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六十一章 金銀金銀(十五)

萬歲登封元年二月初二,武後起駕,出神都,赴登封,封禪中岳嵩山。

權策呈上的皇族第三代隨扈名單,武後詔準,另外加上了皇太孫李重潤,令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千金公主及安平王武攸緒等人隨行,皇太子李顯留京監國,以宰相豆盧欽望和歐陽通兩人輔佐。

事實上,隨行的還有衛尉寺少卿張易之和通商府供奉張昌宗兄弟二人。

兩人以朝官身份隨駕,但卻一直被武後留在自己的鑾駕上,金黃色的車駕咯吱咯吱搖晃,時常會有異樣的聲音傳出。

許是佳節封筆,縱情聲色的日子過得太舒坦愜意,武後漸漸有些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了。

相王李旦等人都是乘坐鑾輿,相隔甚遠,不受影響,但權策和李重潤等年輕一輩,還沒有到那個年歲,都是策馬隨行,聲聲入耳,很是尷尬。

他們是隨扈,雖不用持刀掄劍,肉身上場,但也不宜擅自遠離,無人追究便罷,若對景時候被有心人提起,那就是心懷怨望、大不敬之罪。

權策勉力清心,思索起了公務。

通商府整合基本完成,各府道、州郡的外貿行商,大多都是消息靈通之輩,得知了通商府的變動,哪里還能坐得住,不等地方官員的布告施壓,便早早啟程,雲集神都洛陽。

來都來了,自然不會輕易就走,拿到外貿執照,只是第一步,逗留神都,托門路走關系,揮灑錢帛套近乎,試圖爭取通商府新的掌權者歡心,不說有所偏向,只求有個風吹草動,能有個知會,都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稽查和管制律令,此令包羅萬象,刑罰嚴酷,幾乎樣樣都要管,但迄今為止,卻沒有任何一條明確的令諭傳出,要管制外貿交易對象,總要指條明路,誰家能交易,誰家不能?

仿佛一只大手自雲中伸出,將大周四境的外貿行商手腳都按住了,西、南、北三條繁忙商道,往日人喊馬嘶,車馬絡繹,通商府成立,卻陡然一空,大批財貨在各地貨棧堆積如山,卻無人有膽量敢擅自行事。

折財事小,丟命事大,主掌此事的,是大名鼎鼎的皇族第一人權郎君,這人有文武之名,聲譽頗佳,頗得民間文壇追捧,但掀開表面,卻也是權勢 赫,手段強橫,歷數過往,犯在他手中的,無論朝官、勛貴還是門閥,絕無容情,何況區區行商,有幾條命可供他玩耍?

李重潤拍馬上前,與權策並轡,壓低聲音道,「大兄,我在東宮听到些消息,有些外藩借著關系求到父親面前,說是您主政通商府,壓迫商道,致使外藩民生凋敝,長此以往,外藩即便懷有忠心,也難以」

權策勒了勒玉逍遙,落後李重潤半個馬頭的身位,沒有直接回應,「太孫殿下,今時不同往日,情分可留在心中,稱呼還是改一改吧」

論起品秩,皇太孫與親王地位等同,但畢竟是可能的未來皇帝,自有君臣分際在,權策可以與定王武攸暨世叔賢佷相稱,相處隨意,甚至與魏王武承嗣結仇交手,但卻不宜托大受了李重潤的兄長稱呼。

李重潤神色有幾分失落,抿嘴戚然露出一絲笑意,「是,權侍郎……方才我提及的,你還須妥善應對,有此動向的,很是不少」

權策有些詫異,他整合通商府未久,外藩不至于立時有感,能察覺此中凶險的,應當不多,怎會有許多人找到東宮去?

李重潤自是看到了權策的困惑,不自然地移開目光,似有難言之隱。

權策福至心靈,東宮里,除了太子李顯和太孫李重潤,還有個話事人,或者說,還有個真正的話事人,太子妃韋氏,這個女人卻不是安分的,斷不會眼睜睜瞧著權策按部就班,走完他規劃好的步調,能找些麻煩,拿捏些籌碼,她總是不會放過的。

權策側頭看了看旁邊的鑾駕,希望張昌宗除了辦事,也能將通商府的情形吹個枕頭風,讓他盡早得個全盤陳述計劃的機會,夜長夢多,再好的謀劃,也敵不過太多人算計。

「啊呀……」鑾駕中突兀地溢出一聲綿長的嬌呼。

李重潤臉頰騰地漲紅,咬了咬腮幫,頗有些憤懣怨恨之意。

權策有心勸說幾句,卻不得其便,默默記在心頭,定要尋個適當的時機,讓他收斂一些,宮中不比外頭,一言一行,無不落在有心人眼中。

環顧不遠處,壽春王李成器、信陽王武崇敏、南陽王武崇訓都是面紅耳赤,他有些慶幸,事先將唯一的外姓臣子侍御史鄭鏡思安排在了後方,沒有近身隨扈,若不然,他們這些皇族貴冑,怕都沒了面皮。

曉行夜宿,一日一夜。

嵩山在望。

武後並未直接登嵩山祭壇,而是在山腳下的登封行宮暫住,這處行宮是少府監去年建成的,武後上次來嵩山,住在中岳觀的精舍里,少府監正巧金銀多得沒地方使,便以有償形式,征發大量民夫修建了這處行宮。

武後頭一遭到此,興致勃勃四下觀賞,見此地布局精巧,雍容奢華,頗為滿意,尤其喜愛閬苑中一處花園,此地梅蘭竹菊具有,也不知是怎生調理的,恰好在此時翠竹青蔥,三樣花朵同時盛放。

這等號令百花、扭轉節令之事,對了武後的胃口,鳳顏大悅,便在此地設宴,隨駕的皇親俱得列席。

「母皇,大郎卻是個能干的,通商府千頭萬緒,旬日功夫便梳理清爽」宴席中,相王李旦提起了通商府的話頭,「許是大郎威望太盛,管制明朗,卻無實令頒出,大周的外貿商道,可是都斷了,那些外藩,都還想著鬧騰……」

「呵呵,卻是不自量力,有天朝威嚴在此,他們又能如何?」

好一番明褒暗貶,笑里藏刀。

「此事朕有所耳聞」武後瞥了他一眼,一句話帶過,「權策,听太平說,你喜用竹蓀,行宮中備了頗多,便賜了給你」

「謝陛下」權策躬身謝恩。

李旦很是坐蠟,尷尬地笑了兩聲,卻不肯放棄在武後面前難得的表現機會,又說起了壽春王李成器新學的樂理本事,李成器少不得被拖出來表演了一番。

宴席散去,武後召見權策,密議良久,才放他離去,上官婉兒擬了旨意,傳回神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