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63章︰強兵之策出爐,朕要重興武學

元月二十日,樞密院內。

官員們腳步匆匆,討論聲此起彼伏,紙片如雪花般在多個屋子內飄蕩。

很多人都是胡子拉碴、蓬頭垢面,且頂著一個個黑眼圈。

在一處空間足足有二百多平的大廳內。

前方白牆上寫著一行大字︰如何讓百姓像尊重讀書人般尊重每一位士兵。

文彥博、韓琦、韓絳、司馬光、王安石等人坐在一處長桌前,吐沫橫飛,討論的甚是激烈。

就連河北的種鄂、西北的王韶和折繼世也遠程參與了進來,每隔幾日便會讓驛兵寄來一封書信。

本月月底,樞密院必須要給官家上交一份強兵變法之策。

時間緊,任務重。

留給樞密院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與此同時。

百姓們也都圍繞官家那一句,參與討論起來。

文彥博專門派出一批人,收集整理百姓們的建議和主張,每日都會匯總到樞密院。

……

一座茶館中。

幾個年輕人聊起了朝廷正在征集的強兵之策。

「官家所言︰如何讓百姓像尊重讀書人般尊重每一位士兵。我認為,就是要讓士兵們多讀書,唯有讀夠足量的書,方能像本人這般儒雅,然後便不會再粗魯了!」

「有道理,我大宋如今擁有了如此多的火器,就連我這種只有縛雞之力的男人拿著火器都能以一敵十,士兵們缺的不是武力,而是知識!」

「兩位所言,完全是放屁,若是讀書能當兵,怎麼不找你們,你們試著扛著一個破甲火箭筒試試,能一口氣跑十里嗎?你們看看自己,身上有半分男人氣嗎?」

「三位,我覺得,未來的士兵應該屬于,被窩里放屁,能文(聞)能武(捂)類型的。另外,他們需要知曉的知識和咱們科舉需要知曉的知識根本不一樣,也不需要一樣!」

……

片刻後。

一名搜集消息的男子,在小本本上寫道︰「有書生認為,好士兵應當是,被窩里放屁,能文能武。」

轉眼間,到了正月二十九。

樞密使文彥博揉著太陽穴,慢慢放松,他已沒前幾日那般焦慮了。

這個月,從他耳邊響過的,少說也有上萬條強兵之策,能用的還是有一些的。

而現在,他要做得便是刪減與聚焦,力圖用最實用、最簡單的策略,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

二十九日晚,近子時。

樞密院中,只剩下了文彥博、司馬光、王安石與高茂山四人。

明日匯報者,乃是文彥博與高茂山。

之所以,司馬光與王安石也在這里。

其一是因為這二人提出了很多好想法,其二是因為此二人尤為擅長熬夜,其三則是二人文筆甚好,讓二人撰寫強兵之法,最為合適。

這一晚。

沒有了喧鬧的爭吵,也沒有新的想法冒出,有的只是對這二十多天討論成果的總結。

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政見雖然偶有偏差,但二人對待變法,非常認真,且是傾盡全力。

一直等到天空露出魚肚白,變法奏疏才算完成。

共計七千多字,文彥博將其命名為︰《強兵十八條》。

看似是十八條,其實這十八條里所包含的執行方式包羅萬象,並不是在奏疏內能將完全講清楚的,並且官家也是能夠看的出來。

四人將《強兵十八條》定稿後,便各個回家睡覺了。

待午後,將由文彥博和高茂山面呈趙頊。

午後。

趙頊午睡醒來沒多久,文彥博和高茂山便甚是興奮地來到了垂拱殿。

趙頊看二人的面色表情,便知二人對提交出來的策略應該是較為滿意的。

文彥博拱手道︰「官家,由樞密院主導,朝臣盡皆參與的強兵新策《強兵十八條》已撰寫完畢,此新策還結合了民間百姓的想法,歷經十余日,終于成稿,請官家過目!」

當即,喜子接過奏疏,呈遞到趙頊的面前。

趙頊翻開奏疏,認真地閱讀起來。

第一條︰建立軍事化學堂。

大宋禁軍當下的狀態,大多都是勇武有余,而智謀不足。朝廷應在軍隊中建立軍事化學堂,倡導士兵們學習一定的知識。

當然,士兵們重點學的並非是四書五經,而是涉及軍事謀略、武器制作、軍陣演練、埋伏臥底、荒野生存等各領域的知識。

如此一來,士兵們的眼界才能更開闊,做出的貢獻也會越多。

第二條︰成立多種特殊兵種。

比如︰火槍軍、火筒軍、火袍軍、還有擅長打海戰的水軍等等。

篩選特種人才,集中訓練,將其擴散到大宋的不同領域,保證任何地界出現問題,都有特殊兵種迅速出現救援。

第三條︰取消文官為正、武官為副的任官方式,文官若要在軍隊擔任正職,至少要有在軍營有三年以上的管理經驗。

看到這一條,趙頊不由得笑了。

大宋向來都是文官壓制武官。

比如樞密使作為武官之首,必須要由文官擔任,武官最高只能做到樞密副使。

此法乃是為了防止武官造反。

但對現在大宋而言,沒有任何一名武官敢造反,因為大宋的軍權已集中在了趙頊的身上。

如此以來,對武官是好事。

趙頊沒想到這些文官們竟然連此事都能妥協,這足以說明,大家為了大宋的長足發展都學會謙讓了。

第四條︰提高士兵待遇,完善晉升途徑。

士兵們最大的弱勢就是晉升較難,理應對一些擅于發明、擅于搞軍事研究的士兵進行優待,讓那些優質的士兵在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

第五條︰設置更多專一類別,令士兵各司其職。

比如,有的士兵擅長戰斗,有的士兵擅長基建,還有些士兵擅于運送,那朝廷就必須根據士兵的特點進行分類,以此更好地讓士兵們完成彼此的任務。

第六條︰適當減員,令三十五歲且未婚的男兵回鄉轉業,保障其後續生活需求。

三十五歲,其實就算作大齡兵了。

身體和心力都比不上那些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故而這群沒有做成將領的士兵,便只能退伍,而在其退伍後,朝廷要對其職業有所安排,避免亂象發生。

……

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

趙頊終于看完了《強兵十八條》,其長呼一口氣,喃喃道︰「好,好呀,此十八條甚好,確實是解決了一些問題,不過有些細節還有待商榷……」

當即,趙頊與文彥博、高茂山再次討論起來。

片刻後。

趙頊講完了他的一些補充建議,然後問道︰「這十八條,可有你們覺得難以執行的?」

文彥博和高茂山互視一眼,然後露出一抹苦笑,幾乎同時說道︰「第一條。」

「哈哈……」趙頊不由得笑了。

早在仁宗朝期間,在範仲淹的建議下,朝廷便成立了武學,當時朝堂上人人興奮,覺得大宋的軍事實力要暴漲了。

但是哪曾想,武學成立三個月,報名者寥寥,最後只能作罷,將此衙門取消了。

大宋百年來,重文抑武,並不是那麼容易改掉的。

不過,趙頊心里非常清楚。

武學對當下的大宋士兵非常重要,乃是軍事變革的第一步,這一步是大宋未來的根基,相當重要。

文彥博和高茂山也是當年成立武學的參與者,生怕將學堂辦砸了,故而有些信心不足。

趙頊想了想道︰「第一條非常重要,朕親自來辦,你們不用擔心。」

隨後,三人便繼續討論起來。

一直到天色擦黑,文彥博和高茂山才甚是興奮地離開了垂拱殿。

二月二,龍抬頭。

趙頊在最新版的《強兵十八條》上簽字蓋戳。

自即日起,《強兵十八條》將正式試行。

當下的試行範圍為高茂山統管的中央禁軍與王韶、折繼世統管的西北禁軍,待三個月後,河北禁軍和南方各路禁軍也將會執行此策。

如今,朝廷無論施行任何變法措施,官員和百姓都是甚是贊成。

因為他們知曉,變法真的可以強宋,真的可以富民。

大宋朝廷與民間的聲音,空前統一。

王安石、司馬光二人在成為中書省的中流砥柱後,中書的辦事效率再次提高,這讓趙頊甚是滿意。

很快。

遼國也听說了大宋的強兵之策。

耶律洪基頓時有些急了,他認為這是大宋準備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信號,當即與其他三國的聯盟事務也愈加深入起來。

這四國已經準備卯足力氣,將所有實力都轉化為戰力了。

贏了大宋,那將是應有盡有,而若輸了,那就是亡國了。

……

二月十二,天色微涼。

趙頊在垂拱殿來回踱步。

在他的指示下,武學重新開啟,並在貢院旁設立了軍事學院,命名為武學堂,著重招收十五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

武學堂的先生基本都是文武全才,如王韶那般考取過功名,但卻成為一名武將的官員。

院長直接由樞密使文彥博擔任,副院長則是步兵指揮使高茂山。

在武學堂結業後,便可入伍當兵。

可惜,接連數日,報名者寥寥。

趙頊頗為無奈,他去汴京街頭上了解了一番民情,發現許多年輕人對成為軍官的熱情,一點都不高。

如今,大宋的年輕人們,第一追求仍是科舉入仕,第二追求變成了經商。

而他們不喜武學的主要原因,乃是都覺得最多再有兩三年,大宋便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甚至滅掉大遼了。

而他們要想以武成就一番事業,至少要學習數年,到那時,也許就沒有戰事了,學也是白學,可能到最後還是要種地。

另外,學武要比科舉受罪多了,風吹雨淋,勤練武術,修路搭橋,還有可能殞命。

趙頊想顛覆這種觀念,短時間內肯定不現實。

目前,他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提起年輕人對武學的興趣。

第二日,趙頊突然生出了一個想法,不由得大喜。

當即,他將文彥博與沉括召進了垂拱殿。

文彥博走到殿內,率先開口道︰「官家,我大宋當今依舊是崇文崇商不崇武,結果本就在意料之中,臣等正在努力想辦法,官家且莫掛懷!」

這次,武學堂招生,乃是趙頊親自監督,可惜數日下來,報名者不過二十多個人。

文彥博知曉,官家自登基以來,還沒有經受過這樣的打擊,故而連忙出言安慰。

趙頊微微一笑。

「樞密使,朕沒有那麼脆弱,且朕已經想出了一個策略!」

「真的?」文彥博興奮地看向趙頊,官家的計策從來都是群臣想不到的妙計。

沉括也好奇地看向趙頊,在他的眼里,官家無所不能。

「朕這兩日在汴京街頭轉了轉,了解了一番當下年輕人的想法,大家不願意入武學堂,很大程度上還是對武學堂有偏見,認為只是修橋修路,行軍打仗,閑時耕地,戰時為兵。朕要扭轉這個想法,讓他們明白進入武學堂的趣味與好處,也為更多人普及一下,未來我大宋的士兵應該是什麼模樣。」

「所以,朕決定,在汴京城內辦一場展!」

「展?」文彥博和沉括一臉迷惘,趙頊有時說出的一些新詞,朝臣們都無法明白。

趙頊想了想說道︰「就是,朕準備選擇一個地方,讓我們的優秀將領將擅長的兵法韜略展示出來,讓我們的士兵進行軍陣表演,然後還有兵器演練、火器展覽,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軍營到底是什麼樣的,進入武學堂,他們能夠學到什麼……」

听到這番話,文彥博和沉括才恍然大悟。

沉括驚訝道︰「官家是要將咱們的火器展覽出去,這……這合適嗎?」

「沒事,派士兵看護著,圍觀者也只能看而不能觸模,只要是男孩子,朕就不相信他不喜歡火器!」趙頊篤定地說道。

火器,對任何一個沒有見過的百姓,都具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文彥博思索了一下,道︰「官家,臣認為,此計可行,絕對可行,武人們的地位是該被抬起來了!」

「好,接下來就這樣干吧,第一批武學堂學員,必須要是最好的,惟有此,後續才能在各個州府開展!」趙頊又補充道。

「臣,遵命!」文彥博和沉括同時拱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