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兄弟鬩牆,罪該賜死

宮城之中似乎早有準備。

面南稱朕二十四年的景禎皇帝乘龍歸天之後,除五千扎營在京都正北昭勝門外的虎嘯營親軍按兵不動之外,兵部左侍郎奉內廷首領太監均旨,調龍吟營、鳳翔營共計一萬親軍入宮,而後奪權五城兵馬司指揮使,令五千玄武營親軍分守京畿九座外城門,非持御賜令牌而擅闖者,無論王侯將相,一概梟首。

大雨持續了一個半時辰,到子時初,才漸漸有了稀疏趨勢。

偌大一座京都城中,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的皇室宗親、官員、書生、百姓,俱都被響徹十九處坊市的凌亂馬蹄聲驚得門戶緊閉,景禎一朝,縱然是初年黨爭為禍,前任程公以狠辣手段一夜之間傳令親軍誅奸臣三十四名,令保和殿險些為之一空時,也沒見過這等肅殺氣氛。

奉旨入養心殿面聖的那十余位朝中重臣,還都留在宮中議事,國不可一日無君,兩炷香時間里仿佛哭盡多年來心中忐忑與委屈的太子殿下如釋重負,迫不及待召集首輔楊公等人前去朝天殿,連夜商議緊要大事。

捧著一碗熱茶的楊之清微閉雙眼,眼角處的皺紋好像舒展開一些,在離御案最近的錦凳上正襟危坐,殿中大多是經歷過先帝殯天、景禎登基大禮的老臣,誰都知道,這個透著寒意的不眠之夜,要議的無非就是迫在眉睫的兩件大事,其一是景禎皇帝大喪,其二就是儲君繼位。

這些事情,按規矩應由禮部尚書王盛懷先拿出個章程來,再由眾臣商定先帝謚號等等細枝末節,最後經奉遺詔繼承大統的儲君加蓋天子印綬,所以那位正在奮筆疾書的王老尚書顯然心無旁騖,不時跟站在一旁查缺補漏的吏部天官孟春生低聲交談,其他人卻得了閑,只等著太子殿下駕臨。

楊之清的心緒尤為復雜,只是臉上看不出來分毫波動。

相比生不逢時而言,文人士子常常借景抒情的懷才不遇難免就顯得小家子氣,平心而論,只有在位的這最後一年里讓人心寒齒冷的景禎皇帝,算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明君,如果是生在大周國力鼎盛的前幾百年,必然能留下美名為後世稱頌,興許還能得個「聖祖」之類的廟號。

可惜神龜雖壽、猶有竟時,國祚綿長冠于青史的大周,終于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窮途末路。

出養心殿時,由一個年輕宦官謙恭撐傘的楊之清,看見了被親軍侍衛擋在養心殿之外的二皇子,那位殿下既沒有簑衣也沒有紙傘,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淋得渾身濕透,仍然站在遠處默默看著那座大周歷代天子所居的寢宮,極為狼狽,卻腰板筆挺一動不動。

天家無情。

楊之清猜測,恐怕即將登基稱帝的太子殿下,此時最放心不下的應該就是他這位同父異母的手足兄弟,麾下有數萬精銳騎兵的李敬威與六皇子李敬廷不同,更讓新皇心懷忌憚的他,多半會很快得一個親王封號,但不許他出京就藩,而是困在這座垂垂遲暮的京都城。

兵部尚書衛成靖抿著嘴唇,幾步走到首輔大人身後,彎下腰湊在他耳邊輕聲道︰「楊公,下官有一件事沒來得及說,寧王殿下軟禁江州正三品都督孫明哲,奪了兵符,聲稱陛下病重,要回京侍奉左右,依下官見,來者不善吶。」

楊之清霍然睜開雙眼,「什麼時候的事?江州如今有多少駐軍?大營可有異動?」

衛成靖沉吟片刻,如實道︰「江州那位孫都督是皇親國丈,前任尚書邱大人幾次想要他據實將麾下駐軍數目稟報兵部,都被他不軟不硬擋了回去,登記在冊的有步卒七萬、水師三萬、騎兵兩萬,但孫家在江州謀劃經營數十年,暗地里有瞞報的也是情理之中,下官不好估算確切數目。好在至今,兵部還未曾接到東南有變的消息,算算日子,寧王殿下若是走水路途徑青州的話,左右就在這幾日進京。」

蔣之沖雖近些年極少議事參政,但以他當朝一品文華閣大學士的官餃身份,有資格被天子賜座于朝天殿,此時坐在楊之清下首的錦凳上偏頭看去,眼神很是深邃,平日沒怎麼跟他打過交道的衛成靖只好勉強一笑。

楊之清稍作思忖,皺眉道︰「天子家事,自有太子殿下做決斷,我等暫時不明就里,還是不要以先入為主的心思置喙,稍後衛大人把這件事一五一十稟報給太子殿下就是,為人臣子,做事應當謹慎本分。」

衛成靖好像松了口氣,應聲稱是,退回到戶部尚書王宗厚身後,垂手肅立。

按理說,首輔楊公已經拿了調子,眾人只需安靜等待太子李敬輝駕臨朝天殿,可蔣之沖卻好像突然一反常態,起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興致,偏身靠近楊之清,意有所指地輕聲問道︰「蔣某听說,楊公與司天監觀星樓主陳無雙頗為熟稔,不知在楊公眼里,陳無雙為人怎麼樣?」

楊之清心下一動,不動聲色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熱茶剛入咽喉,就覺得身上總算生出些能抵御今年第一場秋雨的暖意,「老夫不是修士,但也知道要想修成四境殊為不易,江湖上多少人蹉跎一生都只能在三境修為止步不前,由此看來的話,陳無雙能在短短一年之內有這般成就,以往京都城都錯看了他,那小子是個驚才絕艷之輩。」

只說天賦,不談為人。

明明听出了首輔大人避重就輕的意思,蔣之沖居然不打算就此止住話頭,嘆聲道︰「修行天賦超凡月兌俗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好觀星樓主又是另一回事,楊公啊,蔣某不是想問這些。」

楊之清眯了眯眼楮,反問道︰「哦?大學士的意思,是說陳無雙做不好這個觀星樓主?」

蔣之沖搖搖頭,哂笑一聲,「楊公誤會了。問這些不合時宜的事情,是因為蔣某有一個相交多年的摯友,不止一次寫信來夸贊他,上次陳無雙請旨赴涼州時,蔣某在保和殿上看過他幾眼。不瞞楊公,蔣某早年負笈求學,曾在燕州遇見過一個胸懷經世濟國之才卻無意入仕的落魄書生,跟他學了幾手粗淺看相的本事,依我看,此子絕非池中之物。」

這位被稱為「紫衣榆樹」的大學士,最後一句話聲音極輕,卻讓楊之清臉色大變。

一千三百余年前,還在江湖中終日游蕩的太祖皇帝李向,曾寫下過一首直抒胸臆的七言詩,後來起兵逐鹿,這首詩文也就隨著他兵鋒所指,遍傳一十四州,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句,就是「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楊之清深深看了他良久,蔣之沖泰然自若,面不改色。

「大學士那位寫信贊譽陳無雙的故友,是何許人也?」

蔣之沖淡然輕笑,擺擺手道︰「楊公若是有緣與他見面,親自屈尊問他,他定然會誠惶誠恐,說區區賤名不值一提。恕楊某賣個關子,興許過一陣子他會來京都一趟,到時候楊公自然就能知道他是什麼人。」

為官者行事,大都講究適可而止的分寸,听他不願意把話說明白,楊之清也就不再追問。

禮部尚書王盛懷曾是先帝時高中狀元的人物,向來以才思敏捷、有十步成詩之能享譽士林,何況景禎殯天、新皇登基的種種事宜都是他分內的職責,加上禮部孟老尚書從旁協助,不多時就草擬出一應章程,整整三張宣紙上墨跡未干,就捧在楊之清面前,請首輔大學士過目。

楊之清大略掃了一遍,見他只在三處留了空白。

一處是景禎皇帝的廟號,一處是景禎皇帝的謚號,最後一處,則是新皇登基之後的年號。

楊之清起身在朝天殿中緩緩踱步,百無聊賴的衛成靖默默數著他的步子,二十四步之後,楊之清終于清了清嗓子,開口道︰「諸公,前陣子蒙陛下厚愛,召老夫入宮議事,曾有一事托付。」

頓了一頓,楊之清慨然嘆息,「陛下,想謚一個景字。」

「既然是父皇遺願,此事不必多議,本宮準楊公所請。」

人還沒到,太子殿下的聲音倒先傳進朝天殿。

眾人頓時面色凜然,恭謹肅立,齊聲道︰「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此時的李敬輝,實在難以用悲切神情壓抑住志得意滿的欣喜,只好盡量讓自己臉上不露出笑意,由不知何時入宮的蕭靜嵐隨行,踏進這座他並不陌生的朝天殿,挨著看過低頭拱手行禮的眾臣,慢慢走到那張御案之後,伸手拂過桌面,深吸一口氣,落座于龍椅。

禮部尚書王盛懷率先出列,捧著那三張寫滿工整字跡的宣紙,送到御案之前,「微臣已照殿下吩咐,草擬了先帝大喪與殿下登基的一應章程,循舊制,首輔大人已過目,再得殿下首肯,臣就令禮部選定日子。」

殿中沒有內廷宦官,蕭靜嵐上前接過宣紙,呈在御案上。

李敬輝從頭至尾仔仔細細看過一遍,長出一口氣,道︰「父皇謚號可定景字,廟號還得煩勞諸位愛卿議定,至于本宮登基之後用的年號先不急,總要明年正月初一再宣告天下改元,日子還長,宮里宮外千頭萬緒,且放一放再議吧。」

王盛懷低頭稱是。

越明年再改元,也是對景禎皇帝的尊重,大周從來稱頌孝道仁舉,既然太子主動提出來,一眾肱股也樂得在這件事上,先贏得太子好感。

太子放下手里的宣紙,「首輔楊卿無異議的話,將禮部王卿擬定的章程傳閱朝堂及內廷,諸卿各司其職照著辦就是了。本宮要議的,不是這兩件事。」

王盛懷退回列中,站在吏部、戶部兩位尚書之後,兵部衛成靖之前。

楊之清早料到會是這種局面,低垂眼簾,等著衛成靖出列先說寧王無旨回京的事情。

衛成靖剛跨出一步,沒等開口就听見御案後面的太子殿下出聲,「衛卿,議事之前,本宮想先跟你討要一個人。」

衛成靖錯愕一愣,旋即立刻就將眼神投向代替平公公站在御階一側的蕭靜嵐,拱手道︰「但憑殿下吩咐。」

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還是讓父皇剛剛亡故的太子忍不住露出笑容,「父皇在世時,就多次稱贊過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蕭靜嵐,說他允文允武,得此滄海遺珠是我朝一大幸事。本宮來朝天殿之前,已令龍吟營入宮換防,有意擢升蕭卿為龍吟營從四品營官,衛卿可舍得?」

大周王朝,除北境邊軍以萬人為一營之外,各州駐軍幾乎都是以五千人為一營,營官多為正五品官餃,只有駐守京畿重地的天子親軍中,龍吟、虎嘯、鳳翔、玄武等各營的營官,是高人一等的從四品官餃,昭示天家恩寵。

同年登科的兩人中,忝為探花郎的陳無雙,一年之內揚名海內,晉升四境修為;而同進士出身的蕭靜嵐,卻在更短的不到半年時間里,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從四品親軍營官。

一者在江湖,一者在朝堂,都是讓人艷羨不已的際遇。

衛成靖是個聰明人,頃刻間就想明白了太子殿下的用意,一朝天子一朝臣,調龍吟營入宮換防是應有之意,但點名擢升蕭靜嵐為營官,這位十一品凌虛境的高人修士劍鋒所指處,顯而易見就是暫居在昆瓏宮的另一位皇子。

「微臣豈敢?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殿下信重蕭大人,這是兵部衙門的福氣。」

衛成靖痛快答應,而後話鋒一轉,沉聲道︰「臣有一事啟奏殿下。今日入宮前,兵部接到江州傳信,事關寧王殿下,臣不敢欺瞞擅專,請殿下決斷。」

太子學著景禎皇帝往日模樣輕輕搭在御案上的右手,登時緊攥成拳,「哦?衛卿直言。」

衛成靖瞥了眼沉默不語的楊之清,將寧王李敬廷在江州的所作所為一一稟報。

太子的呼吸聲逐漸粗重,定了定神,轉頭看向首輔大學士,冷聲問道︰「楊卿,本宮記得,就藩京外的親王若無旨意不可進京,否則當以謀逆論處,可對?」

楊之清無奈點頭,「殿下所言,無誤。」

太子先是嗯了一聲,然後可能是覺得沒有帝王該有的氣勢,緊接著重重冷哼,「奪權一州都督、無旨擅自回京,諸卿說說看,本宮該當如何決斷?」

楊之清嘆了口氣,如果寧王李敬廷沒有奪取江州都督兵權,在得知景禎皇帝殯天的消息之後再回京,還可以說他是心念先帝回京奉孝,可•••

一時之間,朝天殿內落針可聞。

良久,不見有人應聲的太子,目光中閃過一線殺機,一掌拍在面前御案上,厲聲道︰「蕭靜嵐,你說!」

蕭靜嵐退後數步,拱手道︰「藩王謀逆,罪該•••賜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