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73章︰米面隨便吃, 八文錢管飽餐

又一日,垂拱殿內。

首相韓琦與三司使韓絳一起來到了趙頊的面前。

韓絳率先拱手︰「啟稟官家,臣有一件幸福而又有些煩惱的事情匯報。」

趙頊頓時樂了。

「幸福而又煩惱?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情,說來听听。」

「今年,我大宋的糧食迎來了大豐收,米、麥和粟、豆等雜糧的收成,幾乎是前三年之和。如今各個州府的糧倉都已爆滿,百姓們交完糧稅後,糧倉已然滿滿當當,有的甚至都存在別人家糧食了!」

「尤其是江南地區,在引入三季種植的佔城水稻後,今年收獲的糧食足夠整個大宋吃上五年了,預計明年,糧倉的存糧會更多!」

「這是多幸福的事情呀,煩惱何在?」趙頊問道。

「糧食豐收,價格自然而然也就降了。」

「往年,米麥糧價都在每斗七十文左右,粟豆雜糧每斗在五十文左右。當下,米麥每斗不到五十文,粟豆雜糧每斗不到三十文!且還在降價中!」

「百姓手中的糧食根本吃不完,但是有些百姓是忍饑挨餓怕了,將糧食放在倉內,依然不敢放開膽量吃,長此以往,新糧變舊糧,會壞掉的。」

「另外,隨著我大宋的糧食價格降低,西夏、高麗、東瀛、遼國在邊境地區都在大量收購我們的糧食,我們是否采取一些阻止措施?」

趙頊微微搖頭。

「不用阻止,反正我們也吃不完。遼國和西夏的很多百姓還活在水深火熱中呢,我們沒必要將糧食放壞都不賣給他們,這不是我大宋的做派,按照市場價格,敞開了賣!」趙頊斬釘截鐵地說道。

當下的大宋,根本不需要用糧價去遏制別國。擁有了諸多火器的大宋,當下打仗根本不需要打持久戰,故而軍營中便沒有儲存大量糧食的必要了!」

一旁,韓琦露出一抹哭笑不得的表情。

「官家,我們即使敞開了賣,周邊幾國也消化不了我們的全部糧食、西夏、遼國、高麗、東瀛等國根本沒有那麼多錢。」

「我們還是要內部消化,若將糧食放壞了,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听到這話,趙頊忍不住也笑了。

如今,今年大宋可謂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糧食也迎來大豐收。

反觀遼國,因為大力擴展騎兵,導致百姓愈加貧困。

西夏則是還沒有從去年的干旱中恢復過來源氣,若沒大宋的救助,可能其早就改朝換代了。

至于高麗和東瀛,彈丸小國而已,就是喜歡佔小便宜,但胃口又太小,根本買不了大宋多少糧食。

四國的百姓手里皆無錢,故而只能忍受饑餓。

故而,能消化掉大宋糧食的,還只能是大宋的百姓。

這時。

韓絳補充道︰「官家,其實許多地方的百姓並非是完全滿足了溫飽,很多百姓是窮怕了,不敢多吃。故而在有了糧食後,賣了嫌太便宜,自己吃又不敢敞開肚子吃,最後只能等到快放壞了,才舍得用更低的價格賣出去,特別是村落里的百姓!」

百姓們都是窮怕了。

習慣于將喜歡的東西放到最後,最後好東西卻變成了壞東西。

趙頊是明白這種感覺的。

當下,朝廷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消耗掉一大批糧食。

不然糧食會越來越便宜,且有更多的糧食會被放壞、生蟲子,直到最後變成空殼子。

趙頊想了想,朝著二人問道︰「開封府內,哪里的人最多?」

「自然是汴京城內城,每天都是人擠人,根本走不動!」韓琦想都不想地回答道。

趙頊又問道︰「哪里的窮苦百姓多,特別是下力氣的窮苦百姓。」

韓絳不假思索地說道︰「那……那自然就是汴河碼頭附近了!」

「對,汴河碼頭。」趙頊不由得眼前一亮。

汴京城二百萬人的吃喝拉撒,基本都是靠著汴京碼頭的百姓來周轉的。

他們干的都是體力活。

「你們可知汴河碼頭河工們一日的伙食費大概是多少?」

韓絳站出來,說道︰「臣曾經去調查過,一般的河工一天只吃兩頓飯,早晨或半晌一頓,大概八文錢。午時或黃昏還有一頓,大概十二文錢。一天大概要二十文錢左右!」

「能吃飽嗎?」趙頊又問道。

「他們做的都是力氣活,吃不飽便灌個水飽,畢竟要養家湖口呢!至于汴河旁的百姓,比他們可能要強一些,大概一頓飯二十文左右。官家是想給他們送糧?」韓絳問道。

韓琦無奈地說道︰「送糧恐怕不行,他們還是不舍得吃,寧願將其存下來或換成銅錢。」

趙頊微微一笑。

「朕不是給他們送糧,而是給他們送飯,還送到嘴邊,看他們吃不吃?」

此刻,趙頊的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

兩日後。

汴河碼頭附近,出現了數個大棚。

棚內開灶支鍋,有師傅在蒸米蒸饅頭,切菜炒菜。

一旁,還有禁兵看護,不多時便冒起了炊煙。

來往的百姓們都甚是好奇,不知為何會在這里做飯,也不知這飯到底是做給誰吃的。

片刻後。

開封府府尹楊左來到大棚前。

他見很多百姓都圍在前面,不由得高聲道︰「諸位鄉親父老,吾乃開封府府尹楊左。」

「官家感念汴河旁的百姓為汴京城輸送各種物品有功。經朝廷決定,將在汴河旁,開設二十個飯棚,名為自助飯棚!」

「任何百姓,只需花八文錢,便可領到一葷一素兩份菜與一碗湯,米飯和饅頭則不限量,能吃多少便可以吃多少。」

「但是,不能帶走,不能浪費,發現者,永久取消在自助飯棚吃飯的資格。

……

很快,一個牌子掛了起來︰八文錢管飽餐,饅頭米飯不限量。

與此同時。

一筐筐饅頭米飯都搬到了桌子上,還有一大鍋雞蛋湯,其中的兩道菜,一道為蘿卜翠,一道為肉片菘菜。

僅僅這兩份菜,都不止八文錢了。

「大米和饅頭隨便吃,這是真的嗎?」一名漢子問道。

掌勺的廚子說道︰「真的,只要你肚子大,將這一筐饅頭全吃了都行。咱們大宋富了,官家是希望沒有一個人再餓肚子!」

八文錢管飽餐,顯然是賠錢的。

但趙頊願意,惟有此,才能迅速消耗大量的糧食,且提高了底層百姓們的幸福程度。

吃飽喝足的百姓,是不可能去想著要偷盜殺人、造反干壞事的。

汴河旁的百姓們,基本都是體力勞動者,最能消耗的便是碳水。

像趙頊,一頓飯吃兩個饅頭或一碗米飯,基本就可以了。

但是體力勞動者,包括那些十二三歲的孩子,一頓飯輕輕松松七八個饅頭,四五碗米飯。

「官爺,我一頓能吃十個饅頭呢!八文錢可以吃嗎?」有人怯怯地問道。

「可以,你吃二十個都可以!」楊左笑著說道。

「官爺,限時間嗎?是不是吃半刻鐘就不讓吃了?」

「不限時間,只要你能一直吃,我便一直給你拿,你都吃完了我便再給你做,沒糧食了,我就去糧倉去取,保管你吃飽為止。」一名廚子扯著喉嚨說道。

朝廷此舉,其實算是給予底層百姓的一項福利。

畢竟,真正的有錢者是不會經常跑過來吃這樣的八文錢管飽餐的。

楊左自己都沒想到,自己做這種事情,做的竟然比審桉更有幸福感,看到一個個百姓那感激的眼神,他覺得自己甚是幸福。

……

不到三日。

八文錢管飽餐,便傳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還有一些富家公子,趕著馬車去吃,三五成群去吃,甚至帶著猴兒醉去吃。

吃了之後。

有的甚至認為八文錢管飽餐比其在酒樓花一貫錢吃的飯還好吃。

一時間,八文錢管飽餐成為了當下最流行、做有名的事件。

對一些人來講,八文錢算不得什麼。

但對于一些窮苦的家庭,完全能改變他們的現狀,甚至救了他們的命。

朝廷此舉,贏得了無數百姓的心。

而在開封府的八文錢管飽餐試行成功後,各個州府便也都開始施行了。

州府出錢,外加朝廷補助。

由于糧食很多,故而官府承擔的成本並不是很高。

此舉,對于一些較為貧苦的地方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夏季的蒲扇、冬季的火把。

無數百姓感恩朝廷,做出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惠民舉動。

他們感受到了盛世下潑灑在自己身上的溫暖陽光。

此事風行後,管飽餐,自助餐就變成了大宋的流行。

汴京的商人們非常具有經商頭腦。

汴京有酒樓開設了一貫錢管飽餐,十貫錢老爺餐,還有百貫錢包年餐……

多種多樣。

所謂的十貫錢老爺餐,其實和一貫錢管飽餐的差距就在于,多了兩個十六七歲的姑娘服侍。

吃飯者只需要張張嘴。

想吃哪個便有姑娘親自為你夾菜,放到口中。

這可謂完全沒有性價比,但卻一躍成為了汴京城中最紅火的生意。

這間接性地說明,大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

趙頊也不由得感嘆,汴京城商人的鬼主意是真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被他們轉化為賺錢的手段。

與此同時。

西夏有官員也知曉了大宋的八文錢管飽餐。

西夏皇宮內。

梁太後高坐主位,小皇帝一臉木然地坐在一旁。

一名西夏大臣拱手道︰「太後,陛下,臣最近听說了大宋的一種八文錢管飽餐,極為火熱,听說汴京城內都排起了三里長的隊伍!」

「哦?細說一番,這種方式能讓朝廷賺錢嗎?」

此時,西夏的窮乃是至上而下的,不僅僅是百姓窮,朝廷也窮。

那名西夏大臣乃是道听途說,根本不知大宋定制八文錢管飽餐乃是為了消耗糧食。

他誤以為,又是朝廷的一項賺錢之法,當即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講了起來。

「據說非常賺錢。他們的方式便是,由官府在人多的地方搭建飯棚,米面免費吃,然後提供一些小菜。大宋糧食便宜,成本較低,且人多,臣估計他們每餐的利潤大概是兩文錢,而汴京城二百萬人,每日的利潤便是四千貫啊!」

「咱們如果要執行,可將價格定為十五文錢管飽餐,必然也能讓朝廷賺取大量的錢財。」

「好,從明天起,不……從今日起便開始施行下去!」梁太後激動地說道。

這些日子。

梁太後與遼國、高麗、東瀛三國多次通信,大家都提出要多學習大宋的變法策略。

耶律洪基認為,大宋的每一次變法策略都是朝廷在朝著百姓手里斂財。

對此,梁太後深信不疑。

所以,下面的官員還沒有具體講如何實施,她便直接批準了。

他想著,跟著大宋走,準沒有錯,準能夠賺錢。

很快,此事傳到了趙頊的耳中。

趙頊大惑不解。

「如今,梁太後的覺悟這麼高了嗎?在朝廷都快斷了俸祿的情況下,西夏還想著幫扶貧困百姓,這個境界有些高呀!」

然後,在半個月後。

西夏的十五文錢管飽餐戛然而止,那名施行的官員也被砍掉了腦袋。

西夏的一些官員做事完全不過腦子,當具體施行後,一些官員才知道搭建飯棚、尋找廚師都需要大量成本。

均攤之後,即使用最差的菜肴,十五文錢也是賠錢的。

並且,西夏更嚴重的是,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是兩三年沒有吃飽飯了,向來都是饑一頓飽一頓。

當得知十五文就能吃飽後,那一個個都如同餓死鬼投胎一般,吃得相當多,恨不得一頓將一個月的飯都吃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夏的飯棚,幾乎是開一個倒閉一個。

沒有一個能夠堅持十天以上的。

賠錢速度如流水,讓本就貧困的西夏更是雪上加霜。

百姓們太能吃了。

每個棚子都是賠錢。

賠錢之後,西夏還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是認為大宋的變法官員都是大傻子,賠本賺吆喝,且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現這種行為是賠錢了。

趙頊和韓琦等官員听到這個故事後,差點兒沒有笑暈過去。

西夏放著大宋那麼多好的發策不學,專挑一個能夠穩定賠錢的來學。這完全就是東施效顰的翻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