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零五章 天下熙熙(三十二)

兩次斷事,法司罪案卷宗堆積如山,監獄中犯官人滿為患,此情此景,定然不可持續太久。

權策上陽宮之行,紛爭止息,已現曙光,當務之急,只是清理積壓,三法司漸漸有了默契,加快了檢控審理進度,各司其職,從快從速判刑結案,能判處肉刑的,則不判監禁,能以流放或苦役替代的,也不用監禁,罪大惡極,監禁年頭甚長的,則從重判處絞刑。

風頭已過,罪狀證物都是靜態的,沒有額外疊加的變動,依律判刑,進展也是飛快。

唯一的例外,出在韋淋的身上。

因口角私怨,指使亡命之徒,毆打同僚,致其重傷,本就是一樁重罪,真要罪成,即便從輕論罪,也要遠竄嶺南或者判監三年,這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不能承受之重,真要是背上了這個惡名,前途勢必盡毀。

大理寺在審理此案期間,洛陽府尹韋汛秋官侍郎王同皎各施手段干預,拖延判決,時而質疑那受到韋淋指使的市井惡棍做了偽證,時而又查出與韋淋結怨的鸞台同僚,另有案底,受傷之事,並不必然與韋淋相干。

因為受到這些重臣干擾施壓,那名與韋淋結怨遭到毆打的鸞台同僚,三不五時便有人凶神惡煞,上門問話,過往經歷以及家眷情形,都被挖了個底朝天,全家人行走坐臥,動輒得咎,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點點,承受了巨大壓力。

直到有一日,秋官衙門官差例行上門滋擾,黑漆門才打開,便是血腥氣撲鼻,滿目都是刺眼的鮮紅顏色,闔家上下十六口,都倒斃在血泊中,唯有韋淋的那名同僚,是懸梁自縊而死,腳邊有一柄長刀,上頭血水滴答。

情形再明顯不過,是那同僚承受不住,殺盡家里人,再自我了斷,以此尋個解月兌。

這批官差是王同皎指派的,他最先得到消息,驚悸之下,做出了本能反應,伙同洛陽府尹韋汛,封鎖了這家門第,試圖將消息掩蓋下去。

豈料,第二日,便有一個老蒼頭,在大理寺鳴冤告狀,狀紙是一封血書,痛陳韋淋種種罪惡情狀,以及事發之後,秋官衙門和洛陽府的逼迫,件件樁樁,全都寫得清清楚楚,可稱字字含冤,句句泣血。

大理寺卿狄光遠閱覽之後,淚灑當堂,紅著眼楮,連聲大喝,「天日昭昭,邪不壓正」

狄光遠將這份血狀,張貼在大理寺所在的勸業坊坊門上,公之于眾。

血狀上頭,明明白白,韋淋除了指使惡棍毆打同僚,還有良家,勒索商賈,污言穢語誹謗重臣一系列的罪過。

他誹謗的重臣,卻不是幾乎每個朝臣都要月復誹兩句的佞幸二張兄弟,而是美名遠揚,威望高企的文昌右相權策,所謂的污言穢語,竟也無關權策與太平公主之間的逆倫之事,而是對權策設置的鸞台制度有怨言,私下里口無遮攔,罵爹罵娘。

消息傳開,朝野嘩然一片。

王同皎和韋汛兩人登時陷入泥潭,眾怒難犯,彈劾兩人的奏疏如同雪片亂飛,朝野物議洶洶然。

與韋汛同衙為官的洛陽司馬崔澄,聯名洛陽府眾多佐貳屬官,以上官失格為由,拒不向韋汛稟事,亦不為韋汛執役,致使韋汛無法履職,以官身閉門在家,創下官場奇景,秋官尚書宋璟,當面指斥王同皎黑心,極為厭惡,令他停職待勘。

事發之後,東宮方面動作不少,多番試圖向權策解釋,權策卻始終未曾表態松口。

大理寺卿狄光遠當即意會,大張旗鼓,搜集了韋淋的大批證據,同樣逐一公布在坊門,有意蓄積民怨,當他從重判了韋淋絞刑之時,坊間百姓無不敲鑼打鼓,拍手稱快。

韋淋行刑授首當日,有那耆老鄉紳,聚集坊間民眾,將明鏡高懸審陰斷陽之類的牌匾,流水般送入大理寺正堂。

勸業坊,大理寺衙門。

狄光遠應付了一波又一波的百姓簇擁,將後頭的瑣雜事交予下屬,自己抽身離去。

他去了監獄,那里有個特殊人物。

相王府首領太監高力士。

雖然一起被捕的,還有相王府的三個外管事,但他們從來沒有進入狄光遠眼中。

由始至終,狄光遠嚴防死守的,只有高力士。

「高太監,給你道喜了」狄光遠隔著木柵坐定,朝著高力士拱了拱手。

高力士畢竟是個少年,心性尚未養成,聞言眼中泛起希冀,只有嘴上還穩著,「不知寺卿所言,喜從何來?」

「相王殿下對你頗為重視,因你失陷,發動報復,取了韋淋的性命為你獻祭」狄光遠淡然說道,沒有隱瞞細節,將相王黨羽殺人嫁禍,又裹挾利用了權策的名望,最終將韋淋送上斷頭台,一一道來。

高力士听得心驚肉跳,這等手段老辣凶狠,算計周密,顯然不是自家殿下能有的,怕是出自豆盧老相爺之手,干笑了兩聲,「寺卿說笑了,此事怕與相王沒有干系,再說了,以寺卿耳聰目明,若是洞悉了真相,又豈會任他們算計得逞?」

「無他,右相近來心境不豫,也想殺個韋家人,順水推舟而已」狄光遠笑容燦爛,露出了滿嘴白牙,說得風輕雲淡。

高力士腿一軟,癱坐在了干草堆上,狄光遠的坦誠,令他懼怕萬分,「寺卿定是在說笑,定是在說笑」

狄光遠笑了笑,並不與他分辯,擺手令獄卒奉上茶水,端起一杯,咕嚕嚕牛飲,渾然沒有世家子弟風采。

「相王殿下有意多找幾個地方援手,右相不以為怪,但是,為何偏要動通商府的銅錢?」狄光遠茶水飲盡,面色猛然變得森然,「銅錢雖多,價值能有多少,怕是還抵不過相王府在劍南道的鹽井收益,但對于小民而言,卻是生計憑依,于心何忍?」

高力士手臂抖了抖,險些趴了下去,面上沁出細密汗珠,在鼻頭上晶瑩懸掛著,口中只是不停重復,「寺卿說笑,寺卿說笑……」

狄光遠將茶盞放過一邊,繼續問道,「相王選了河東道,是因為那是河東柳氏的大本營,蒲州刺史又是孱弱之輩,易于控制,選擇隴右道邊塞之地,又是何故?」

听到河東道和隴右道,高力士的面色一片慘白,畢竟相王府暴露出來的在外人手,只在山南道,他頹然放棄硬挺,反倒坦然起來,反問道,「寺卿所言,自己可信麼?既是一切都知曉了,又何必再問奴婢?」

「我所說的,我自然信,我相信,你也是信了的」狄光遠並不氣怒,站起身,擺手道,「明日我還會再來,與你聊一聊,莫要再說我說笑了」

「奴婢是因山南道一案獲罪,旁的,一概不知」高力士臉色冷硬,沖著狄光遠的背影喊道。

「說與不說,隨你便」狄光遠頓了頓步,「我勸你還是多說一些,興許,對相王有好處」

狄光遠闊步離去,看著牢獄里陰晴不定的高力士,又多說了一句。

「你可以放心,你的前途,只有生,或死,不會遍體鱗傷」。

盛唐破曉

盛唐破曉原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