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3章 鄭畋被貶(一)

「奉山南西道節度使之命,任壽王府長史孫燁為興元府尹……」

一連串的命令隨著一封封印有玉璽的聖旨從興元府傳向利州。

雖然這些任命基本都需要經過朝廷同意,不過朝廷的威望早就一落千丈,所以大多是有現成的,只要節度使把內容填好就行,上報朝廷更多是走一個形式。

李曄下達的命令很多,包括諸州刺史的任命等一系列的任命。

興元府作為與京兆府、成都府同級的行政機構,下設府牧、府尹、少尹等諸多職位。其中李曄自兼興元牧,而孫燁以前擔任過成都府少尹,對于處理這些事務比較熟悉,所以李曄想了想還是把這位年齡不小的老丈人啟用,擔任興元尹。

除了府尹之外,李英旭和徐世仁被任命為從四品下的興元府少尹。裴榮則是擔任山南西道節度使行軍司馬,管理整個山南西道軍務方面的招兵、訓練、軍械、糧草。

鄭凝績調任天策軍擔任司馬一職。

其他的還有肖榮改任渠州刺史,李泌調任洋州刺史,李易調任巴州刺史,投靠李曄的龐從則是擔任集州刺史,王徽調任金州刺史。

李易是閬州李氏的族人,進士出身,當然其也算是皇室宗親,只是這血緣關系不翻族譜,跟李曄八竿子都打不著。

至于果州、壁州、通州、蓬州、開州等地的刺史目前並沒有變動。從東川奪得的劍州和龍州,李曄並沒有直接任命刺史,甚至從明顯上,不能讓人看出這兩個州被他吞並了。

所以李曄選擇了放回了報仇心切的張士安,讓其自領劍州刺史,主動向其投靠的龍州刺史則是沒有變化。

對于張士安,李曄自然要拉攏,雖然讓其回去,但其軍隊確留下了,而駐守劍州的軍隊也是劉奎的利州兵。這樣在實際上,劍州被李曄所控制,張士安只是他扶持起來對抗陳敬或者高仁厚的一個棋子。

劍州控制在李曄的手上,他就確保在面對田令孜和陳敬兄弟時,有著一定的主動權。雖然短短一月之間,劍門關兩次被攻破,但都是從側面被攻破,若是劍門關控制在高仁厚手中,肯定會嚴加防範,想要攻破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後,李曄這才可以忙里偷閑一下。王府那邊搬來也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加上興元府剛剛收復,百廢待興,什麼都得從頭開始。

有著漢家發源地美稱的興元府,地處漢中平原,土地肥沃,農業基礎極好,在西南地區,僅次于成都府。加上興元府北鄰關中平原,南節蜀地,無論是戰略位置,還是自然條件,那都是具備較大發展潛力的地方。

之前的戰亂,對于興元府影響不小,走在大街上,行人、商販這些都不多,可以說百業待興。

欲速則不達,雖然李曄很想把漢中建設得跟成都府一樣,但也得一步一步來。

現在李曄住的地方就是之前牛勖和鹿晏弘居住的節度使府邸,面積很大,大約有三百多畝地的規模。

在當初李曄跟隨李儇西逃至興元府時,都沒有這麼大,只有百十畝大小而已。現在這規模是後面幾年期間牛勖私自擴建而成,才有了現在。

三百多畝地方可不小,要知道李儇此時居住的行宮也不過這規模而已,牛勖就敢把自己的府邸修的這麼大,那膽子是有多大。

這府邸有沒有李曄在長安的王府大,他不太清楚,因為他都對那王府沒什麼印象了,但絕對比他在成都府的壽王府要大。不過此時的節度使府邸顯然有些冷清,雖然小英帶著一部分太監侍女趕到了興元府,但面對偌大的府邸,這些人還是有些單薄。

「這個湖倒是挺大,是活水?」看著緩緩有水流動的湖泊,李曄有些驚訝。

僅僅是這湖就佔了節度使府三分之一的地方,而且湖中亭台樓閣聳立,倒是頗有一番韻味,只是太冷清,少了些人氣。

「回稟殿下,這湖的水是從漢水引過來的。為了這個湖泊,之前牛勖在任的時候,把附近多戶人家的宅子拆掉,然後挖的這個湖泊。湖邊的樹木都是新近移植過來的,景色這些就有些勉強,若是殿下喜歡,後面可以稍加打理一番,想來會成為這興元府的一處絕佳之地。」旁邊一個中年人連忙解釋道。

此人原本是牛勖府上的一個管事,後來沒跑掉,在鹿晏弘佔據這里後,繼續在府上做事,直到現在李曄的到來。因為在這府上的時間不短,所以其對這些都比較熟悉。

「那邊呢?也是湖泊嗎?怎麼都是被挖出來的?難道也是用來擴建這府邸不成?」李曄指著牆外的空地說道。

「回稟殿下,那本來也是節度使府用地,按照牛勖大人的計劃,擴建完成後的節度使府達到五百畝。不過後面因為叛軍打來,這個事就耽擱了,這近一年的戰亂期間,那里邊荒廢了,現在雜草叢生。」

「找個機會,把它挖出來。把這湖擴大點,這湖還是有些小了。」李曄笑著道,「不過節度使府就不用擴建了,把擴建的湖面用來充當興元府百姓游玩的地方。」

「殿下英明。與民同樂,想來興元府百姓,一定會對殿下感恩戴德。」一旁的裴榮笑著恭維道。

「感恩戴德?這點遠遠不夠!」李曄笑著搖了搖頭,然後屏退了其他閑雜人等,只留下裴榮、李英旭兩人。

孫燁等人還在前來興元府的路上,徐世仁正在處理興元府的日常事務,由于鹿晏弘剛剛撤退,有著一大堆的事情。在這些事務上,徐世仁要比李英旭擅長,而他也任命李英旭擔任興元府兩個少尹之一,也是想培養李英旭。

見李曄把其他人屏退,裴榮二人就知道李曄應該是有著重要的事情要說。

站在湖邊,感受著微風吹拂而來的泥土氣息,李曄的心情也放松不少,「你們覺得本王是否該擴建天策軍?」

「不知道殿下打算如何擴建天策軍?若是只組建中軍,下官認為很有必要,若是繼續擴建天策軍,短時間內,下官認為不太合適。」李英旭也不知道李曄是怎麼打算的,只能試探地說著。

「不合適?」李曄眉頭微皺。

李曄的反應,便讓李英旭猜到李曄的打算,自家殿下應該是不滿足于組建中軍,可能還想繼續擴充部隊。雖然他覺得有些必要,不過短時間對于山南西道的壓力很大,按照天策軍目前的編制,五廂組建完後,那就是超過三萬人,即便是除去非作戰部隊的後廂,那也是兩萬五千人。

兩萬多大軍,可不是小數量,僅僅是軍餉、錢糧等耗費,就夠他們喝一壺的。

「殿下,起碼短時間不合適。興元初定,一切百廢待興,若是急于擴軍,壓力會很大,而且現在陛下未歸,若是殿下在山南西道實力太過強大,恐怕不妥。」李英旭沉聲道。

李曄頓時有些沉默,也在思考如何選擇,主要是陳敬派高仁厚奪取東川後,給他造成的壓力很大。而且高仁厚此人也不是善茬,若是對方甘願當陳敬的馬前卒,他還得擔心對方會不會對山南西道下手。

「敢問殿下是怎麼打算的?」裴榮問道。

現在他已經被任命為山南西道行軍司馬,除了無法指揮軍隊和人事任命外,其他的軍務都歸他管。

「本王打算拆分天策軍。」李曄不假思索道,隨後便把自己心中所想月兌口而出。

李曄說的拆分天策軍,而不是普通的拆分,而是按照神策軍那般,分為左右天策軍。按照李曄的想法是,在未來一年內,他必須確保自己手上有五到六萬大軍,這樣無論是關中有變,還是蜀地有變,他都有插手的能力。

就算是現在天策軍滿編,作戰部隊也不到三萬人,這點人放到關中等地根本不夠看,僅僅是鳳翔府的李昌言就有著兩三萬軍隊。除非李曄的軍隊可以做到以一當十,這樣倒也夠用,可惜目前還沒那實力。

「殿下可否想過,若是組建左右天策軍,靠山南西道是否可以支撐起五六萬大軍的日常所需。」雖然裴榮現在掌管山南西道的軍務,但也被李曄的打算嚇了一大跳,左右天策軍,這是有點嚇人了。

「這個本王會想辦法解決。目前陳敬已經讓高仁厚奪取東川,本王又平定興元,想來皇兄那邊班師回朝也就會提上日程。陳氏兄弟的勢力愈發強大,若是沒有大軍作為依仗,本王夜夜難寐!」

「殿下所言雖然有理,不過下官依然不贊成如此大規模擴軍,起碼也得等陛下回京後,殿下切不可心急。」李英旭有些著急,這段時間,他愈發感覺對方有些急,什麼原因他也說不清楚。

裴榮突然想到一件事,不禁問道,「敢問殿下如此著急擴軍,是因為因為局勢緊張,還是擔心下面的將領心生怨念?」

听到這話,李曄不禁一愣,然後一直盯著裴榮,頗為驚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