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進犯紫荊關,也先進犯紫荊關!」
初五這日,薛瑞剛到檔房,還沒等茶泡好,就听監中傳來呼喊聲。
也先這個名字,京城可謂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甚至能止小兒夜啼。
听聞也先果真進犯紫荊關,監中官生頓時炸了鍋,紫荊關乃是京城咽喉之一,要是被也先攻破,京城危矣!
薛瑞隨天文生們去看邸報,等了半天,才看到具體內容。
這軍報是紫荊關守備孫祥所奏,離也先進犯紫荊關已經過了一天。
軍報中寫著,當時也先架著朱祁鎮前來扣關。
孫祥自不會開門,索性將計就計,派都指揮劉深出城,以拜見朱祁鎮的名義去查探瓦剌虛實。
這次隨也先扣關的人,就有被瓦剌俘虜的大明通事指揮岳謙。
這個岳謙不像明奸喜寧背叛的那麼徹底,心中還有一些良知,他知道紫荊關失守,京師就會陷于險地,父母妻兒也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在領劉深前去拜見朱祁鎮的路上,岳謙悄悄透露了也先部眾的大致情況。
這次隨也先扣關的軍隊約三萬余認,其中兩萬曾參加過土木堡之戰,是瓦剌騎兵中的精銳,戰力極強。
或許是明白也先根本不想放自己回京,或許是擔憂宮中母後和妻兒,朱祁鎮在接見劉深時,還叮囑他千萬不要給瓦剌人開門。
可惜的是,劉深根本沒把他的廢話當回事,
返回關內,他立馬將岳謙說的情報告知孫祥。
孫祥意識到此戰危急,忙派八百里加急將這一軍情上報朝廷。
「薛老弟,在想什麼?」
薛瑞暗想,紫荊關守軍比歷史上多了三千余人,能否將也先打退,耳畔突然傳來一道聲音,將他嚇了薛瑞一跳。
轉頭一看,說話的是秋官房的天文生史祥,在他旁邊的付聰、石南等人也是一臉好奇。
薛瑞搖頭道︰「沒什麼,就是擔心戰事而已。」
史祥聞言,湊上前小聲問道︰「老弟,你給哥哥交個底,這次也先進犯,紫荊關究竟守不守得住?」
「這我哪知道。」
薛瑞翻了個白眼,這家伙每次都來找他打听消息,完全把他當成了風向標。
「你就別瞞我們了,前幾次你可料準了,這次就沒有看出一點苗頭?」史祥一臉不信。
「前幾次是我瞎貓踫上死耗子,現在情況這麼危急,我也不敢亂說啊!」薛瑞沒好氣道。
「听檔房的人說,你最近不是經常去兵部嗎,就沒打听到一些內幕消息?」史祥鍥而不舍的追問。
「我就是去送個候簿,能打听到什麼內幕!」
這事薛瑞可不敢承認,要是傳出去,就是泄露軍機,搞不好要擔責的。
史祥等人又追問幾句,薛瑞只說不知,擺擺手回了檔房。
等他走遠,付聰疑惑道︰「史兄,你覺得薛瑞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
「依我看,這次是真的凶多吉少了,連薛瑞都料不準了,這還不能說明情況?」史祥面露憂色。
「紫荊關要是守不住,京師門戶大開,瓦剌必然會攻城,要是被攻破,那……」
付聰打了個冷顫,顯然是想到京城被攻破後慘烈的景象。
「只盼朝廷能保住京城吧!」
石南嘆了口氣,和眾人回了秋官房。
很快,有關紫荊關極有可能會失守的消息就在私底下傳開了……
得知也先進犯紫荊關,朝廷內部發生了一場爭執。
有官員認為,也先來勢洶洶,紫荊關極有可能守不住,朝廷須再派些兵馬去支援。
總兵官石亨不同意,說他已命京營編練的三千新軍前去增援,無需抽調更多兵馬。
而部分官員則認為,就算再加三千人,紫荊關也才一萬五守軍,不足也先部一半,朝廷最少再派三萬人,才能守住紫荊關。
這個提議石亨堅決反對,先前得知有五萬瓦剌大軍扣關,他已經調派一萬人緊急增援。
現在京城可用之兵只有二十萬,萬一居庸關失守,瓦剌大軍半日可抵達京城,要和瓦剌在京師決戰,少了這三萬人,局勢恐怕會很危險。
而紫荊關離京師遠些,也先部人數也更少,危險程度要比居庸關小些,所以目前一萬五千兵力,要守住簡單不少。
在增派兵力問題上,石亨和一些官員發生了激烈爭執。
這場爭執持續了兩天,朱祁玉終于忍無可忍。
在和于謙商議後,朱祁玉最終拍板,命都督僉事孫鏜領兵一萬六千,配五千軍馬,火速趕往紫荊關支援。
不得不說,朱祁玉做皇帝後,越來越有膽魄,在群臣僵持不下時,終于承擔起自己作為皇帝的職責,免得大臣們在這些事上空耗時間。
除了派兵支援紫荊關,朱祁玉還下達一系列命令,派僉都御史段信和都指揮僉事姚麟趕往真定、保定兩府,火速遷移當地的百姓入城,以免被賊虜劫掠。
……
在瓦剌大軍到來之際,京城除了房屋田土等不動產在大幅度跌價外,其他物價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尤其是關系人命的糧食物資上,價格更是一路攀升,最高價比半月前起碼漲了八成,甚至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近些天,朝廷已經下令拆除九門附近的民居建築,以免瓦剌人利用這些房屋的木料打造攻城器具。
為了囤駐守城軍隊,許多胡同街巷也被夷為平地,就連薛瑞一家住過的石頭巷子也沒能幸免于難。
這種情況下,拆遷自然沒有什麼補償,房屋被毀的百姓不得不拖家帶口,搬入京城避難,他們或是租賃房屋,或是投親訪友,更多的則是露宿街頭,連棲身之所都沒有。
短短十多日時間,京城就聚集了大量難民,而由此引發的糧食恐慌,也讓薛瑞頗為擔心。
要是糧價繼續上漲,恐怕會餓死不少百姓。
可惜的是,薛瑞也只能讓外公家糧鋪不惡意漲價,至于其他的糧商,他無能為力。
初七,薛瑞在欽天監還沒下值,就被大舅柳仁叫了出去。
門外,柳仁正焦急的來回踱步。
薛瑞見狀,忙上前問道︰「大舅,可是家里有什麼急事?」
見到外甥,柳仁明顯松了口氣,拉著他走到偏僻處,焦急道︰「咱家鋪子被人砸了!」
「被誰砸的,究竟怎麼回事?」
薛瑞大驚,忙問道。
柳仁苦笑道︰「我也不知道,昨日會首讓人來傳了口信,說是讓入了行會的各家鋪子統一價格,我沒有理會,照前幾日價格繼續銷售。
不成想,今天一早,咱家糧鋪剛開張,就有幾個青皮無賴上門,說咱們擋了別人財路,對方不由分說就開始打砸鋪子,店中掌櫃和伙計上前制止,也被他們打傷了。」
柳仁說的行會,是指京中糧商組建的會社,負責協調糧食方面的事務,會首就是行會的話事人。
「擋了別人財路?」
薛瑞听到這句話,立馬反應過來,肯定是外公家糧鋪賣的糧食價格太低,引起行會里的人不滿,所以才找了一群混混來搗亂。
先前定價時,薛瑞以為外公家這三千石糧食不算多,就打算以上漲五成的價格盡快出手,沒想到同行的消息還真靈通,沒過多久就發現外公家沒遵守行會定的價格,是以才用這種方式來警告。
「舅舅,先前囤的糧食最近賣的怎麼樣,還剩下多少?」薛瑞問道。
「還剩兩千五百石,前些天價格上漲,百姓還在觀望中,以為價格會如先前一樣跌下來,所以一天下來也只能賣十石左右,或許是家中存糧不多,或許是價格漲得太厲害,這兩天生意好了不少,估模著一天能賣上百石,可惜還沒賣多少,就發生了這檔子事,唉。」
按照每天賣一百石算,外公家的糧食大約二十天才能賣完。
根據薛瑞的猜測,糧商行會幾個牽頭的大糧商可不止想讓糧食漲七成,而且漲價就在最近一段時間。
外公家想要繼續低價出售糧食,恐怕這些糧商不會坐視不理,搞不好還繼續派人來搗亂。
柳仁猶豫片刻,問道︰「要不,咱們再漲兩成吧,反正別的糧商都漲了,咱們最後漲,也算仁至義盡了。」
薛瑞嘆道︰「舅舅可曾看到露宿街邊的百姓何等淒慘?這京城中達官貴人、世家大族,都不缺糧,糧行的糧食多是被這些窮苦百姓買去,休說漲上七成,就是漲上一分一毫,恐怕都會有百姓因此被餓死,舅舅于心何忍啊!
「那咱們能怎麼辦,若是不漲價,天天有地痞混混來騷擾,這糧鋪還怎麼開下去……」
柳仁也是實在沒辦法了,這種下三濫招數對糧鋪影響確實很大,若沒有什麼好辦法,恐怕也只能妥協了。
薛瑞想了想,對他道︰「這事我來想辦法,現在暫時先關張吧,等我的消息。」
「那就只能靠你了。」
對薛瑞的能耐,柳仁也是知道的,連兵部尚書于謙都對他另眼相看,解決這件事應該沒問題。
下值後,薛瑞沒有跟薛元皓回府,而是去了大時雍坊。
自英國公府為張輔舉行了葬禮,薛瑞為了避嫌,一直沒有登門過,今天卻不得不去。
「薛大哥,你可是好久沒來了,今日怎麼得空過來?」
在後門等了片刻,張懋興沖沖跑來,親自引他入府。
薛瑞苦笑道︰「最近家中瑣事纏身,再加上國公府也沒什麼大事,我也不好登門,今日來是有事請太夫人幫忙。」
張懋忙道︰「想必是很要緊的事,快隨我去見母親吧。」
自解決了張忠這個麻煩,吳氏算是徹底掌控了英國公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女主人。
見到薛瑞,吳氏極為熱情,又是命人上茶水,又是讓人端水果點心,儼然將他當成了自家子佷。
等閑聊了幾句,吳氏才問︰「听懋兒說,你今天來是有事?」
薛瑞放下茶杯,點頭道︰「今日我來,是想跟太夫人借上幾個人。」
張輔出殯當日,朝廷派禮官至祭,並宣讀了皇帝給他的謚號,吳氏也被封為英國太夫人。
是以,薛瑞現在才換了稱呼。
吳氏聞言,不由心中一驚,上次薛瑞借人去詔獄救父親,可是鬧出了不小動靜,她那段時間一直提心吊膽,生怕會牽累到英國公府。
這次薛瑞又來借人,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了何事。
「瑞哥兒,最近朝廷在整頓京中亂象,各公侯伯府都安生了許多,你要是想做什麼事,可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切莫被人抓住把柄。」吳氏好意提醒道。
薛瑞知道她在擔心什麼,忙解釋道︰「夫人不必多慮,我只是想借幾個軍中好手保護自家糧鋪,倒不是想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保護糧鋪?」
吳氏微微愣神,而後問道︰「究竟怎麼回事,你且說來听听。」
薛瑞沒有隱瞞,一五一十將糧鋪被砸的事說了一遍。
吳氏听了松了口氣,笑道︰「這倒不是什麼大事,我馬上讓李青雲挑幾個身手好的護衛隨你回去,他們都是隨老爺上過戰場的,對付幾個無賴肯定沒問題。」
「那就謝過太夫人了。」
薛瑞辦妥了此事,就告辭離開了英國公府。
等他離去,吳氏對身邊丫鬟道︰「你去告訴吳新丁,讓他去跟咱家的幾個糧行掌櫃打聲招呼,讓他們照著柳家糧鋪賣,絕對不能擅自做主更改價格,糧鋪要是有什麼事,也必須要來請示我!」
「是,夫人。」
丫鬟忙領命去了。
等丫鬟離去,張懋好奇道︰「娘,您為何要讓咱家糧行學薛大哥家的,他們家的糧鋪還不如咱家最小的規模大呢。」
英國公府經營多年,名下田產最少上千畝,每年產出的糧食不知凡幾,吃不完的自然要賣掉,所以府中也開設了幾個糧行。
這次京中糧食漲價,新上任的管家吳新丁也來匯報過,說是打算跟行會定下的價格一起漲價,能多賺不少銀子。
最近幾天,吳氏正跟趙府母女大肆囤積房屋田產,手頭現銀緊缺。
听說糧食價格大漲,吳氏自然十分高興,讓吳新丁抓緊時間出售糧食,湊集資金。
今日薛瑞登門,說起奸商哄抬糧價的事,吳氏略有些尷尬,她先前听說糧食漲價,還為此高興的很,從沒想過餓死人的事。
為此,她還委婉的勸說,就算他外公家糧食平價出售,對于京中百萬人口來說,恐怕也是杯水車薪,還不如趁著現在價高,賺些銀子才是正經,至于百姓吃飯的事,自有朝廷想辦法,無需他操心。
哪知,薛瑞表示寧願得罪同行,也要按先前的價格售賣。
而且態度十分堅決,讓吳氏不得不熄了勸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