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177章︰一人兼四職,朕就問排場不排場!

垂拱殿內。

趙頊拿著《富民疏》說道︰「此策可行,就命名為民兼商法吧,納入朝廷新法條令之中,在具體細節完善後,擇吉日宣布,立即執行!」

隨後,趙頊看了看自己在上面的批注。

「朕再補充一點,除了境內的商業貿易外,咱們還要將眼光放的更長遠一些!當年,漢朝張騫通西域,建絲綢之路,而在盛唐時期,大唐商人更是與西域的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我們也應該組建一支對外貿易的隊伍,將我們的茶葉、絲綢、瓷器、漆器等賣到波斯、大食、甚至遙遠的拜佔庭帝國去!」

群臣皆是眼前一亮,驚嘆還是官家的目光長遠。大宋的許多土特產,在其他國家眼里都是稀罕玩意,利潤相當高。

以前無法施行,乃是因為有西夏吐蕃攔著,但現在這兩個國家巴不得大宋將生意做到他們國家境內呢!

過一過,便能留下一層油水。

「當然,我們的步子也不能邁得太大,海上航道先不擴張,但陸路貿易,青唐吐蕃那條路,我們必須走通走遠!」

海上航道需要制造大量的船只,開支較大,趙頊還是想要將陸路打通,待建立了融洽的商貿關系,再拓寬海運。

他想了想,接著說道︰「我大宋也需要一個像張騫那樣的人,走出一條連接更多未知地方的商道!」

說罷,趙頊看向下方。

三司使韓絳見官家的目光掃來,迅速低下了腦袋。

此乃長途商道,充滿凶險與未知,走一趟少則半年,多則一兩年。

甚至若遇到一些凶蠻的土著或盜匪,有可能就埋骨荒野,徹底回不來了。

境外的人可不遵從什麼大宋刑律。

韓絳並無成為大宋之張騫的打算,而曾公亮卻把胸膛挺得高高的,還感覺自己是未老的廉頗。

趙頊見曾公亮就要站出來請願,連忙說道︰「在朕心中已經有打通西邊商道的人選了,朕要通過他,將商人的地位提升起來!」

曾公亮都七十歲了,讓其去當拓荒者,那是讓他去送死呢!

韓絳眼楮一眯,頓時猜到官家要說的是誰了。

「一品樓大掌櫃蘇文山之子蘇有則。」趙頊開口道。

韓絳緊隨著開口道︰「官家真是好眼光,在我大宋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他現在可是諸多青年商人中的表率!」

其他臣子也紛紛點頭,蘇有則確實是最佳人選。

這兩年,蘇文山穩控汴京一品樓大局,其他地方都是蘇有則來回奔跑操持著,這對父子有兩個在其他商人身上很難出現的優點。

其一,真誠;其二,穩重。

趙頊又說道︰「朕派給他差事前,必須要賜他一個官身,諸位認為他應該入哪個衙門,給予何職?」

此話剛落。

唰!唰!唰!唰!

韓琦、韓絳、文彥博、呂公著四人同時站了出來,然後又同時拱手。

「臣……」四人欲言又止,都皺眉看向其他人。

韓絳頗為不滿地說道︰「樞密使、呂中丞,蘇有則最適合入的衙門自然是我三司,中書至少轄下還有禮部、戶部,稍微能沾沾邊,樞密院和御史台在這兒搗什麼亂!」

文彥博一捋胡子,說道︰「重走絲綢之路,那里盡是戈壁荒漠,還有土著蠻人,若給蘇有則一個武官職位,不但在名頭上能嚇住對方,而且也能更順利地調派護衛。若報你三司職位,人家以為只是個賬房先生,是容易被欺負的!」

一旁的王陶看熱鬧不嫌事大,笑著說道︰「臣以為,樞密使所言甚有道理!」

韓絳氣得鼻子都快歪了,他不由得看向一旁的呂公著。

「呂中丞,那你御史台呢?」

呂公著往前走了一步,鄙夷地看了一眼文彥博,說道︰「出門在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論講道理誰比得上我御史台,若蘇有則入了我御史台,本官保證讓其口才更進一步!」

「你可拉倒吧!學了你御史台的話術,出門絕對能讓人打死!」曾公亮忍不住譏諷道。

頓時,群臣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趙頊在上面有些哭笑不得,他非常喜歡看這幾個老頭一本正經地打嘴仗。

這時候,韓琦忍不住站起來,道︰「臣以為,重開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商業貿易,更涉及我大宋的外交禮儀與形象,蘇有則若以禮部官員的身份外出,方能代表我大宋形象,在境外,我們不僅僅要經商賺錢,還要揚我大宋國威,將名聲傳播出去!」

此話,自然也有一番道理。

趙頊頓時陷入糾結中,四人這樣一說,趙頊覺得似乎哪個衙門都合適。

「若蘇有則到了你們衙門,你們將擬何職?」趙頊看向下方,又問道。

「在禮部,將擔任禮部主客司郎中一職。」

「在台院,將擔任御史台言事御旨一職。」

「在三司,將擔任三司勾院主事一職。」

「在樞密院將擔任樞密院干辦官一職。」

趙頊微微點頭。

四大衙門的官職,基本都是虛職,且都是從五品六品,官階不高不低,對外完全夠用了。

就在趙頊糾結時,一直都沒有說話的王安石突然出列,拱手道︰「官家不是要提升商人的地位嗎?臣認為,這四個職位都是商人的護身符,不如讓蘇有則一人兼四職,如何?」

一人兼四職?

其他臣子都紛紛皺眉,賜一名商人官身,在大宋已是先例,讓一人兼四職,更是前所未有。

「官家,萬萬不可呀,此例一開,那商人們還不上了天,以後一人兼多職的事情將會變成常態,這是亂朝廷章法呀,不可為,絕對不可為!」曾公亮率先開口道。

趙頊見王安石想要張口解釋,便沒有說話。

王安石不緊不慢地說道︰「臣以為,我們剛才所言的賜商人官身,乃是錯誤的說法,應該是令商人入仕。商人做了官,便不再是商人了,其行為也由經商變成了朝廷的差遣!比如一品樓,那不是蘇家的買賣,而是朝廷的買賣!我們以蘇有則為首例,其實是打開了一條商人入仕的通道,不過此條道的口子不應該開得太大,且商人入仕的條件不應該是賺了多少錢,而是為百姓為朝廷做了多大的貢獻,比如增加了多少國庫收入,為多少個百姓提供了賺錢機會等!」

眾臣听到此話,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此話有道理,甚有道理!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雖然在大宋,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地位最高的仍然是士大夫官員們。

若朝廷能根據商人為百姓、為朝廷的貢獻,將其商的身份變成仕,那絕對是無數商人心向往之的事情。

因為在當下的大宋,官員的身份是無法買來的。

在宋代,官員身份與商人身份,就像是天上的鳳凰與地上的野雞,地位懸殊太大了!

即使你腰纏萬貴,錦衣歸鄉,在考中進士的同鄉面前依然還是抬不起頭,人家那才是祖墳冒青煙,真正的光宗耀祖!

並且更重要的是,商人成為了官員,便有了朝廷的扶持,算是端上了朝廷的鐵飯碗。

大多數商人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且隨時都有破產的可能。

若為官,雖然他們無法再為了私利經商,但他們有了俸祿,有了身份,且依舊是吃喝不愁,晚年還有了保障。

這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認可,對大多數商人們來講,非常具有吸引力。

王安石接著說道︰「臣之所以建議讓蘇有則一人兼四職,乃是希望在商人心中樹立一個標桿。從剛才諸位提供的官位可以看出,大家也都考慮了許多。賜的官職小了,顯示不出朝廷對商人的重視,賜的官職大了,肯定有很多士大夫官員反對。若讓蘇有則任一職,難以引起商人們的向往,讓其任四職則就不同了,最好此官職在農兼商法頒布後,再行頒布,如此以來,商人們心中的觸動必然很大!」

「讓一名商人身兼四職,雖然亙古未有,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名頭,朝堂之上不會有官員反對,但對商人而言卻是巨大的榮耀,督促著他們能夠想著方法去做對百姓,對朝廷有益的商業貿易!」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眾臣雖然大多都不喜歡王安石,但不得不佩服他總是劍走偏鋒的想法。

富弼率先說道︰「官家,臣覺得,王介甫所言,甚有道理。我們用對蘇有則的獨特恩賜,一下子就能讓全國商人們感受到對他們的重視,農兼商法施行起來,定當更加順利!」

韓琦也笑著說道︰「臣附議,此法確實能打動天下的商人們,讓他們感受到朝廷的重視!」

「好,就這樣安排!」趙頊想著說道。

他非常喜歡這種感覺,群臣想對策,而他只需要點頭或者搖頭便可。

……

翌日近午時。

三司使韓絳帶著一品樓總掌櫃蘇文山以及其兒子蘇有則和女兒蘇晴來到了皇宮內。

蘇文山整個人都是懵的。

因為韓絳告訴他,官家準備給蘇有則敕封官職,並將委以重任,令其重開絲綢之路。

這對蘇家來講,簡直是天大的榮耀!

而今日,官家還要請他們吃飯。

大宋的商人們,從未有過被官家召見的先例,更不用說共進午餐了。

蘇有則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能有機會成為大宋的張騫,名留史冊,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非常喜歡這種商業上的冒險。

蘇晴身穿一襲紫裙,心中最是忐忑,因為她特別想向官家詢問一件事情,那個令她日思夜想的朝廷特使,許照許公子到底去哪里了。

她已經數月都聯系不到了,並且詢問三司使,對方也是閉口不言。

片刻後。

蘇家三人跟在韓絳的後面,緩步走進一座宮殿。

殿內,數張桌子已經擺開,桌子上,各種珍饈美味也已經擺放出來。

蘇家三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著官家到來。

這時候,趙頊笑著從側室走了出來。

「許照!」蘇晴忍不住月兌口而出,臉上甚是興奮!

而蘇文山看到趙頊直接坐在前方的主座上,不由得率先反應過來。

「晴兒,不得無禮,這是官家!」

蘇晴當即捂住了嘴巴,她實在沒有想到那個有些不著調的年輕男子,竟然就是當今官家。

當即,三人就準備跪下朝著趙頊行大禮。

趙頊笑著說道︰「咱們都是老熟人了,無須行禮,快落座吧!」

當即,蘇家三人以及韓絳分別坐了下來。

趙頊看向蘇文山,笑著說道︰「蘇掌櫃,三司使都將事情告訴你了吧!」

蘇文山點了點頭,道︰「都告訴了,都告訴了,我兒定當不辱使命!」

趙頊面露笑容。

「此去西方,困難重重,路途不止千里,甚至可能出現各種意外,蘇有則,你可有信心?」

蘇有則連忙說道︰「定當不負官家所托,為我大宋拓出一條新商路!」

趙頊對他的回答甚是滿意,又看向蘇晴,道︰「蘇晴,以後一品樓就完全交給你和你父親了,如果出現什麼問題,你們隨時都可以找朕解決。」

趙頊今日設宴讓蘇家人知曉自己的真實身份,就是為了讓他們明白,自己乃是他們的靠山。

接下來的商業貿易還要靠著一品樓去引領,一品樓完全可以放開了去經營。

「我蘇家一定幸不辱命!」蘇晴回答道。

隨後,幾人便閑聊了起來。

大半個時辰後,蘇家三人走出了皇宮,回到了自家的馬車上。

蘇文山看向心情有些失落的蘇晴,安慰道︰「傻丫頭,別瞎想了!那是高高在上的真龍,你一個小姑娘,哪里配得上,好好過日子吧,你沒這個命呀!」

……

三日後,新的變法之策,農兼商法頒布。

朝廷鼓勵全民經商,鼓勵大商人為百姓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其中朝廷提供的助商政策足足有近八十條!

此條例一出,便令無數商人興奮起來。

與此同時,一品樓前,放起了鞭炮,貼上了紅花。

四個儀仗隊,分別代表著禮部、樞密院、御史台和三司,各自帶著敕封文書來到了一品樓前。

「一品樓少掌櫃蘇有則,惠民有績,于朝廷有功,特賜予禮部主客司郎中之職……」

「……特賜予御史台言事御旨之職……」

「……特賜予三司勾院主事之職……」

「……特賜予樞密院干辦官之職……」

四大衙門,輪番唱名,其熱鬧程度不亞于科舉殿試之後的集英殿唱名!

本就是雙下巴的蘇有則,已然快笑成了三下巴。

蘇文山則是挺著胸膛,來回走著,吩咐伙計們撒錢撒糖,笑容始終掛在臉上。

數年前,成為江南首富時,他都沒有如此開心。

周邊圍觀的商人們都羨慕慘了!

一個商人能由商入仕,且一人兼四職,這比考中進士還要光宗耀祖!

一時間,民間關于朝廷要重視商業,提高商人地位的話題在各地都傳播起來。

……

三月初三,天氣晴朗,宜出行。

城門前的官道上,圍滿了送行的百姓,里三層外三層,紛紛踮腳張望著。

蘇有則要帶隊出發了。

此次,他共帶二百三十人,其中禁軍精銳士兵一百五十人,還攜帶有五十桿突火槍。

另有五十人分別來自禮部、三司、樞密院和御史台,還有三十人則是一品樓中經常做商業貿易的人。

重走絲綢之路,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趙頊帶著韓琦、文彥博、呂公著、韓絳等大臣,親自為商隊送別。

「蘇有則,我大宋的商道到底有多寬,到底有多長,就全看你們了!」趙頊親自為蘇有則倒上送行酒。

「臣絕不負官家厚望!」蘇有則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心中甚是激動。

這碗酒,已足以讓他豁了性命也要將差事辦好。

其實,趙頊本準備學一學大宋的文人們,折柳送別呢!

柳有留之意,代表著吉祥,可以討個吉利,而此時正是柳樹綻青的時候。

但是他沒想到,城門外的柳樹竟然已然被薅禿了。

他問了韓琦才知道,年後,很多人都會離開汴京遠行,很多送行者都會效彷文人墨客們折柳送別,故而柳枝根本不夠用,半個月前便被薅禿了!

趙頊不由得哭笑不得,只好作罷。

片刻後,商隊出發。

趙頊望著漸行漸遠的商隊,口中喃喃道︰「也許,從這一刻起,我大宋已敲開了世界的大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