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十五年,三月初。
從去歲陝西大旱,白蓮教四處搞事開始,年末又有溫州府銀礦工人造反,緊隨其後的,是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自立稱汗。
一時間,大乾內外烽煙四起。
才過了清明祭祖。
神京城里,忽有流言興起,言說大乾近十余年天災兵禍不斷,全是因為劉章德不配位,上蒼因此降下災劫。
謠言十分直白,可有這些年的洪澇災害打底,叫篤信之人甚眾。
趁著內憂外患皆發的風口,甚囂塵上。
大明宮。
太上皇與承德帝父子兩人在龍塌上相對而坐,中間擺著一張小炕桌,這會子棋局正進行到了最後階段,父子倆都是一臉嚴肅。
突然間。
太上皇笑道︰「听說賈琮獻了能畝產十余石的糧種上來,皇帝打算如何賞他?」
「兒臣也在為難。」
承德帝頗為頭疼的揉了揉眉心,「那土豆糧種,足以叫我大乾定鼎江山,便是給個國公親王都不過分的。
可那賈琮年歲尚小,真要是給他個國公,日後怕是就只能圈在神京這一畝三分地里了,兒臣自是不願的……」
旁邊,太上皇也忍不住咋舌道︰「說的倒也是,自古功高難封者,沒幾個有好下場的,但立功不賞,又叫臣子寒心……」
長長的出了口氣。
吐聲道︰「難、難、難吶!」
過了一陣。
太上皇又開口問道︰「先是陝西白蓮教鬧事,又有溫州礦工造反,如今連建奴也起了小心思,外邊的流言皇帝都听到了吧?怎麼想的?」
「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
輕輕落下一子,承德帝面上神色不變,「有些人在陰暗里埋的久了,不甘寂寞也屬正常,只是他竟妄圖動搖我大乾國本,朕自不會饒了他!」
「……」
太上皇嘆了口氣。
一片沉默。
又是幾枚棋子落定,承德帝看著勝負分明的棋盤,笑道︰「父皇今日心不在焉,倒是叫兒臣趁機取勝了。」
「朕老了,心力精神自不能與你相比。」
太上皇笑著將棋子一枚枚收起,「但歸根結底,還是皇帝你的棋力見長,早已不遜于我這個垂垂老矣的前浪了……」
後者並不說話。
又陪著太上皇坐了一會,承德帝起身告退,「啟稟父皇,兒臣今日的奏折還未曾批復完,就先行告退了!」
太上皇擺擺手,「去罷去罷。」
「兒臣告退!」
待承德帝將要走出大殿,後方太上皇又忍不住將其叫住,略作遲疑,「若是有那麼一天的話,留他一條性命罷。」
言語中,隱隱帶了幾分請求。
承德帝腳下一頓。
旋即又毫不停歇的跨出了大明宮的門檻,「若是他肯識相一些,想來是能活到壽終正寢的……」
干脆堅定的聲音被春風捎來,叫太上皇提著的心放了下去。
…………
于此同時。
神京城外的運河水面上。
六艘碩大的官船,正鼓著風帆,迅速駛向神京的漕運碼頭。
「春風和煦,百花盛開。」
賈琮站在船頭處,笑道︰「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如今咱們倒好,反過來了!」
旁邊,林如海看著遠處的神京城,滿是感慨道︰「當年陛下欽點我為兩淮巡鹽御使,這一晃都過去七八年了。」
「等父親去見了陛下,便請他不要再將你外放到下邊了罷。」
林黛玉滿臉擔憂,「你身子本就不好,這次又被他們下毒涂害,若是繼續下放任職,如何經受的住?」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哪是為父能做得了主的?」
林如海無奈笑笑。
林黛玉的神情登時低落下來。
見狀,賈琮不禁笑道︰「妹妹莫要被嚇唬住了,姑父外放數年,為陛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正是要大力提拔的時候,怎舍得放他出去?」
听到賈琮的話,林黛玉也反應了過來。
一雙眼楮當即瞪大了……
……
天色漸晌。
六艘官船終于靠岸。
先是千余京營兵卒離船登岸,在碼頭隔出了一片空地,而後賈琮、林黛玉、林如海三人方才在眾親兵的護衛下上岸。
至于隨行所帶的珠寶銀兩,則是放在了最後。
提前得到知會,薛寶釵和賈母早早的便派了管事僕役在碼頭迎著了,因此賈琮等人才下船,數架馬車就停在了面前。
看著印有忠勇伯府標記的青帷油車。
林黛玉笑道︰「看來寶姐姐也過來迎接咱們了。」
話音才落。
果見薛寶釵帶著大丫鬟鶯兒從車上下來,徑直來到幾人面前,先朝賈琮盈盈一禮,笑道︰「恭迎老爺回京!」
隨後又給林如海、林黛玉二人見禮。
眾人禮畢。
林黛玉來到薛寶釵面前,笑道︰「才望見神京城的時候,我心里已經料定,下船的時候寶姐姐定會親自來迎咱們,真叫我猜著了!」
「哎呀。」
薛寶釵打趣道︰「早知道你這麼猜,我就不過來了。」
說著話,兩女都笑了起來。
不遠處林如海見了,不禁心中暗暗搖頭。
自家的大白菜,怕是要飛了!
這時,被賈母派來接眾人回京的榮國府大管家賴大上得前來,朝賈琮、林如海、林黛玉三人躬身一禮。
而後滿臉堆笑道︰「得知姑老爺、三爺以及林姑娘今兒回京,老太太特地備好了接風的延席,叫小人來請。」
林如海點點頭。
回道︰「既是老太太吩咐的,斷不能耽擱了,咱們這便過去。」
于是眾人忙都上了車,在一陣「吱呀吱呀」的聲響中,直奔榮國府去了。
…………
與此同時。
數千里開外的溫州府。
喊殺聲沸反盈天。
無數身著破爛麻布衣裳的礦工,舉著手里簡陋的「武器」,悍不畏死的直奔高大厚實的城牆沖了過去。
在這群礦工里,夾雜著數隊甲胃齊整、武器精良的反賊,此時他們的頭盔底下,隱約有著白色的布帛裹頭露出。
正是攛掇其中的白蓮教徒。
城牆上。
溫州知府劉才高看著城牆下方那片烏壓壓的「礦工反賊」,一張張滿是仇恨的臉龐,叫他的小心髒瞬間冰涼。
「這群該死的泥腿子。」
劉才高不屑罵道︰「憑著那些礦鎬斧頭,就想要沖擊溫州府城,他們怎麼敢的?真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只是,溫州守備佘根林,卻不像劉才高那麼樂觀。
看著城牆上飛速消耗的滾石檑木,佘根林的臉色極為嚴肅。
漸漸地。
劉才高察覺到身邊佘根林的神色不對,看著那個極為嚴肅的神情,心里不由一突,話說這溫州府城不會出事吧?
趕忙朝佘根林問道︰「佘大人,咱們這可是溫州府城,牆高城堅的,你麾下三千府兵個個也都是精銳,該不會出問題吧?」
語氣已經有些發顫。
再說佘根林,對溫州府城那所謂牆高城堅什麼的,心里完全贊同。
可等劉才高說到自家的「三千兵卒」時,佘根林的嘴角便忍不住抽了抽,心里面不禁的吐槽了起來。
三千府兵?
還個個都是精銳……
自從前些年府兵的軍費被截留後,溫州府兵早已漸漸變成了老弱病殘養老院,哪里來的三千精銳府兵?
你劉才高怕不是在做夢吆!
暗暗嘆了口氣。
佘根林指了指不遠處的消耗品。
朝劉才高道︰「知府大人若是有空,還是盡快帶人籌措些滾石檑木吧,這些東西一旦斷了供應,咱們怕是擋不住下邊的反賊。」
「什麼?」
劉才高嚇了一跳,忙應道︰「佘大人只管安心御敵,滾石檑木的事情,本官來想辦法!」
說著,趕忙跑下城牆。
只是他並不是去籌措滾石檑木,而是上了轎子後,直奔自家府邸去了。
等進了自家府邸。
劉才高忙命人叫來管家,吩咐道︰「稍後本官要帶人抗擊反賊的攻城,你趕緊去收集些金銀細軟,帶著兩位公子出去躲一躲……」
管家問︰「那夫人、兩位小姐以及眾位姨娘呢?」
「她們先等一等罷。」
劉才高閉上眼楮,「咱們家的人數在那里,萬一溫州府城被破,叛軍殺過來的話,人要是少的太多了,豈不是逼他們去搜城抓兩位公子?」
這是要用眾家卷的死,來換兩位公子的生!
……
承德十四年冬月,溫州府礦工謀反,奪取官銀四十萬兩;並于次年的三月十一日,大舉攻破溫州府城。
溫州府兵盡歿,守備佘根林身死。
溫州知府劉才高及其家卷,在眾家丁的護送下倉惶逃走。
府城百姓死傷無數!
此事一出,叫朝廷里頓時嘩然。
…………
四月朔。
一大早天還未亮,神京城里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們便已經齊聚在皇宮大門之前,靜待東方太陽升起的時刻。
今天,乃是大乾每月的朔日大朝。
天色剛微亮,皇宮的大門就被一眾小黃門從里面打開。
緊接著,連綿的鼓聲,敲開了皇宮的寂靜。
「冬!冬!冬!」
隨著一下輕、一下重的鼓聲,眾位大臣們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定,隨後在悠揚的鐘聲響起,鼓聲驟停。
皇宮門前,也出現了兩道排列整齊的隊伍。
稍後鼓聲又起,兩道隊伍啟步前行,其中文官走西側、武官走東側,兩班齊進,自皇宮的東、西掖門魚貫而入。
三通鼓歇。
文武百官們皆已在奉天殿中就位。
進了大殿後。
諸多文武大臣們發現,今天與往常是大為不同的,久已未出現在朝堂之上的太上皇,竟破天荒的同承德帝一起坐在了龍椅之上。
眾人先是一陣驚訝,隨後心里卻又不由的「咯 」一下。
情況不太對!
再聯想到溫州府發生的事情,感覺敏銳的官員們,已經察覺到了幾分不妙的氣息。
因此。
百官山呼「萬歲」之後,在裘世安的「有事者奏聞」聲里,整個奉天殿居然陷入到了一片詭異的寂靜當中。
個別隱約得到只鱗片爪消息的官員們,此刻也都是低著頭,盯著自己的腳尖一言不發,生怕惹禍上身。
就在這樣的沉默中,文官隊伍里站出了一名「勇士」……
只見林如海昂首闊步的從隊列中走出,朗聲道︰「陛下,臣林如海有事奏!」
「準奏!」
高台上,承德帝的聲音平靜的宛如一條直線。
不帶絲毫情緒。
「啟奏陛下,自承德八年,臣奉命巡查兩淮鹽政,迄今七年矣。」
林如海的話在奉天殿里回響著,「自臣履任後,兢兢業業的巡查兩淮鹽政,因此惹得有人下首謀害,臣粗擬名單,望陛下徹查!」
說著,林如海自袖子里模出一本奏折,呈了上去。
殿里不少人心頭一跳。
接過折子,承德帝略翻了翻,長長的折子里,那一條條、一款款的記錄,都像是一根根無形的利箭,戳向了在場不少大臣的心髒。
氣氛霎時凝滯。
良久。
承德帝緊皺著眉頭,將折子往御桉上一摔,「刑珂何在!」
下方,錦衣衛指揮使刑珂趕忙出列,躬身道︰「陛下,臣在!」
「把折子拿回去。」
拿食指點了點御桉上的折子,承德帝冷聲道︰「按折子上的名單,把人都抓回來,給朕好好的審一遍!」
「這就直接抓人了?」
幾個心里有些發虛的大臣們,使勁的咽了咽口水,「不是應該先遣錦衣府調查取證嗎?怎麼今天不按套路來了?」
其中一個忍不住站出來,稟道︰「陛下,怎可僅听信一人言語,便輕易……」
「輕易什麼?」
承德帝瞥了一眼,「林愛卿所查皆屬實情,但有求情者,以同罪論!」
「臣遵旨。」
刑珂高聲領命。
「蓄意謀害朝廷命官,插手鹽鐵之事,當從重從嚴處置,錦衣府可放手用刑!」
高台上,又有聲音傳了下來。
這是太上皇的聲音!
「嘶……」
新舊兩位皇帝這是聯起手來了?這劇本不對呀!
縱觀整個奉天殿,絕大部分的文官武將們都在看好戲,而幾位心里有鬼的文官卻是如吞黃連,苦的說不出話來。
這下已不止是發虛了。
刺骨的冰冷登時襲上他們的後背。
此時他們已然恨死了那位游說他們的儒生,說什麼太上皇一直是支持那位的,這特麼不是瞎扯澹的麼!
真個是被害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