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五章 艱難皇嗣(二十三)

上陽宮,觀風殿。

清晨時分,武後尚未起身,殿門前,皇嗣李旦已經跪滿了一整夜,憔悴不堪,搖搖欲墜。

謝瑤環入宮當值,見此情景,看了眼殿內開始走動的宮女們,無人朝這里看一眼,也無人替這位身份高崇的皇嗣傳話。

沒過多久,殿內燈火通明,近身伺候的韋團兒踏出大殿,見到謝瑤環,屈膝福了一福,「瑤環姐姐,陛下剛起,您晚上一炷香的功夫再入內更方便些」

謝瑤環似笑非笑,這些小事,她心中有數,倒是不必領情,「韋娘子官任尚宮,皇嗣在殿外長跪,若不稟報與陛下知曉,恐有失職之嫌?」

韋團兒心中一突,她夜間約束宮女封鎖消息,還可以打著不敢驚擾陛下睡眠的旗號,若是陛下晨起之後,繼續瞞報消息,怕就是一樁罪過,躬了躬身,「謝過瑤環姐姐提點,團兒待會兒隨姐姐一同入內通報」

殿內,武後對鏡而坐,神色難得怔忡,輕輕撫了撫鬢角,竟然有星星點點在其中了,臉龐皮膚也微微有些松弛了,她轉眸看了看鏡子旁邊的一幅畫,亮金色的鳳袍,驚心動魄的身段,胸前的隆起如玉似雪,她怕是再也難以做到了。

閉目凝眉,權策總說她是天上人,她終究還是會降下雲頭,落在地上的,她終究是個凡人,是個母親,會因兒子的無能懦弱大動肝火,傷及心神,徹夜難眠,她不相信兒子會用巫蠱之術詛咒自己,勢必是東宮有小人作祟。

但相比之下,她更願那的確是兒子所為,至少能證明他終于長出了牙齒,像是她的孩兒。

「陛下,皇嗣在殿外長跪整夜,看著不大好,請您示下」韋團兒淡然稟報。

武後腮幫子隆起了一瞬,自虐?愚蠢已極,冷厲的處置在紅唇邊轉了個彎,終究咽了回去,「送他回東宮閉門思過」

韋團兒听令退下。

不片刻,武後衣裝整齊,妝容精致,再看鏡中,身段比之畫中人差了些腰身,威嚴氣勢卻是遠勝數籌,「瑤環,千騎人數太少,你與婁師德商議一番,擴充為萬騎,募兵之事,若是有難處,便自右玉鈐衛先行征調,右玉鈐衛方面,令侯思止再設法補充」

「奴婢遵旨,陛下,奴婢才德不足,難以統帥萬騎,還請陛下……」謝瑤環第一反應便是交卸軍權,她漸漸看清,她對心心念念的大郎,最大的用處不是執掌兵權,而是近在陛側,所以,兵權她隨時都可以交卸,哪怕做個灑掃宮女也是無妨,唯獨不可以因攬權惹得陛下厭惡。

「噗嗤」武後笑出聲來,不置可否,當先而行。

謝瑤環心中茫然,緊跟在後頭,眉頭緊皺。

武後走出大殿的時候,韋團兒正攙扶著李旦離去,李旦胖大,有氣無力,走得極慢。

韋團兒眼角余光見到武後的身影,嘴角陰狠一挑,「團兒謝殿下不娶之恩」

李旦昏沉之中,听到這句嘲諷蔑視氣味兒十足的話,如遭雷擊,身子晃蕩兩下,轟然倒在地上,勉力蠕動,卻沒能起身。

武後邁著輕快步伐走來,徑自在他旁邊走過,裙裾輕,拂過李旦仰著的臉上,帶著幽幽濃香。

李旦已經想不起有多久,沒有與母皇這麼近距離的接觸過了,他放棄了掙扎,就那麼仰面朝天倒在地上,兩行熱淚不停滾落。

武成殿,武後臨朝。

朝中事務處置完畢,你方唱罷我登場,東宮遭厄,武承嗣等人自然不會放過,一撲而上,這次他們學了精乖,皇嗣畢竟是陛下的兒子,處置權只在陛下手中,火力集中,沖著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等東宮外戚瘋狂揮刀,皇嗣方面的迎擊也有了些起色,設法轉圜之外,還捎帶著反攻,武家子弟的劣跡一一揭露出來,將不少朝臣斬落馬下,斗得不亦樂乎。

這種場景,武後一眼可看穿,帶著輕柔的笑意,冷眼旁觀。

一個姓韋的冬官衙門郎中卷入進來,陰森森給了皇嗣一黨一記暗箭。

武後臉上的輕松不翼而飛。

李顯,李旦的哥哥,廬陵王李顯,加入了戰團,竟不是為弟弟張目,而是乘著武家的東風,忙著擴張自己的勢力。

「真是朕的好孩兒」武後胸口高高鼓起,她知道李顯沒有這個本事,也沒有這份狠心,操盤的,定是他身邊那個像極了自己的禍水女人,就是因為她,自己才廢了李顯的皇位,豈料,他竟還不知悔悟。

「臣天官衙門銓選郎中崔有奏」崔這時候冒了出來,「朝堂銓政,有德者居其位,有才者克其功,今各方職官虛懸,恐有怠朝政」

武後扯了扯嘴角,還算有清醒的,「諸卿以為如何?」

話音未落,麟台監宗秦客一躍而出,「臣保舉州刺史薛稷,豫州司馬蕭至忠,象州長史劉幽求」

話音落,朝中一靜,武三思這條忠犬,莫不是失心瘋了,保舉的怎麼都是不著四六的人馬,都是誰的人?

「臣附議」率先出列支持的,竟是春官侍郎嚴善思,「臣保舉瓊州主簿宗楚客,慶陽令陸象先,蕭縣令李尚隱」

「臣附議宗監令與嚴侍郎」武三思出列附議。

「臣附議」葛繪也出列。

朝官們驚魂未定,便看到了兩個大塊頭人物,消化良久,漸漸弄清楚,這顯然是權策與武三思做了利益交換,趁著武承嗣一黨攻城略地的時候,抄了後路,撿起了死雞。

只是宗楚客定是武三思的人無疑,權策的人又在何處?

武承嗣一直在部署攻防,卻是忽略了保舉官位一茬,棋差一招,惱怒不已,反復思量,卻是無可置喙,那些人他都不認識,如何阻礙?彈劾武三思和權策朋比為奸?怕不是作死,朝中最大的朋黨就是他自己。

武後呵呵一笑,目光似有似無落在武承嗣身上,「承嗣若有賢人,也可奏來,朕一並詔準」

武承嗣心肝悠忽提起老高,趕忙調整了表情,做歡喜狀,趁機舉薦了心月復張嘉福擔任鳳閣舍人,將麟台喝西北風的王慶之解救出來,重回蘭台,升為殿中侍御史,錢途大好。

「舉賢任能,朝臣之責也,諸卿盡職盡責,公而忘私,朕心甚慰」武後對保舉入朝的幾人也並不熟稔,但她心如明鏡,這定是權策在履行自己的詔令,為太平公主鋪陳根基來了,卻是找得好時機,形格勢禁,精巧到極處,以他行事風格,這里頭可能任何人的人,卻絕不可能有他自己的人。

大開大闔,盤繞大勢,卻又志慮忠純,委實難得。

武後心中悵惘,嘆了口氣,站起身,「賜梁王武三思白璧玉圭,許車駕配用朱輪華轂,恩賞其長子崇訓為尚寶丞,賜權策……姓武」

武三思歡喜不迭,出列謝恩,葛繪代權策領旨。

群臣有的艷羨,有的欽佩,最多的是嘆服,武承嗣臉色維持不住歡喜,漆黑如墨,心中翻江倒海,這不只是官位的問題,定是有個什麼政治節奏,又給這兩人踩準了。

夜,太平公主府。

香衾之內,玉臂橫陳,雲雨之後的熱氣蒸騰。

崔過府報喜,太平公主心情甚佳,晚膳都不用,拉著他在床榻上折騰了好些時候,她最清楚,薛稷、蕭至忠、劉幽求、陸象先都是她的門下。

亢奮過後,想起不對,「那小賊不在神都,你如何與他們呼應?」

崔支起身子,「上官待詔走前,令我等听從葛繪區處行事」

「如此說來,那李尚隱,是上官婉兒的人了?」太平公主眯了眯眼楮。

崔默認。

太平公主沉著臉思量,權策花費偌大心思幫助自己,一無所取,是情理所應當,她絲毫不感意外,武三思將宗秦客的弟弟宗楚客從嶺南煙瘴之地搭救出來,得了兩份忠心,他和權策一路行事,合了武後的心思,得到了恩賞,這才是他最在意的收獲。

上官婉兒也出手相助,卻只塞了一個人,她的收獲又在哪兒呢?

怕不是在自己最寵愛的外甥兒床榻之上?

太平公主心頭登時抑郁,重新在朝中營建起勢力的喜悅,消散大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