
隨著他一聲令下,船隊迅速朝著對面的北軍水寨沖去。
江東軍馬本就極擅水戰,江東的造船之術放在天下間也是屈指可數,如今全速而行,很快便沖到了江北水寨。
只是剛剛沖入寨中,周瑜立刻便察覺到有些不對。
水寨之中火光大起不假,可卻是不曾見到半個人影。
想到此處,他如何不知多半是中了劉備的計策,立刻傳令船隊折返。
只是還不等他們退去,忽的有船只自四面而來,將他們圍攏在水寨之中。
來的都是大船,如周瑜這般水戰的行家里手,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看出這些船遠在他們所用的戰船之上。
對面的主船之上,有長髯漢子持刀站在船頭。
此人伸手撫著長須,打量著水寨之中被圍困的江東水軍。
他在青州編練水軍多年,今日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關羽朗聲笑道︰「周公瑾,如今已然入我甕中,何不早降?」
此時水寨之中安靜至極,唯有火焰燃燒的 啪聲,故而關羽的言語在水寨之中清晰可聞。
周瑜打量了一眼江東士卒,遭逢巨變,人心動搖。
他又左右環顧,從內看去,可見水寨之中多有破損,未必經的住幾輪箭雨。
他吐了口氣,看來劉備是蓄謀已久了。
好在他在水寨之外還有安排。
他吐了口氣,以手中劍遙指關羽,「速決生死!」
隨後以己船開路,當先朝水寨外殺去。
關羽點了點頭,「忠義之士,關某敬之。」
他揮了揮手,示意全軍壓上。
隨著北軍朝著水寨中圍攏而去,廝殺吶喊之聲大起。
……
水寨之外,有一支江東水軍正在遠處潛藏,正是周瑜之前準備的後手。
為首一將站在船頭,看著周瑜等人闖入水寨之中,隨後又看著關羽等人出現,圍困水寨。
此人始終不曾出手。
他盯著關羽所乘的那支主船,沒有言語。
此人正是當初率軍襲取江夏的呂蒙。
不知為何,他見到遠處那員留著長髯的將領,心中竟然會有些莫名的季動。
在他身旁的一員年輕副將開口問道︰「將軍,如今大都督為敵軍所圍,咱們何時出兵相救?」
呂蒙回頭看了這個年輕人一眼,此人名叫潘章,為人放蕩,卻極受孫權的信任與喜愛。
江東軍中,孫權的心月復不多,他與潘章都在其中。
呂蒙笑道︰「相救?如今敵我懸殊,貿然上前,不過是求死而已。大都督特意將你我藏軍于此,還專門準備了輕薄快船,難道你真的猜不出大都督的此中用意?」
潘章一愣,隨著呂蒙方才的目光看去,如有所悟,「將軍的意思是,大都督早就想到可能會中敵軍的埋伏。一旦中了敵人的埋伏,他會以自身為餌,吸引敵軍的注意,然後咱們可以乘勢襲殺對方主將,隨之逆反戰局?」
呂蒙點了點頭,笑道︰「孺子可教也,日後還是要多讀書。」
潘章羞慚,他是孫權親信,自然也听過那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故事。
此時不遠處大戰正酣,關羽所乘的主船身旁只有數船相護。
呂蒙攥緊手中長矛,冷聲道︰「準備隨我襲殺敵將!」
「是。」
潘章應命一聲,整軍前行。
……
水寨之中,戰事慘烈。
江東軍本就是甕中之鱉,即便周瑜親自沖鋒在前,可依舊廝殺不出,反倒是讓其身負數創。
越打越是讓主帥周瑜心驚。
江東軍馬素來以精擅水戰聞名天下,可如今對上這些北方水軍佔不到半點便宜不說,甚至隱隱有些被壓制在下風。
不論士卒對水戰之精煉,還是船只武備,北方水軍都不在他們江東水軍之下。
想必定然是那劉玄德早早的就開始準備南下江東了。
周瑜揮劍格開一支射向他的箭失,不時抬眼朝著一個方向打量看去。
呂蒙雖是孫權愛將,可周瑜對他在軍略上的天賦也欣賞的很。
更為難得的是此人善于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這種天賦,即便是周瑜也要甘拜下風。
周瑜抹了一把臉上的血跡,再次指揮著坐下船朝前殺去。
既然呂蒙不動,他便為呂蒙創造機會。
……
水寨外的主船上,關羽望著水寨中猶然奮戰不止的周瑜等人。
周倉湊到他身前,嗡聲道︰「將軍,不如讓俺帶人上前沖殺一番?」
關羽沒有言語,只是皺了皺眉頭,片刻之後,他展眉笑道︰「好,你可帶人前去相助。只是兄長之前下了死令,周瑜此人定要活捉。」
周倉應聲而去。
也正是周倉率軍離去,一直在旁窺伺的呂蒙見主船身側只有七八支戰船護衛,這才立刻帶著所部軍士直奔主船襲去。
主船之上,關羽見了直奔而來的那十余條江東快船,不驚反笑。
他令主船朝著圍攻水寨的北方水軍的船隊緩緩退去。
原本呂蒙還在遲疑,到底要不要圍攻主船。此時見到主船退去,他再不遲疑,立刻帶著船隊圍攏上去。
呂蒙與潘章所乘之船沖在最前。
不想眼看著就要追到,那北軍的主船忽的放緩下來,接著更是驟然轉向,帶著那數只船只朝著他們撞來。
這個變故也是出呂蒙預料,不想敵軍主帥竟有如此魄力。
他原本是想以出其不意的進攻姿態令敵軍主帥喪膽,如此一來,主船慌不擇路的退去,北地水軍定然大亂。
到時被困水寨之中的周瑜等人便可順利突圍。
不過如今也好,只要擒拿或者殺死敵軍主將,則這些北地水軍不攻自破。
正在他準備帶軍殺上北軍的大船之時,北軍主船上的戰將卻是先一步帶人躍到他們船上。
為首之人長髯青袍,面如重棗,手中更是提著一桿極為少見的長刀。
那漢子自上到下打量了呂蒙等人一眼,點了點頭,開口道:「有些膽氣,可惜踫到了關某。」
言語之時,雖無倨傲之態,可身上傲氣卻是撲面而來。
呂蒙聞言自然也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劉備與關張二人情若兄弟,此人既然姓關,又能出現在此地統率水軍,定然是關羽無疑。
他心中反倒是驚喜幾分,只要在此地捉住或斬殺關羽,莫說解救水寨之中的周瑜等人,說不得還能逼迫劉備退兵而返。
畢竟,這位劉皇叔,從來都是以仁義聞名天下。
呂蒙冷聲道:「關雲長,今日取你性命之人,乃是江東呂蒙!」
他以目視身側的潘章,兩人一左一右,帶著手下軍士朝關羽圍攏而去。
面對兩人圍攻,關羽卻是半點不懼,他指揮著手下親衛擋住一旁的江東水軍,獨自迎向呂蒙二人。
自獨鎮一方之後,他已極少親自出手對敵。
一來是無須他親自出手,二來是身負鎮守一方之重任,由不得他隨意出手。
只希望對面的兩個對手能打些,如此才有趣。
而在雙方動手的同時,雙方其他戰艦上的軍士也正不停朝著這支戰船上涌來。
此時關羽已然與潘章交手,潘章仗著年紀力盛,與關羽纏斗了數合。
只是數合之後,關羽的攻勢不弱反強,卻是越發凌厲起來,潘章再也支撐不住,敗退下去。
呂蒙正要上前相助,不想關羽卻是上前幾步,趕上潘章,一刀重重 下。
如今潘章力竭,加上著實已經喪膽,抵擋不住,竟是直接被關羽 成了兩段。
原本想要上前相救的呂蒙,見狀不由得後退幾步。
關羽望向呂蒙,「此子武藝尚可,不過尚不配做我的對手,希望你的武藝更好些。」
呂蒙勃然大怒,雖說如今讀書不少,可到底是市井間起身的游俠兒,見關羽如此挑釁,持矛上前便與關羽纏斗起來。
能上戰陣,且能屢次先登,呂蒙的武藝自然不差,可惜今日他踫到的是關羽。
而對上呂蒙,關羽雖然嘴上說的輕巧,可卻是動手時便用處了全部手段。
只因劉備曾告戒過他,日後若是在戰陣上遇到呂蒙,切不可留手!
能讓自家兄長如此鄭重其事的告戒,他本以為呂蒙定然是個呂布那般的好手,可如今交起手來,才發現此人的武藝雖然不差,可卻也算不得厲害。
兄長實在是高看了此人幾分。
事已至此,他也不再多想,手中刀勢越發迅 。
再戰三合,一刀 斷呂蒙手中長矛。
再一刀,斬殺呂蒙。
隨著關羽連斬兩將,還在抵抗的江東軍馬立刻亂作一團。
只是沒了主將,很快就被關羽鎮壓下來。
……
另外一邊的水寨里,周瑜苦撐良久,始終不見呂蒙前來相救。
眼見手下軍士戰死之人越來越多,他也是心中越發焦急起來。
而就在他分心之時,不曾察覺船下有幾個黑影一閃而逝。
隨後坐下船忽的被人鑿漏,整支船朝著水中沉去。
周瑜立刻跳船下水,只是在他下水的那一刻,忽的從水中越出眾多北地水軍,為首的黑大漢子更是上前直接擒住周瑜。
此間江東軍馬本就沒了戰心,如今見主將被擒,大多也就舍下武器,投降了北軍。
周瑜見大敗如此,忍不住吐出一口鮮血,昏了過去。
……
烏林以北,見江中火起,曹操早已帶著江夏的軍馬傾巢而出,如今正在一處密林中潛藏。
曹操模著腰間的倚天劍,有些出神。
今日背水一戰,本該是用青釭劍才更合適些,可惜當初在兗州時此劍已為趙雲所奪。
想到青釭劍,自然便又想到那個死在趙雲手上的曹家麟兒曹純,還有那支尚未完全成型便已夭折的虎豹騎。
若是有虎豹騎在,今日一戰,也能多上些把握。
一旁的夏侯惇忽的開口,「孟德,為何要將江夏的軍馬全部帶來?萬一周瑜在江上戰敗,那我軍豈不是全無退路?」
曹操回過神來,笑道︰「此戰本就是生死之戰,此戰若敗,天下雖大,你我又有何處可安家?」
夏侯惇點了點頭,卻是看了看身後兩個年輕人,嘆息一聲,「當日的昂兒也好,今日的丕兒和植兒也好,做曹家的子弟,到底是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
身後兩人,便是曹丕與曹植。
今日一戰既然關乎曹家未來,那他們便不得不來。
曹操只是扯了扯嘴角,「既然是我曹家子弟,有些苦頭,注定是要吃的。他們的阿父,能走到今日,也不是一帆風順啊。」
此時烏林中的駐軍開始有了些動靜,有軍馬調動,朝著水寨中趕去。
曹操抽劍而出,左右打量了一眼身側的眾將,輕聲道︰「諸君,此戰若敗,則你我在天下再無立足之地。可此戰若勝,則他日封侯拜相,皆不在話下。諸君當努力爭先!」
言語之後,他一馬當先,朝著北軍在烏林之中的營寨沖去。
……
烏林以南,曹操已然帶人沖入軍營之中,只是如在江上的北軍水寨一般,營中卻是見不到半個人影。
曹操心知中計,想要立刻帶軍撤去,不想喊殺之聲大起,本該馳援江上水寨的北軍卻是突然出現在此地。
曹操雖是盡起江夏之兵,可也只是數萬之眾,此時將他們圍攏起來的北軍卻是倍于江夏軍馬。
一時之間,北軍將江夏軍包裹其中,如江流匯聚而來。
單單是那數萬人的吶喊廝殺之聲,便已然令江夏軍膽寒。
曹操心知肚明,此時已經中了劉備的計策,若是戰下去,必然是十死無生的結局。
他立刻指揮軍馬,不計傷亡,朝北突圍而走。
三軍搏命,竟是真的被其殺出一條血路。
……
烏林以北,曹軍雖然成功殺出一條血路,可到底是折損了大半兵馬,原來的數萬人馬,如今只剩下五千余人。
此時曹操喘息已定,左右環顧之下,竟是不禁大笑出聲。
在其身後,已然灰頭土臉的夏侯惇問道︰「如今大敗至此,孟德為何發笑?」
曹操笑道︰「我笑劉玄德終究不過是仗著大勢,若論用兵,也不過如此。若是我用兵時,如此地勢,定要在此地埋伏下一支軍馬,到時我等豈不是只能徒然受困?」
不想他話音未落,自一旁果然竄出一支軍馬來,為首之人膀大腰圓,手中持著一柄大刀。
正是劉備身邊的親衛許褚。
曹操面色一變,不想此處竟然真有埋伏。
此時在他身後的護衛典韋上前一步,沉聲道︰「主公先走,我來斷後。」
曹操本就不是拖泥帶水的性子,見狀也不遲疑,將典韋平日所帶的數百部曲留下,隨後帶著剩余殘軍迅速朝北撤去。
許褚也不逼迫,等曹操等人退去,這才嗡聲道︰「俺平生最敬好漢,不如你我只身決勝負!」
典韋點了點頭,提上那雙常用的鐵戟,上前幾步,「與俺一戰,生死自負。」
許褚抬頭抹了抹嘴角,劉備軍中不是沒有好人物,如關羽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可終究是自己人,即便能有切磋,也要講究一個點到即止。
如今與典韋廝殺起來則全無顧忌,兩人各自放開手腳,刀戟相交,大開大合。
圍在兩側的士卒都看的面容呆滯,實在想不到世上還有如此厲害的人物。
兩人相斗幾十合,難分勝負,竟是有些豪杰相惜起來。
此時太史慈率軍前來支援。
許褚起了心思,上前幾步,手中連揮幾刀,纏住典韋。
他隨即大呼道︰「子義,速來助我!」
典韋大怒,卻是被許褚纏住,掙扎不出。
兩人武藝本就在伯仲之間,之前應付許褚已然有些棘手,如今又加上太史慈,應付的越發艱難。
典韋支應片刻,最終還是為兩人所擒。
……
此時曹操已然月兌困而出,暫時停馬少歇,環顧左右,見眾人士氣沮喪,一臉衰敗之色。
他竟是驀然之間又大笑起來。
夏侯惇此時已知他是想鼓舞士氣,故而又問道︰「孟德為何又發笑?」
曹操笑道︰「自然是笑那劉玄德少智,賈文和無謀。若是在此處布置一彪軍馬,我等便插翅難逃了。」
話音未落,不遠處有人大笑出聲,「曹公所言甚是,我家主公令遼在此久候多時。」
遠處一軍突至,為首三將,部曲千余人。
其中一人曹操也曾見過,正是當初在雒陽之時便跟隨在劉備身邊的高順。
既然認出高順,其他兩人也自不必說,定然是在合肥大敗孫權的張遼與李典。
張遼縱馬上前,朗聲道︰「曹公何不早降?」
曹操吐了口氣。伸手按在劍上。
「孟德且退,此處交給我等就是。」
有兩將越眾而出。
一人是素來以行軍疾速著稱的夏侯淵,另外一人,則是以先登破陣著稱的勇將樂進。
曹操也不多言,立刻率軍繼續朝著北方逃去,如今距離江夏已經不遠,只要到了江夏,他們自可乘船南去,去往江東。
日後未必沒有機會東山再起。
張遼打量著對面的夏侯淵二人,有些頭痛。
他望向一旁的高順,「當殺還是當俘?」
高順神色不變,只是輕聲道︰「隨你心意,若是不擔心以後三將軍整日里來尋你的麻煩,那殺了便是。」
李典在一旁笑而不語。
當初張遼還在北方邊境時與張飛關系最好,如今對面的夏侯淵偏偏可算是張飛的親戚。
他狠狠揉了揉臉頰,吐了口氣,「抓了,都抓了,免的日後他來煩我。」
言語已畢,他率先沖殺而去。
……
曹操再次帶人月兌出戰局,渡過不遠處的大河即是江夏境內。
他早在來時就已在河邊安排好了船只,如今只要他們再渡河而過,就能徹底月兌離此處戰場。
曹操雖然擔憂典韋等人,可此時卻又不得不強壓下心神來。
正在他張口要再次鼓舞士氣,夏侯惇連忙低聲道︰「孟德且慢。」
曹操轉頭打量了他一眼,正欲開口,忽的又有一軍自一旁竄出。
為首之人,正是他如今僅剩的幾個故人之一,也是如今他最大的敵人,幽州劉備。
馬上的劉備身著的依舊是許多年那副鐵甲,坐下也依舊是那匹黑馬。
舊甲,黑馬,故人。
如今早已不是少年人的兩人再次相見,卻是要分個生死。
劉備輕聲笑道︰「孟德,別來無恙。」
驟然之間見到故人,曹操也不慌亂,只是隨手拍了拍甲胃上的塵土,「多年不見,玄德倒是風采如昔。可惜曹某如今卻是落魄的很啊。」
「當年雒陽初見,尚是少時。眨眼多年,昔年雒陽城中飲酒的故人,如今所剩,不過二三人而已。」劉備嘆息一聲。
曹操大笑,「可這當中大半故人,都是死在你手中啊,玄德。」
劉備只是笑了笑,「換了是你曹孟德,難道就會放他們一馬不成?」
曹操搖了搖頭,「既爭天下,自然便要做好身死的準備,至于死在誰的手中,又有何干系呢?」
他言語之後,抽出腰間倚天劍,劍指劉備,沉聲道︰「如今勝負未定,玄德,我還未敗。」
接著他便親自斷後,指揮手下軍士朝著河流沿岸退去。
只要能渡河而過,渡過江東,他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劉備看著他們朝河岸撤去,也不追趕,率軍墜在曹軍身後。
曹操見狀,心中越發沉了下去。
換了他是劉備,絕不會放過自家這個生死大敵。如今劉備如此作為,只能說明一事。
果然,當他們來到河邊,原本停放在岸邊的船只早已不見,只剩下滿地的曹軍尸首。
墜在馬後的劉軍逐漸圍攏上來。
劉備輕聲笑道︰「孟德,你我相交多年。你的心思,這世上只怕未必有人能比我更清楚。我早已令人劫走了那些船只,如今江夏大半城池,想必已經不姓曹了。」
曹軍聞言皆是震動,他們的家人如今多在江夏,江夏一失,便是真的走投無路了。
劉備望向曹操,沉聲道︰「孟德,何不早降?」
曹操稍稍沉默,片刻之後,他輕笑一聲,「玄德,你明知我不會降的。」
劉備笑而不語,他自然知道曹操不會降,他所說的要曹操投降,卻不是令「曹操」投降。
曹操微微低頭,望著手中長劍,笑道︰「昔年霸王困于烏江,高呼非戰之罪也。我今日落魄至此,自然是本事不濟,可也並非是你劉玄德的本事遠勝于我。」
劉備稍稍沉默,隨後點了點頭,「孟德世之梟雄,我能敗你,既有人謀,也仗大勢。」
曹操轉頭四顧,望向剩下的曹軍,「我死之後,他們可能降?」
劉備笑道︰「自然可降,我已早有安排。」
曹操笑了一聲,持劍在手,橫于項上,他看向想要上前的夏侯惇等人,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要上前。
「我死之後,無須怨恨,本就是自求自得,如此而已。」
曹操又望向劉備,笑道︰「來世重逢,定然要你做我的手下敗將。」
劉備笑了笑,「多少世,都是一樣的。」
曹操大笑一聲,橫劍而過。
劉備長吐了口氣。
他在這世上,再無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