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待登基詔書宣讀已畢,奉天殿上的諸臣卻皆有些疑惑,通常新帝即位都會大赦天下,但剛才好像沒听到有此內容。

果然,龐天壽又換了一道聖旨,繼續念道︰「詔曰。朕初臨大位,當普天同慶……」

朝臣們剛以為是要大赦了,不料龐公公卻道︰「施恩澤于民,特免所有田稅五分銀以下之戶稅銀兩月。並,自朕往後,朝中一應祭奠、喜慶之事,不得擅赦天下,當以此詔為例。欽此。」

朝臣們忙又拜伏,「皇上英明!」赦不赦天下,免不免小民的稅與這些大員們何干,只要你天子高興,大家倒也樂得捧場。

朱琳便借登基大典的機會將「大赦天下」這個古代的陋習不動聲色地抹去了。

古代帝王登基,大喪,更換年號,甚至生個皇子,立個皇後,過個壽之類都會大赦。其實他們這麼做也就是為了討個吉利,顯示自己是個仁君,籠絡人心而已。

但如此一來,大量為非作歹之徒逃月兌懲處,又流回民間作惡。犯罪得利者逍遙法外,苦主有冤難伸,最後害的都是普通百姓。

朱琳此番定向減免小戶人家的田稅,籠絡民心的效果強過大赦千百倍,卻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另外,他的詔書中還留了一手。他禁止大赦的情況中並沒有包括饑荒和天災。這也為今後的施政留下余地,否則鬧一次大災,光是偷糧食的人就要抓十幾萬,遇到此等情況還是需要大赦的。

隨即龐天壽退回,楊廷麟邁步出班,立于大殿正中,從一旁的太監手中恭敬接過一道聖旨,轉身高聲念誦︰「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禮部尚書朱繼祚,守職不怠,為政清廉,著授從一品授榮祿大夫。」

眾臣听到這一句,立刻都打起了精神這才是重頭戲!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換了漢興朝,誰人風光誰人黯然就看這聖旨中如何安排了。便如剛才這朱繼祚,看似升了榮祿大夫,但實際上卻是個閑職,比起先前手握實權的禮部尚書來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說,新朝已經沒他位置了。

再看那宣讀旨意的人,正是首倡輔政王繼位的楊閣部。他能在奉天殿當眾升貶滿朝文武,又是何等威風!可見其日後必然位高權重。

在其後的聖旨當中,又將嚴起恆、宋高誼、劉湘客等十一名在近來在「土改」及天子被劫事件中上躥下跳之人「升」了閑職。至于被抓到切實證據的黃景等人已被刑部下了獄,卻不在此列。

念完了要「處理」的官員,楊廷麟又繼續道︰「原工部侍郎宋應星,履職兢兢業業,多有功舉,遂擢升工部尚書。

「原工部郎中方以智,宣勞勤勉……擢升工部左侍郎。

「原禮部右侍郎徐爾路……擢升禮部尚書。

「原宣部郎中洪思……擢升宣部左侍郎。

「原宣部主事田壯飛……擢升宣部郎中。

「原吏部郎中曾劍……擢升刑部右侍郎。

「原戶部員外郎張滄海……擢升戶部右侍郎。

「原工部主事姚啟聖……」

隨著楊廷麟念完「欽此」二字,漢興朝前期的朝堂班底便算是基本定了下來。當然,為了保持朝局穩定,朱琳只動了三十多個人,更大的人員調整還得以後慢慢來。

不過他此次將朝中核心位置幾乎都放上了自己用著放心的人,另外還大量任用格致學的人才。尤其是工部,六品以上已經沒有一個不懂格致學的官員了。

除了外廷朝臣外,朱琳對內廷也做了較大調整,比如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換成了馬文晟和馮康。不過內廷基本算是天子私事,倒不用專門在奉天殿宣旨了。

待人事工作安排完畢,朱琳又親自起身高聲道︰「新晉刑部侍郎曾劍听旨。」

曾劍忙出列跪道︰「臣在。」

「著由你主持,刑部、大理寺、吏部、七科協辦,徹查泰征帝被挾掠之大案!此乃謀反極罪,絕不可使一人漏網!」

曾劍以及被提到的幾個部門主事官員立刻一同伏身應道︰「臣,遵旨!」

嚴辦參與挾持朱琳源的官員乃是行公理大義的必然之舉,縱誰也說不出半個不字,相反,所有朝臣還都得傾力「協助調查」。而朱琳如此大張旗鼓地徹查此事也有他自己的謀劃這可是謀逆重案,而且舉國震動,凡是涉案之人必然都是斬立決。如此一來,等案子查完了,朝中必然會空一大片的實缺出來。

所以他專門讓自己嫡系的曾劍辦理此案,這就是他對朝臣們高高舉起的「大棒」。而涉案官員空出來的職位便是他的「胡蘿卜」。在胡蘿卜加大棒共同作用下,他整頓吏治、推行格致學甚至改革稅制等舉措所遇到的阻力都會大為減少,規劃已久的《大明發展綱要》也將開始進入快車道。

登基大典結束之後,朝臣們都聚在新晉的核心眾臣周圍出了午門,道賀與溢美之詞不絕于耳。

朱琳也習慣性地朝宮門方向行去,身後馬文晟忙追了上來,小心提醒道︰「皇爺,您是要出宮嗎?」

朱琳一愣,旋即拍了拍額頭,心中失笑道,倒是真的忘了,從今天起,這紫禁城便是自己的家了。

由于先前為了節省修繕銀,乾清宮到現在也沒修好,只有西六宮南側的養心殿可以居住。

等朱琳在宮人、侍衛簇擁下走進月華門,抬眼望到恢弘雄壯的養心殿殿宇的一刻,方才登臨大位所帶來的心潮澎湃不禁漸去,取而代之的卻是萬斤重擔壓在心頭那可是整個大明江山的重量!

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一年半了,這期間他雖依靠先進的武器及戰術從建虜手中奪回了長江以南的大明半壁,但他非常清楚,如今的大明其實沉痾已久,積弊極多。

從糜爛的吏治到荒謬絕倫的稅收制度,從嚴重不平衡的耕地分配到近乎凋敝的工商業,以及百姓對朝廷失去信心、萎縮了數百年的海運等等,這些問題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大明的軀體。甚至在吏治、稅收等方面,連建虜都比現在的大明做得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