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二十章 秋後算賬

朱琳掃了眼那長長的名冊,對楊廷麟道︰「楊閣老,上表自願交稅的人有……啊,不,你就說有多少人沒上表吧。」

楊廷麟忙道︰「回皇上,朝中七成的官員都在這上面了。沒上表的只有不足三成。」

到底如黃景那般對抗稅之事「有理想有抱負」的朝臣還是有一些的,另有不少腦子暫時還沒轉過彎的或是動作遲緩的人。

對此朱琳倒也不意外,畢竟七成已經足夠了。

他將一張名單遞給楊廷麟,「這是我擬的商部屬員,你看看上面的人是否有沒自請納糧的。」

楊廷麟恭敬接過來看了一眼,只見上面寫著︰商部左侍郎,陳確。商部右侍郎,朱之瑜。商部郎中……

從三品侍郎一直到九品的檢庫大使都列出了人選,一共八十九名。

他哪里記得清數百自請納糧的朝臣,無奈討回上表官員的名冊一一對照,最終發現皇帝選的商部屬員只有兩人未在其中。

朱琳遂將那兩人名字勾去,吩咐楊廷麟道︰「明日在午門外張榜公布商部屬員名單。啊,一天只公布二十五人。對了,記得在旁邊另張榜稱贊他們主動納糧之事。」

楊廷麟雖不清楚為何不全部公示出來,但皇上怎麼交代自己就怎麼做,當下揖道︰「臣,遵旨。」

「還有,這個黃景近來上躥下跳,把他調去做太常寺卿吧。吏部右侍郎由曾劍暫任。」

楊廷麟先應了聲,「臣遵旨。」而後又有些遲疑道,「陛下,驟然貶謫重臣,若沒個由頭,恐怕……」

太常寺卿雖然也是三品,但只是個管祭祀之類的冷衙門,從大權在握的吏部調到這里,已是貶了不止一級。

朱琳冷聲道︰「近來吏部事務極為繁忙,黃大人年事已高,不堪辛勞。」

堂堂大明天子,貶一兩個朝臣還要在這嗦!

楊廷麟縮了縮脖子,忙道︰「臣,明白了。」

次日雖無朝會,但午門外卻是極為熱鬧。

一共二十五人,或升遷,或補缺,赫然成為新設商部的大員。而十步之外便是內閣贊揚他們自請納糧的揭帖。

此時便是頭豬也該明白這其中的關系了。

除了少數抗稅死硬派,昨日還未上表的官員都匆忙趕回家寫奏疏去了。

到下午,隨著黃景黃大人因身體不適,被調去太常寺的消息又在南京官場中傳開,頓時,死硬派開始人心惶惶。

他們先前是仗著絕大多數人都不願納稅的勢頭,才敢和皇帝「正面交鋒」。此時眼看才幾天工夫便大勢已去,連吏部右侍郎這樣的重臣被貶都沒人出聲聲援,他們哪兒還敢繼續剛下去?

不就是一年幾百兩銀子嗎?老子又不是交不起!

當下,前幾日與黃景密議抗稅的那些人也都提筆上書,大言依律納稅利國利民,自己堅決支持朝廷決定。

又一日後,午門外又公布了二十五名新晉商部大員的名單。

第三天,又是二十五名……

朝臣們眼瞅著實缺一天天減少,心里皆是大急。

「李大人,你說為何是這些人得以高升?」

「這下官也不清楚啊,或是他們自請納糧的態度更誠懇?」

「那我們再次上表?」

「只有試試了……」

大部分朝臣此時的目光都集中在納糧之上,陷入了思維定式,卻沒想到商部這些職位乃是朱琳按官員能力分配下去的。當然,你若是繼續抗稅,這大好前程可就要換給別人了。

這股自願納稅的風潮很快向南直隸以外的地區蔓延。浙江、廣西、福京等地的官員們也開始加入「搶湖南實缺」的行動中,隨之而來的便是一些地方官升遷湖南。

隨著時間推移,「爭搶」進入白熱化,有頭腦靈活的人開始自請取消免稅額度,願將名下所有產業都依律納稅。

這些人很快上了「表彰榜」,其中一部分如願獲得晉升或是補了缺。

其他人立刻有樣學樣,每天全國各地的奏疏塞得文淵閣連轉身都非常困難,一些內閣屬員不得不搬到走廊上辦公……

很快,湖南的實缺已派出了一百有余,吏部依照朱琳吩咐,開始改為每天公布十個名額。

同時,內閣臨時增加了一次全國性的官員考核,由新晉吏部右侍郎曾劍全權負責。

吏部的考核官剛走過了幾個州府,便有人傳出消息,沒有上表自請納糧的人,所獲考評評語可都不怎樣。

雖然沒人明說這二者之間有聯系,但誰願意冒這個風險?寫封奏疏又不費什麼力氣。

至北伐前夕,絕大多數的官員均已表態願意交稅了,其中至少有一半連那幾百上千畝的免稅額度都不要了。

朱琳听完楊廷麟匯報的各地請納糧的情況,不禁滿意點頭,前後才二十來天工夫,便由「眾志成城」地抗稅變為爭先恐後地交稅。

他又將一份名單交給楊廷麟,「這些是此次帶頭抗稅之人。只待北伐既成,便將他們逐批貶黜,待參。」

楊廷麟看了眼名單,當下便是一震,足足一百四十多人!

他似乎已經看到了不久後朝堂上那片腥風血雨,忙恭敬應道︰「臣,領旨。」心中卻暗自慶幸,好在此番最終選擇站在了天子一邊,否則這紙上恐怕就要出現自己的名字了。

就在南京城中為士紳納稅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之時,北伐的各項準備工作卻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丹徒以北的江面上,一座浮橋橫跨兩岸,不論是寬度還是穩定程度,都遠不是建虜先前所建的那座能比。

明軍工兵營可是經過長期專業訓練的。若是長江一直處在眼下這種枯水狀態,這座浮橋甚至能用一兩年。

浮橋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如螞蟻一般,或背或扛,將一袋袋一箱箱的糧草、輜重運至北岸的舊江口附近。

由于宣部出色的工作,征發二十萬萬民夫的任務早已完成。

實際上,當南直隸百姓听聞朝廷要招人為龍衛軍、破虜營搬運糧草時,根本無需官府組織,當即便有大批青壯年帶著干糧朝鎮江匯聚而去。

要知道,龍衛軍和破虜營早已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縱然不能加入其中手刃韃子,能為他們擊虜出一份力,那也是莫大的光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