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1章 六谷部的決定(三更)

「都別不吭聲了,說說吧,該怎麼辦?而且剛剛得到個消息,唐人的安西大都護府派遣了一萬騎兵進駐涼州。」

一萬騎兵?

加上涼州的軍隊就是三萬多人。

這要干嘛?

杜論部都完蛋了,涼州還駐扎這麼多軍隊,難道是要對他們六谷部下手?

雖說他們六谷部有四萬戰士,但是面對裝備精良的三萬唐軍,他們不一定是對手。

別忘了還有著安西大都護府的存在,誰知道可以出動多少軍隊?

是誰說唐人已經衰落了的?

真衰落了,一夜滅掉一個幾萬人口、擁有一萬多近兩萬人的大部落?

「大首領,難道唐人要對我們動手?要不我們去找回鶻人幫忙?」有人建議道。

「回鶻人?回鶻人可不是好東西,他們沒少惦記我們,還去找他們幫忙,那不是跟狼做朋友嗎?」

甘州回鶻和六谷部雖說不在一個州,但其實兩部挨著挺近,沒少鬧摩擦。

歸義軍雖然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甘州回鶻也不敢全力跟歸義軍開戰,但是跟六谷部就沒有那麼忌諱了。

去年,兩部就爆發過一次大戰,六谷部還損失數千戰士。

「不找回鶻人幫忙,唐人又來勢洶洶,那我們怎麼辦?難道放棄現在的地方?退回廓州、鄯州?

與其那樣,還不如像唐人稱臣,還能保全部落。」

「向唐人稱臣?」

一眾人相互看了看,好像覺得也是個好辦法。

想必唐人也不是很想很他們交戰,而且唐人勢大,向唐人稱臣也不是不能接受,又不是多丟人的事。

草原上本就信奉強者,他們六谷部看似強大,但跟唐人相比還是差了不少。一時間,眾人就有些意動,若是以臣服來換取和平,倒是他們可以接受的。

他們六谷部本就是因為自保才結成聯盟,有了如今的六谷部,能不打仗,還是不打仗的好。

而且跟唐人交好也很不錯,唐人有各種新奇的東西,有美酒,有美食,有漂亮的絲綢、瓷器,只要交好,這些東西都可以得到。

相比于甘州回鶻,他們的野心並不大,不然他們這麼強大的實力早就跟鄯州、廓州和涼州開戰了。

大首領也有些意動,其實他最開始就想過要不要臣服于唐人,只是他不好說出口,不然威信不再。

但既然有人先提出來,他自然不介意順水推舟。

「既然你們都不反對這個建議,那我就派人去涼州見見唐人,探探他們的意圖,只不過若是歸順唐人,估計要付出不少代價。」大首領遲疑道。

「大首領,唐人要的東西不過就是戰馬,這在我們部落根本就不是問題。五千不行,就一萬,能不開戰,這點戰馬算什麼。」

對于戰馬,大唐自然是多多益善。

其實隨著松州都督府的設立、隴右的收復以及靈州開始回到朝廷治下,朝廷就有了三處戰馬產地。

雖說隴右、靈州很多都是屬于少數民族控制的地區,特別是隴右存在不少羈縻州,這意味著軍政長官就是部落首領,但隨著貿易的密切,朝廷的強大,這些部落也不敢亂來。

最後反而會融入大唐,連生活習俗都會發生變化,而他們飼養的戰馬將成為大唐鐵騎征服草原的利器……

「駙馬,今天又不用上朝,怎麼老七又叫你去宮內?」

昌寧公主在侍女的幫助下,給劉奎穿著官服,一邊穿一邊抱怨道,以她的直覺,這個時候李曄召見劉奎,絕對沒好事。

劉奎本就是武將,注定了跟昌寧公主聚少離多。之前征討河東回來也不過兩三個月,要是又有戰事,意味著劉奎又要離開她。

劉奎沒管侍女在旁邊站著,雙手摟著昌寧公主的香肩,笑著道,「公主,應該是有什麼要緊的事,別擔心了,我是武將,這都在府中休息了好幾個月了。

你看其他武將,一年能跟家人團聚的也就一兩個月。」

劉奎好說歹說才把昌寧公主勸住,不過對方卻要跟他一起進宮。

當然昌寧公主是打著去找皇後談心的借口,說實話她不用找這借口也能進宮。

劉奎來到大明宮延英殿的時候,樞密使裴榮和兵部尚書李嗣周則是在殿內站著。

「臣劉奎參見陛下!」

「劉駙馬平身吧,在這延英殿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

「謝陛下!」

劉奎起身後對著裴榮和李嗣周點頭示意,算是打了招呼,心中更加確定是有軍務上的事,很有可能自己真的又要出征了。

李曄笑了笑,一臉歉意地看著劉奎,「劉駙馬,本來念著你回來沒有休息多久,不應該讓你又出征,這個事,朕覺得還是你去比較合適。想來七皇姐又得埋怨朕了!」

劉奎連忙彎腰行禮,一臉惶恐道,「陛下言重了,臣乃臣子,這是臣子的本分,公主那邊會理解的。」

「可能你也好奇為什麼朕把你叫來,主要是朕打算設立涼州都督府,這是一個中都督府,朕的意思是讓你擔任涼州都督府第一任都督。」

「陛下,涼州不是歸義軍的轄地嗎?」

李曄解釋道,「涼州刺史張淮鼎已經帶著大軍離開涼州前往沙州去了,他要去奪取他堂兄的歸義軍節度使位置。作為朕支持他奪取歸義軍節度使的條件,涼州將會劃歸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涼州的局勢比較復雜,雖然李文忠家伙滅掉了涼州第二大部落——杜論部,但是涼州吐蕃的勢力卻很強大,而且甘州回鶻很不老實。

涼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真不能容許涼州被吐蕃或者回鶻人攻佔,所以需要你去鎮守涼州。

把右神策軍帶去,新兵就別帶去了,不足的缺額就在涼州招募。」

平定河東一戰,右神策軍的損失不小,特別是騎兵。

本來按照計劃,右神策軍要在關中休整半年,補充了新兵才會調動。

眼前這形勢,不能帶新兵,右神策軍的缺額就有六千余人。

不過涼州民風彪悍,不僅可以招收當地的漢人子弟,吐蕃、回鶻、黨項、溫末等都可以招募,而且這些人的加入,對于右神策軍的實力也是一定的提升。

而且神策軍成立于河西,如今再次回到河西,也算是因果注定。

想到這里,劉奎沉聲道,「臣遵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