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四十九章 青萍之末(十九)

太初宮,武成殿,六月望日大朝。

地官侍郎韋汛跪在地上,汗流浹背。

武後連年對外用兵,雖是連戰連捷,耗費卻龐大,開疆拓土之後,伴隨著的是修路築城,鞏固統治,權瀧兩次出塞築城,在安東都護府動作尤其大,宋築路,聯結涿州和雲州,花費如同潑天一般,去年江南道災異頻繁,武後大手一揮,豁免錢糧賦稅,中樞財賦收入少了一大截。

眼下府庫漸漸空糜,各方支應卻又疾如星火,稍有遲緩,便有高層政治壓力尾隨而來,地官衙門勉力騰挪,拆東牆補西牆,支應過半載,終于頂不住了。

「陛下,臣庸墮無用,度支不利,請引咎辭去地官侍郎職」韋汛稟奏完之後,伏地不起。

武後皺著眉頭,沒有理會他撂挑子的請求,像他這樣帶有畏懼之心的朝臣,雖不討喜,但卻是好用,尤其是地官衙門這種地方,「眼下錢帛用度,最為繁重的是哪些地方部寺?」

「最重者是軍器監,其次是安東都護府,再次是虞山軍,左右領軍衛重訓,南陽王已經以冠軍侯名義,發了商洽札子過來,尚未形成定案,若成案,用度恐將超過安東都護府」韋汛臉頰皺成一團,苦巴巴的,這幾項事務,影影綽綽,都與權策相干,但他眼下在查張昌宗中毒的案子,偏又是最不能得罪的人物,據實奏完這幾個用錢黑洞,韋汛面如死灰。

朝中不少人的視線,都落在權策的身上,他卻淡定如恆,並不見異色。

武後微微沉吟,軍器監耗費巨大,她是知曉的,杜審言手底下的匠人,屢屢推陳出新,又有皇帝陛下撐腰,膽子越發大了,竟用銅鑄造炮管,意外的收效良好,之後便成了無底洞,言辭隱晦地道,「杜卿,軍器監軍械,不必貪多求大,以實用便給為上,開支減半,如何?」

杜審言快步出列,「臣已有考慮,將以小型軍械為主鍛造,只恐將影響虞山軍操演」

「攸寧,更改虞山軍實操規制,以旬日為周期,所部輪番實操,其余時日,演練常規武備,不得懈怠」武後將武攸寧喚出來,叮囑殷切,「軍資耗費,由此減半,可能維系?」

武攸寧大步流星,精氣神昂揚,與眾不同,「臣與軍中上下,定當篳路藍縷,不辱使命」

這話說得,令左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一陣陣腦仁兒疼,悶哼一聲,你們錢帛堆出來的,還說是篳路藍縷,那老子豈不是一直果著身子在從軍打仗?

「安東都護府靖邊,不容有失,須保足錢帛支應,權策,左右領軍衛演訓,錢帛由你設法自籌,朕的太府、少府,均可听你調配,攸暨也可助你,只是,莫要令朕也篳路藍縷才好」武後面帶戲謔之色,對于經營錢帛,他對武攸暨和權策的本事,是放心的。

「臣遵旨」權策沒有多余的話,領了旨意,正待退回朝班,卻听到武後似是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句,「朕令你查探張昌宗中毒一案,可有進展?」

頓時,偌大朝堂靜謐無聲。

朝臣屏氣凝神,有些等著權策的查案進展,有些則等著看他的笑話,權策受命以來,一言一行萬眾矚目,幾乎未曾踏足宮禁,也沒有與狄仁杰會過面,不可能查出什麼來。

「陛下,經臣查訪,張都尉或許並非是中毒……」權策開口一句話,就像是在朝堂扔了一枚火藥包,嘩然一片,主理查案的狄仁杰雙目瞪大,張口結舌。

武後聞言也愣了一愣,旋即恢復淡定,嘴角還浮起了一絲淺笑。

她派權策去查案,朝野都憂慮權策會借機大開殺戒,戰戰兢兢,卻是忘了,權策查案,掌控力極強,無論過程多麼毒辣殘酷,旁逸斜出,終會有個天衣無縫的圓滿結局,堪稱折沖樽俎的高手,此案牽連深廣,追究下去有害無益,她的本心,已經放棄了真相,只要能拿出一個各方都接受的結論,全了朝廷顏面,便可蓋棺論定,權策眼下言之鑿鑿,顯然已有把握。

「你上前來,叫朕看看你」武後招招手,令權策登上丹墀,跪坐到御案旁邊,伸手在他面上輕撫,輕笑著道,「說說吧,你的證據呢?」

大朝會,朝臣公卿,鱗鱗成片,即便早已見慣權策兄弟的榮寵,也頗有一些反酸,但眼下卻無法計較,都緊盯著權策的那張嘴,能將此案早日了結,對大家,都是個解月兌。

「陛下,臣派人去定州查訪,得知張都尉祖上富貴,有先人惜福養身太過,留下了遺傳病癥,此病源于富貴,滋補過度便會發作」權策說得有鼻子有眼,像是在講故事,話鋒一轉,順順當當引出證人,「臣特意延請了張都尉之兄張易之入京,可為佐證,陛下及朝中諸公若有疑問,可請張易之入朝答對」

武後嗤笑一聲,玉手在權策臉上擰了一把,揮手將他趕了下去,似是責備他行事太過簡單粗暴,揚聲道,「宣張易之入殿」

張易之一襲白袍,肩寬腰瘦,身姿挺秀,面目白皙,雙目深邃有神,雙眉入鬢,俊雅無匹,面上帶著有幾分憂郁憔悴之色,跟在內侍身後進來,步履沉穩從容,一手在前,一手負後,腰身微微躬著,謙沖有禮,青絲飄搖,不時在他臉龐上掠過,越發顯得黑白分明。

「草民張易之,叩見陛下」張易之聲音平和有力,卻自有一股悲戚韻味在內,屈膝下跪,叩了個頭,額頭留在地毯上,未曾抬起。

「你是,五郎?」武後細細看著他,微有幾分悔意,張昌宗早先曾提及他有個五兄,她卻只當是張昌宗不安分,眼下看來,如此品貌,早該召到身邊,定了定神,溫聲道,「你起來吧,權策所言,是否屬實?」

「冠軍侯所言屬實,有陛下在上,朝中賢人盈朝,宮中更是海清河晏,絕不可能會有人作祟用毒,草民無知,有一說一,若有不當,請陛下寬宥」張易之一字一頓咬得清清楚楚,面上的痛苦之色一閃即逝,他只能這麼說,案子查下去,不排除黑手狗急跳牆,張昌宗會面對更大的危險,也借此機會,向御座上的皇帝諂媚示好,去掉她的心頭刺,得一晉身之階。

「大仇總是要報的,只不過,不能是現在,你們兄弟,還太弱了」權策的話,說得直白,卻是正理,權策否定了千金公主引見他入宮,而是讓他以這種方式出現,多少照顧了他那點可憐的自尊心。

「既如此,此案便就此了結,御醫看診不利,行事草率,不曾查出昌宗病灶,大為失職,著將領班侍御醫並當值御醫全數梟首,以儆效尤」武後深吸了一口氣,拍板定案。

只可憐了那批謹小慎微的御醫,本以為伺候張昌宗是美差,卻不料,仍是條黃泉路。

「草民謝陛下隆恩」張易之感恩戴德。

武後看著他,頗有幾分憐憫不忍,揚揚衣袖,「五郎千里遠來,該當探望一下昌宗,退朝」

武後草草散了大朝,帶著張易之向後宮而去。

偌大的風浪,多少人嚴陣以待,露出滿口獠牙,撕咬不休,竟然在權策三言兩語之間,以如此戲劇性的結果落幕,朝臣們各自混沌懵懂,愁眉不展,頗感難以接受。

權策自顧自拂袖而去,抖落一身探究的目光,步履從容如故。

他讓張易之當朝為證,與武後在朝堂大殿邂逅,不只是為了結案,也不只是為了成全張易之那點不合時宜的士大夫心思,更是因為,他不想背為武後尋面首的名聲,這種事,太平可以做,千金也可以做,他不行,也不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