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60章 加瑞德的邀請

至于說加瑞德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兩項成就,收購了《紐約觀察家報》,成為最年輕的報業掌門人,以及以創記錄的價格買下第五大道的666號大廈……

而事實上,在加瑞德當時購買《紐約觀察家報》的時候,當時的老板並不想賣給他,主要是他太過年輕,而加瑞德在保證了會將這份報紙扭虧為盈,並且給出了很好的條件之後才獲得了這份報紙。

不過在加瑞德買下《紐約觀察家報》之後,一直到現在,這份報紙都在持續的虧損之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紙質媒體大多因虧損倒閉的這個階段,《紐約觀察家報》至少是從活了下來。

不過對于加瑞德來說,至少在收購《紐約觀察家報》之後,他擁有了這家在紐約的精英人士中頗具影響力的報紙,以報業老板的身份,有助于他將原本在新澤西州的Kushner家族,帶入到紐約的商圈之中。

不過,加瑞德的另外一種大動作現在看來則是徹底的失敗了,那就是在2007年,他為了使Kushner集團進入到紐約的房地產市場,以19億美元的創紀錄價格,買下了在位于第五大道的666號大廈。

最初的時候,加瑞德對于這棟大廈有非常好的設想,希望通過後續的改造,從而將這棟位于紐約黃金位置的大廈變成當地的標桿性項目,從而讓Kushner家族在紐約有一個驚艷的亮相。

但悲催的是,剛剛買下這棟大廈不久,次貸危機爆發,美利堅的房地產市場徹底崩盤。

因此,在危機爆發後,不但Kushner集團的後續大廈改造計劃無以為繼,甚至因此陷入了龐大的債務危機之中。

因為在收購第五大道666號大廈的時候,Kushner集團所付出的19億美元,並非是由他們全款支付。

當時Kushner集團只是通過變賣新澤西州的一些地產,在這19億美元中,只有大約五億美元是他們真金白銀拿出來的,剩下的資金,都是通過銀行貸款而籌集到的。

因此這幾年加瑞德一直在尋求資金,幫助他應對因為當初購買大廈而承擔的龐大債務。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次聚會中遇到何洛之後,加瑞德對他表現得如此熱情的原因。

因為他肯定不願意放棄任何能夠尋求合作伙伴的機會。

可以說現在看來,恐怕加瑞德唯一稱得上有所成就的事情,就是娶到了尹萬塔這位未來的美利堅第一名媛了。

「明天我們在家里會舉辦一個聚會,邀請一些朋友參加,希望能夠邀請你參加,Lawrence。」

本身何洛對于666號大廈這種地產項目就不太感興趣,即便是他知道美利堅的地產正在恢復之中,投資的話,肯定是能夠有得賺。

不過在加瑞德提出這個邀請之後,何洛倒是稍稍思索之後改變了想法,一口答應了下來。

倒也不是他真的準備投資這個大廈,畢竟他知道後面在這個大廈上面,加瑞德也並沒有什麼亮眼的操作。

只是通過加瑞德夫婦,特別是尹萬塔,結識一下Trump家族,倒是在後面會有些用處。

只不過這其中的分寸還是要把握好的,畢竟他可不想最後弄得像「通俄門」一樣。

……

何洛並沒有感覺到參加這次高盛公司組織的聚會,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只不過是在這個聚會之上,他與幾個猶太富豪有過談話,對方對于何洛所領導的Meta集團要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如何挑戰臉書,十分感興趣。

不過很明顯,這些老家伙們,事實上對于移動互聯網的現狀,並沒有那麼的了解,因為在他們觀念中的誤解就在于,只是看到了臉書此時在社交領域的霸主地位,卻沒有真的意識到,其實臉書的強大,只不過是他們用戶數量更多,但這些用戶,大部分源自于web端。

或許這些人即便是使用智能手機,但真的用智能手機感受移動社交的時間,並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多。

是的,無論什麼時候,對于這種科技革新的感受,年輕人總是要更加領先一些。

不過在參加完這一次的聚會之後,何洛很快就接到了高盛集團CEO勞埃德的電話,他表示,高盛公司希望積極的參與到Meta集團的融資之中,他們基本能夠接受Meta集團80億美元的估值,希望不但動用免稀釋條款,而且適當的增持Meta集團的股份。

對此,何洛表示他歡迎高盛方面繼續追加對Meta集團的投資,但他們參與更多融資的比例方面,何洛目前還不能保證,畢竟除了高盛他們之外,比爾蓋茨也表現出來了對于追加投資的極大熱情,另外就是谷歌,他們對于Meta集團的追求,一直沒有放松過。

可以說谷歌方面對于Meta集團的熱情,就在于他們是目前為止唯一對臉書在社交領域有極大威脅的公司。

說起來,在社交領域,谷歌公司也不是沒有進行過嘗試,甚至一度還跟臉書有來有回,勢均力敵。

時間回到2011年年初,臉書已經在用戶佔有率上,分別戰勝了Friendster、MySpace和Twitter這些社交領域的競爭對手,成為了全球社交領域的領頭羊。

但相對而言,不管是Friendster、MySpace還是Twitter,體量都跟臉書相差不大,在當時都算是初創公司,因此臉書在哪個時候,才遇到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當時有消息稱,谷歌將在 2011年年中隆重推出一款名為Google+的全方位社交網站。

說到當時臉書與谷歌之間的競爭,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把它比喻為兒童和成年人的戰爭……

當時,臉書有員工 2127人,而谷歌有 24400名員工,差不多是臉書的 12倍。

谷歌的年收入是臉書的 15倍,兩者分別為 293億美元和 19.74億美元;淨利潤則是臉書的 14倍,兩者分別為 85億美元和 6.06億美元——沒錯,谷歌的淨利潤都超過臉書年收入的 4倍。

2011年,谷歌不僅壟斷了搜索廣告業務 85%的市場份額,而且在全部數字廣告業務中佔到了 44%。

臉書當時的份額是多少?只有微不足道的 3.1%。

在這場遭遇戰中,盡管從商業指標上看,谷歌明顯優于臉書,但在人們心目中,二者的角色和地位是平等的——谷歌是搜索領域的領頭羊,用戶在他們網站上每天進行超過36億次搜索;臉書則是社交網絡的領先者,在當時,臉書已經擁有了高達6.08億的月活躍用戶。

對于谷歌來說,結果則沒有那麼令人擔憂,如果它對臉書的入侵失敗了,谷歌仍舊可以保持自己互聯網搜索領導者的地位,坐擁高額利潤。

這可是臉書下的最大賭注,谷歌也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件事。

事實上,早在 2010年 3月,知名的谷歌早期雇員、工程部門副總裁烏爾斯就寫了一份宣言,這「在谷歌內部掀起了一場烏爾斯地震」,宣言指出了互聯網向社交網絡轉移的重要性,谷歌需要大力投資,以使其產品更加以人為本。

經過激烈的內部競爭,谷歌任命微軟老將、谷歌工程部門負責人維克負責Google+這個項目,並直接向拉里•佩奇匯報工作——2011年 4月,拉里從埃里克•施密特手中奪回了首席執行官的角色,然後立馬向所有員工宣布——公司在社交網絡上成功與否將影響每個人獎金計劃的 25%!

此前谷歌的各項開發最多需要幾十位員工,但谷歌在Google+項目上的野心極大,作為他們準備推出的全方位社交網站,Google+項目涉及十幾個產品,需要二十幾個團隊同時努力,估計有 1000多人,其中許多人專門負責此項開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