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而今年,無論是收割水稻的時候,采用人工收割能減少對晚稻的影響,而後還會進行專門管理,相信今年的晚稻收成恐怕比現在的畝產少不了太多。

「長風同志,真沒想到你一個人默默地研究,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果,如果明年這些種子推廣到全國各地試種成功,最多三年時間,就可以全國大範圍推廣,那我們大漢國的糧食問題就可以徹底解決了。」袁公弟子拉著莫長風說。

這也是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從年輕時候就跟隨袁公一起參與大漢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基本上一生都獻給了國家的水稻事業。

「張老,相比起你們在這一行做出的貢獻,我做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也缺乏系統的知識,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瞎琢磨的。」莫長風謙虛地說。

事實上他也不怎麼懂制種的事情,但是他有外掛,可以用神念監控水稻的生長情況,可以用天地靈氣改善水稻的生長條件,讓水稻生長得更好。

莫長風的根本目的,是想試一試能不能在這個世界培育出真正的靈米,雖然難度很大,但是這三年來,他發現每年培育的水稻種子都在進化,這樣持續下去還真有可能培育出靈米來。

只不過,這個世界的天地環境有限制,天地間的靈氣非常稀薄,可能正處于歷史上的末法時代,或許僅僅在某些不為人知的角落,還存在比較濃郁的天地靈氣,但也不能支撐仙人以上的修行者出現。

如果他不是只需要恢復修為,哪怕是重新修行,也有可能達不到飛升的境界,不過他的身上帶著大量的極品與上品仙晶,只要以後能夠恢復到煉化仙晶的修為境界就能夠慢慢恢復修為了。

而如果能夠培育出靈米、靈果、靈藥等靈植,那麼才有可能借以改善天地靈氣和地理環境,再造一個可以修行的仙境。

至于為什麼沒有培育靈獸、靈寵這些,也是因為條件限制,目前還達不到培育這些的要求,必須等到他先培育出靈植才行。

事實上,莫長風的儲物裝備里面,還有著那個世界的一些靈植種子,只不過目前根本無法在這個世界種植,因為條件不具備,而外來物種也會受到排斥。

如果他強行種植,依靠他的實力倒也有可能種活,然而結果可能會有兩種,要麼受到這個世界排斥最終變異,要麼強行吸收這個世界的天地靈氣,將這個世界變成廢墟。

所以,明知道這樣的結果,莫長風自然不會去種植外來的靈植,除非他將這個世界的局部地方環境改善後,能夠滿足外界的高級靈植生長條件時再說。

當然,莫長風的目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對外的表現是,他一直在研究畝產產量更高的水稻,同時也在悄悄地改良家里的各種水果。

例如今年種植的西瓜,就是莫長風去年自己留下來的種子,而今年他同樣也保留了西瓜種子,收獲了數萬粒西瓜種子,準備明年育苗供給村民種植。

收割水稻的最後一天,省里之前那位領導不顧天氣炎熱,親自帶隊下來考察,當然他們過來的時候是下午一點,正好趕上測量畝產的時候。

「報告領導,今天測量的六塊稻田,都是十畝大小的,其產量分別是七千五百六十公斤、七千五百五十八公斤、七千五百五十一公斤、七千五百五十三公斤……

經過最後測量計算,這六塊稻田的畝產都超過了七百五十公斤,最高的七百六十公斤,最低的七百五十一公斤,平均畝產七百五十五公斤。

而前面七天收獲的數十塊稻田,最高畝產七百六十五公斤,最低畝產七百四十八公斤,平均畝產達到七百五十六公斤。」

今年游仙村制種基地的谷種產量出來了,平均畝產達到七百五十六公斤,算下來五百畝稻田的總產量就是三十七萬八千公斤,折合後是三百七十八噸。

按照每公斤谷種可種植一畝稻田,那麼今年的這些谷種,足以滿足三十七萬八千畝稻田,也相當于是整個瀘川縣的稻田了。

「領導,我們今年也在川蜀平原的試驗田里種植了兩千畝長風的谷種,這幾天也收割完了,雖然采用機械收割有一些浪費的情況,但是畝產也達到了七百公斤左右,而且還留有晚稻。

只不過,我們檢測發現,今年種植出來的稻谷不再適合做成種子了,但是即使這樣,也是我們試驗田有史以來畝產最高的一年。」這時,省農科院的領導又匯報了另一件事情。

近些年來,川蜀省大面積種植的都是普通的雜交水稻,而且只有一季稻,畝產在五百二十公斤至五百八十公斤之間。

有些地方強行留有晚稻,但是結果畝產只有一百多公斤,所以糧食產量並不能滿足省內老百姓的需求,每年都需要從外省甚至是國外購買糧食。

「咱們川蜀省內有基本農田一萬零八十四萬畝,如果每畝農田增產一百公斤,那就是一千零八萬噸糧食,足夠咱們全省人吃三個月了。

更何況還有晚稻收獲,如果晚稻收獲都能夠達到五百公斤以上,那麼咱們川蜀省再也不需要向外購買糧食了,反而還會成為糧食出口大省。

制種基地取得的成果是喜人的,但是還需要大力推廣,建設更多更好的高標準制種基地,滿足全省更多農田的種植需求。」省領導激動地說。

他上前與莫長風握手,然後又對省農科院的領導說︰「長風同志功不可沒,以後你們要繼續加強合作,可以聘請長風同志為你們的特聘專家,今年代表我們川蜀省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

「請領導放心,我們也早就在與長風同志商量,準備聘請他成為我們院里的榮譽教授。領導,我們想在瀘川縣擴大制種基地建設,以後可以將瀘川縣定位為優良水稻制種縣。」省農科院的領導連忙說,讓旁邊的縣里一把手領導听後大喜。

第二天,省農科院的特聘專家證書和相關文件就送到了莫長風手里,而且縣里還專門搞了一個儀式,省農科院同時與瀘川縣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將于明年在瀘川縣建設五萬畝高標準制種農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