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0章 事件後續(三更)

對于解縣的百姓來說,昨晚的動亂來得也快,結束地也快。

參與叛亂的全部嫌犯都被抓了起來,主要嫌犯就有上百人,這還不算策劃了昨晚叛亂的那些主要頭目的家人和那些投降的叛軍士兵。

安邑那邊,也出現了動亂,不過駐扎在安邑的地方軍隊不像解縣這邊腐蝕的那麼嚴重,所以叛亂不到一個時辰就被平定了,所謂的叛亂就像是一場笑話。

不過看到統計出來的名單,張承業臉色不太好看,他的手下人,超過一半參與了私鹽一事。這還只是管事,下面的人參與的更多,可以這麼說,因為這次私鹽一案,河中鹽池的管理機構要大換血。

至于走私的私鹽數量,錦衣衛的人還在審訊,不過想來也沒什麼擔心的,這麼多人落網,肯定有人知道情況。

而且這些富人,有幾個經得住錦衣衛的審訊。

縣衙里,孫成軍準備給鎮將楊昊月兌下盔甲包扎傷口,但是被楊昊制止了。

孫成軍有些不解,「將軍,你身上的傷口必須盡快處理,不然……」

楊昊搖了搖頭,「等會兒再說!」

就在兩人談話的時候,一個穿著閃閃發光的明光鎧的將軍走了過來,年齡不到三十歲,但已經是都將了,那可是禁軍都將啊。

看到兩人,這位禁軍都將也不禁露出敬意,「說實話,你們兩個還算不錯,沒想到一個兵鎮還有兩位這樣的猛將。介紹一下,在下趙元章,左神策軍前廂騎兵都副都將。」

「謝謝你的救命之恩!」

楊昊听得出對方對于他們這樣的鎮兵不太看得上,他也不介意,畢竟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就在他還想多感謝幾句的時候,看到張承業和李振兩人聯袂走了出來,便告罪一聲,便朝著二人走去。

看著離去的楊昊,趙元章若有所思,然後看了看眼前的孫成軍,「你叫什麼名字?擔任著什麼職務?」

「回稟將軍,在下叫孫成軍,解州鎮副戍主。」

「副戍主?」趙元章一愣,笑了笑,「你人挺不錯,在這種軍鎮就是埋沒你的能力。有沒有興趣來左神策軍?這才當兵的應該來的地方,而且俸祿這些也比軍鎮兵高。」

解州鎮經過昨晚一戰,不算那些投降的叛軍,只剩下不到四十人,而這孫成軍無疑是這三十多人里比較矚目的那種。

想起當初自己的經歷,他也就動了把對方召入麾下的心思。畢竟這種軍鎮,不是經常能踫到這種戰事的,跟禁軍沒法比。

沒有戰功,他們這些武將拿什麼去競爭?

「這……」孫成軍有些遲疑,但說明他心動了,只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暫時下不了決定。

趙元章拍了拍對方肩膀,笑著道,「你可以好好考慮,若是考慮清楚了,可以去河中府去報名,到時候說我的名字,就能分到我的手下。當然,你的騎射得過關才行。」

趙元章沒有強求,畢竟強扭的瓜不填……

「末將楊昊,識人不明,御下無方,導致出現這種事件,特來請罪!」

一個渾身血跡的將領來到李振面前,單膝跪地請罪道。

這人正是解州鎮的鎮將——楊昊,其身上的血跡雖然已經凝固,但也看得出昨晚的戰斗是有多驚險,要是那些傷口再深點,估計能活下來都是奇跡。

李振搖了搖頭,「楊鎮將,你是軍方將領,本官是錦衣衛指揮使,你可不歸我管。不過你的事,錦衣衛會如實上報,具體怎麼處置你,得看樞密院後面的結果。」

楊昊可能有過,但其在關鍵時候還是站在了朝廷這邊,浴血奮戰。

不像王縣令!

王縣令是在平定叛亂後才回來的,然後就像李振請罪,不過李振都沒跟他說話,直接讓人把其扔到了大牢。

一切都結束了才來請罪,早干嘛去了?

「沒想到這個王縣令,來解縣只有一年的時間,就這樣了,可惜了!」張承業感嘆道。

「難道張公公對這種貪污違法之人,還動了惻隱之心。」李振眉毛一挑。

張承業搖了搖頭,「自然不是,只有有些感嘆。看來後面任命新的縣令,咱家一定要建議吏部好好斟酌,不要選一個意志不堅定之人,危及朝廷不說,還害了自己。」

解縣和安邑縣的縣令絕對算是肥差,不一定非得去摻和私鹽。

只要不摻和私鹽,錦衣衛也不會盯著你,至于上級觀察使動不動你,就看你自己會不會做人了。

只能說這個王縣令太貪心,白白葬送了自己……

王珂死了,而且是自殺于節度使府。

當這個消息傳出時,不少人都有些驚訝,甚至作為退居一隅的王重盈听到後,也感嘆了幾句。

雖然王珂引狼入室,但作為王家人,倒還是有些骨氣,沒有去乞求苟活,而是轟轟烈烈的死了。

只是他這一死,朝廷算是真正掌握河中了,除了王重盈盤踞的晉州。

但隨著王珂一死,整個河中私鹽一案的調查也進入了尾聲,沒有了最大的阻力,加上鹽池那些管事和私鹽販子的陸續招供,也牽扯不少人,除了一些河中的官員,長安那邊也有不少人牽連其中。

不可能解縣和安邑兩個縣的全部官員都參與其中,但到前不久才被錦衣衛打探到,可見上面有人故意壓下了兩縣不一樣的聲音,朝廷也就沒有察覺到。

河中發生那麼大的事情,朝中大臣怎麼可能不知道,雖然知道的不全,但他們知道的內容就讓他們震驚不已。

所以在李振返回長安的第二天的臨時朝會上,很多人都心思各異,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氣憤不已,也有人戰戰兢兢。

看著眼前這些大臣,李曄直接表達出了他的憤怒,「河中的私鹽泛濫,實在是讓朕痛心。鹽政關乎國本,可從朝廷接手河中鹽池以來,卻依然有人鋌而走險,甚至還有大臣為私鹽販子遮風擋雨,這是干什麼?

是朕,是朝廷虧待你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居然挖朝廷的牆角。李愛卿已經從河中歸來,諸位愛卿先听听李愛卿所說,再發表言論吧,別像之前,一個個跳的別誰都快,但最後都做了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