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登功德碑後,得到的好處遠比想象中的還要大。
原本還以為是細水長流,沒想到在一開始,就迎來了一次文氣的大爆發。
而且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使得暴漲的氣運,不僅不會對文士的身體造成沖擊,反而還在一遍又一遍地洗滌全身。
國運加身的好處,超出想象。
南巡鎮撫司的一眾官員,在鐘聲洗滌靈魂之後,紛紛回到房間開始修行。
哪怕有再多的震驚與戰栗,也都暫時壓在心底。
書房內,
李長安竭力壓制體內文氣的暴漲,但效果並不明顯。
腦海中,一百八十四個文竅,早已全部點亮,而且那一幅星辰天圖,也已經勾勒出了大半。
此時,驚人的文氣在識海中洶涌澎湃,瘋狂涌入腦海中。
在構建的文氣通道內,呼嘯奔騰,要將剩下的文竅全部貫通。
蒼生社稷鼎中,氤氳出了濃濃的白霧,凝兒不散。
這是文氣急速暴漲後的異象,白霧之中仿佛有人影憧憧。
或是盤膝坐地閉目凝神,或是隨意靠坐手執書卷,亦或是負手而立抬頭望天……
而蒼生社稷鼎也在與這些人影相互呼應,不時有篆字浮現,散發著淡淡的金光,投入白霧之中。
白霧中的人影越來越清晰,最後悄然走入一個個文竅內。
李長安只感受到耳畔響起了連綿不絕,仿佛和風細雨,又如絲絲纏纏的誦經聲。
極力壓制的文道修為,不得不繼續向上攀升。
整整三個時辰過後,如此暴漲的文氣,方才停止。
而此時,李長安的文道修為,已經提升到了六品巔峰。
若不是《大周天玄法》必須要文武雙全才能晉升,此刻他早已橫跨了六品德行境,直接邁入五品。
這就是文道的恐怖之處。
一旦悟通桎梏,便是突飛猛進,一步登天。
李長安並沒有停止修煉,反而一直盤坐在書房內,默默蘊養一百八十四個文竅,以及腦海中的那幅星辰天圖。
看似已經達到了六品巔峰,但仍有提升空間。
而且這個層次的文法戰力,也需要仔細雕琢。
提升太快,戰力跟不上,那也沒有任何意義。
這樣的修為暴漲,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之前因為要點亮一百八十四個文竅,消耗了大量時間。
本以為到了六品,也會如此,需要慢慢修煉。
結果南方賑災不僅讓他明悟了文道之路,消除了六品的最大桎梏,還帶來了如此恐怖的驚人機緣。
《齊名要術》的功德金光。
功德碑引來的國運加身。
兩相疊加,直接省去五年之功。
等到次日,東方微亮。
沉寂了一日一夜的南巡鎮撫司,陸續有了人聲。
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掩飾不住的激動。
李長安剛推開門,就發現麾下的二十一個主事司務,已經齊齊站在了院子里。
見李長安出門,眾人不約而同抱拳躬身,「見過鎮撫使大人!」
李長安听著這個稱呼,還真有點不適應,趕緊擺擺手,「不用多禮,去吃早飯吧。」
封不疑起身後,再也忍不住開口道,「大人,我是真的想都不敢想,原來您就是第十三位鎮撫使!」
「誰能想象得到啊?而且大人在功德碑上佔據的分量,重的讓人頭皮發麻。」
李長安笑著問道,「怎麼今天一上來就拍馬屁?」
封不疑嘿嘿笑道,「昨兒一不小心……跨入了五品。」
「要不是大人這近兩年的栽培,我也找不到文道之路,更別提還能名列功德碑了。」
李長安帶頭走出院子,「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跟我關系不大……走吧,看看今天早上吃什麼。」
封不疑連忙跟上,「不是我,宋兄,曾兄,薛兄……咱們這批人,有十三個進了五品,剩下來的也只剩下文氣積累了。」
「文道之路不再是桎梏。」
旁邊的宋思仁扯了扯封不疑的袖子,「行了,一大早就在這兒瑟,也不怕人笑話。」
「往後五品,可就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你悠著點吹。」
此話一出,其他人也都笑著紛紛點頭。
六品只有一個關卡,那就是找到文道之路,堅定道心。
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什麼難度,完全是水磨的功夫,只需積累文氣即可。
大晉文士,經年累月下來,在六品停留的很多,但還有一大批曾經天資卓絕的天驕人物,卻在五品苦苦掙扎。
有的在其中沉浮了十年都跨不過去,最後一輩子也就只能如此。
對絕大部分文士而言,五品就是終點。
無論是出自哪個書院,還是身後有多麼龐大的家族支撐,想要跨過五品,只能靠自己。
五品之前,境界只分為前、中、後,以及巔峰四個小境界。
但到了五品之後,每一個品階都要走過九重天。
而五品九重天,又稱君子九思。
絕大部分文士都被阻攔于此。
君子九思,取自于孔聖對君子之定義。
乃︰視思明,听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此君子九思,每一思都是一關,參不透的文士,一輩子都會卡在這里,再無寸進。
哪怕是再如何天資卓絕之人,想要在君子境突飛猛進,也幾乎不可能。
更多的,則是被卡在這里,數年不得寸進。
……
李長安等人沿途經過的院子,但凡遇到一個人,都會過來上前見禮。
「見過鎮撫使大人。」
「下官拜見鎮撫使大人。」
……
雖然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敢相信,李長安就是第十三位鎮撫使。
可功德碑做不了假,再加上最後李長安的名諱出現時,那種種神異景象。
眾人心中再如何難以置信,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禮數誰也不敢少。
昨天,所有人都有極大的提升,很多人突破了好幾年的禁錮,邁入新的品階。
眾人行禮時,臉上也多帶著笑意。
一路往前走,上前行禮的人也越來越多。
李長安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些人眼中的驚訝與探詢之意。
好像自己一下子變成了稀罕的寶貝,誰都想上來仔細看看什麼模樣。
李長安一一回禮,身後的封不疑等人,也都與有榮焉,後背挺得筆直。
哪怕是走了很遠,眾人的目光也都緊緊跟著李長安等人。
「這下子李長安可真要突破天際了,如今職務一下子昭告天下,立下的功勞更是冠絕鎮撫司,未來難以想象。」
「稱得上是南方賑災第一功臣,回京之後,嘉賞少不了了,爵位估計還能再往上升。」
「何止于此?就算直接佔據高層官位都有可能,以後再見面就真要稱李大人了。」
……
眾人小聲議論著,感慨萬千。
本以為已經足夠驚艷,沒想到揭開真相後,更是璀璨奪目。
立下如此滔天功勛,往後的路就是通天大道。
又有白鹿書院在背後撐腰,誰能擋得住?
而且還如此年輕,就算再過十年二十年,也都還是壯年。
真到那時,恐怕都能踫一踫尚書之位了。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有人問了一句,
「我們的提升都如此迅猛,咱們這位第十三位鎮撫使,文道究竟恢復了沒有?」
這個問題甫一問出,周圍頓時為之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