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七十七章 爆倉

實則其他幾人早有了同樣想法,卻不好也不敢明說,一時間不約而同地望向了魯元厚。

後者也是皺眉躊躇再三,他手里還有二十二三萬石糧米,若現在賣掉,還了錢莊的銀子當還能落下六七十萬兩。

這雖與他當初的目標可是相去甚遠,但繼續拼下去或許便會血本無歸。

良久,他終是在其他幾人「期盼」的目光下一做回椅子上,頹然點頭道︰「既如此,那便出貨吧。」

……

「楊閣部,果然被您料中!」林尊賓提著官袍快步進了南靖府衙,興奮道,「城中大小米鋪俱已放開售糧,賣價比官倉還低了半厘。」

楊廷麟卻似毫不意外,搖頭道︰「非被我料中,皆在輔政王殿下謀劃之中。按殿下的說法,這叫做什麼‘追漲殺跌’。只要讓糧價穩定下跌,這些手持巨量糧食的奸商必會按捺不住。

「你且看著,殿下還斷言,後面這糧米還會愈拋愈猛。」

這一陣林尊賓跟在楊廷麟身邊,看他依照輔政王殿下的安排,以不到十萬石糧米便引得奸商降價拋售,心中那是大為嘆服,不禁挑指道︰「殿下曠古大才!有他此番謀劃,閩南百姓方解倒懸之苦。」

楊廷麟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隨後又吩咐道︰「燕公,先讓官倉的糧價每石再降五錢。

「你要緊盯糧價,務必保證官糧隨時比市面上的價格低一成。」

「下官遵命!」

……

十日後。

輔政王府的書房中,楊廷麟正恭敬稟陳,「……隨後城中各米鋪不得不將售價降到同官倉相近。而下官依殿下成策,在數日間將米價一直降到每石二兩五錢銀。

「說來倒也奇了,這售價越低,百姓反而越不急于買糧。一時間城中糧商眼見手中糧食越來越不值錢,無不驚慌失措,紛紛自發降價拋售囤米。

「其後無需下官再有動作,大小商賈間競相壓價,就怕自己比別人賣得貴了。便是糧價高漲之時那些捂糧惜售的鄉紳也慌了神,都急于在糧價降到更低之前將糧米換為現銀。

「一時間到處都在賣糧,卻鮮有人問津。至下官離開南靖時,一石糙米已僅能賣到一兩二錢銀。

「以朝廷撥發的七十萬兩來購糧,定能確保閩南百姓安然渡過災時。」

「楊閣部此番為民生奔勞,辛苦了。」朱琳渼先贊了楊廷麟,未等他謙虛,便立刻接道,「然則閩南災情雖解,我們卻仍不能掉以輕心。」

楊廷麟忙肅然道︰「請殿下明示。」

「近來雖因屯糧奸商爆倉而糧價猛跌,但閩南畢竟還是災區,要不了多久,糧價便會因大量百姓購糧而開始回升。

「糧乃民之根本,是以糧價如此劇烈波動,于百姓有害無利。百姓種糧換錢以利生計,故糧價過低則百姓生活苦。待得收成不好,百姓需以錢納糧之時,奸商卻借機哄抬糧價,饑民因此而生。」

朱琳渼望向楊廷麟道︰「楊閣部以為一條鞭法如何?」

一條鞭法乃是一手打造了萬歷中興的張居正張首輔的創舉,核心思想便是以銀代糧、物征稅,極大改善了萬歷朝的稅收混亂的情況,乃是其中興的重要因素之一。

楊廷麟對此自是熟知,卻皺眉揖道︰「下官,難做評判……」

朱琳渼點了點頭,楊廷麟沒有簡單地為張首輔歌功頌德,說明其還是對民間疾苦有些了解的。

朱琳渼干脆把話說開了,「一條鞭法的初衷極好,然則,從崇禎朝起,其便是百姓困苦之源。

「官府以繳糧數量為百姓定下稅賦,但皆折為銀錢抵收。是以糧價貴時官府便要多征稅銀,而糧價低時卻不聞不問,仍以往年數額征收。

「自天啟年起,糧價波動不定,百姓所納稅賦卻因此只增不減。而奸商更是囤積居奇,借操控糧價從中漁利。

「百姓稅賦本不算太重,但折為銀錢之後卻皆不堪所負,大量百姓因繳不起稅賦而被迫背井離鄉。當年闖寇便大肆招攬這些流離失所之人,使其人馬數年間便增至數十萬!」

楊廷麟低頭不語,這些情況他大多都有了解,但積弊至此,總不能把一條鞭法廢了吧?

朱琳渼繼續道︰「此次閩南奸商屯糧之事卻也是個契機。楊閣部當從奸商手里賺到了不少銀子吧?」

楊廷麟忙道︰「下官共售出十一萬石糧食,得銀近七十萬兩。」

朱琳渼點頭道︰「便以這些錢,連帶朝廷撥發的十七萬兩匯在一處,作為大明糧食價格調控基金。」

「殿下說調什麼金?」

「便是留一筆錢在戶部,卻不得挪做他用。只待市場糧價有大的波動時,用此銀平抑糧價。」朱琳渼解釋道,「至于如何操作,楊閣部此次在南靖之舉便可為例。

「只有糧價穩了,百姓生活才能穩,也可斷絕奸商投機之念。

「對了,當在戶部增設一‘平價司’,令專人負責控制全國糧價穩定。而各地在征稅時,糧食折算銀錢數額也必須由平價司來定。如此當可杜絕地方上不顧百姓生計,靠糧價波動變相增收稅賦之弊。」

他讓楊廷麟消化了一會兒,又接道︰「待楊閣部返回閩南之後,可投數十萬兩銀,以低價收入糧米囤于官倉。一方面用于賑濟災民,另一方面若奸商賊心不死,便復以這些糧食破之。」

「下官隨後便著手去辦。」

既說起了民生問題,朱琳渼又想起《發展綱要》里規劃的農業單一稅,此時閩南大災,正可以此為借口,在閩南進行「試點」。

若是發現其中有什麼問題,也可借「災時臨時舉措」來進行調整。

他遂對楊廷麟道︰「重災甫至,閩南之地當以休養生息為主。我考慮減免當地農戶稅賦,三年內所有賦、捐、派等全部取消,僅收一項農業稅,稅率便定為四厘。」

其時大明稅率為三十稅一,也就是不到百分之三點四,但各種苛捐雜稅、貪污腐敗,加上糧價混亂,百姓甚至得將超過一半的收成上繳。

是以若強制規定稅率僅百分之四,沒有其他攤派,實乃將百姓壓力十數倍減輕。(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