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拋開名利利益這種世俗觀念,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動技術的進步,改善自然生存環境,李垂文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畢竟錢已經花出去了,不拿出來做點貢獻那不是白費?

人生在世,也總得給世人留下點什麼嘛!

搞研究對于他就是開掛般的輕松,隨便動動腦筋就有清晰的脈絡呈現,本質是一個隨意的過程,但結果卻是技術上的震撼飛躍!

帶有李垂文名字的論文發表了,還是權威學術期刊,作為一個受到國家撥款的項目,學術領域也是頗受關注。

除了許志堅這樣的熟面孔,這次多出來的「李垂文」也進入了領域人士的視線中,更是在隨後的相關實驗工作中,頻頻出現他的身影。

面對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他負責露面暢談技術,團隊領導雖然不是他,但李垂文的形象和身份,大家都讓他來代表發言。

能者多勞嘛,兼任一下技術顧問也沒什麼,這行就是靠實力說話,李垂文有實力,那麼所有關于職業、年齡、身份等等都是不堪一擊的質疑!

不過當見到李垂文亮相官媒熒幕,就著技術應用和技術成本方面侃侃而談時,一些熟悉他的朋友都看呆了。

他們是萬萬想不到,李垂文還會玩技術,這家伙啥時候混到科學界去了?

也有略懂一二的人認為,他只是個發言官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技術人才都是埋頭苦干做實事,只有這些浮夸的領導才好大喜功!

李垂文團隊也沒就這方面過多解釋,其一老板沒有授意,其二他們也懵。

但是對于學術領域,專業人士的了解就要更深層次,比如李垂文就讀的清華,校方只要有心,就不難知道李垂文在團隊中是出了力,參與了技術研究的。

作為投資領域的牛人,李垂文本身就頗受學校關注,現在他又展露了截然不同的天才一面,那就更受議論了!

就這麼冷不防的,李垂文冒尖了,項目也火了!

縴維粘合劑的技術突破在學術領域成功引發熱議,媒體說它對水土環境將帶來巨大改變,相關概念股的操盤手開始大肆炒作這個利好,西北地區的宣傳機構也都開始宣揚這項成績!

一件事情爆火背後的目的往往是復雜的,並非純粹單一!

就像這項技術,主要發生在學術界,但資本行業需要它來推動產業發展、金融行業需要它來推動股票操作、甚至政治領域也需要它來積累成績……種種因素都推動了沙漠膠水的熱度!

李垂文身處熱度的漩渦中,他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各界利益團體列入重點關注名單,要開始圍繞他們的成果或炒作或布局了!

一場技術的革新,背後往往會涉及到各行業各領域的飛躍,李垂文站在了風暴的核心里,他往後的生活注定不會平靜!

……

但他暫不知道身後這些事情,現在仍在埋頭搞技術。

這個理由連三個月前的他都不會相信,但就這麼成真了!

開掛讓他原本毫無交集的人生,與水土工程硬生生踫撞出了火花來,理解得越多,他的興趣就越濃厚!

因為你懂得太多以後,看到其他人笨拙的思路,難免有一種老師傅看新菜鳥,恨鐵不成鋼,恨不得親手上的沖動!

李垂文潛心于此,越做越順手!

他就沒考慮太多自己這麼多面全才傳出去後會怎樣。

因為他就是有個這個底氣存在。

知識就在我腦海里,不是偷的不是搶的,我怎麼想出來的外界還能管?

就算他是被迫害妄想癥晚期,會有什麼「神秘機構要調查自己,要來懷疑他怎麼來的技術」的念頭。

但是咱們有沒想過,妄想癥里面的「那些機構」、「這些懷疑者」,在李垂文的大腿面前,也只是低眉順耳的下屬呢?

作為一個能夠跟大老外訪,被欣賞稱道的人才,沒有人會傻到,去踫自己頂頂頭上司都欣賞的角色吧?

這特麼得喝了多少斤假酒,才能做得出這種以下犯上操作來!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你倒不如說李垂文反過來欺負他們,還更現實一些!

當然李垂文也不會仗勢欺人,他從不覺得大老的欣賞是要給他胡作非為的!

他會用實力回饋這種欣賞,讓所有人都知道大老就是大老,眼光就是卓越!

大家都臉上有光,說出去都有面子,這不皆大歡喜嗎?

李垂文的理念是樸素的,行為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是屢現奇跡的!

直到五月份一個電話打斷了他的狀態。

此時沙漠土壤化的研究成果已經跨上了新的台階,團隊拿出了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能夠大面積商用的技術!

論文也發布了不少,對上級的報告更是詳盡明了,以至于李垂文直接被燕京一個電話叫回去,要他當面匯報進度。

李垂文就放下了實驗室的活兒,坐著私人飛機趕回燕京。

下飛機後,就被一輛風擋下擺滿了證件的奧迪A6接走。

奧迪直接穿過機場,跳過了所有常規程序。

一路馳騁來到目的地,從西側門進去的,他對這一切都倍感好奇,感覺這里很安靜,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但卻有一種莫名的莊嚴感。

他被隨車秘書領去一處會議室,路上想著到底是哪位大老要見自己,待會該說什麼話,心想都沒時間寫稿子,就是在飛機上看了看助理提及的一些要點。

不過走進辦公室後,李垂文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輕松了大半。

要他來匯報的大老不是別人,正是上次外訪的孫繼興。

辦公室里還有一些隨員,或站或坐著,看面孔不是司局級就是專家顧問,正中坐著的是孫繼興,他點了點頭,示意坐下。

孫繼興說︰「我們正好談論到自然環境和沙漠治理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還是听听來自一線的同志的看法吧。」

話音落下,李垂文剛沾凳子的又站起來了,他拿起了發言稿,卻不看里面的內容,直接就這技術和前景談論起來。

這是技術人的底氣,根本不需要什麼稿件提醒,所有想法和前景都在他腦海里了,隨便就能說一大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