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3章 兄弟生隙(三更)

「什麼?聖上在大發脾氣?知道什麼原因嗎?」

西縣城迎賓館內,趕了一天路的田令孜正接受著幾個太監宮女的按摩,好不自在。

而在一旁,一個小太監則是靜靜站立著。除此之外,還有個李曄很熟悉的人——韓建。

韓建這人也是頗有本事,投靠田令孜也就幾個月,就成了田令孜的心月復,一直隨侍左右。

「回稟國公大人,好像是因為壽王。听說聖上大罵壽王,說壽王有反心。」小太監遲疑道。

「壽王?」田令孜臉色有些疑惑,開始激動,隨後又冷靜下來,抬起手,示意按摩的人離開,「聖上怎麼會無緣無故罵壽王?」

「這個奴婢不知,只知道當時山南西道節度使監軍王仲先也在。」

「恩,咱家知道了,下去吧!」

田令孜也很不解為什麼李儇前後態度不一。

要知道在綿州的時候,他曾經說過壽王圖謀不軌,但是卻被對方斥責了。現在倒好,這位陛下也大罵起壽王有反心。

可到現在,壽王並沒有表露出反心。難道是因為壽王沒有親自來迎接?可對方不是生病了嗎?就算是沒來迎接,也不至于讓陛下大發脾氣才對。

或者說壽王是裝病?

「義父,現在陛下也對壽王不滿,何不借這個機會除去壽王。壽王乃義父的敵人,若是不除掉其,遲早是個禍害。」韓建建議道。

「現在並不適合動壽王。當務之急是回長安,穩定關中局勢,這個時候動壽王,容易逼壽王狗急跳牆。

咱家知道你擔心壽王對你不利。你放心,你現在是咱家的人,壽王動不了你。等回到長安,咱家必定為你討一個合適的職位,一州刺史跑不了。

只要你對咱家忠心,咱家不會虧待你的。」

田令孜伸出手,欲端茶杯喝水,才發現茶杯位置有點遠。韓建連忙彎著腰,小心翼翼把茶杯遞給田令孜,待對方喝完後,才說道。

「請義父大人放心,孩兒對義父一定忠心耿耿。」

听到田令孜的保證,韓建心里的那塊石頭終于落地,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等到了長安,局勢穩定後。就得想辦法除掉壽王,這個壽王可不老實,听說其這段時間征收商稅,搜刮了不少錢。」

說到錢,田令孜就有些頭疼。也不知道回到長安後,會是個什麼情況,特別是錢這方面,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事端。

「義父何不讓壽王出點血,把收刮的錢上交到朝廷。」

「你也知道為父和壽王的關系,這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那就用朝廷的名義,現在聖上也對壽王不滿。若是壽王不想成為眾矢之的,肯定會拿出其收刮的錢財。

而且這件事也不用義父出面,孩兒听說京兆韋氏、京兆杜氏等家族的商隊也都被壽王勒索過。義父大可用這個做文章,讓他們去發難,義父在一旁推波助瀾即可。」韓建陰險地說道。

田令孜眉毛一挑,滿意的拍了拍手,「不錯,看來建兒的頭腦還不錯,居然能想出這個主意。咱家倒要看看明天壽王會怎麼應對!」……

李曄知道自己以生病為由不應詔,肯定會惹李儇不快,只是他沒想到來的這麼快,而且這麼來勢洶洶。

第二天,當李儇一行抵達興元府時,李曄帶病前往城門處迎接。看到李曄蒼白的臉色和嘴唇,眾人便知道他不是裝病,而是真的生病了。

當然李曄的風寒其實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對于古人來說,風寒可不是小病,那可是會死人的。雖然古代的大夫對于風寒也頗有研究,但是中藥畢竟見效慢,不如抗生素有用,特別是在對付炎癥和細菌感染方面。

除此之外,就是古人的飲食方面不如現代人豐富,營養跟不上,身體素質自然差。上層社會對于風寒都懼怕不已,更別說普通人了。

不過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李曄的身體很好,即便是這次風寒,也很快就痊愈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者的福利。

但他不能好的這麼快,所以又用冰塊把自己弄得跟生病差不多,先騙過去再說。

雖然確認了李曄是真的生病了,但李儇的態度並沒有緩和。

在李儇等人下榻的道觀里,當著李儇的面,下面的大臣就開始對李曄發難了。

道教在唐朝是國教,加上李曄不喜歡佛教。在其入主興元府後,整個興元府境內的十幾座寺廟,要麼被拆,要麼該作他用。就像淨明寺被改成了山南書院,有些直接改成了道觀。

至于那些僧侶,除了一部分外,大部分被強制還俗,而且寺廟的土地也被沒收。根據李曄頒布的律法,山南西道的寺廟不允許經營土地、商店等盈利活動。

李曄並不是滅佛,而是限制佛教的發展。‘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佛教發展到圈佔土地、經營邸店什麼的,顯然不符合李曄的施政。

除了限制佛教外,對于景教(基督教)、祆(xi n)教(即拜火教)也同樣限制,當然在山南西道這兩個教派並不受歡迎。

總得來說,李曄就是限制外來宗教,扶持道教。

這處道觀就是李曄入主興元府後擴建的,以前規模並不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建才有了現在的規模。正值李儇返京,于是李曄便把這座道觀作為李儇的暫時休息之地。

「陛下,臣有事上奏。」

一個御史看了一眼李曄,然後面無表情地說道。

李儇看了一眼這個御史,有些不喜,頓時就不耐煩,「有事就說。」

「啟稟陛下,臣彈劾壽王。」

听到這個御史的話,在場的人頓時一愣,這又不是朝堂,而且壽王還抱病在一旁,你就直接彈劾對方?不怕對方直接把你扣在這里?

膽子真大!

這是在場很多人的共同想法。

就連李曄也很驚訝,這是鬧哪一出?他看了看李儇,還有田令孜,難道這兩人要對自己下手了?不至于吧?

作為御史,就得膽大、臉皮厚、無恥,當然說的好听點就是公正無私。

面對眾人的驚訝,這個御史波瀾不驚,繼續道,「啟稟陛下,壽王擔任山南西道節度使以來,增設關卡,巧立名目收稅,導致興元府以及山南西道民不聊生,民怨沸騰。

之前三州叛亂,皆是因為壽王橫征暴斂引起。望陛下明鑒,懲戒壽王,還百姓一個公道。」

不得不說,這說的倒是義正言辭,李曄都有些相信了。

什麼叫民不聊生,你看看山南西道像民不聊生的樣子嗎?興元府的繁榮程度雖然不如成都府,但也是山南西道最為繁榮的地方,來往的客商絡繹不絕,這叫民不聊生?

而且李曄還廢除了一些苛捐雜稅,普通百姓的壓力也減輕不少。這要是叫民不聊生,估計此時的大唐就沒歌舞升平的地方。

不過在場的人都知道,這是有人針對壽王找的借口而已。

「壽王,張御史說的可否屬實?」李儇嚴肅問道。

「回稟陛下,臣弟冤枉。臣弟的確是增設了關卡,收取來往客商一些稅,但稅率並不高,而且只征收一次稅,並不存在巧立名目,導致民不聊生。

興元府之前遭受戰亂,土地荒蕪,而蜀道也多年失修。臣弟這麼做也只是確保可是即使把稅收上交給朝廷以及修繕蜀道,方便南北客商通行。

若是陛下不信,臣弟願把這幾月征收的商稅結余上交給朝廷。現在朝廷班師回京,想必國庫也不富裕,臣弟也願意略盡綿薄之力……」

說著說著,李曄便咳嗽不斷,臉色更加蒼白,這讓很多大臣有些不忍。

最後在李曄表示願意拿出70萬貫的錢財上交至朝廷,這事才算告一段落。

至于是誰在針對自己,李曄暫時還不敢肯定,但是田令孜在其中煽風點火,他卻是看了出來。讓自己拿出70萬貫,這也算是大出血了,不過李曄暫時還還沒法去調查是誰主使,因為他被李儇留下了。

在其他人都退下後,李儇終于不用再裝了。

「啪!」

李儇直接抄起桌上的茶杯直接砸向李曄,茶杯在踫到李曄額頭的一剎那,碎裂開來。李曄的頭上頓時出現一道傷口,鮮血混著茶水順著李曄的臉頰流下,頭發上和身上更是遍布茶葉。

「壽王,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找借口不應詔,是不是你真的想謀反,是不是你也惦記著朕的這個位置?

啊!

問你呢?

啞巴啦!」

李曄也沒想到會是這個局面,李儇留下他的時候,他就知道李儇會提這個事,沒想到直接就來這麼一出。好在茶水並不是很燙,不然就這一杯茶下去,他的臉是別想要了。

不過感受到額頭上傳來的痛感,李曄的手緊緊握成拳頭,不過隨即便松開,深深鞠躬,語氣‘惶恐’道,「皇兄冤枉臣弟了。不是臣弟不應詔,而是臣弟不想皇兄陷入危難境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