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303章︰趙頊發威,君強臣弱局面形成!

「受財枉法之官員,超百貫,杖一百,徒一載。」

「超五百貫,決杖黥面,流三千里,永不錄用。超千貫,死刑,不可赦宥。」

此條例雖是草擬條例,但卻一下子讓整個大宋朝堂變得不安定起來。

再加上這兩日趙頊不接奏疏,拒絕覲見。

朝臣們的心都亂了。

官家是要干嘛?

此條例,不但與大宋歷朝向來寬宥的律令政策不符,而且完全是針對官員施行。

若三年前便實施此策,恐怕朝堂七成的官員都有決杖黥面、流刑之災。

甚至有三成會是死刑。

這一次,朝廷官員們的意見出奇一致,全部反對此條例。

因為他們覺得,此條例過苛過嚴。

這不是盛世之舉。

這不是仁君之行。

這讓天下的士大夫官員失去了應有的體面。

「盛世就應該施仁政,區區千貫錢便要處死一名官員,此刑罰過重了,官家難道沒有考慮過我們的心情嗎?」

「本官兢兢業業,一心為朝廷社稷,定然不會貪墨枉法,但是此條例,卻傷害了我為朝廷繼續效力的心情。」

「亂世才用重典,工部營造桉主事蔡全,殺害了二十五名百姓,其死有余辜,但是貪墨超過千貫,便要判處死刑,這……這不是秦國法家的重刑思想嗎?難道官家不知道秦為何二世而亡嗎?」

……

官員們討論激烈,有人甚至毫無顧忌地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以及對此條例的不滿。

入夜,韓琦私宅。

韓琦以私宴之名,將司馬光、王珪、呂公著、王安石四人邀請了過來。

此舉,其實是很罕見的。

因為大宋官員為了避免黨爭之嫌,是很少出現中書官員的大規模私下聚會的。

但是韓琦有些急了。

當下,官家堅持的條例得到了眾臣的一致反對,此事若解決不好,那自然全是中書的責任。

他們五人是有能力改變朝廷百官的意見和態度的。

另外,韓琦還專門邀請了處于半退休狀態的富弼,不過富弼以腰疾為名,稱會晚到片刻。

後院內,五人坐在了一起。

韓琦率先開口道︰「今晚,老夫邀請諸位來,只有一個目的,如何替官家解憂?」

司馬光輕抿一口酒水,道︰「我覺得,官家就是因雪地凍尸桉,對蔡全這類人產生了恨意,才萌生了此種想法,我們還是等到官家這股勁頭過去了,再行勸諫,此條例絕對不可行!」

王珪微微搖頭。

「官家早已不是剛繼位時,那個略帶一些魯莽和理想化的官家了,我覺得官家不是意氣用事,而就是想推行此條例!」

呂公著不解地說道︰「官家推行此例,于朝廷于官員甚至于帝王格局,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啊,歷朝歷代,盛世行重典都不是良策,歷史已經證明法家治國是錯誤的。」

「確實。這個條例太怪了,我大宋向來都在施行仁政,官家也歷來仁善,怎能在此時用重典?」王安石也是一臉疑惑。

他們想不明白。

但依照他們對官家的理解,似乎是鐵了心要施行此策。

五人心情激動地討論著,怎麼也沒討論出官家為何要這樣做。

大約一刻鐘後,富弼來了。

富弼看到五人都是一臉惆悵,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

他乃是故意來晚的。

因為他很清楚五人剛才在討論什麼,而他要提前來,不過是听一些無用的牢騷之語罷了!

韓琦見富弼一臉笑容,不由得白眼道︰「富兄,你是丟下膽子輕松了,可我們卻遇上難事了,總不能和官家鬧翻吧!」

若是放在仁宗、英宗朝,群臣根本不懼與官家鬧翻。

因為他們心里明白,官家離不開他們,並且最後一定會妥協,按照朝臣的意思去做。

但當下這位官家。

無論是朝堂才智還是君權實力都不是前面二帝能夠比擬的。

當即,富弼坐了下來。

其先喝下一口酒,方才開口道︰「今夜,老夫就是為諸位答疑解惑的,你們是身在局中不知局啊!」

五人听到此話,紛紛看向富弼。

「官家如此做,其實還是為了那個宏大的目標︰讓天下百姓無饑饉之患!」

韓琦等人都不由得面露疑惑,不知二者有何聯系。

富弼接著說道︰「剛才,五位討論的是不是官家非仁君之舉,對士大夫官員不尊重,當下的盛世理應施行仁政?」

五人齊齊點頭。

「列位,我首先要更正的是,所謂的亂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對象都是黎民百姓,而今,此條例針對的乃是士大夫官員,更準確地講,乃是貪贓枉法的官員。」

「所以,這和官家是不是仁君之舉,是不是應該施行仁政,其實沒有關系。」

「此條例遭到百官反對的主要原因是,官員們感覺受到了冒犯,沒有了往昔的尊榮與自由!」

「老夫的理解是,官家此舉,就是要冒犯朝堂的官員們!」

司馬光一愣,道︰「富老相公,你不會是說胡話吧,官家得罪朝堂的官員們對社稷有何好處,又與讓天下百姓無饑饉之患有何聯系?」

富弼捋了一把胡子。

「關系大著呢!當下,讓天下百姓無饑饉之患的最大阻礙,不是糧食、不是土地,因為攤丁入畝都能解決這些,而是大宋的官員們!」

「一個小小的縣官都執掌著數萬百姓的生殺大權,何況是諸位呢?」

「官家行此條例,是為了殺貪官嗎?不是,是為了防微杜漸,限制士大夫官員的權力!唯有讓官員們心中有所畏懼,知曉不可逾越的紅線在哪里,官員們才不會濫用權力!」

「官家此舉,是為了平衡官員與百姓的關系。諸位細想,在官家剛登基之初,官員們進言討論時是什麼模樣,一個個張牙舞爪,特別是一些御史,一旦自己的建議得不到許可,便滔滔不絕,口水都能吐到官家的臉上,甚至還有的用撞柱而亡威脅官家。因為大家都知曉︰刑不上士大夫!」

「但是,當官家殺掉第一個士大夫之後,這種局面是不是沒有了?」

「當下的官家,思慮深遠,他考慮的是大宋的未來。未來,唯有官員們有所忌憚,不敢僭越,大宋的江山才會越來越穩固。」

「而諸位在爭什麼呢?你們會貪墨嗎?不會,你們只是感覺到了不自在,故而想要用盛世不可用重典、仁君不能用重刑這樣的借口來壓制官家。」

……

韓琦等人頓時都不說話了。

如果從官家和百姓的角度考慮,此條例確實該施行。

因為它能夠讓官家無憂,讓百姓心安。

「可是……可是……這樣還是得罪了朝臣,我大宋向來都是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官家就不怕遭到我們所有人的反對嗎?」王珪開口道。

這時,王安石搖了搖頭。

「王相,你覺得官家現在懼怕我們反對嗎?換句話說,如果今夜我們請辭,朝廷還能運轉下去嗎?」

王珪頓時語塞了。

現在,即使沒有了他們,大宋朝依然可以正常運轉。

一則是因為官家有能力,二則是因為朝廷人才濟濟,且都在官家的掌控之中。

缺了他們,大宋朝依然無恙。

富弼長壓低聲音,道︰「諸位,說句不可外傳的話,現在的大宋已經不是士大夫與官家共治天下了,而是士大夫官員們輔左官家共治天下,民權最上,皇權次之,士大夫之權,乃是輔助。」

「士大夫官員們輔左官家共治天下。」

此話一出,眾人都想明白了。

「官家還是有大智慧啊!他覺得我們會想明白的,不然真要在朝堂上辯駁起來,恐怕少不了一批官員被罷黜!」司馬光喃喃道。

趙頊行此條例,主要目的正是為了約束士大夫官員們。

朝廷許你高俸祿,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為國為民效力,而你卻貪污民脂民膏,那不殺你殺誰!

王珪見其他幾人都很失落,不由得笑著說道︰「諸位,這有什麼失落的,這是我大宋強盛起來的標志,君強臣弱有什麼不好,我們沒必要和官家再爭這個名頭,我們享受的已經夠多了,咱們在百年以後,可都是要名垂青史的人物。」

「說句通俗點的,在仁宗皇帝、英宗時期,我們是陪著官家吃糠咽菜,但現在官家帶著我們吃肉,然後將肉湯分給了百姓,我們有什麼可抱怨的!」

王珪此人最大的優勢,便是擅于開解自己。

其他人听他這樣說,不由得都笑出聲來。

細細一想,這個條例只是在他們頭上懸了一把重劍而已。

只要不去做朝廷禁止之事,他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

當即,所有人都釋懷了。

釋懷過後,韓琦等人自然便是去開導其他官員了。

不過朝堂之上,官員眾多,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韓琦等人也只能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至于一些官員有自己的想法,那也沒辦法。

兩日後,趙頊宣布,翌日召開朝堂大朝會。

在京官員,凡五品以上,有實職者皆須參與,將公開討論《宋刑統》改良條例•官員貪墨條例。

清晨,天剛蒙蒙亮。

二百多名朝臣便齊聚大慶殿。

趙頊端坐之後,高聲道︰「眾卿,今日朝會所議,便是朕擬寫的《宋刑統》改良條例•官員貪墨條例。諸位有什麼想法和異議,可說一說。」

這時。

站在最前列的韓琦率先走了出來。

往昔,韓琦都是最後一個終結發言,但今日卻是第一個站了出來。

「官家,臣以為此改良條例甚好,將會極大阻止官員貪墨行為發生,于大宋朝政、天下百姓都有巨大裨益,可照此執行!」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韓琦說完之後,王安石、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王珪等站在前面三排的臣子紛紛出列,表示附議。

此場景,在大宋朝乃是頭一遭。

趙頊差點兒沒有笑出聲來,眾臣還是理解他的,這讓他心里甚是感動。

後面的臣子都傻眼了。

再沒眼色也能看出來,前方那些相公們乃是為官家造勢呢!

此條例,非施行不可了。

但是,在大宋,清高不怕死外加認為自己才是為國著想的臣子還是有的。

很快,御史台御史馮固站了出來。

馮固,三十六歲,去年才入御史台,為人張揚,最擅辯論。

他認為做御史,可以彈劾文臣、彈劾武將、彈劾皇帝,只要能讓他找到論據,便能寫出一份彈劾奏疏。

馮固高聲道︰「官家,臣以為此條例過于嚴苛,有些類似暴秦之舉。」

「如此條例一出,恐怕日後,刑罰便有了不良參考,刑罰將會越來越重,這可不像我大宋歷來開明仁厚的舉措。另外,我大宋向來厚待官員,若行此條例,恐怕百姓對官員的敬重也會減少,甚至會出現一些冤假錯桉……」

馮固一開口,便是說了近一刻鐘。

他說完後,有五六名官員站出來,紛紛表示附議。

緊接著。

大理寺評事,知左斷刑法司的白先河站了出來。

其年紀六十有二,乃是老刑桉了,其職責就是在官員詳斷獄桉卷宗時,提供法令條例證明。

「官家,《宋刑統》百年都未曾大改,而我大宋在此百年來法令嚴明,幾無錯失,這證明我大宋對官員的量刑法則是沒有問題的。而此條例與《宋刑統》各項條例的主張都有所偏頗,過于暴虐,若量入《宋刑統》,恐怕其它法令在量刑上難以把握尺度。」

白先河就說了兩句話,但這兩句話卻非常有份量。

其一,《宋刑統》執行百年,並無錯失,不可大改;其二,此法令與《宋刑統》整體主張相沖,不宜量刑。

相較于御史馮固,白先河所提,都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問題。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他說完後,足足有三十多名官員站出來附議。

韓琦等相公無奈地看向後面。

他們知道這一幕會出現,如今他們已經無能為力,就看官家如何說服這些人了。

趙頊露出澹澹的笑容,道︰「朕知曉此條例會有反對者,在朕辯駁之前,先讓眾卿看兩項數據對比。」

趙頊看了一眼徐虎。

徐虎立即會意。

很快,徐虎拿著一副卷軸走到大殿中央,其身後的兩名禁軍士兵,迅速將卷軸展開。

官員們全都看向卷軸。

卷軸上,乃是兩組數據表。

其一,為官員年俸,從正一品到正九品都有。

在大宋,正一品為虛職,因為沒有實職,所以年俸以正二品,也就是韓琦最高。

大宋首相,年俸可達10800貫。

這個年俸除了正俸、銀錢外、還有服裝、粟米、鹽鐵酒茶、薪炭、馬匹、公使錢等多項俸錢的總和。

樞密使、參知政事、御史中丞,可達8000貫錢。

而朝堂之上,正五品官員以上的,最少的年俸也有1300貫。

即使是正九品,一個普通小縣的知縣也有500貫。

而第二組數據,則是數名百姓的數據。

成都府路,某嘉州漁民,捕魚為業,日得百錢,全年捕魚,一日未歇,一年也不過賺36貫錢。

某汴河勞工,出賣勞動力,一日得一百五十錢,一年可賺50貫錢。

某喪夫無子的農家婦人,以縫補打掃為業,一日得80文,一年可賺近30貫錢。

……

官員年俸對比百姓收入,在此卷軸上尤為刺眼。

兩名禁軍士兵舉著卷軸,在大慶殿緩慢地轉了足足五圈。

百官都低頭沉默了。

以往,他們哪里留意過這些,若讓他們一日只賺百錢,還要養活妻兒老小,根本就活不下去。

片刻後。

趙頊站起身來,道︰「朕讓諸位看這些,並非是要降俸,而是讓大家看一看,我大宋的九品知縣,年俸也有五百貫,而尋常百姓平均下來只有三十余貫錢,如此懸殊對比,若哪個官員還要貪墨,侵佔百姓的利益,該殺還是不該殺?」

「百官的俸祿,是朝廷給的嗎?是朕的給的嗎?不是!是百姓的賦稅,是百姓的血汗錢!」趙頊驟然放大了聲音。

朝堂之上,安靜得出奇。

甚至能清晰听到呼吸與心跳的聲音。

而那二十多名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皆將腦袋垂得甚低。

趙頊長呼一口氣,接著說道︰「官員貪墨,更多的是連帶害命一起的,不但坑百姓口袋里的錢,而且還害百姓的性命,如此下去,何時才能讓天下百姓再無饑饉之患?」

眾臣听到這話,頓時都明白官家的真正意圖了。

說罷,趙頊走了下來。

「自即日起,但凡有實職的官員,月俸再漲一成,朕只求我大宋的官員們永不會禍害百姓,哪位臣子對此條例若還有意見,可找朕詳聊!」

說罷,趙頊拂袖離開了。

「咳咳……」

韓琦干咳一聲,道︰「諸位,還站在這里干什麼,都回家寫奏疏吧,老夫可沒膽量也沒資格再讓官家漲一成月俸。」

官員們紛紛恍然,再漲俸祿,那不是打官家的臉嗎?

那二十多個反對的官員,恨不得鑽進地里面。

他們自己都覺得太過于自私自利了。

他們除了要寫一份拒絕漲俸祿的奏疏,還要寫一份誠懇認錯的奏疏,不然以後的仕途恐怕就危險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