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2章 歸義亂局(四更)

朝廷成立涼州都督府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對于劉奎帶著右神策軍進駐涼州,有人驚喜有人憂。

似乎平定河東後,朝廷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河西地區。

作為禁軍戰力靠前的右天策軍和右神策軍都進駐隴右,這個意圖再明顯不過。

得知消息的朱溫自然很高興,朝廷顯然不想跟他翻臉,平定河東後,對于山東各藩鎮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不是李曄不想平定這些藩鎮,但這里的藩鎮太多了。

宣武、義滑、忠武、河陽、魏博、天平、成德、兗海、幽州、義武、橫海、平盧、武寧等十余個藩鎮,最小的都有數萬軍隊,多的向朱溫實際掌控四鎮近二十萬大軍。

這些藩鎮大大小小加起來不下于五十萬軍隊,李曄根本不敢動,否則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若是逼這些藩鎮聯手,可不是朝廷能對付的。

而且江南、朔方等地還有一些藩鎮。

可以說,此時李曄不能動山東藩鎮,反倒是江南和朔方等地的藩鎮比較好下手。

擔憂的自然是如今朝廷適合開戰河西戰略嗎?

畢竟剛剛結束對河東的征討,而那就用了200多萬貫的錢糧。

不過這次戶部倒是沒有過于反對,相比于其他人,他們對于目前朝廷國庫收支情況無疑是最了解的。

去年,也就是乾寧二年的國庫收入高達2200萬貫,雖然沒有實現之前較乾寧元年翻一番的目標,但卻比德宗時期到李儇時期最高的一年還高。

要是明年統計今年的收入時,還要漲。

因為河東平定後,就連宣武、義滑等鎮都開始上交每年的青苗錢和兩稅錢,即便不多,但卻是一個好兆頭。

其他藩鎮可沒法跟朱溫比,而且不少計劃從李曄登基以來開始補交。

李克用都被收拾了,他們誰自認比李克用的沙陀軍強?自然老老實實上交稅收。

在戶部尚書李泌看來,朝廷的戰爭反而讓國庫收入更高了,加上國庫結余不少,自然沒必要跟皇帝對著干,只要規範國庫錢糧使用就行。

而就在劉奎這個涼州都督府還沒帶軍出發的時候,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

六谷部決定臣服大唐,並願意進貢一萬匹戰馬,希望與大唐和平相處,開通互市。

李曄沒想到這六谷部這麼快就認慫了。

雖然不算是真正歸順大唐,但既然人家主動服軟,朝廷總不能對其用兵吧。

而且涼州都督府才剛剛成立,軍隊都沒有到位,不適合跟六谷部這樣大部落開戰。

于是李曄決定接受六谷部的臣服,並下令成立昌松都督府(下都督府),以六谷部大首領折逋氏為都督,其他五部首領為副都督,名義上歸屬于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這對于朝廷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在河西其他勢力看來可不是好消息。

首先是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其次就是甘州回鶻。

張淮深擔心的是張淮鼎,甘州回鶻則是擔心大唐對他們動手。

可以肯定,只要大唐這邊下令,無論是歸義軍,還是六谷部,都會很樂意出兵……

「派往長安的使節還沒回來嗎?」

沙州,也就是後世的敦煌。

作為西漢時期設立的河西四郡最西邊的一郡,卻是歸義軍的大本營,也是河西漢人比例最大的一州,這也是得源于歷代王朝的不懈努力,所以才讓敦煌在歷史上特別有名。

到了隋唐時期,作為自漢以後,有一個統一而強大又富有開拓性的中原王朝,敦煌的發展更快。

只是安史之亂爆發後,吐蕃大舉進攻河西走廊,最後淪為吐蕃的國土。

不過在四十多年前,張議潮組建的起義軍就是以沙州為大本營,席卷了整個河西十一州,這才了有了現在的歸義軍。

這些年,歸義軍的外敵主要是回鶻人。

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西州回鶻,畢竟都佔領了歸義軍兩州。

甘州回鶻則是歸義軍未來的心月復大患,之前今年爆發的戰爭就說明甘州回鶻對于甘州和肅州的野心了。

李明振搖了搖頭,「並沒有傳來消息,我懷疑可能已經被淮鼎派人截殺了。他肯定不希望僕射你跟朝廷取得聯系,並得到朝廷的支持。」

張淮深對外叫作歸義軍節度使,在歸義軍內部都是自稱僕射,因為僕射是宰相,也算是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

李明振除了瓜州刺史身份之外(見注),同時還是歸義軍左司馬,瓜州的事務主要是他的族人在負責。畢竟瓜州是李氏一族的大本營,而沙州卻是歸義軍的大本營,都需要有人坐鎮。

「難道朝廷就這麼支持張淮鼎?要知道我才是歸義軍的節度使!」張淮深咆哮道。

李明振遲疑了一會兒說道,「可他畢竟是岳父的子嗣。」

李明振是張議潮的女婿,他的意思很明顯,雖說這歸義軍的基業並不是張議潮一人之功,但自古父死子繼。

張淮鼎繼承張議潮的節度使之位,在旁人看來名正言順。

若是張淮深所領的伊州沒有被回鶻人奪去,或許還不會如此,但沒有了自己依仗的力量,張淮鼎才會對節度使之位生出野心。

其實張淮鼎跟朝廷的關系,張淮深在數年前就有所察覺,畢竟他在涼州也是有眼線的。

張淮鼎的兵馬無緣無故多出很多精良的鎧甲和武器,河西雖然也產,但自認做不出那麼好的盔甲。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來自朝廷,唯有朝廷那邊才有能力制造出這麼好的武器和盔甲。

得知張淮鼎跟朝廷來往密切,張淮深就有些著急了。

當初張議潮前往長安為質,只是讓他代為處理歸義軍軍政事務,在張議潮死後,他雖自認為歸義軍節度使,但是卻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

在伊州丟失前,這沒什麼。

伊州丟失後,他的勢力被削弱不少,而他這不被承認的節度使也讓一些人生出了異樣的想法。

張淮鼎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在得知張淮鼎悄悄跟朝廷搭上了關系,張淮深著急了,于是也派了不少批使節打算前往長安,求得朝廷的承認。

可是接連幾批都杳無音訊,也不禁讓人懷疑。

所以李明振的猜測卻是很有可能,涼州被張淮鼎佔據,張淮鼎會看到張淮深跟朝廷搭上關系嗎?

其實張淮深、李明振和張淮鼎都不知道,其實有一隊使節從鄯州、廓州的吐蕃境內借道,經河州等地最後成功抵達了長安。

不過卻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

換個說法,李曄不想看到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歸義軍。

歸義軍雖說名義上歸屬大唐,但實際也是一方藩鎮。

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歸義軍會讓朝廷染指河西嗎?那樣反而會成為朝廷重回西域的阻礙。

朝廷需要的是一個虛弱、混亂並且听話的歸義軍,張淮鼎就是那個讓歸義軍陷入混亂的導火線!

只有歸義軍陷入混亂,朝廷才有機會進入河西。

就像這次涼州都督府的成立,當然此時張淮深還不知道涼州都督府成立的消息。

否則在得知都督不是張淮鼎之後,肯定能猜到張淮鼎的真實意圖,就不會如此輕松地坐在這里展開這番對話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