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六十三章 松漠有雨(二十九)

長歌一曲,權策宿醉整夜。

翌日天明,勝州李多祚、涿州侯思止、蔚州武延基的急報紛至沓來。

幾人的軍報一合,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轄區內的作戰情勢,躍然紙上。

李多祚的軍報,將武三思和武懿宗落入李盡忠圈套的前後說得清清楚楚,李盡忠的謀劃,說起來簡單粗暴,並無新鮮之處,武三思懷有私心,勝州距離檀州更近,卻拖拖拉拉,不盡全力,反倒催促武懿宗快速行軍,武懿宗立功心切,揮軍疾行,在灤河一帶,遭到李多祚伏擊,近三萬人全軍覆沒,武懿宗只帶著少量親衛逃出,其後李盡忠在檀州升起大周旗幟,假傳武懿宗消息,意圖將武三思誑入城中,武三思卻多長了幾個心眼,令檀州都督張九節領軍先行,察覺有異,便倉皇逃竄,致使張九節和所率軍隊孤立無援,慘遭圍殲。

李盡忠所部挾大勝之余威,掉頭北向,試圖跳出包圍圈,回到松漠遼東故地,在涿州的侯思止當機立斷,盡起右玉鈐衛大軍,出涿州城迎擊,擺出車馬,野戰圍堵,與李盡忠交鋒數次,勝多敗少,穩穩將他壓制了回去。

武延基的急報卻是告狀的,武懿宗逃回北都並州,嚇破了膽子,不敢再出城一步,每日都要往軍營中走好幾遭,越看越是覺得自家兵力薄弱,不安全,連連下令讓武延基棄守蔚州,將北都留守府麾下兵馬全數調派回並州,專注防御。

「……出征時強猛如虎,不顧一切,敗陣後畏怯如羊,草木皆兵,實非大將之風,蔚州乃並州門戶,棄守何其輕易,河北烽火處處,收復何其艱辛……」

武延基牢騷滿月復,苦心扼守許久的蔚州,自然不願就此拱手讓與契丹人,請權策深思熟慮作出決斷。

「情勢竟糜爛至此?」李嶠大驚失色,連聲催促,「權郎君,還請速速回勝州,坐鎮大局」

鄧懷玉也是熱鍋螞蟻一樣團團亂轉,「正是此理,若實在緊急,不妨調派邊軍,用些障眼法蒙過突厥人便是」

鄭重、令狐倫五人都是目光灼灼,等待權策下令。

權策卻是擺擺手,心下反倒是松了口氣,除了損兵折將,大周並未再失州郡,四面圍堵尚且穩固,戰略優勢仍在,只是可惜了張九節,當日他主動請纓,權策肅穆告別,本就有所預料,雖然可惜他一身干才,但對張九節自己來說,未嘗不是解月兌,眼下除了一聲嘆息,別無其他。

「爾等備御突厥,不可輕動,便是我,也不應動彈,一旦突厥自以為窺破大周虛實,趁亂而起,便是兵連禍結,永無寧日」

李嶠和鄧懷玉還要開口再勸,權策豎起手掌制止,神色一肅,「傳令給武延基,視情形之變,自定行止,契丹新勝,氣勢正旺,壺流河北岸必有異動,蔚州不足惜,務必以黎民安危為重,當機立斷,切勿勉強」

眾人听在耳中,神情都是復雜,有武懿宗的命令在先,權策這道軍令下去,只要契丹有異動攻打蔚州,武延基只剩下收斂百姓,撤軍棄城一條路好走,幾乎沒有回旋余地。

「將軍,蔚州若失守,北都暴露在契丹人面前,守城的河內王……這個,還請將軍三思」眾人眼神換來換去,還是鄭重出面規勸,在人前,他一向恪守分際。

「我意已決」權策心如鐵石,拂袖而去。

李嶠長長嘆口氣,也負手離去,他能理解權策的決定,打敗仗的是武三思,要棄守蔚州的是武懿宗,撤兵的是武延基,與權策的關聯都算不得密切,即便北都淪陷,只要最終反敗為勝,他不僅沒有軍事上的罪責,還能拿到政治上的勝利。

「煩惱皆因強出頭,利令智昏吶」李嶠幽幽嘆息,沒有權策的用兵本事,不如放手不理,坐享大功,武三思此番按捺不住,出手搶功,殊為不智。

權策出門,謝瑤環匆匆邁著碎步跟上,輕聲道,「郎君,武三思和武懿宗上了聯名奏疏,將此次戰敗的罪過,悉數推到了張九節身上……」

權策腳步一頓,咬了咬腮幫子,到底無言。

當夜,雲州都督府歌舞升平如舊,沒人察覺,有一行十數名士兵,快馬奔馳在連接雲州和涿州的馳道上,這條路上有崗哨和烽火台,兵馬輪駐,再正常不過,只是這一行有些奇怪,一路自雲州到了涿州,攸忽之間換了裝束,散往各個方向。

三日之後,野呼利率領藍纓軍殘部八百人,東行至李盡忠軍側面,與侯思止的右玉鈐衛主力遙相呼應,薛崇胤領焰火軍出關,匯合拓跋司余的萬騎,與孫萬榮統領的契丹兵馬纏斗。

壺流河北岸,主將伏鐵石以奚人所造的水車載人,強行渡河,兵臨蔚州城下,武延基無奈,一邊加固防御,一邊聚集百姓,分批疏散,預備撤退。

主簿韓咸憂心忡忡,「殿下,蔚州不只是蔚州,倘若這支契丹偏師佔據蔚州,攻到北都城下,契丹主力勢必雲集而來,權郎君之令,或許不可全听」

武延基慘淡一笑,搖了搖頭,「權策之令不听,河內王之令也不听,蔚州便能守住嗎?」

韓咸為之語塞,獲罪兩人,等同開罪了整個神兵道,孤立無援,絕不能長久。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韓咸沉默著點了點頭,下去布置撤退事宜。

神兵道風起雲涌,刀兵縱橫,權策在雲州卻是優哉游哉,四下里查探民情,解決民憂,干起了親民官的差事,其後與執失部、突騎施部的使節友好會面,簽下了在大周安西都護府互市貿易的協定,皆大歡喜。

冷眼旁觀的阿史那元鎮終于死心,返回燕山大營,越過邊境,侵入松漠地區,大周的騎兵有天雷助威,在遼東之地肆虐,再猶豫下去,只能落得雞飛蛋打。

神都,太初宮,仙居殿。

「啪」武後狠狠將一封奏疏丟到地上,殿內都是宰相尚書高官,齊齊躬身垂首。

武後面上青筋暴跳,怒氣勃然,張九節區區一介州郡緋袍官,臨機失當,貽誤戰機都有可能,他能策動接受和談?能膽大包天到誆騙兩個武家王爺去招降?

委過于人這等猥瑣小事都做不好,真真廢物。

「陛下,臣听聞,權郎君在雲州與突厥各部使節會面,他向來通曉兵事,屢有功勛,前往勝州主持大局,再合適不過」大理寺卿宗楚客跳出來保舉權策,這也是無奈之舉,武三思泥足深陷,若不弄個干將過去解圍,怕要禍事。

「正是,陛下,雲州集結四州邊軍,恐引發突厥誤判,正好調去神兵道,以解兵力不足」附和跟風之人不少。

……

上官婉兒柳眉緊蹙,出來反對,「陛下,權郎君是白身,又是戴罪之身,以他領軍,恐惹藩屬恥笑」

武後瞥她一眼,只當她是不想要權策有翻身之機,微微頷首。

「既是權郎君不宜,敢請陛下另擇良將」

「臣請陛下賞功罰過,以振奮軍心」

……

嘰嘰喳喳說什麼的都有,武後卻只是抿著嘴,不予理會,「罷了,功過且待戰後評說,前線戰事,朕自有區處,爾等退下吧」

上官婉兒盯了宗楚客的背影一眼,此賊包藏禍心,危難用人,必相機與他個教訓。

眸光遠去,憂心難解,有武三思、武懿宗掣肘,郎君行事,怕是艱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