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要的肉串比較少,多是三五串,像楚江河這樣一下子要二十串的人很少。
不過盡管他要的多,也得講究個先來後到,年輕攤主在烤完其他客人的肉串之後,這才專心給楚江河準備了起來。
燒烤的架子是用舊鐵皮焊上的,卡在自行車的後座上,爐子不大一次能烤的數量有限,里面通紅的木炭一看就是自己燒制成的。
穿肉串的簽子是自行車輪轂上的鐵條,為了穿肉方便,一頭特意打磨的尖尖的。
這個年代也沒有那麼多的科技與狠活,用的都是真材實料,自行車條就自行車條吧。
楚江河也沒有什麼顧慮,別人能吃,自己怎麼不能吃,又不是什麼黑暗料理。
想自己前世什麼沒有經歷過,什麼地溝油,老壇酸菜也沒少吃,不照樣還是活的好好的,這點只是小意思。
年輕的攤主還是個熟手,看起來手藝不錯,手中的肉串在炭火上翻飛,右手時不時從旁邊的玻璃罐子里取出調料,撒了上去。
玻璃罐子是水果罐頭的空瓶子,里面放著孜然還有辣椒等調料。
隨著烤制,煙火氣四散,一時之間四周就飄滿了肉香味,又吸引了不少的路人。
不過還是看的多,買的少。
年輕攤主黝黑的臉龐上露出單純的笑容︰「稍等啊,馬上就好。」
「沒事不急。」
左右無事,楚江河就抽著煙同年輕的攤主閑聊了起來。
「兄弟干了多久了?我看你這手藝不錯啊。」
「沒干多久,這幾天剛開始擺出來。」年輕攤主笑容真誠,說到自己的手藝就有點得意︰「不是我給你吹,這調料可是我們家祖傳的,等會啊,你一嘗就知道。」
楚江河笑著說;「現在街面上能擺攤?不怕被查啊。」
年輕攤主無所謂道︰「怕啊,但是吃飯要緊啊,我一個大男人什麼都不做,在家混吃等死,那像什麼話,反正他們要來查,我們就走,跟他們打游擊唄。」
難怪這爐子要卡在自行車的後座上,這是方便隨時撤退啊。
「沒去勞動局踫踫運氣?萬一安排個好工作,比你在這烤肉強吧。」
年輕攤主嘆了口氣道︰「唉,咱就沒那個命,那麼多人,怎麼就能輪到咱呢。我看現在挺好,靠自己手藝吃飯,不丟人。」
「不錯,我看你這樣,一天也不少掙吧。」
年輕攤主靦腆一笑,看沒人注意這才低聲對楚江河說道︰「雖然不太體面,但一天也能掙個幾塊錢,算下來要比上班強多了。我這兒最大的支出就是去鄉下找老鄉買肉,只要買到了肉就相當于賺到了錢。」
年輕人對楚江河頗有好感,也不防備,竟把自己買賣的秘訣告訴了楚江河。
楚江河也不在意,一天幾塊錢,他現在也看不上這點小生意。
相比那麼多人打破頭也要進國營廠,這個年輕的攤主倒能看的開,選擇在街頭上擺攤,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年輕攤主不無羨慕的說道︰「你不知道,有的人拿個照相機,在廣場那邊給人照相,一天下來可以拍一百張照片,一張照片收人七毛五分錢,成本大約兩毛錢,晚上在家里沖洗,第二天就給客人寄出去,一天可以掙個二三十塊錢!」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一天可以掙二三十塊錢,真的算是高薪了,也不怪這年輕攤主羨慕。
不過這行有門檻的,首先照相機的價格就不便宜,還有你自己也要會沖洗。
想了想,楚江河決定給他透露點消息︰「我看呀,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沒人查你們了,擺個小攤這也是一個生計,一不偷二不搶的,國家沒有理由不支持,我看過不了多少時間就沒人管了。」
年輕攤主並沒有輕易相信楚江河所說的話,滿臉狐疑︰「真的假的?」
楚江河輕笑一聲︰「怎麼?不相信?要不咱們打個賭吧,要是我說的不準,下次見面我把你攤子給包圓了,要是我說的準了,下次見面請我吃兩串烤肉就行,怎麼樣?」
楚江河自然是有恃無恐,今年4月就會上面就會放開個體工商戶的限制,到時候這攤子就可以擺了。
年輕攤主听了楚江河的話,臉上一喜,說道︰「那感情好,要是真的如你所說,下次見了面,我請你吃烤肉。」
楚江河接過年輕攤主遞過來的肉串,笑著說︰「那咱們說好了啊,可別到時候不認賬。」
誰曾想年輕攤主被楚江河的一句玩笑話弄的有些急眼︰「瞧您說的,幾個肉串而已,算得了什麼,不行今天我就請你了。」
「那怎麼好意思,我的話還沒驗證呢,下次吧,下次你請我」
「那咱們說定了啊。」
這年輕的攤主還挺實誠,不過楚江河怎麼好意思白拿人家的烤肉呢,示意自己媳婦付了錢。
楚江河本想拿回家的,可一想這簽子人家估模著還要用,就站在這攤邊吃了起來。
咬了一口,汁水豐盈,配上調制的香料,更加凸顯肉質本身的風味,楚江河滿意的沖年輕攤主豎起了大拇指。
這要是再來一一瓶啤酒,那絕對是頂級享受。
年輕攤主看顧客吃的滿意,得意的笑了笑,又投入到了烤肉的工作中。
相比于楚江河的狼吞虎咽,柳雲芳則顯得淑女了許多。
楚江河吃完手里的肉串,柳雲芳才堪堪吃兩串,最後這些肉串都進到了楚江河的肚子里。
跟年輕攤主打了個招呼,楚江河這才同自己媳婦慢慢往自己家里走。
望著這些多出來的小攤,還有攤位上忙碌的人們,楚江河感慨萬千。
還是這人間煙火氣,最扶凡人心。
這個偉大的時代,說到底還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的。
曾經有一種論調叫做「勤勞致富」,只要你足夠勤勞,能吃苦,你就一定能致富。
只要是你沒有致富,那就是你不夠勤勞。
這個論調放到現在的環境下還是十分適用的,因為所有人都一樣窮,貧富差距沒有那麼大,大家起跑線都一樣。
誰能比別人勤勞一點,誰就能過得更好一點,這是母庸置疑的。
這時最早一批富起來的人,有很多都是白手起家,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來的。
可是只過了不到四十多年,已經很少有人再提勤勞致富這個論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