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七章 趙平論政

翌日,趙平起了一個大早,同往常不一樣的是,趙平今日在宮女的服侍下穿上了象征諸侯王才能穿的黑色龍袍,因為今日趙平要前往大殿舉行第三場考試,也就是殿試。

趙王宮是在並州州牧府的基礎上修建的,因為修建的時候,趙平只是趙公,因此規模並不大,後來趙平進封趙王之後,也沒有大興土木,只是建了一座大殿每月接受一次文官武將的朝賀。

趙平前世是帝成迷,因此將此殿命為宣政殿,算是專門用來上朝的地方。

一般而言,王宮之內都有宦官當值,可趙平並不喜歡一幫子不陰不陽的太監出現在王宮,因此趙平都是采用了女官充任宦官,並且明令禁止官員府邸使用閹人為奴,所以太監在趙國境內是銷聲匿跡的。

居住在晉陽各處的考生早已提前等候在王宮門外,待時辰一到,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王宮,而後在宮人的引導下朝宣政殿走來。

彼時宣政殿內早已擺好192張特制的書桌,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人都是用桉,坐的時候都是盤腿而坐,或者跪坐,少有做凳子的。

趙平卻是將後世的書桌連帶凳子都給造了出來,不過大小要比後世單人課桌的兩倍還要大,畢竟古代沒有鉛筆、鋼筆之類的,雖說答卷用的是細毛筆,但寫出來的字也是很大的。

「考生進殿!」

隨著女官一聲黃鸝般的叫聲,考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大殿,而後跪在地上,異口同聲的說道︰「草民拜見趙王!趙王千歲!」

趙平看了一眼眾考生,而後說道︰「免禮!入座!」

大多數考生都是低著頭的,當然也有考生膽子比較大,飛快地抬起頭偷瞄了趙平一眼,當發現趙平不過是一名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輕人時,也是不由得為趙平年紀輕輕就能建功立業割據一方感到敬佩。

趙平身高比一眾考生高,又坐在王座之上,因此那些偷瞄趙平的考生之舉,自然就落入了他的眼里,就如同上學時,躲在課桌下吃辣條,卻以為老師沒有看到是一樣的。

待眾考生紛紛入座之後,趙平方才說道︰「自西漢高祖定下郡國並行制以來,至今已有四百年,高祖皇帝當初行郡國並行制是從秦朝不過二世而亡得出的教訓,本是想讓劉氏子孫拱衛大漢邊疆,但人心隔肚皮,不過幾十年,諸侯國便成尾大不掉之勢,以致于釀成七國之亂,自此以後,我大漢對諸侯王限制加重,終得太平三百年!」

一眾學子不由得緊皺眉頭,心想趙王你可就是最大的諸侯王,眼下你這麼說,不就是打自己的臉嗎?眾人都搞不懂趙平這是什麼操作,難不成今日的考題就是論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利弊?

但見趙平話鋒一轉,而後說道︰「由此可以得出,郡縣制比分封制要好,我趙國境內同樣實行郡縣制,但在官制上卻是有些不同的,當然這跟我們今天的考題沒什麼關系。但不管實行那種制度,為的都是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不知眾位可認同?」

「大王高見!」

一眾考生忙拱手拜道。

趙平見此又道︰「太史令司馬遷從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言簡意賅,國家倉庫儲備充實、老百姓才能懂得禮節,衣食豐足,老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寡人自受封為趙王之後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至昨日,終于是悟出了兩個道理,那就是若想百姓能吃得飽,穿得暖,通常取決于朝廷實行的政令是仁政還是惡政!」

趙平看了一眼默不作聲的眾考生,而後繼續說道︰「有人會說凡朝廷實行惡政皆是有奸臣小人亂國,欺君罔上,行指鹿為馬之舉,寡人認為其實不然。為何先漢太祖、文帝、景帝在位時期少有奸臣小人亂政?那是因為先漢太祖起于百姓,深知民生疾苦,並且言傳身教,凡小人之言皆能被識破,凡朝廷政令,皆是以維護百姓利益而發,是故天下太平,萬民歸心。

然而不過三兩代,後世帝王皆出于深宮,養于婦人之手,衣食無憂,出身即榮華富貴加身,享之不盡,幼年有女乃娘的精心照料,童年身邊皆是阿諛奉承的宮人,幾至于五谷不分,四體不勤,試問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豈能不出昏君爾?昏君者貪一時之享受,因而听信讒言,對百姓橫征暴斂,因而成惡政!」

趙平听了一下又道︰「子曰︰苛政 于虎也,這是君主不賢而導致的惡政,但反過來講,君主如果賢明,實行的就一定是仁政嗎?」

魯肅出言道︰「大王!君主若賢明,那朝中必定皆是賢德之人為官,如此一來自然而然施的是仁政!」

魯肅的回答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成。

趙平卻是笑了,擺手示意魯肅坐下,而後笑道︰「某之言確有一定道理,君主若是賢明的話,那麼朝中必是賢德之人,可問題是這些賢德之人出身于世家,由下面的地方官、王公大臣舉薦而來,他們或許能被稱為賢才,但俗語有言,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些賢財一旦被舉薦為官,那麼日後待推舉他的人求他辦一些私事,他幫還是不幫呢?幫可能會觸犯律法,不幫則會被人罵做無情無義之人。這樣的賢德之人,卻是賢德,但不是什麼能臣干吏,對國家百害而無一利!」

東漢王朝果真缺人才嗎?缺武將嗎?實際上東漢王朝什麼都不缺,缺的是把世家大族手中的人才變為朝廷的人才,簡而言之他缺的是給天下讀書人一個官方身份。

徐庶為人豪爽,見此起身拜道︰「所以大王實行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是為國家直接培養人才,是我等寒門士子的福音!」

提拔寒門士子做官僅僅是第一步,趙平的計劃是通過這些寒門士子推行文化教育,歷朝歷代帝王為了維護皇權,實行的都是愚民政策。

雖然帝王權欲真的很誘人,但是趙平還是希望文化能夠得到普及,因為只有普及了文化,一個民族才能真正的崛起,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巔,而這一切都需要一批無私傳授的讀書人,也就是後世的教師一職。

徐庶的話剛落之後,在場的一眾寒門士子紛紛起身朝趙平表忠心,當然也有一些出身于世家大族,他們之所以前來參加考試,那就是趙平的勢力是一眾諸侯當中最強的,而世家大族向來信奉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法則,所以也是派了子弟前來參加考試,不過最終目的為的還是待將來趙平奪取天下之後,能夠維護他們家族的自身利益不受損。

對于眾人表忠心,趙平自然是高興地,但這忠心能有幾分真,還是有待商榷的。

見此,趙平便說道:「倘若朝廷實行的是仁政,那麼這仁政能否傳達至地方,就取決于一縣之官,如果縣官們能夠將一縣給治理好,再配合朝廷的仁政,那麼自然府庫充盈,百姓衣食無憂,所以今天的考題是論一縣之治!」

見趙平終于將考題給說出來之後,一眾考生便在腦海里開始思考該如何答卷,這些考生的當中,出身寒門的,為了家里的生計,他們會去一縣擔任主簿之類的無品級的屬官,甚至給縣令充當門客,自然是熟悉一縣的政務的。

就在一眾考生開始研墨的時候,趙平又道︰「諸位在詩詞歌賦上面的造詣,前面兩場考試,寡人已經領教了,今日這一場考試,華而不實的文章就不要在出現了,恭維的話偶爾說一句寡人還能高興一下,但是說多了,寡人就覺得沒有半點意義。」

趙平的話一出,頓時讓很多不熟悉一縣政務的考生愣住了,趙平若不說,他們還真打算和前兩場一樣,來一篇歌功頌德的詩詞歌賦。

趙平見此又說道︰「一國之治,無外乎,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此類推,一縣之治就是文化、經濟、治安、法度,眾生可根據這四點作為參考,寫出一點或者一點也可以,當然如果你能寫全,那則更好!」

眾人不由得看向趙平,沒有想到趙平竟然出言給他們提醒,不由得心下感激,而後稍作揣摩,便選擇自己認為可以駕馭的內容奮筆疾書。

龐統本以為這殿試會考國家大事,但沒想到考的僅僅只是一縣之治,但想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因此也認真謹慎作答起來。

趙平並沒有留下來一直監考,而是將監考的任務交給陳宮、沮授等人,他則是回到宮內處理其它政務了。

七月的晉陽,天氣特別熱,趙平處理了一會政務,便有些坐不住了,因此便起身朝後宮走去。想著好久沒看董白跳舞了,因此便朝董白所在的院落走去。

趙平剛至房中,便看到董白正和一中年美婦坐在一起聊天,二人一見趙平進來,趕忙行禮道︰「妾身拜見大王!」

「免禮!」

趙平忙打量了婦人一眼,但見婦人身穿白色細羅裙,頭發簡單的挽了一個發髻,上面還瓖嵌著一朵小白花,看起來應該是守孝的婦人,不過模樣出眾,身材圓潤且豐滿,讓喜好熟女的趙平眼前不由得一亮。

「咳咳咳!」

見這個男人緊緊地盯著自己看,婦人忙咳嗽了一聲。

趙平這才問道︰「小白!這位該如何稱呼?」

董白忙說道︰「大王!這位是妾身的姑母,因為妾身想念,所以上個月去求了王後姐姐,王後姐姐才派人將姑母接來晉陽,這件事王後和妾身說和大王說過啊!難道大王不記得了?」

趙平仔細回想了一下,錢冰兒好像確實說過,不過他那會兒喝酒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尋找那腰間的束帶上,並沒有留意。

趙平突然想到了什麼,忙看著婦人問道︰「你是董卓的女兒?牛輔的夫人董宜?」

董宜的乳名從來沒跟人提過,她很是好奇趙平是如何知道的,但卻伏子說道︰「妾身董氏,見過大王!」

雖然趙平只是捉了董卓,並沒有殺害他,但董卓的死和他自然是月兌離不了關系的,本來趙平花了一番心思才勸好了董白,但眼下又來了一個董宜,趙平不知該如何是好,頓時覺得有些尷尬。

但這樣的美婦趙平自然是不想放過的,因此便道︰「往日的事早有定論,但禍不及家人,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好了,眼下小白也就夫人這一個親人,所以夫人就把這里當家,一直住下去就行!」

趙平嘴上這麼說著,但眼楮卻是一直盯著董宜的豐滿之處,董宜也是過來人,一眼就能察覺到趙平對她圖謀不軌,可眼下她一個死了丈夫的婦人,又沒子女,天下雖大,除了董白能收留她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去處了。

董白問道︰「大王今日而來,所為何事?」

趙平忙道︰「自然是為欣賞你的舞姿而來!」

董白見趙平一直盯著她的姑母看,便知趙平起了心思,因此便道︰「大王!妾身的舞姿都是由姑母所教,今日不妨讓妾身和姑母一起為大王舞上一曲可好?」

董宜忙掩面道︰「小白別胡說,妾身都已多年不跳舞了!」

趙平不免有些失落的說道︰「看來寡人今日是無福欣賞夫人的舞姿了!」

董宜自然不敢惱了趙平,見此忙起身道︰「大王嚴重了!妾身真的多年未跳了,若大王不嫌棄,妾身就和佷女一起為大王獻上一曲!」

「好!」

「傳樂師進殿!」

趙平頓時心花怒放。

老實說,年輕靚麗的少女舞姿,趙平可以說三天兩頭就能看到,但似董宜這種熟婦的舞姿,趙平還是沒有欣賞過的。

雖然董白的舞姿依舊優美且嫵媚,但相對起董宜的步伐和身姿則顯得比較生澀了,董白苗條,而董宜微胖,搖曳著身姿的時候,落入趙平的眼中是別有一番風韻。

一場舞蹈,讓趙平看的是如痴如醉,若不是女官的再三提醒,趙平差點就忘記該去宣政殿看一眾士子答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